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24) 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章 三角形的初步知识 单元检测培优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2024) 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章 三角形的初步知识 单元检测培优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8-23 16:40:10

文档简介

浙教版(2024) 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章 三角形的初步知识 单元检测培优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2025八上·拱墅期末)木工师傅要做一个三角形木架,有两根木条的长度为7cm和14cm,第三根木条的长度可以是(  )
A.5cm B.18cm C.21cm D.23cm
2.(2021八上·衢州期中)为说明命题“若,则”是假命题,所列举反例正确的是(  )
A. B.
C. D.
3.(2023八上·惠州期末)如图,∠1=∠2,补充一个条件后仍不能判定△ABC≌△ADC是(  )
A.AB=AD B.∠B=∠D
C.BC=DC D.∠BAC=∠DAC
4.(2025八上·宁波期末)下列尺规作图中,一定能得到AD+BD=BC的是(  )
A. B.
C. D.
5.(2024八上·浙江期中)通过如下尺规作图,能说明△ABD的面积和△ACD的面积相等的是(  )
A. B.
C. D.
6.(2024八上·金华月考)小丽与爸妈在公园里荡秋千.如图,小丽坐在秋千的起始位置处,与地面垂直,两脚在地面上用力一蹬,妈妈在处接住她后用力一推,爸爸在距地面高的处接住她.若妈妈与爸爸到的水平距离、分别为和,,妈妈在处接住小丽时,小丽距离地面的高度是(  )
A. B. C. D.
7.(2024八上·广汉期末)如图,中,,,平分,如果、分别为、上的动点,那么的最小值是(  )
A.2.4 B.3 C.4 D.
8.(2023八上·椒江月考)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D平分∠ABC,CD⊥BD于点D,AC=5,BC-AB=2,则△ADC面积的最大值为(  )
A.2 B.2.5 C.4 D.5
9.(2024八上·浙江期中)如图,在中,,,的平分线分别交、于点D、E,、相交于点F,连接.下列结论:①;②;③;④点F到三边的距离相等;⑤.其中错误的结论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0.(2024八上·义乌期中)如图,在△ABC中,∠ACB=60°,AG平分∠BAC交BC与点G,BD平分∠ABC交AC于点D,AG、BD相交于点F,BE⊥AG交AG的延长线于点E,连接CE,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①若∠BAD=70°,则∠EBC=5°;②BF=2EF;③BE=CE;④AB=BG+AD.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8分)
11.(2024八上·西湖月考)如图,在中,、分别为、的中点,若的面积为,则的面积为   .
12.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D=10cm,点E在边AB上,且BE=6cm.点P,Q分别在BC,CD上.当∠BEP=∠CPQ时,要使△BPE与△CQP全等,CQ=   cm.
13.(2023八上·江北期中)如图,在△ABC中,∠ACB=90°,AC=4,BC=8.点P从点A出发,沿折线AC-CB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B运动,点Q从点B出发沿折线BC-CA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A运动,P、Q两点同时出发,分别过P、Q两点作PE⊥l于E,QF⊥l于F,当△PEC与△QFC全等时,PC的长为   .
14.(2024八上·诸暨月考)如图1,六分仪是一种测量天体高度的航海仪器,观测者手持六分仪,可得出观测点的地理坐标.
在图2所示的“六分仪原理图”中,所观测星体记为S,两个反射镜面位于A,B两处,B处的镜面所在直线自动与刻度线保持平行(即),并与A处的镜面所在直线相交于点C,所在直线与水平线相交于点D,,观测角=   (用表示).
小贴士: 如图3,光线经过镜面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图2中,
15.(2024八上·东阳开学考)某小组开展平行线性质探究时将一副三角板按图1方式放在两条平行线、之间,其中点E、F在直线上,点H、N在直线上,,,.记,,,.
(1)比较大小:   .(填“”或“”或“”)
(2)如图2,的平分线交直线于点P,记,.现保持三角板不动,将三角板从如图位置向左平移,若在运动过程中与始终平行,与满足的数量关系为   .
16.(2023八上·衢江期中)已知中,,在图(1)中、的角平分线交于点,则计算可得;
(1)在图(2)中,设、的两条三等分角线分别对应交于、,得到则   ;
(2)在图(3)中请你猜想,当、同时n等分时,条等分角线分别对应交于、,则   (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三、解答题(共8题,共72分)
17.列举两个命题,要求其中一个是真命题,另一个是假命题。你是用什么方法来判断它们的真假的
18.(2024八上·湖州期中)小明将下列题目梳理到自己的错题本中,题目为“如图,点,,,在同一条直线上,,且,.求证:.”,请你帮他完成题目的梳理过程.
题目来源 第一章书本例题 图形呈现
关键已知 ①②③
解题过程
19.如图
(1)如图1,在中,于点D,AE平分,你能找出与,之间的数量关系吗?并说明理由.
(2)如图2,平分为AE上一点,于点,这时与,之间又有何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0.(2024八上·拱墅月考)如图,在和中,,,,且点,,在同一直线上,点,在同侧,连接,交于点.
(1)求证:;
(2)若,求的度数.
21.(2024八上·金华月考)阅读并完成相应的任务.
如图,小明站在堤岸凉亭点处,正对他的点(与堤岸垂直)停有一艘游艇,他想知道凉亭与这艘游艇之间的距离,于是制定了如下方案.
课题 测凉亭与游艇之间的距离
测量工具 皮尺等
测量方案示意图 (不完整)
测量步骤 ①小明沿堤岸走到电线杆旁(直线与堤岸平行); ②再往前走相同的距离,到达点; ③他到达点后向左转90度直行,当自己,电线杆与游艇在一条直线上时停下来,此时小明位于点处.
测量数据 米,米
任务一 根据题意将测量方案示意图补充完整.
任务二 ①凉亭与游艇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米. ②请你说明小明方案正确的理由.
22.(2025八上·慈溪期末)如图,在等腰锐角△ABC中,AB=AC,CD为AB边上的高线,E为AC边上的点,连结BE交CD于点F,设∠BCD=α。
(1)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A:
(2)若 CE=CF,求∠EBC 的度数;
(3)在(2)的条件下,若E为AC中点,AB-AC=2,求△ABC的面积。
23.(2024八上·金华月考)
(1)如图1,在中,,,是边上的中线,延长到点使,连结,把,,集中在中,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可得的取值范围。请写出的取值范围,并说明理由
(2)如图2,在中,是边上的中线,点,分别在,上,且,求证:。小艾同学受到(1)的启发,在解决(2)的问题时,延长到点,使……,请你帮她完成证明过程。
(3)如图3,在四边形中,为钝角,为锐角,,,,点,分别在,上,且,连结,试探索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24.(2022八上·吴兴期中)【概念认识】
如图①,在∠ABC中,若∠ABD=∠DBE=∠EBC,则BD,BE叫做∠ABC的“三分线”.其中,BD是“邻AB三分线”,BE是“邻BC三分线”.
(1)【问题解决】
如图②,在△ABC中,∠A=80°,∠B=45°,若∠B的三分线BD交AC于点D,求∠BDC的度数;
(2)如图③,在△ABC中,BP、CP分别是∠ABC邻BC三分线和∠ACB邻BC三分线,且∠BPC=140°,求∠A的度数;
(3)【延伸推广】
在△ABC中,∠ACD是△ABC的外角,∠B的三分线所在的直线与∠ACD的三分线所在的直线交于点P.若∠A=m°(m>54),∠B=54°,直接写出∠BPC的度数.(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三角形三边关系
【解析】【解答】解:设第三根木条的长度为x,则,
即,
∴第三根木条的长度可以是18,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记住两边之和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即可解答.
2.【答案】B
【知识点】真命题与假命题
【解析】【解答】解:A、当时,,满足,但,是错误的反例,此项不符题意;
B、当时,,满足,但,是正确的反例,此项符合题意;
C、当时,,满足,但,是错误的反例,此项不符题意;
D、当时,不满足,是错误的反例,此项不符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命题“若a>b,则a2>b2”为假命题应满足a>b,但a2≤b2,据此判断.
3.【答案】A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解析】【解答】解:若添加AB=AD,不能判定△ABC≌△ADC, 故A符合题意;
若添加∠B=∠D,
∵∠1=∠2,
∴∠ACB=∠ACD,
在△ABC和△ADC中,

