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2019)必修一 3.4 细胞呼吸为细胞生活提供能量 课件(36张)

文档属性

名称 浙科版(2019)必修一 3.4 细胞呼吸为细胞生活提供能量 课件(36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8-26 23:27: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细胞呼吸为细胞生活提供能量
延迟符
第一课时
呼 吸
细胞呼吸
在细胞内进行的将糖类等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或者小分子有机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气体交换过程
需氧呼吸(有氧呼吸)
厌氧呼吸(无氧呼吸)
类型
延迟符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延迟符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画出检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CO2产生的实验装置图。
供选的材料和试剂:
带活塞的锥形瓶若干
连接导管若干
酵母菌培养液
澄清石灰水
洗耳球(或气泵)
植物油
思考:怎样控制有氧和无氧条件?
活动: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及产物
实验装置
需氧呼吸装置图
厌氧呼吸装置图
延迟符
延迟符
探究需氧呼吸产物的装置

变浑浊
酵母菌需氧呼吸产物有CO2
延迟符
延迟符
探究厌氧呼吸产物的装置

变浑浊

加入橙色的重铬酸钾,
变成了灰绿色
说明产物有CO2
说明产物有乙醇
即酒精
酵母菌厌氧呼吸产物有CO2和乙醇
酵母菌细胞呼吸总反应式
酒精发酵:
需氧呼吸:
C6H12O6 → 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

C6H12O6 + 6O2 → 6CO2 + 6HO2 + 能量

资料分析
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LAB)是一类能利用可发酵碳水化合物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的通称。
乳酸菌是依靠厌氧呼吸生活的,氧气会抑制其生存。
乳酸发酵过程中,产生乳酸,溶液中的pH会下降,pH可达到5.5-6。
延迟符
探究乳酸菌的呼吸方式
延迟符
延迟符
延迟符
探究厌氧呼吸产物的装置
质量分数为5%的
葡萄糖溶液
+乳酸菌培养液
澄清石灰水溶液

不变浑浊
说明产物没有CO2
乳酸菌厌氧呼吸产物只有乳酸
延迟符
延迟符
延迟符
细胞呼吸
方程式
需氧呼吸
C6H12O6+6H2O+6O2 6CO2+12H2O+能量

乙醇发酵
C6H12O6 2C2H5OH+2CO2+能量

乳酸发酵
C6H12O6 2C3H6O3+能量

例:大多数植物、酵母菌
例:高等动物、乳酸菌、高等植物的某些器官(玉米胚、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等)
延迟符
延迟符
为细胞生命活动直接供能的物质是ATP
下图是关于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两组实验装置,请据图回答问题:
(1)酵母菌应加到 瓶中;澄清的石灰水应加到 瓶中;A瓶中所加液体的作用是 。
(2)一段时间后在 中取少量培养液,滴加 溶液检测 酒精的存在,颜色变化为 。
(3)写出甲装置中发生作用的总反应式:

一段时间后乙中发生作用的总反应式:
BD
CE
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D
酸性重铬酸钾
灰绿色 
C6H12O6 → 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

C6H12O6 + 6O2 → 6CO2 + 6HO2 + 能量

第四节 细胞呼吸为细胞生活提供能量
第二课时
普通高中教科书 生物学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延迟符
需氧呼吸
延迟符
延迟符
糖酵解
反应场所
物质变化
能量转化
细胞溶胶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C6H12O6

2丙酮酸+4 [H] + 能量(少)
延迟符
第二阶段
反应场所
物质变化
能量转化
线粒体基质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6CO2 +20 [H] + 能量(少)
2丙酮酸+6H2O

延迟符
第三阶段
反应场所
物质变化
能量转化
线粒体内膜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12H2O + 能量(大量)
24[H] + 6O2
细胞溶胶
线粒体基质
线粒体内膜
2H++2e-+ O2 H2O
【H】
CO2
ATP
丙酮酸脱羧
柠檬酸循环
C6H12O6(葡萄糖)

