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藤野先生 课前预习单(原卷版+解析版)-【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藤野先生 课前预习单(原卷版+解析版)-【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0.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25 10:07:3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7课 藤野先生 课前预习单
◎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18年,他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2.背景资料
本文记叙的是作者1902年赴日本留学时的生活片段,当时的中国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其中就有日本对中国的侵略。1902年4月鲁迅去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一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
3.相关资料
藤野严九郎(1874—1945)日本福井县人,世代为医,藤野严九郎是藤野家第六代医生。
1896年从爱知医学校毕业,留校作解剖学教师奈良坂的助手。1901年10月,藤野应聘到仙台医专任解剖学讲师,其时藤野刚刚满27岁。他和敷波重次郎教授担任一年级的解剖学理论。他还担任二年级的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一年级的专业课只有解剖学,一年级的正副班主任大体上照例由敷波和藤野担任。班主任管理的范围很广,据当时仙台医专规定,诸如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管理教导、出席情况、考试成绩的统计以及教室的整理和保管,都由正副班主任负责。1904年7月6日,即大约鲁迅到仙台前两个月,藤野由讲师升为教授。1915年决定成立东北帝国大学医科大学,藤野被迫于6月底提出“请求免职”,1917年回故乡自立诊所,1945年8月11日在福井逝世,享年72岁。
4.文体知识
回忆性散文
回忆性散文是以散文的基本形态为基础,在叙述上用回忆过去的方式,对过去发生的事件进行记叙和描写的一种散文。特点:①所写的事件是“我”所经历的,是真实的、典型的;②注重细节描写;③既写回忆对象(如本文中的藤野先生)的事件,也写回忆者的经历,回忆对象与回忆者交织在一起;④以写过去为主,但也会写现在的事情,即过去与现在交织在一起。
◎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绯红( ) 宛如( ) 驿站( ) 解剖( ) 油光可鉴( )
畸形( ) 不逊( ) 匿名( ) 血管( ) 深恶痛疾( )
诘责( ) 挟着( ) 教诲( ) 杳无消息( ) 瞥( )
2.理解词语
绯红: 。
宛如: 。
不逊: 。
遗民: 。
流言: 。
畸形: 。
匿名: 。
瞥见: 。
精通: 。
决意: 。
诘责: 。
美其名曰: 。
杳无消息: 。
抑扬顿挫: 。
◎划分结构
在梳理内容、概括事件的基础上,为文章划分层次,并简述各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1—3): 。
第二部分(4—35): 。
第三部分(36—38): 。
◎于细微处见伟大:藤野先生
1.研读课文,找出文中作者对藤野先生概括评价的句子。
2.为什么作者对藤野先生的评价如此之高,竟用上了“最”“伟大”这样的字眼?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段落。
第6—23段;第32—35段。
(1)初识先生。跳读课文,浏览第6—10段,找出描写藤野先生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说说作者初到仙台时,目睹耳闻的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习任务单
①__________ 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
动作 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将书放在讲台上
声音 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
语言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衣着 衣着“②_________________”,冬天穿旧外套
小结:运用③_______手法,以寥寥数笔,勾勒出一位④__________________的学者形象。
(2)再识先生。浏览第11—23段,有目的地筛选信息,看看作者写了藤野先生的哪些事,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典型事例 形象特点
添改讲义
纠正解剖图
关心解剖实习
了解中国女人裹脚
小结:
课文具体写了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合作探究
1、课文除直接写藤野先生外,还写了哪些内容?
2、离开东京去仙台,一路上所见所闻必定不少,为什么作者只记得“日暮里”和“水户”这两个地名
3、怎样理解“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这句话的意思
4、鲁迅到仙台后,受到了哪些优待?这能说明什么问题?
5、作者在仙台的生活状况如何?在这样环境中求学表现作者什么思想?
6、作者抓住了哪些特征来描写藤野先生?这些描写揭示了藤野先生的什么品质?