∴△ABC≌△ADC(AAS), 故B不符合;
若添加BC=DC,
∵∠1=∠2,
∴∠ACB=∠ACD,
在△ABC和△ADC中,

∴△ABC≌△ADC(SAS), 故C不符合;
若添加∠BAC=∠DAC,
∵∠1=∠2,
∴,
∴∠ACB=∠ACD,
在△ABC和△ADC中,
∴△ABC≌△ADC(ASA), 故D不符合;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ASA、AAS、SAS,即可推出结论.
4.【答案】C
【知识点】尺规作图-直线、射线、线段;尺规作图-作角的平分线;尺规作图-作高
【解析】【解答】解:选项C中, 由作图可知.
故答案为: C.
【分析】由 推出 由此判断即可.
5.【答案】C
【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概念;尺规作图-作角的平分线;尺规作图-垂直平分线
【解析】【解答】解:由作图痕迹可得选项A和D中的AD是角平分线,无法证得△ABD的面积和△ACD的面积相等,A、D不符合题意;
由作图痕迹可得选项B作的是垂直平分线,由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AD=BD,无法证得△ABD的面积和△ACD的面积相等,B不符合题意;
由作图痕迹可得选项C作的是垂直平分线,由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BD=CD,
△ABD的面积和△ACD的面积相等,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由作图痕迹可得选项A和D中的AD是角平分线,无法证得△ABD的面积和△ACD的面积相等;选项B作的是垂直平分线,由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AD=BD,无法证得△ABD的面积和△ACD的面积相等;选项C作的是垂直平分线,由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BD=CD,进而证得△ABD的面积和△ACD的面积相等.
6.【答案】B
【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实际应用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可知,∠CEO=∠BDO=90°,OB=OC,
∵∠BOC=90°,
∴∠COE+∠BOD=∠BOD+∠OBD=90°,
∴∠COE=∠OBD,
在△COE和△OBD中,,∴△COE≌△OBD(AAS),∴CE=OD,OE=DB,∵BD=1.2m,CE=1.6m,∴DE=OD-OE=CE-OE=0.4m,∵AE=1.5m,∴AD=AE-DE=1.1m,即妈妈在B处接住小丽时,小丽距离地面的高度是,
故答案为:B.
【分析】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COE=∠OBD,根据AAS可证明△COE≌△OBD,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CE=OD,OE=DB,求出DE的长即可得出答案.
7.【答案】D
【知识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角平分线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过点作于,交于点,过点作于点,
∵平分,
∴,
∴,
∵中,,,,
∵,
∴,
∴,即的最小值是
故答案为:D.
【分析】过点作于,交于点,过点作于点,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即可得到,然后根据三角形的面积求出CE长,即可得到最小值.
8.【答案】B
【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边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如图,延长CD、BA,交于点G,过G作GH⊥AC,交CA的延长线于点H,
∴∠GHA=90°,
∵BD平分∠ABC,BD⊥CD,
∴∠DBG=∠DBC,∠BDG=∠BDC=90°,
在△BDG和△BDC中,

∴△BDG≌△BDC(ASA),
∴BC=BG,CD=DG,
∴,
又∵∠GHA=90°,AC=5,
∴,
∴,
∵BC-AB=2,
∴BG-AB=AG=2,
∵GH≤AG,即GH≤2,
∴当G点与H点重合时,即AC⊥BG时,可得GH=AG=2,此时GH达到最大,
∴则GH的最大值为2,
∴△ADC的最大面积为:,
故答案为:B.
【分析】延长CD、BA,交于点G,过G作GH⊥AC,交CA的延长线于点H,得∠GHA=90°,接下来根据角平分线、垂直的定义得∠DBG=∠DBC,∠BDG=∠BDC=90°,从而利用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ASA”证明△BDG≌△BDC,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得BC=BG,CD=DG,接下来利用中线的性质得,从而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得,要求△ADC的最大面积,即求GH的最大值,在中,GH≤2,进而有当G点与H点重合时,即AC⊥BG时,可得GH=AG=2,此时GH达到最大,最大值为GH=2,即可求出△ACD的最大面积.
9.【答案】B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的概念及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边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①,只有在是等边三角形时才成立,现有条件无法证明是等边三角形,所以①错误;
②,

平分,平分,
,,

,所以②正确;
③平分
当时,
而原不确定,所以③错误;
④,的平分线分别交、于点,,、相交于点,
为三角形的内心,
点到三边的距离相等正确.所以④正确;
⑤如图,在上截取,
平分,



