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藤野先生
鲁迅
对于自己的老师,鲁迅只写过三个人,
一位是三味书屋的寿镜吾老师,
一位是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
再就是本文所写的藤野先生。
CONTENTS
目录
壹
抓核心词
直奔“伟大”
贰
看几件事,质疑“伟大”
叁
品关键句,体悟“伟大”
肆
思结尾语,升华“伟大”
一、抓核心词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若从中选出一个词来表达作者对藤野先生的评价,你选哪个词?
请从文中找出作者直接对藤野先生抒情的一个段落。
CONTENTS
目录
贰
看几件事,质疑“伟大”
(一)梳理事件见精神
1.完成课堂作业本导学一,用”//”梳理文章的结构,看看作者选取了和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几件事?
添改讲义(11—15)
纠正解剖图(16—19)
关心实习(20-22)
了解裹脚(23)
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
①初到仙台的所见所闻
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弃医从文的经过
离别后对先生的怀念
明线:
怀念先生
对清国留学生的丑行充满厌恶
作为弱国子民内心心酸
激发救国救民的强烈愿望,坚定改变国民精神的信念
为改变国民精神充满斗志
暗线:
爱国之情
匿名信事件(24-28)
看电影事件(29-31)
初识藤野
读6-9段,谈谈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第一印象。
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学。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后面有几个人笑起来了。他接着便讲述解剖学在日本发达的历史,那些大大小小的书,便是从最初到现今关于这一门学问的著作。起初有几本是线装的;还有翻刻中国译本的,他们的翻译和研究新的医学,并不比中国早。
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他们便给新生讲演每个教授的历史。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平凡朴素
不修边幅
严肃专注
认识一个人,就要“听其言,观其行”。四组一组负责一件事情,
添改讲义(11—15)
纠正解剖图(16—19)
关心实习(20-22)
了解裹脚(23)
抓住关于藤野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等的描写,关注字词,说说这是一位怎样的藤野先生。用“由________,看出这是一位________的藤野先生”的句式回答。
交往日深
抓住关于藤野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等的描写,关注字词,说说这是一位怎样的藤野先生。用“由________,看出这是一位________的藤野先生”的句式回答。
正直热忱、认真负责、治学严谨求实、没有民族偏见
(二)聚焦虚词,比较两段话在表达作者情感方面有何差异。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还我,并且说,此后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用红笔添改过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文法的错误,也一一订正。这样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惊疑、惊喜、惊叹、感激、敬佩
=有了这些虚词,更能体现作者对藤野先生行为的……
小结
添改讲义
纠正解剖图
关心实习
了解裹脚
师生惜别
“我”+“先生”
典型事件
1.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
2.藤野先生对“我”的关怀、爱护与尊重
3.“我”对藤野先生由衷的感激之情
CONTENTS
目录
叁
品关键句,体悟“伟大”
抓住关键字词,分析在面对困境时“我”的心理。
一二组(东京)、三四组(仙台)
(一)从地点着手,感受“我”的困境
1.在东京(1——2):清国留学生
2.在仙台(3——35):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
抓住关键字词,分析在这些事件中“我”的心理感受。
一二组(东京)、三四组(仙台)
(一)从地点着手,感受“我”的困境(在东京)
细读第1段,抓住流露“我”情感的词语,说说从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一)从地点着手,感受“我”的困境(在东京)
1.细读第1段,抓住流露“我”情感的词语,说说从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痛苦、厌恶
嘲讽、失望
《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是其中的第9篇。在第8篇《琐记》中曾用“乌烟瘴气”形容南京水师学堂的生活,文中还写道:“爬上天空二十丈和钻下地面二十丈,结果还是一无所能……所余的还只有一条路:到外国去。”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对外积极侵略扩张。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中国面临亡国的危险。
1902年4月,鲁迅去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1903年毅然剪掉辫子,在一张剪掉辫子的照片背面题写了《自题小像》,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表达了为国捐躯、矢志不移的决心。
2.结合以下补充的三则材料,再次品味“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这句话中隐含的作者的感情。
①匿名信事件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一)从地点着手,感受“我”的困境(在仙台)
因为是“弱国”所以“低能”的荒谬因果,极大地反讽了日本干事的无理,从“所以”“当然”“便”“也”几个词中,可读出作者积蓄了极大的不满、愤怒与辛酸。
周君来的时候是中日战争之后,又过了相当的年数,很可悲的是,当时日本人还骂中国人作猪头三。在有这恶骂风气的时候,所以同级之中也有这样的一群,动不动就对周君加一白眼,另眼看待。
——藤野严九郎《谨忆周树人君》
资料链接
②幻灯片事件
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匿名信事件、幻灯片事件使“我”内心陷入极度的绝望和痛苦之中,也激发起“我”作为弱国子民的自省和图强之心,“我”走上了弃医从文的道路。
(二)结合“我”的困境,体悟先生之“伟大”
1.作者就是在这样的背景和情形下与藤野先生相识交往的。至此,请大家再来讨论:为什么作者对藤野先生评价如此之高,竟用上了“伟大”这样的字眼?
“我”仿佛被困在一个黑屋子里,绝望,压抑,无法喘息。藤野先生对“我”的关怀,无疑像一线曙光,照进“我”的心里,让“我”看到希望,获得继续前行的勇气和力量。
CONTENTS
目录
肆
思结尾语,升华“伟大”
(一)观照现在,继承“伟大
我”弃医从文后,藤野先生还对“我”产生影响吗?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二)了解处境,升华“伟大”
1926年秋天,在反动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的迫害下,鲁迅被迫离开北京,南下到厦门。《藤野先生》就是这时在厦门大学图书馆楼上写成的。前面的路该如何走深深地困扰着鲁迅,这一处境与他日本求学时何等相似:在孜孜不倦求索道路上的苦闷与彷徨。
——钱理群《〈藤野先生〉:鲁迅如何写老师》
藤野先生的人性光辉不仅是对作者过往人生的点亮,更是作者面对未来的巨大精神支柱。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