4[H]
2C3H4O3(丙酮酸)
能量
散失
2ATP
能量
散失
2ATP
6CO2
6H2O

20[H]
6O2
12H2O

散失
28ATP
能量
细胞溶胶
线粒体中的电子传递链的主要组分包括:①黄素蛋白;②铁硫蛋白;③细胞色素;④泛醌和铜原子.它们都是疏水性分子,具氧化还原作用.除泛醌和铜原子外,其他组分都是蛋白质,通过其辅基的可逆氧化还原传递电子. 它们在膜表面形成四个复合体,称为复合体Ⅰ(NADH脱氢酶复合体),复合体Ⅱ(琥珀酸脱氢酶复合体),复合体Ⅲ(细胞色素还原酶复合体),复合体Ⅳ(细胞色素氧化酶复合体)。NADH依次经过复合物Ⅰ、辅酶Q、复合体Ⅲ、细胞色素C、复合体Ⅳ最终把电子传递给氧气,并将质子排到线粒体膜间隙最终经线粒体ATP合酶生成2.5个ATP.FADH2经复合体Ⅱ、辅酶Q、复合体Ⅲ、细胞色素C、复合体Ⅳ最终把电子传递给氧气,并将质子排到线粒体膜间隙最终经线粒体ATP合酶生成1.5个ATP.由于前者的生成ATP量大于后者,所以前者称为主电子传递链,后者称为次电子传递链。
3、哪几个阶段可以产生ATP?哪个阶段产生的ATP最多?
1、1分子C6H12O 6完成需氧呼吸可以生成几分子CO2 CO2在哪个阶段产生?有水参与反应的是第几阶段?产生水的阶段
2、O2在哪个阶段被利用?我们进行呼吸,呼出的CO2中的O是来自我们从外界吸进的O2中的O吗?
6 第二 第二 第三阶段
第三 不是,来自于细胞内葡萄糖和H2O中的O
三个阶段都产生,第三阶段最多
总反应式
能量转移
1mol葡萄糖在彻底氧化分解以后,释放大量的能量,其中小部分能量用于合成ATP,其余大部分能量都以热能形式散失了
元素转移方向
需氧呼吸小结
  C6H12O6+6H2O+6O2 6CO2+ 12H2O +能量


  C6H12O6+6H2O+6O2 6CO2+ 12H2O +能量


H2O
O2
比较项目 糖酵解 丙酮酸脱羧 柠檬酸循环 电子传递链
场所
反应物
生成物
产生ATP数量
与氧的直接关系 无关
线粒体基质
线粒体基质
线粒体内膜
O2、[H]
二碳化合物、H2O
丙酮酸
葡萄糖
丙酮酸、[H]
二碳化合物CO2、[H]
CO2、[H]
H2O
大量
少量
少量
少量
有关
无关
无关
细胞溶胶
需氧呼吸
1.需氧呼吸的3个易错点
(1)认为葡萄糖进入线粒体内被彻底氧化分解是错误的。
(2)能量写成ATP是错误的。需氧呼吸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量转移到ATP中。
(3)认为需氧呼吸一定需要线粒体是错误的。没有线粒体的原核生物(如硝化细菌、蓝细菌等)也能进行需氧呼吸,其场所是细胞膜和细胞溶胶。
7、哪几个阶段可以产生ATP?哪个阶段产生的ATP最多?
3、1分子C6H12O 6完成需氧呼吸可以生成几分子CO2
4、我们进行呼吸,呼出的CO2中的O是来自我们从外界吸进的O2中的O吗?
1、C6H12O 6、H2O、O2分别在第几阶段参与反应?
2、CO2、H2O分别在第几阶段生成?
6、细胞呼吸哪些阶段产生的[H]?作用是什么?
5、生成水中的O、H分别来自什么物质?
8、不同生物厌氧呼吸的产物不同,原因是什么?
5.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故不能进行需氧呼吸。
1.人剧烈运动时呼出的二氧化碳来自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
3.种子萌发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来自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
4.厌氧呼吸场所是细胞溶胶,需氧呼吸场所是线粒体
2.人剧烈运动时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厌氧呼吸。
6.需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在线粒体中被分解释放能量。
7.不同生物的厌氧呼吸所需要的酶都是相同的。
8.需氧呼吸过程既消耗水,也产生水。
9.需氧呼吸三个阶段所需要的酶是相同的。
×
×
×
×
×
×
×