由②知,


又平分,




,所以⑤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①当是等边三角形时才成立;
②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外角求出即可;
③当时,,所以③错误;
④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可作判断;
⑤作辅助线,证明两对三角形全等:,,可得结论.
10.【答案】B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
【解析】【解答】解:∵∠ABC=180°-∠ACB-∠BAC,
∴∠ABC=180°-70°-60°=50°,
∵AG平分∠BAC,
∴∠BAE=∠CAE=∠BAC=×70°=35°,
∵BE⊥AG,
∴∠AEB=90°,
∴∠ABE=90°-∠BAE=90°-35°=55°,
∴∠EBC=∠ABE-∠ABC=55°-50°=5°,故①正确;
∵BD平分∠ABC,
∴∠FBG=∠ABC=×50°=25°,
∴∠EBF=∠FBG+∠EBC=25°+5°=30°,
∴BF=2EF,故②正确;
延长BE,AC交于点H,
在△ABE和△AHE中
∴△ABE≌△AHE(ASA)
∴BE=HE,
∴点E是BH的中点,
只有当∠BCH=90°时,CE=BE,故③错误;
在AB上截取AM=AD,
在△AMF和△AFD中
∴△AMF≌△AFD(SAS)
∴∠AFM=∠AFD=∠BFE=90°-30°=60°,
∴∠BFM=180°-∠AFM-∠BFE=180°-60°-60°=60°,
∴∠BFM=∠BFG,
在△BFM和△BFG中
∴△BFM≌△BFG(ASA)
∴BM=BG,
∴AB=AM+BM=AD+BG,故④正确;
∴正确结论有3个.
故答案为:B.
【分析】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ABC的度数,再利用角平分线的概念可求出∠BAE=∠CAE=35°,利用垂直的定义可求出∠AEB的度数,即可求出∠ABE的度数,根据∠EBC=∠ABE-∠ABC,代入计算可对①作出判断;利用角平分线的概念可求出∠FBG的度数,可求出∠EBF的度数,根据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对②作出判断;延长BE,AC交于点H,利用ASA可证得△ABE≌△AHE,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证得BE=HE,只有当∠BCH=90°时,CE=BE,可对③作出判断;在AB上截取AM=AD,利用SAS可证得△AMF≌△AFD,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推出∠BFM=∠BFG,利用ASA可证得△BFM≌△BFG,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推出BM=BG,然后根据AB=AM+BM,代入可对④作出判断;综上所述,可得到正确结论的个数.
11.【答案】6
【知识点】利用三角形的中线求面积
【解析】【解答】
解:∵D、E分别是BC,AD的中点,
∴S△CDE=S△ACD,S△ACD=S△ABC,
∴S△CDE=S△ABC=×24=6.
故答案为:6.
【分析】根据中线将三角形面积分为相等的两部分可得:△ACD是△CDE的面积的2倍,△ABC的面积是△ACD的面积的2倍,然后根据S△CDE=S△ABC计算可求解.
12.【答案】4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
【解析】【解答】解:∵∠BEP=∠CPQ,∠B=∠C=90°, △BPE与△CQP全等,
∴点E与点P是对应点,点P与点Q是对应点,点B与点C是对应点,
∴△BPE≌△CQP,
∴BE=PC=6cm,PB=CQ,
∵AD=10cm,
∴PB=BC-PC=AD-PC=10-6=4cm,
∴CQ=PB=4cm,
故答案为:4.
【分析】先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E=PC=6cm,PB=CQ,再利用线段的和差求出CQ=PB=4cm即可.
13.【答案】2或1或4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
【解析】【解答】解:∵∠ACB=90°,
∴∠PCE+∠QCF=90°,
∵PE⊥l,QF⊥l,
∴∠PEC=∠QFC=90°,
∴∠PCE+∠CPE=90°,
∴∠CPE=∠QCF,
∴当PC=CQ时,△PEC与△QFC全等,
设运动的时间为t s,由题意分以下三种情况:
①当0≤t≤时,PC=4-t,CQ=8-3t,
∵PC=CQ,
∴4-t=8-3t,
解得t=2,此时PC=2;
②当<t≤4时,PC=4-t,CQ=3t-8,
∵PC=CQ,
∴4-t=3t-8,
解得:t=3,此时PC=1,
③当4<t≤12时,PC=t-4,CQ=4,
∵PC=CQ,
∴t-4=4,
解得t=8,此时PC=4,
综上可得,PC的长为2或1或4.
故答案为:2或1或4.
【分析】由等角的余角相等得到∠CPE=∠QCF,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当PC=CQ时,△PEC与△QFC全等,设运动的时间为t s,讨论:①当0≤t≤时,PC=4-t,CQ=8-3t,②当<t≤4时,PC=4-t,CQ=3t-8,③当4<t≤12时,PC=t-4,Q点在A点,即CQ=4,分别根据PC=CQ列关于t的方程,解方程求出t的值,并分别求出对应的PC的长即可.
14.【答案】2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的概念及性质
【解析】【解答】解:∵,
∴.
∵,
∴.
∵,,
∴.
∵是的外角,
∴,
即,
∴.
故答案为:.
【分析】先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证得,再利用已知条件得到,然后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出,最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解.
15.【答案】;或
【知识点】角的运算;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概念及性质;角平分线的概念
【解析】【解答】解:(1)延长HG交AB于点K,延长NM交AB于点Q,如图:

∴∠2=∠EKG,∠3=∠FQN,
,,
,,

故答案为:
(2)在三角板中,,,

如图,运动过程中,当三角板平移至三角板右侧时,

,即∠MNP=180°-α.


∴,
平分,

∴∠PFN=∠FPN=β,
∴2β+120°-α=180°,
∴;
如图,当三角板平移至三角板左侧时,




,,
平分,

,即,
故答案为:或
【分析】(1)延长HG交AB于点K,延长NM交AB于点Q,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到∠2=∠EKG,∠3=∠FQN,再结合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即可比较大小;
(2)分两种情况讨论:当三角板平移至三角板右侧时和当三角板平移至三角板左侧时,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定义求解即可.
16.【答案】;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概念
【解析】【解答】解:(1)在中,,

和分别是的三等分线,


故答案为:;
(2)∵和分别是的n等分线,


故答案为:.
【分析】(1)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出,再由、的两条三等分角线分别对应交于得出的度数,然后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解;
(2)根据n等分的定义求出的度数,在中,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解即可.
17.【答案】解:(1)真命题:如果a=b,那么a+2=b+2,
根据等式的性质,等式的两边都加上2,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故a=b ,那么a+2=b+2是真命题;
(2)假命题: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举出反例:∵等腰梯形的对角线相等,
∴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不一定是矩形,
故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是假命题.
【知识点】真命题与假命题
【解析】【分析】根据题目要求写出命题即可.
18.【答案】证明:,




在与中,

∴,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
【解析】【分析】先根据已知条件利用证明,再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即可.
19.【答案】(1)解:,理由如下:
平分,
.
又,

即;
(2)解:如图,过点作于.

