《分支语句》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这节课教学内容选自必修一《数据与计算》的3.2.3节分支结构的程序实现。本课是在基本掌握python基本变量类型和输入输出的基础上设置的一节课,以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为目标,以掌握双分支语句和多分支语句为重点,为后面学习更多的结构做基础。
二、教学目标分析
1.信息意识
通过对解决问题的需要,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以及分支结构语句的基本语法规则,也愿意与小组成员共享自己的想法,完善信息的价值。
2.计算思维
能够利用相关语句完成python分支结构程序设计任务;能够处理常见类型的数据。
3.数字化学习
能够在特定集成开发环境下阅读与分析程序方法与技巧,掌握程序编写与调试的方法。
4.信息社会责任
结合所设计的程序内容,能够抽象、分析实际问题,建立解题模型,形成良好的信息社会责任感、高级的信息社会情感。
三、学习者分析
刚开始学习python编程语言的学生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极强的探索精神,在这基础上设计的课程应是充满乐趣,与实际相结合,有能让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也有能让学生愿意深入学习的动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设计意图、依据
情境导入 (2分钟) 教师通过有趣的情境、生动的实例将学生带入课堂。 学生跟着教师进入课堂,感受情景。 在连续几节相关的课堂教学中,以完成一个项目为目标,让学生更有持续学习的动力。
二、项目任务 1.完成欢迎界面和结算界面的输出 (5分钟)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先说出一部分小程序可以有的功能,再引出完成欢迎界面和结算界面的程序设计。 根据提示说出可以先完成欢迎界面和结算界面的输出,再用print函数将指定的语句进行输出。 回顾知识点print函数的作用,也是程序设计的第一个小步骤,从简单入手,不易打击学生自信心,更容易进入学习氛围。
2.设计小程序的功能(10分钟) 教师指出由小组合作开发功能,在小组讨论期间,教师发挥指导者、协调者的作用,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项目实施,团结协作,做好小组与小组、小组与成员、成员与成员之间的协调发展工作。教师须在结束时选取一个小组的结果作为接下去设计的主要目标,不同小组不同的功能可以作为补充继续拓展完善。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开发小程序可以有的功能。学生应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积极运用各种数字化平台或者资源完成项目的初步设计。 每组派一名学生代表最后总结并书写功能过程。 小组合作的形式可以让学生更多地聆听他人的意见,更好地提升自己的信息意识,在利用数字化平台查找自己想要的功能时也会更加提高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
3.判断会员程序设计 (20分钟) (1) 双分支结构判断 教师讲述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根据抽象建模、设计算法、程序编写三个步骤,在每个小步骤结束以后挑选部分同学的思路进行展示并点评,最后确定一种情况。双分支结构暂时只对顾客输入是否为会员进行判断,输出对应的结果。 在导学案上写出自己在设计判断会员这个程序经历三个步骤的过程。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学会双分支结构的python语句实现,掌握设计程序的基本方法。 学生掌握设计程序的基本方法,自己设计算法会特别有成就感,在学习python的道路上就不会觉得无趣。掌握具体的语句实现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计算思维,为以后更为复杂的程序奠定基础。
(2) 多分支结构判断 由教师提出问题,刚刚的双分支语句不够完善,顾客会输入其他情况,引出多分支结构的教学,同样以三个步骤进行算法设计,并对结果进行点评。 学生在刚刚的基础上继续完善自己的算法设计,完成导学案的任务。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掌握多分支结构的python语句实现。 学生在完善程序的过程中学会多分支语句的实现,也体会到设计程序的不容易,也能在下次设计时考虑地更加细致。
三、项目总结 (3分钟) 总结这堂课学习到的新语句以及小程序开发的进度,并对下节课的设计进行预告 学生认真听讲并记忆。 总结能对一堂课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有利于学生课后复习,预告可以勾起学生对于下节课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