10.苹果、马铃薯储藏久了,会闻到酒精的气味,原因是进行了厌氧呼吸。
×
11. 真核生物都能进行需氧呼吸。
×
12.有H2O生成的一定是需氧呼吸,有CO2生成的一定不是乳酸发酵。
×
简答题
1、将酵母菌研磨、离心后,得到上清液
含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细胞器)。
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曾离心
的均浆分别放入甲、乙、丙3个试管中,
进行四项独立实验(见右图)
(1)向3个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葡萄糖,各试管的最终产物是:
甲 乙 丙 ____________
(2)向3个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丙酮酸,各试管的最终产物是:
甲__________ 乙__________ 丙 ____________
(3)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重复实验(1),各试管的最终是:
甲__________ 乙 丙_____________
丙酮酸
无反应
CO2和H2O
无反应
CO2和H2O
CO2和H2O
酒精和CO2
无反应
酒精和CO2
1.(课本96页)植物细胞进行需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和分解的主要能源物质分别是
A.叶绿体、葡萄糖 B.线粒体、葡萄糖
C.核糖体、蛋白质 D.线粒体、蛋白质
2.(课本96页)需氧呼吸是系列的氧化还原反应,在需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都会产生[H]。[H]最终在第三阶段生成水。在此过程中,O2的作用是
A.参与酶的催化作用 B.氧化葡萄糖形成丙酮酸
C.与葡萄糖中的碳结合生成CO2 D.在电子传递链的末端与[H]结合生成水
B
D
3.(原创)现有酵母菌进行需氧呼吸,若它们消耗了1mol葡萄糖,那么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A.这些酵母菌在这段时间内主要的生命活动是繁殖出更多的个体
B.这些酵母菌消耗的6molO2,全部用于产生6molCO2。
C.该反应发生的场所涉及到细胞溶胶、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
D.该反应发生需要酶的催化功能,且不止一种酶。
B
农作物种子、新鲜的蔬菜或水果都是有生命的,在不断地进行者细胞呼吸。
如果呼吸速率快,会消耗大量的有机物,造成储存量减少面且影响品质:
细胞呼吸产生的水,又会造成储存环境湿度过大;释放的热量,会使储存环境温度升高;
高湿、高温的环境会使储藏室中的有害细菌、真菌大量滋生繁殖,导致作物种子、蔬菜或水果腐烂变质;
高湿、高温的环境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加快细胞呼吸的速率,造成恶性循环。
因此,为了达到长期储存的目的,人们总是希望储存物的呼吸强度减弱,葡萄糖氧化分解过程减慢,减少所储存的种子、蔬菜水果的有机物消耗。那么,哪些因素会降低细胞的呼吸速率呢
细胞呼吸的实际应用
一是储存湿度,即作物种子含水量。种子含水量要低于一定标准才准人库。有关部门规定的安全水分标准:在长江下游地区,小麦种子含水量12.5%以下,稻谷种子14.5%以下;广东省稻谷种子含水量13.5%以下,因为南方高温多湿,要求更高些。实验发现,多数稻谷种子的含水量超过14.5%时呼吸速率会骤然上升。
二是储存温度。酶活性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会随着温度的升高面增强,因此降低储藏室的温度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三是氧气浓度。氧气是需氧呼吸的原料,二氧化碳是需氧呼吸的产物,根据化学平衡原理,降低反应物浓度或增加产物浓度都会降低呼吸作用的速率。如番茄储存过 程中可抽去空气,补充氮气,把氧气浓度调节到3%~6%,这样,番茄可储藏1个月甚 至3个月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