.
【知识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解析】【分析】(1)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表示出∠EAC,再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表示出∠DAC,然后根据∠EAD=∠EAC-∠DAC表示出∠EAD,整理即可求解;
(2)过点A作AD⊥BC于D,则可得AD//FM,根据(1)的答案即可求得.
20.【答案】(1)证明:∵,
∴,
在和中,


(2)解: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
由(1)可得,
∴,
∵点,,在同一直线上,
∴,
∵,,
∴,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解析】【分析】(1)由可得,再根据两边及其夹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即可求证;
(2)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得出,,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得出,推得,结合平角的定义即可求解.
(1)证明:∵

在和中

(2)解: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
由(1)可得
∴,
∵点,,在同一直线上

∵,


21.【答案】解:任务一:如图所示:
即为测量方案示意图;
任务二:②理由:
根据题意可知:CD=CA,∠D=∠A=90°,
在△ABC和△DEC中,

∴△ABC≌△DEC(ASA),
∴AB=DE=10m,
∴小明的方案是正确的.
【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实际应用
【解析】【解答】任务二:①根据题意可知,△ABC≌△DEC,
∴AB=DE=10m;
故答案为:10.【分析】任务一:直接根据题意,将图形补充完整即可;
任务二:①由补充完整的图形可知,△ABC≌△DEC可得,即可得出答案;
②由题意可知根据题意可知:CD=CA,∠D=∠A=90°,=,由“”可判定,则米,即可说明小明的方案是正确的.
22.【答案】(1)解:∵CD为AB边上的高线, ∠BCD=α,
∴∠ABC=90°-α,
∵AB=AC,
∴∠ACB=∠ABC=90°-α,
∴∠A=180°-(∠ACB+∠ABC)=180°-(90°-α+90°-α)=2α;
(2)解:∵CD为AB边上的高线, ∠A=2α,
∴∠ACD=90°-2α,
∵CE=CF,
180°-90°+2α)=45°+α,
∵∠CFE是△BCF的一个外角,
∴∠CFE=∠EBC+∠BCD=∠EBC+α,
∴∠EBC+α=45°+α,
∴∠EBC =45°;
(3)过点A作AN⊥BC于点N, AN交BE于点M,连接CM,如图所示:
∵AB=AC, ∠A=2α,
∴∠EAM=α,
∴∠EAM =∠BCD =α,
∵CE=CF,
∴∠CEF=∠CFE,
∵∠CEF+∠MEA=180°,
∠CFE+∠BFC=180°,
∴∠MEA=∠BFC,
∵若E为AC中点,
∴AE=CE=CF=
在△AEM和△CFB中,
∴△AEM≌△CFB(SAS),
∴设ME=BF =x,
∵AB= AC, AN⊥BC,
∴AN是BC的垂直平分线,
∴MC= MB,
∵∠EBC =45°,
∴∠MCB=∠EBC =45°,
即△BC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BMC=90°,
即CM⊥EF,
∵CE=CF,
∴ME=MF=BF=x,
∴MC =MB=BF+MF=2x,在Rt△CME中, ME=x, CM =2x,CE=,
由勾股定理得:
∴x=1,

在 中, 由勾股定理得:
在 中, 由勾股定理得: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的概念及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边的关系;三角形的高
【解析】【分析】(1)先求出. 进而得,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答案;
(2)先求出∠ACD=90°-2α, 根据CE=CF得∠CFE=∠CEF =45°+α, 再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得∠CFE=∠EBC+α, 由此可得出∠EBC的度数;
(3)过点A作AN⊥BC于点N, AN交BE于点M,连接CM, 证明△AEM和△CFB全等得设ME= BF =x, 结合 (2) 的结论证明△BC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得∠BMC=90°,进而得ME=MF =BF =x, 则MC =MB=2x,在Rt△CME中, 由勾股定理得x = 1, 则 进而得 由此可得出△ABC的面积.
23.【答案】(1)解:,在和中,
,,,
,,
(2)解:如图,延长到,使得,连结,.
在和中,
,,,
又,,
在中,,,,
(3)解:结论:.
理由:延长到,使得.
,,
,,,
,,,

,,

,,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边的关系;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角的关系
【解析】【分析】(1)证明△CDE≌△BDA(SAS),得到CE=4,在△ACE中,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决问题即可;
(2)如图2中,延长ED到H,使得DH=DE,连接CH,FH.证明△BDE≌△CDH(SAS),得到BE=CH,再证明EF=FH,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可解决问题;
(3)结论:AF+EC=EF.延长BC到H,使得CH=AF,通过两次全等证明AF=CE,EF=EH即可解决问题.
24.【答案】(1)解:如图②所示,
当BD是“邻AB三分线”时,∠BD′C=80°+15°=95°;
当BD是“邻BC三分线”时,∠BD″C=80°+30°=110°,
∴∠BDC的度数为95°或110°.
(2)解:∵BP、CP分别是邻BC三分线和∠ACB邻BC三分线,
∴∠PBC=∠ABC,∠PCB=∠ACB,
又∵∠BPC=140°,
∴∠PBC+∠PCB=180°-∠BPC=40°,
∴∠ABC+∠ACB=40°,
∴∠ABC+∠ACB=120°
∴∠A=180°-(∠ABC+∠ACB)=180°-120°=60°.
(3)解:情况一:如图,当BP和CP分别是“邻AB三分线”、“邻AC三分线”时,
∴∠PBC=∠B,∠PCD=∠ACD,
∵∠B=54°,∠A=m°,
∴∠ACD=m°+54°,
∴∠BPC=∠PCD-∠PBC=(∠ACD-∠B)=m°;
情况二:如图,当BP和CP分别是“邻BC三分线”、“邻CD三分线”时,
∴∠PBC=∠B,∠PCD=∠ACD,
∵∠B=54°,∠A=m°,
∴∠ACD=m°+54°,
∴∠BPC=∠PCD-∠PBC=(∠ACD-∠B)=m°;
情况三:如图,当BP和CP分别是“邻BC三分线”、“邻AC三分线”时,
∴∠PBC=∠B,∠PCD=∠ACD,
∵∠B=54°,∠A=m°,
∴∠ACD=m°+54°,
∴∠BPC=∠PCD-∠PBC=∠ACD-∠B=m°+18°;
情况四:如图,当BP和CP分别是“邻AB三分线”、“邻CD三分线”时,
∴∠PBC=∠B,∠PCD=∠ACD,
∵∠B=54°,∠A=m°,
∴∠ACD=m°+54°,
∴∠BPC=∠PCD-∠PBC=∠ACD-∠B=m°-18°,
综上所述:∠BPC的度数为m°或m°或m°+18°或m°-18°.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的概念及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B的三分线BD交AC于点D,分两种情况,即当BD是“邻AB三分线”时和当BD是“邻BC三分线”时,再分别通过外角定理计算∠BDC的度数即可;
(2)根据BP、CP分别是邻BC三分线和∠ACB邻BC三分线,可得∠PBC=∠ABC,∠PCB=∠ACB,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PBC+∠PCB=40°,得∠ABC+∠ACB=40°,求得∠ABC+∠ACB=120°,再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得∠A的度数即可;
(3)分四种情况画图计算,即情况一:如图,当BP和CP分别是“邻AB三分线”、“邻AC三分线”时;情况二:如图,当BP和CP分别是“邻BC三分线”、“邻CD三分线”时;情况三:如图,当BP和CP分别是“邻BC三分线”、“邻AC三分线”时;情况四:如图,当BP和CP分别是“邻AB三分线”、“邻CD三分线”时,然后根据角三分线性质及三角形外角定理,分别列式计算即可.
1 / 1浙教版(2024) 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章 三角形的初步知识 单元检测培优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2025八上·拱墅期末)木工师傅要做一个三角形木架,有两根木条的长度为7cm和14cm,第三根木条的长度可以是(  )
A.5cm B.18cm C.21cm D.23cm
【答案】B
【知识点】三角形三边关系
【解析】【解答】解:设第三根木条的长度为x,则,
即,
∴第三根木条的长度可以是18,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记住两边之和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即可解答.
2.(2021八上·衢州期中)为说明命题“若,则”是假命题,所列举反例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真命题与假命题
【解析】【解答】解:A、当时,,满足,但,是错误的反例,此项不符题意;
B、当时,,满足,但,是正确的反例,此项符合题意;
C、当时,,满足,但,是错误的反例,此项不符题意;
D、当时,不满足,是错误的反例,此项不符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命题“若a>b,则a2>b2”为假命题应满足a>b,但a2≤b2,据此判断.
3.(2023八上·惠州期末)如图,∠1=∠2,补充一个条件后仍不能判定△ABC≌△ADC是(  )
A.AB=AD B.∠B=∠D
C.BC=DC D.∠BAC=∠DAC
【答案】A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解析】【解答】解:若添加AB=AD,不能判定△ABC≌△ADC, 故A符合题意;
若添加∠B=∠D,
∵∠1=∠2,
∴∠ACB=∠ACD,
在△ABC和△ADC中,

