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认识三角形说课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1.1 认识三角形说课课件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0-03-05 12:3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认识三角形金华市新世纪学校 汪娟青认识三角形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对三角形概念的认识,用符号、字母表示三角形,理解“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三角形的性质,这些知识是为学生学习三角形知识,学习用几何语言来表述奠定了基础,这节课作为本章起始课和几何入门课则显得更重要。 二、学情分析 三角形的知识是几何入门阶段必需的基础知识,认识三角形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虽然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过一些有关三角形的知识,对三角形具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涉及的内容较少,要求较低,对三角形概念的认识和表示,以及三边间的相互关系都比较模糊,同时学生对“有挑战性”的任务又有极强的探索兴趣。三、教学目标四、教学重点和难点五、教法、学法六、教学设计 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1.创设情境,引出概念看一看:通过播放建筑物,生活用品等图片,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体会三角形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经验1.创设情境,引出概念画一画:让同学们自己画一个三角形,并根据自己所画的三角形,讲一讲什么叫三角形,然后教师予以规范,板书概念: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从而再给出三角形的边、内角概念及其表示方法。设计意图:经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对三角形
的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尤其对“不在同一条直线
上”的条件的理解,设计让学生讲一讲,也是为了培
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1.创设情境,引出概念练一练:写出图中所有的三角形并说出每个
三角形的边和内角.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及时巩固学生所学的新知识.2.试验探究,归纳性质摆一摆:给每个小组分发不同长度的三根小木棒,要求每组摆出一个三角形,有些小组很快完成任务,而有些小组不能摆出三角形,从而产生疑问。想一想:让学生思考:能组成三角形的小木棒在长度上有什么要求?量一量:请学生测量出木棒的长度,小组讨论每组小木棒的长度有什么特点,由各小组派代表归纳总结组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的长短要求?归纳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表现出更充足的自信,更认真的思考,使学生更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答案,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2.试验探究,归纳性质设计意图:通过此问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构成三角
形的三条线段的关系,更深刻理解任意两个字的重
要性,从而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只要检验较短的线段
长度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段即可。试一试: 5+10>4,长度为4厘米、5厘米和10厘米
的三根小木棒能围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2.试验探究,归纳性质设计意图:进一步理解三角形三边关系,同时通过
例题规范书写格式。例1.判断下列各组线段中,哪些能组成三角形?
哪些不能组成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1 )a=2.5cm b=3cm c=5cm
(2) e=6.3cm f=6.3cm g=12.6cm2.试验探究,归纳性质设计意图:让学生熟练掌握判断方法。辨一辨: 下列各组线段中能否组成三角形?
(1) 4,2,2 (2) 3.5,4.8,7.2
(3) 1/2,1/3,7/8 (4) x+3,3,x+1(x>0)3.落实新知,延伸拓展(1)例2:有两根长度分别为4cm和7cm的直铁丝。问用
长度为2cm的直铁丝能与它们摆成三角形吗? 为什么?
长度为11cm呢?什么长度范围内的直铁丝能与原来的
两根直铁丝 摆成三角形?(2)做课内练习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和例题,一是巩固新知,应用于实践,二是把今天的重点内容以不同形式呈螺旋式出现在练习中。一方面使学生有机会逐步建构对同一知识不同层次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和处于这一认知发展阶段的学生的思维方式相适应. 4.知识整理,归纳小结 5.作业布置,巩固提高 必做:课本P5作业题
2.议一议:用11根长度相同的火柴棒,你能摆出多少个三角形?


板书设计Thank Y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