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1.2 纯净的目标微生物可通过分离和纯化获得 课件(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1.2 纯净的目标微生物可通过分离和纯化获得 课件(共1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8-27 08:36: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思考
一滴液体中有很多微生物
1.人们在研究或利用微生物时需要使用纯种,为什么?
2.如何获得纯的某种微生物?
分散开
纯净的目标微生物可通过分离和纯化获得
选择性必修3 第一章 发酵工程 第二节
单菌落→纯种微生物
由一个细胞分裂形成的、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的子细胞集团
形状、大小、颜色、边缘或表面是否光滑等
平板划线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
采用划线的接种方法能够实现对目标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
接种是指微生物进入培养基质的过程。
自然接种
人为接种
平板划线法
基本工具:接种环
工具灭菌:火焰灼烧灭菌
划线方法
连续平行划线
扇形划线
多次连续平行划线
划线方法及结果
多次连续平行划线(分区划线)
特别注意:
下一次划线必须接触到上一次划线末端区域
每一次划线前后均要灼烧接种环
仅取样一次
最后划线结束为什么还需要灼烧?
不污染其他物品;确保安全
评价
这是哪种分离方法?分离效果如何?
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是?
接种环灼烧灭菌后贴在培养容器内壁上降温
如何避免以上问题?
采用涂布的接种方法能够实现对目标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
基本工具
涂布器(涂布棒、玻璃刮刀、三角刮刀)
灭菌方法
高压蒸汽灭菌或75%酒精+火焰灼烧
基本步骤
移液器取0.1mL菌液加到培养基上
涂布器灭菌(若经高压蒸汽灭菌的直接使用)
火焰旁涂布
稀释涂布平板法步骤
为什么要稀释?
如何稀释?
活动 接种、培养并分离酵母菌
稀释涂布平板法可测定微生物的数量
这个实验结果能计数吗?
右图要计算样品中的微生物总数,还需要知道哪些数据?
稀释涂布平板法可测定微生物的数量
计数一般针对于微生物纯种,可研究微生物的繁殖速度等。
减小误差的方法
保证能准确计数的前提下减小稀释度 (30~300个)
将相同稀释度下的多组数值取平均值后再进行计算
所有计数原理统一: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N
1mL
=
159
0.1mL/103
N=159÷0.1× 103 =1.59×106 个/mL
显微镜计数法可测定微生物的数量
仪器:显微镜+血细胞计数板
方法:样方法
1mm
中方格
蓝色区域,大方格,用于白细胞计数,动物细胞也用这里。
大方格
25×16
小方格
计数室的体积=0.1mm3
红细胞计数区(酵母菌用这里)
显微镜计数法可测定微生物的数量
操作
血球计数板上盖一块盖玻片
用吸管在盖玻片边缘加摇匀的酵母菌悬液
渗入计数室(多余菌液会流走)
注意,不要加太多,不要加到盖玻片上,不要有气泡。
显微镜找到计数室
1个大格中有25个中格,五点取样,选取四个角和中央的中格,总计80个小格。
在4条边上的,数其中相邻的2条边
计算
这是一个中格!
N
1mL
=
80小格的数量÷80×400
0.1mm3
×稀释倍数
稀释涂布平板法和显微镜计数法的比较
相同点
基本原理都是整体与部分关系,符合这一原理必须确保整体和样本性质一致,具体而言,取样时都需要均匀。
三角瓶一般摇匀,试管一般用移液枪吹打均匀。
不同点
稀释涂布平板法只可计数活菌
显微镜计数法可计算全部微生物(活菌+死菌)
显微镜计数法能不能只计数活菌呢?
需要染色(红墨水、台酚蓝)
原理:活细胞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调整培养基的配方和培养方式可有目的地培养某种微生物
不同自然环境中生活着的微生物代谢类型不尽相同,代谢方式也不唯一。
自养VS异养
需氧VS厌氧
培养基中营养物质的浓度及比例都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
过高的蔗糖浓度会抑制微生物的生长,过低的蔗糖浓度不能满足微生物生长的需要
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谷氨酸时,培养基中的C/N(碳原子与氮原子的摩尔数比)为4:1时菌体大量繁殖,当比值降为3:1时,菌体繁殖减缓。
选择培养基
在培养基中添加(或减去)某种化学成分,使得只有某些特定的微生物能够生长,其他微生物均不能生长
←选择怎样的培养条件?
自养:不提供有机物,提供光
需氧:振荡培养保证氧气供应
厌氧:添加液体石蜡隔绝空气
作用:筛选特定细胞
活动 能分解尿素的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
原理
步骤
培养基配制、灭菌、倒平板
样本处理(稀释)、接种(涂布)
培养、观察
尿素
(唯一氮源)

脲酶
产脲酶的微生物
分泌
吸收
NH4+
OH-
H2O
酚红变色
pH变大
酸黄碱红
活动 能分解尿素的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
讨论
1.在接种过程中,若用同一移液器吸取菌液,且不按照稀释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操作,是否会影响实验结果?为什么?
会影响。稀释度小的微生物浓度大,再去吸稀释度小的,会导致后者的细菌数目增多,产生误差。
2.根据培养结果,在估算土壤中能分泌脲酶的微生物的数量时,应统计哪个稀释度的培养皿?为什么?
应统计稀释度为10-3的3个培养皿中的菌落数后取平均值。因为这个浓度的培养皿中菌落数比较适中,计数的结果误差较小。
3. 培养皿E中许多菌落周围颜色发生明显改变。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
平板上有较多能产生脲酶的微生物
4. 培养皿F中还有许多菌落周围颜色未发生明显改变。针对此现象,有人认为“这些未变色的菌落有可能是能自生固氮的微生物,而不是能产脲酶的微生物”。你认为这个解释合理吗?请说明理由。
不合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