∴△ABC≌△ADC(AAS), 故B不符合;
若添加BC=DC,
∵∠1=∠2,
∴∠ACB=∠ACD,
在△ABC和△ADC中,

∴△ABC≌△ADC(SAS), 故C不符合;
若添加∠BAC=∠DAC,
∵∠1=∠2,
∴,
∴∠ACB=∠ACD,
在△ABC和△ADC中,
∴△ABC≌△ADC(ASA), 故D不符合;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ASA、AAS、SAS,即可推出结论.
4.(2025八上·宁波期末)下列尺规作图中,一定能得到AD+BD=BC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尺规作图-直线、射线、线段;尺规作图-作角的平分线;尺规作图-作高
【解析】【解答】解:选项C中, 由作图可知.
故答案为: C.
【分析】由 推出 由此判断即可.
5.(2024八上·浙江期中)通过如下尺规作图,能说明△ABD的面积和△ACD的面积相等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概念;尺规作图-作角的平分线;尺规作图-垂直平分线
【解析】【解答】解:由作图痕迹可得选项A和D中的AD是角平分线,无法证得△ABD的面积和△ACD的面积相等,A、D不符合题意;
由作图痕迹可得选项B作的是垂直平分线,由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AD=BD,无法证得△ABD的面积和△ACD的面积相等,B不符合题意;
由作图痕迹可得选项C作的是垂直平分线,由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BD=CD,
△ABD的面积和△ACD的面积相等,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由作图痕迹可得选项A和D中的AD是角平分线,无法证得△ABD的面积和△ACD的面积相等;选项B作的是垂直平分线,由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AD=BD,无法证得△ABD的面积和△ACD的面积相等;选项C作的是垂直平分线,由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BD=CD,进而证得△ABD的面积和△ACD的面积相等.
6.(2024八上·金华月考)小丽与爸妈在公园里荡秋千.如图,小丽坐在秋千的起始位置处,与地面垂直,两脚在地面上用力一蹬,妈妈在处接住她后用力一推,爸爸在距地面高的处接住她.若妈妈与爸爸到的水平距离、分别为和,,妈妈在处接住小丽时,小丽距离地面的高度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实际应用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可知,∠CEO=∠BDO=90°,OB=OC,
∵∠BOC=90°,
∴∠COE+∠BOD=∠BOD+∠OBD=90°,
∴∠COE=∠OBD,
在△COE和△OBD中,,∴△COE≌△OBD(AAS),∴CE=OD,OE=DB,∵BD=1.2m,CE=1.6m,∴DE=OD-OE=CE-OE=0.4m,∵AE=1.5m,∴AD=AE-DE=1.1m,即妈妈在B处接住小丽时,小丽距离地面的高度是,
故答案为:B.
【分析】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COE=∠OBD,根据AAS可证明△COE≌△OBD,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CE=OD,OE=DB,求出DE的长即可得出答案.
7.(2024八上·广汉期末)如图,中,,,平分,如果、分别为、上的动点,那么的最小值是(  )
A.2.4 B.3 C.4 D.
【答案】D
【知识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角平分线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过点作于,交于点,过点作于点,
∵平分,
∴,
∴,
∵中,,,,
∵,
∴,
∴,即的最小值是
故答案为:D.
【分析】过点作于,交于点,过点作于点,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即可得到,然后根据三角形的面积求出CE长,即可得到最小值.
8.(2023八上·椒江月考)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D平分∠ABC,CD⊥BD于点D,AC=5,BC-AB=2,则△ADC面积的最大值为(  )
A.2 B.2.5 C.4 D.5
【答案】B
【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边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如图,延长CD、BA,交于点G,过G作GH⊥AC,交CA的延长线于点H,
∴∠GHA=90°,
∵BD平分∠ABC,BD⊥CD,
∴∠DBG=∠DBC,∠BDG=∠BDC=90°,
在△BDG和△BDC中,

∴△BDG≌△BDC(ASA),
∴BC=BG,CD=DG,
∴,
又∵∠GHA=90°,AC=5,
∴,
∴,
∵BC-AB=2,
∴BG-AB=AG=2,
∵GH≤AG,即GH≤2,
∴当G点与H点重合时,即AC⊥BG时,可得GH=AG=2,此时GH达到最大,
∴则GH的最大值为2,
∴△ADC的最大面积为:,
故答案为:B.
【分析】延长CD、BA,交于点G,过G作GH⊥AC,交CA的延长线于点H,得∠GHA=90°,接下来根据角平分线、垂直的定义得∠DBG=∠DBC,∠BDG=∠BDC=90°,从而利用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ASA”证明△BDG≌△BDC,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得BC=BG,CD=DG,接下来利用中线的性质得,从而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得,要求△ADC的最大面积,即求GH的最大值,在中,GH≤2,进而有当G点与H点重合时,即AC⊥BG时,可得GH=AG=2,此时GH达到最大,最大值为GH=2,即可求出△ACD的最大面积.
9.(2024八上·浙江期中)如图,在中,,,的平分线分别交、于点D、E,、相交于点F,连接.下列结论:①;②;③;④点F到三边的距离相等;⑤.其中错误的结论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B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的概念及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边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①,只有在是等边三角形时才成立,现有条件无法证明是等边三角形,所以①错误;
②,

