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国行公祭 为佑世界和平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6 国行公祭 为佑世界和平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27 07:58: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1.掌握新闻评论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2.理解文章的观点,把握其思路,感受文章体现的严正立场和充沛气势。
3.思考作者是怎样选择新闻事实来支撑观点的,体会其开阔的视野和运用事实的技巧。
学习目标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讲过的话,仍时时萦绕在耳边,引人深思。无论时间过去多久,历史都会记住这一天。南京大屠杀,从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记忆,正式
上升为“人类记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品读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缅怀遇难者,
深刻认识国行公祭的意义。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背景材料
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后,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2017年12月13日,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再次以隆重的公祭仪式悼念死难同胞。
本文是作者就此事件写的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是就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新闻文体,属于议论文的范畴。
体裁——新闻评论
1.掌握下列字音字形。
基础夯实——字词过关
杀戮( ) 宝鼎( ) 国殇( )
缅怀( ) 初衷( ) 悼念( )
cuàn改( ) yì语( ) hàn卫( )
dùn形( ) shǐ志不渝( )
惨绝人huán( ) 振聋发kuì( )

dǐng
shāng
miǎn
zhōng
dào







2.解释下列重点词语。
基础夯实——字词过关
惨绝人寰:
人世上还没有过的悲惨,形容悲惨到了极点。人寰,人间。
把黑的说成白的,把白的说成黑的,比喻歪曲事实,混淆是非。
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形容世事变化很大。
原指孔子的忠恕之道贯穿在他的全部学说之中;后来泛指用一种思想理论贯穿于始终。
一以贯之:
沧海桑田:
振聋发聩:
颠倒黑白:
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聩,聋。
字正腔圆、声情并茂地模仿播音员播报这篇新闻稿,让学生在模仿过程中体会文章的严正立场和充沛气势。
提示:第1段开头部分适合使用庄重的语气,背景内容适合低沉的陈述语气。第2段应表达出肯定赏识的语气或情感。第3段应充满愤慨。第4、5段根据语意用或平稳或昂扬或激愤的陈述语气。末段应使用坚定的语气。
速读这篇新闻评论,结合背景材料提取其新闻要素。
何时
何地
何人
何事
2017年12月13日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
中国公民
国行公祭
再读全文,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作者思路。
扩大视野,号召促进和平;
呈现观点
阐述观点
强化观点
隆重公祭,指出意义:牢记历史,维护和平
正义之士铭记历史
日本右翼扭曲历史
历史不可能被忘却
正义力量、集体记忆
历史不应该被扭曲
引述相关报道和权威人士言论,阐明关系
牢记 历史
南京的命运发生了怎样的变迁?这种变迁的意义是什么?
变迁的意义:①有利于国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从中汲取力量,珍爱和平、开创未来;②便于全世界的人们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热爱、追求和平的悠久历史;③证明和平的珍贵,彰显中国保卫人民和平生活、捍卫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
南京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
变迁:
作用:列举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美化侵略战争的无耻行径,与第2段形成鲜明对比,言辞犀利地批判了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顽固态度。
在连锁酒店大肆摆放美化侵略战争的书籍,大规模篡改历史教材,阻止有良知的日本国民追寻事实真相;在美国旧金山市议会今年9月一致通过设立“慰安妇日”的议案后,日本右翼的大阪市市长却表示,要解除大阪市与旧金山市的姐妹城市关系……
写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美化侵略战争的事实,有什么作用?
作用:本句起到了画龙点睛、升华主旨的作用,强调了中国捍卫世界和平的誓言、信念和力量,语言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尽显大国风范。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国一以贯之的和平誓言,彰显坚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
试分析本文最后一句话的作用。
请同学们朗读消息的最后内容,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这些文段抒发了为祖国强盛而倍感欣慰、自豪之情。回顾历史,我们既要了解祖国的文明和曾经的富强,也要记住祖国深重的灾难和民族的奇耻大辱,明白以后的路该怎么走。
本文观点鲜明、议论精当、论证严谨,表明中国对日本右翼强烈的批判态度,同时也表明中国维护人民和平生活及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言辞透彻、稳重而蕴含磅礴的气势与力量,十分具有针对性和引导性。
课堂小结
通过这篇新闻评论,相信同学们对历史有了更深的思考,对和平与正义有了更多的热爱。老师也希望同学们能够多关注新闻时事,养成思考的习惯,拥有正确的思想立场。请同学们课下收集当前某一个时事新闻及相关评论进行分享交流,再说说你对该事件的看法。
课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