7、谈谈匿名信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8、匿名信事件说明了什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7课 藤野先生 课前预习单
◎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18年,他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2.背景资料
本文记叙的是作者1902年赴日本留学时的生活片段,当时的中国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其中就有日本对中国的侵略。1902年4月鲁迅去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一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
3.相关资料
藤野严九郎(1874—1945)日本福井县人,世代为医,藤野严九郎是藤野家第六代医生。
1896年从爱知医学校毕业,留校作解剖学教师奈良坂的助手。1901年10月,藤野应聘到仙台医专任解剖学讲师,其时藤野刚刚满27岁。他和敷波重次郎教授担任一年级的解剖学理论。他还担任二年级的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一年级的专业课只有解剖学,一年级的正副班主任大体上照例由敷波和藤野担任。班主任管理的范围很广,据当时仙台医专规定,诸如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管理教导、出席情况、考试成绩的统计以及教室的整理和保管,都由正副班主任负责。1904年7月6日,即大约鲁迅到仙台前两个月,藤野由讲师升为教授。1915年决定成立东北帝国大学医科大学,藤野被迫于6月底提出“请求免职”,1917年回故乡自立诊所,1945年8月11日在福井逝世,享年72岁。
4.文体知识
回忆性散文
回忆性散文是以散文的基本形态为基础,在叙述上用回忆过去的方式,对过去发生的事件进行记叙和描写的一种散文。特点:①所写的事件是“我”所经历的,是真实的、典型的;②注重细节描写;③既写回忆对象(如本文中的藤野先生)的事件,也写回忆者的经历,回忆对象与回忆者交织在一起;④以写过去为主,但也会写现在的事情,即过去与现在交织在一起。
◎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绯红( ) 宛如( ) 驿站( ) 解剖( ) 油光可鉴( )
畸形( ) 不逊( ) 匿名( ) 血管( ) 深恶痛疾( )
诘责( ) 挟着( ) 教诲( ) 杳无消息( ) 瞥( )
参考答案:fēi wǎn yì pōu jiàn jī xùn nì xuè wù jié xié huì yǎo piē
2.理解词语
绯红:鲜红。
宛如:正像,好像。
不逊:傲慢无礼。逊,谦虚。
遗民:指改朝换代后仍然效忠前一朝代的人,也泛指大乱后遗留下来的人民。
流言:没有根据的话(多指背后议论、诬蔑或挑拨的话)。
畸形:生物体某部分发育不正常。
匿名:不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匿,隐藏。
瞥见:一眼看见。
精通:对学问、技术或业务有透彻的了解并熟练地掌握。文中是讽刺的说法。
决意:拿定主张,决计。
诘责:责问。
美其名曰:(把不美的事物)美化他的名字叫。曰,叫。
杳无消息:一直得不到一点消息。杳,远得看不见踪影。
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划分结构
在梳理内容、概括事件的基础上,为文章划分层次,并简述各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1—3):写作者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交代了去仙台的原因。
第二部分(4—35):写“我”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和离别,通过具体事例,表现藤野先生的高尚品德。
第三部分(36—38):写“我”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和行动。
◎于细微处见伟大:藤野先生
1.研读课文,找出文中作者对藤野先生概括评价的句子。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2.为什么作者对藤野先生的评价如此之高,竟用上了“最”“伟大”这样的字眼?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段落。
第6—23段;第32—35段。
(1)初识先生。跳读课文,浏览第6—10段,找出描写藤野先生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说说作者初到仙台时,目睹耳闻的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习任务单
①__________ 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
动作 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将书放在讲台上
声音 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
语言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衣着 衣着“②_________________”,冬天穿旧外套
小结:运用③_______手法,以寥寥数笔,勾勒出一位④__________________的学者形象。
[参考答案] ①外貌 ②模胡 ③白描 ④生活俭朴、不拘小节
(2)再识先生。浏览第11—23段,有目的地筛选信息,看看作者写了藤野先生的哪些事,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典型事例 形象特点
添改讲义 对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 尊重科学,对学生循循善诱、严格要求
关心解剖实习 热情诚恳、尊重中国文化
了解中国女人裹脚 探索求实
小结:
课文具体写了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合作探究
1、课文除直接写藤野先生外,还写了哪些内容?
A.在东京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的恶浊、庸俗的生活;
B.赴仙台途中对日暮里和水户的深刻印象;
C.受到仙台医专职员的优待;
D.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和看电影事件;
E.弃医从文的思想的转变。
2、离开东京去仙台,一路上所见所闻必定不少,为什么作者只记得“日暮里”和“水户”这两个地名
因为“日暮里”让人想起屈原《离骚》中的“日忽忽其将暮”的诗句,使作者联想到清王朝的衰败,日暮途穷;记得水户,是因为它是富有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感的抗清志士朱舜水客死的地方。记住这两处地名都透着作者的爱国情结。
3、怎样理解“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这句话的意思
“大概”表示推测、估计。作者到达仙台后,受到免交学费的优待和生活上的关照。
对一个来自异国他乡的留学生给予特殊待遇,反映日本人民善意的心地和友好情谊。而作者却把这些善意统统推断为“物以稀为贵”,因为作者感受到的不是尊重,这里包含着一个弱国国民的内心辛酸,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4、鲁迅到仙台后,受到了哪些优待?这能说明什么问题?
优待:“受到的优待是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
这段生活情况的描写反映了中日人民的友好情谊,又隐约让人感受到弱国国民的辛酸,这是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的反映。这段生活情况的描写为下文中写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埋下了伏笔。
5、作者在仙台的生活状况如何?在这样环境中求学表现作者什么思想?
蚊子多,“居然”睡得安稳;吃的是“难以下咽的芋梗汤”。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求学,表现作者立志苦学,学成作实现医学救国的理想。
6、作者抓住了哪些特征来描写藤野先生?这些描写揭示了藤野先生的什么品质?
写藤野先生,作者抓住了他的外貌特征(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举止(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声调(缓慢而有顿挫)等方面的主要特征,将一个正直的学者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然后作者又从目睹到先生大大小小的书的情景和耳闻先生的衣着模胡,来表现先生的严于治学和生活俭朴的崇高品德。
接着又借留级生之口介绍藤野先生“穿衣服太模胡”“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
这些说明藤野先生穿衣“不修边幅”“生活俭朴”的特点。
7、谈谈匿名信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起因:鲁迅上午解剖学考试成绩较好,一些同学疑心藤野先生向鲁迅漏题。
经过:学生会干事翻检我的讲义,邮差送来匿名信。
结果:我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终于这流言消灭了。
8、匿名信事件说明了什么?
(1)弱国的人民在国际上没有地位,遭受凌辱。
(2)所谓的日本“爱国青年”对中国人怀有偏见。
(3)鲁迅为了自己和祖国的尊严进行的斗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