平分,平分,
,,

,所以②正确;
③平分
当时,
而原不确定,所以③错误;
④,的平分线分别交、于点,,、相交于点,
为三角形的内心,
点到三边的距离相等正确.所以④正确;
⑤如图,在上截取,
平分,



由②知,


又平分,




,所以⑤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①当是等边三角形时才成立;
②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外角求出即可;
③当时,,所以③错误;
④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可作判断;
⑤作辅助线,证明两对三角形全等:,,可得结论.
10.(2024八上·义乌期中)如图,在△ABC中,∠ACB=60°,AG平分∠BAC交BC与点G,BD平分∠ABC交AC于点D,AG、BD相交于点F,BE⊥AG交AG的延长线于点E,连接CE,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①若∠BAD=70°,则∠EBC=5°;②BF=2EF;③BE=CE;④AB=BG+AD.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答案】B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
【解析】【解答】解:∵∠ABC=180°-∠ACB-∠BAC,
∴∠ABC=180°-70°-60°=50°,
∵AG平分∠BAC,
∴∠BAE=∠CAE=∠BAC=×70°=35°,
∵BE⊥AG,
∴∠AEB=90°,
∴∠ABE=90°-∠BAE=90°-35°=55°,
∴∠EBC=∠ABE-∠ABC=55°-50°=5°,故①正确;
∵BD平分∠ABC,
∴∠FBG=∠ABC=×50°=25°,
∴∠EBF=∠FBG+∠EBC=25°+5°=30°,
∴BF=2EF,故②正确;
延长BE,AC交于点H,
在△ABE和△AHE中
∴△ABE≌△AHE(ASA)
∴BE=HE,
∴点E是BH的中点,
只有当∠BCH=90°时,CE=BE,故③错误;
在AB上截取AM=AD,
在△AMF和△AFD中
∴△AMF≌△AFD(SAS)
∴∠AFM=∠AFD=∠BFE=90°-30°=60°,
∴∠BFM=180°-∠AFM-∠BFE=180°-60°-60°=60°,
∴∠BFM=∠BFG,
在△BFM和△BFG中
∴△BFM≌△BFG(ASA)
∴BM=BG,
∴AB=AM+BM=AD+BG,故④正确;
∴正确结论有3个.
故答案为:B.
【分析】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ABC的度数,再利用角平分线的概念可求出∠BAE=∠CAE=35°,利用垂直的定义可求出∠AEB的度数,即可求出∠ABE的度数,根据∠EBC=∠ABE-∠ABC,代入计算可对①作出判断;利用角平分线的概念可求出∠FBG的度数,可求出∠EBF的度数,根据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对②作出判断;延长BE,AC交于点H,利用ASA可证得△ABE≌△AHE,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证得BE=HE,只有当∠BCH=90°时,CE=BE,可对③作出判断;在AB上截取AM=AD,利用SAS可证得△AMF≌△AFD,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推出∠BFM=∠BFG,利用ASA可证得△BFM≌△BFG,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推出BM=BG,然后根据AB=AM+BM,代入可对④作出判断;综上所述,可得到正确结论的个数.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8分)
11.(2024八上·西湖月考)如图,在中,、分别为、的中点,若的面积为,则的面积为   .
【答案】6
【知识点】利用三角形的中线求面积
【解析】【解答】
解:∵D、E分别是BC,AD的中点,
∴S△CDE=S△ACD,S△ACD=S△ABC,
∴S△CDE=S△ABC=×24=6.
故答案为:6.
【分析】根据中线将三角形面积分为相等的两部分可得:△ACD是△CDE的面积的2倍,△ABC的面积是△ACD的面积的2倍,然后根据S△CDE=S△ABC计算可求解.
12.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D=10cm,点E在边AB上,且BE=6cm.点P,Q分别在BC,CD上.当∠BEP=∠CPQ时,要使△BPE与△CQP全等,CQ=   cm.
【答案】4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
【解析】【解答】解:∵∠BEP=∠CPQ,∠B=∠C=90°, △BPE与△CQP全等,
∴点E与点P是对应点,点P与点Q是对应点,点B与点C是对应点,
∴△BPE≌△CQP,
∴BE=PC=6cm,PB=CQ,
∵AD=10cm,
∴PB=BC-PC=AD-PC=10-6=4cm,
∴CQ=PB=4cm,
故答案为:4.
【分析】先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E=PC=6cm,PB=CQ,再利用线段的和差求出CQ=PB=4cm即可.
13.(2023八上·江北期中)如图,在△ABC中,∠ACB=90°,AC=4,BC=8.点P从点A出发,沿折线AC-CB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B运动,点Q从点B出发沿折线BC-CA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A运动,P、Q两点同时出发,分别过P、Q两点作PE⊥l于E,QF⊥l于F,当△PEC与△QFC全等时,PC的长为   .
【答案】2或1或4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
【解析】【解答】解:∵∠ACB=90°,
∴∠PCE+∠QCF=90°,
∵PE⊥l,QF⊥l,
∴∠PEC=∠QFC=90°,
∴∠PCE+∠CPE=90°,
∴∠CPE=∠QCF,
∴当PC=CQ时,△PEC与△QFC全等,
设运动的时间为t s,由题意分以下三种情况:
①当0≤t≤时,PC=4-t,CQ=8-3t,
∵PC=CQ,
∴4-t=8-3t,
解得t=2,此时PC=2;
②当<t≤4时,PC=4-t,CQ=3t-8,
∵PC=CQ,
∴4-t=3t-8,
解得:t=3,此时PC=1,
③当4<t≤12时,PC=t-4,CQ=4,
∵PC=CQ,
∴t-4=4,
解得t=8,此时PC=4,
综上可得,PC的长为2或1或4.
故答案为:2或1或4.
【分析】由等角的余角相等得到∠CPE=∠QCF,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当PC=CQ时,△PEC与△QFC全等,设运动的时间为t s,讨论:①当0≤t≤时,PC=4-t,CQ=8-3t,②当<t≤4时,PC=4-t,CQ=3t-8,③当4<t≤12时,PC=t-4,Q点在A点,即CQ=4,分别根据PC=CQ列关于t的方程,解方程求出t的值,并分别求出对应的PC的长即可.
14.(2024八上·诸暨月考)如图1,六分仪是一种测量天体高度的航海仪器,观测者手持六分仪,可得出观测点的地理坐标.
在图2所示的“六分仪原理图”中,所观测星体记为S,两个反射镜面位于A,B两处,B处的镜面所在直线自动与刻度线保持平行(即),并与A处的镜面所在直线相交于点C,所在直线与水平线相交于点D,,观测角=   (用表示).
小贴士: 如图3,光线经过镜面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图2中,
【答案】2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的概念及性质
【解析】【解答】解:∵,
∴.
∵,
∴.
∵,,
∴.
∵是的外角,
∴,
即,
∴.
故答案为:.
【分析】先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证得,再利用已知条件得到,然后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出,最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解.
15.(2024八上·东阳开学考)某小组开展平行线性质探究时将一副三角板按图1方式放在两条平行线、之间,其中点E、F在直线上,点H、N在直线上,,,.记,,,.
(1)比较大小:   .(填“”或“”或“”)
(2)如图2,的平分线交直线于点P,记,.现保持三角板不动,将三角板从如图位置向左平移,若在运动过程中与始终平行,与满足的数量关系为   .
【答案】;或
【知识点】角的运算;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概念及性质;角平分线的概念
【解析】【解答】解:(1)延长HG交AB于点K,延长NM交AB于点Q,如图:

∴∠2=∠EKG,∠3=∠FQN,
,,
,,

故答案为:
(2)在三角板中,,,

如图,运动过程中,当三角板平移至三角板右侧时,

,即∠MNP=180°-α.


∴,
平分,

∴∠PFN=∠FPN=β,
∴2β+120°-α=180°,
∴;
如图,当三角板平移至三角板左侧时,




,,
平分,

,即,
故答案为:或
【分析】(1)延长HG交AB于点K,延长NM交AB于点Q,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到∠2=∠EKG,∠3=∠FQN,再结合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即可比较大小;
(2)分两种情况讨论:当三角板平移至三角板右侧时和当三角板平移至三角板左侧时,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定义求解即可.
16.(2023八上·衢江期中)已知中,,在图(1)中、的角平分线交于点,则计算可得;
(1)在图(2)中,设、的两条三等分角线分别对应交于、,得到则   ;
(2)在图(3)中请你猜想,当、同时n等分时,条等分角线分别对应交于、,则   (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概念
【解析】【解答】解:(1)在中,,

和分别是的三等分线,


故答案为:;
(2)∵和分别是的n等分线,


故答案为:.
【分析】(1)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出,再由、的两条三等分角线分别对应交于得出的度数,然后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解;
(2)根据n等分的定义求出的度数,在中,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解即可.
三、解答题(共8题,共72分)
17.列举两个命题,要求其中一个是真命题,另一个是假命题。你是用什么方法来判断它们的真假的
【答案】解:(1)真命题:如果a=b,那么a+2=b+2,
根据等式的性质,等式的两边都加上2,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故a=b ,那么a+2=b+2是真命题;
(2)假命题: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举出反例:∵等腰梯形的对角线相等,
∴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不一定是矩形,
故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是假命题.
【知识点】真命题与假命题
【解析】【分析】根据题目要求写出命题即可.
18.(2024八上·湖州期中)小明将下列题目梳理到自己的错题本中,题目为“如图,点,,,在同一条直线上,,且,.求证:.”,请你帮他完成题目的梳理过程.
题目来源 第一章书本例题 图形呈现
关键已知 ①②③
解题过程
【答案】证明:,




在与中,

∴,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
【解析】【分析】先根据已知条件利用证明,再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即可.
19.如图
(1)如图1,在中,于点D,AE平分,你能找出与,之间的数量关系吗?并说明理由.
(2)如图2,平分为AE上一点,于点,这时与,之间又有何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答案】(1)解:,理由如下:
平分,
.
又,

即;
(2)解:如图,过点作于.

.
【知识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解析】【分析】(1)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表示出∠EAC,再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表示出∠DAC,然后根据∠EAD=∠EAC-∠DAC表示出∠EAD,整理即可求解;
(2)过点A作AD⊥BC于D,则可得AD//FM,根据(1)的答案即可求得.
20.(2024八上·拱墅月考)如图,在和中,,,,且点,,在同一直线上,点,在同侧,连接,交于点.
(1)求证:;
(2)若,求的度数.
【答案】(1)证明:∵,
∴,
在和中,


(2)解: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
由(1)可得,
∴,
∵点,,在同一直线上,
∴,
∵,,
∴,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解析】【分析】(1)由可得,再根据两边及其夹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即可求证;
(2)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得出,,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得出,推得,结合平角的定义即可求解.
(1)证明:∵

在和中

(2)解: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
由(1)可得
∴,
∵点,,在同一直线上

∵,


21.(2024八上·金华月考)阅读并完成相应的任务.
如图,小明站在堤岸凉亭点处,正对他的点(与堤岸垂直)停有一艘游艇,他想知道凉亭与这艘游艇之间的距离,于是制定了如下方案.
课题 测凉亭与游艇之间的距离
测量工具 皮尺等
测量方案示意图 (不完整)
测量步骤 ①小明沿堤岸走到电线杆旁(直线与堤岸平行); ②再往前走相同的距离,到达点; ③他到达点后向左转90度直行,当自己,电线杆与游艇在一条直线上时停下来,此时小明位于点处.
测量数据 米,米
任务一 根据题意将测量方案示意图补充完整.
任务二 ①凉亭与游艇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米. ②请你说明小明方案正确的理由.
【答案】解:任务一:如图所示:
即为测量方案示意图;
任务二:②理由:
根据题意可知:CD=CA,∠D=∠A=90°,
在△ABC和△DEC中,

∴△ABC≌△DEC(ASA),
∴AB=DE=10m,
∴小明的方案是正确的.
【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实际应用
【解析】【解答】任务二:①根据题意可知,△ABC≌△DEC,
∴AB=DE=10m;
故答案为:10.【分析】任务一:直接根据题意,将图形补充完整即可;
任务二:①由补充完整的图形可知,△ABC≌△DEC可得,即可得出答案;
②由题意可知根据题意可知:CD=CA,∠D=∠A=90°,=,由“”可判定,则米,即可说明小明的方案是正确的.
22.(2025八上·慈溪期末)如图,在等腰锐角△ABC中,AB=AC,CD为AB边上的高线,E为AC边上的点,连结BE交CD于点F,设∠BCD=α。
(1)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A:
(2)若 CE=CF,求∠EBC 的度数;
(3)在(2)的条件下,若E为AC中点,AB-AC=2,求△ABC的面积。
【答案】(1)解:∵CD为AB边上的高线, ∠BCD=α,
∴∠ABC=90°-α,
∵AB=AC,
∴∠ACB=∠ABC=90°-α,
∴∠A=180°-(∠ACB+∠ABC)=180°-(90°-α+90°-α)=2α;
(2)解:∵CD为AB边上的高线, ∠A=2α,
∴∠ACD=90°-2α,
∵CE=CF,
180°-90°+2α)=45°+α,
∵∠CFE是△BCF的一个外角,
∴∠CFE=∠EBC+∠BCD=∠EBC+α,
∴∠EBC+α=45°+α,
∴∠EBC =45°;
(3)过点A作AN⊥BC于点N, AN交BE于点M,连接CM,如图所示:
∵AB=AC, ∠A=2α,
∴∠EAM=α,
∴∠EAM =∠BCD =α,
∵CE=CF,
∴∠CEF=∠CFE,
∵∠CEF+∠MEA=180°,
∠CFE+∠BFC=180°,
∴∠MEA=∠BFC,
∵若E为AC中点,
∴AE=CE=CF=
在△AEM和△CFB中,
∴△AEM≌△CFB(SAS),
∴设ME=BF =x,
∵AB= AC, AN⊥BC,
∴AN是BC的垂直平分线,
∴MC= MB,
∵∠EBC =45°,
∴∠MCB=∠EBC =45°,
即△BC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BMC=90°,
即CM⊥EF,
∵CE=CF,
∴ME=MF=BF=x,
∴MC =MB=BF+MF=2x,在Rt△CME中, ME=x, CM =2x,CE=,
由勾股定理得:
∴x=1,

在 中, 由勾股定理得:
在 中, 由勾股定理得: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的概念及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边的关系;三角形的高
【解析】【分析】(1)先求出. 进而得,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答案;
(2)先求出∠ACD=90°-2α, 根据CE=CF得∠CFE=∠CEF =45°+α, 再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得∠CFE=∠EBC+α, 由此可得出∠EBC的度数;
(3)过点A作AN⊥BC于点N, AN交BE于点M,连接CM, 证明△AEM和△CFB全等得设ME= BF =x, 结合 (2) 的结论证明△BC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得∠BMC=90°,进而得ME=MF =BF =x, 则MC =MB=2x,在Rt△CME中, 由勾股定理得x = 1, 则 进而得 由此可得出△ABC的面积.
23.(2024八上·金华月考)
(1)如图1,在中,,,是边上的中线,延长到点使,连结,把,,集中在中,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可得的取值范围。请写出的取值范围,并说明理由
(2)如图2,在中,是边上的中线,点,分别在,上,且,求证:。小艾同学受到(1)的启发,在解决(2)的问题时,延长到点,使……,请你帮她完成证明过程。
(3)如图3,在四边形中,为钝角,为锐角,,,,点,分别在,上,且,连结,试探索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答案】(1)解:,在和中,
,,,
,,
(2)解:如图,延长到,使得,连结,.
在和中,
,,,
又,,
在中,,,,
(3)解:结论:.
理由:延长到,使得.
,,
,,,
,,,

,,

,,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边的关系;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角的关系
【解析】【分析】(1)证明△CDE≌△BDA(SAS),得到CE=4,在△ACE中,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决问题即可;
(2)如图2中,延长ED到H,使得DH=DE,连接CH,FH.证明△BDE≌△CDH(SAS),得到BE=CH,再证明EF=FH,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可解决问题;
(3)结论:AF+EC=EF.延长BC到H,使得CH=AF,通过两次全等证明AF=CE,EF=EH即可解决问题.
24.(2022八上·吴兴期中)【概念认识】
如图①,在∠ABC中,若∠ABD=∠DBE=∠EBC,则BD,BE叫做∠ABC的“三分线”.其中,BD是“邻AB三分线”,BE是“邻BC三分线”.
(1)【问题解决】
如图②,在△ABC中,∠A=80°,∠B=45°,若∠B的三分线BD交AC于点D,求∠BDC的度数;
(2)如图③,在△ABC中,BP、CP分别是∠ABC邻BC三分线和∠ACB邻BC三分线,且∠BPC=140°,求∠A的度数;
(3)【延伸推广】
在△ABC中,∠ACD是△ABC的外角,∠B的三分线所在的直线与∠ACD的三分线所在的直线交于点P.若∠A=m°(m>54),∠B=54°,直接写出∠BPC的度数.(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1)解:如图②所示,
当BD是“邻AB三分线”时,∠BD′C=80°+15°=95°;
当BD是“邻BC三分线”时,∠BD″C=80°+30°=110°,
∴∠BDC的度数为95°或110°.
(2)解:∵BP、CP分别是邻BC三分线和∠ACB邻BC三分线,
∴∠PBC=∠ABC,∠PCB=∠ACB,
又∵∠BPC=140°,
∴∠PBC+∠PCB=180°-∠BPC=40°,
∴∠ABC+∠ACB=40°,
∴∠ABC+∠ACB=120°
∴∠A=180°-(∠ABC+∠ACB)=180°-120°=60°.
(3)解:情况一:如图,当BP和CP分别是“邻AB三分线”、“邻AC三分线”时,
∴∠PBC=∠B,∠PCD=∠ACD,
∵∠B=54°,∠A=m°,
∴∠ACD=m°+54°,
∴∠BPC=∠PCD-∠PBC=(∠ACD-∠B)=m°;
情况二:如图,当BP和CP分别是“邻BC三分线”、“邻CD三分线”时,
∴∠PBC=∠B,∠PCD=∠ACD,
∵∠B=54°,∠A=m°,
∴∠ACD=m°+54°,
∴∠BPC=∠PCD-∠PBC=(∠ACD-∠B)=m°;
情况三:如图,当BP和CP分别是“邻BC三分线”、“邻AC三分线”时,
∴∠PBC=∠B,∠PCD=∠ACD,
∵∠B=54°,∠A=m°,
∴∠ACD=m°+54°,
∴∠BPC=∠PCD-∠PBC=∠ACD-∠B=m°+18°;
情况四:如图,当BP和CP分别是“邻AB三分线”、“邻CD三分线”时,
∴∠PBC=∠B,∠PCD=∠ACD,
∵∠B=54°,∠A=m°,
∴∠ACD=m°+54°,
∴∠BPC=∠PCD-∠PBC=∠ACD-∠B=m°-18°,
综上所述:∠BPC的度数为m°或m°或m°+18°或m°-18°.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的概念及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B的三分线BD交AC于点D,分两种情况,即当BD是“邻AB三分线”时和当BD是“邻BC三分线”时,再分别通过外角定理计算∠BDC的度数即可;
(2)根据BP、CP分别是邻BC三分线和∠ACB邻BC三分线,可得∠PBC=∠ABC,∠PCB=∠ACB,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PBC+∠PCB=40°,得∠ABC+∠ACB=40°,求得∠ABC+∠ACB=120°,再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得∠A的度数即可;
(3)分四种情况画图计算,即情况一:如图,当BP和CP分别是“邻AB三分线”、“邻AC三分线”时;情况二:如图,当BP和CP分别是“邻BC三分线”、“邻CD三分线”时;情况三:如图,当BP和CP分别是“邻BC三分线”、“邻AC三分线”时;情况四:如图,当BP和CP分别是“邻AB三分线”、“邻CD三分线”时,然后根据角三分线性质及三角形外角定理,分别列式计算即可.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