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8课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第1课时 教学设计
【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提高自读效率。
2.把握鲁迅的形象特点,理解萧红对鲁迅的情感。
3.揣摩重点语句,品味萧红独特的语言风格。
【课时安排】2课时
学习任务:
任务一 知识积累(预习检测)
任务二 自主梳理 整体感知
任务三 品析小事,分析精神
任务四 【学生活动】选择形象,谈特点
任务五 明写法,赏语言
任务六 体会情感,长思忆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播放视频
任务一 知识积累(预习检测)
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文体知识
2.掌握生字,词理解词语意思并能运用到写作和日常生活中
【作者简介】
初识萧红——幸运与不幸
萧红的不幸: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1930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1932年认识萧军并与之结为志同道合的伴侣。1934年在鲁迅的帮助下和萧军一起来到上海。后被萧军抛弃,又与端木蕻良结合。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端木蕻良离开萧红,萧红独自到了香港,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龙。
萧红的幸运:1933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1935年发表成名作《生死场》。鲁迅说过:“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园圃的奇葩,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抱病为她修改书稿,亲自写序,推荐出版《生死场》。鲁迅去世之后,萧红从悲痛中振奋起来,陆续出版和发表了《马伯乐》《回忆鲁迅先生》《萧红散文集》《呼兰河传》等名篇佳作。
“海内外许多文学批评家认为,萧红以自己的女性之躯跋涉过漫长的道路,以女性的目光,一次次透视历史,终于站到了与鲁迅同一的高度,达到了同一种对历史、文明以及国民灵魂的了悟。”“这位自传型的、抒情型的女作家,一直沿着反封建的思想道路前进,她用自己那些具有独特风格的优美散文以及散文化的小说,丰富了我国现代文坛的花苑,成为中国新文学史上一位有风格的杰出女作家。”
萧红:任性率真 追求自由
【人物简介】
【鲁迅】(1881—1936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代表作】
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小说集《呐喊》《彷徨》;
散文诗集《野草》;
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杂文集《热风》《坟》《华盖集》 等。
【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萧红全集》第二卷(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有改动。鲁迅是萧红精神上和文学上的导师,萧红是鲁迅的忠实读者。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园圃的奇葩,鲁迅甘为春泥,甘当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鲁迅去世之后,萧红很久才从悲痛中振作起来,创作了《马伯乐》《回忆鲁迅先生》《呼兰河传》等名篇佳作。本文是作者在鲁迅去世三年后写的回忆性文章,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文体知识】
回忆录
回忆录,顾名思义,就是回忆过去的事情,并且用文字记录下来。准确地说,回忆录是追记本人或他人过去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一种文体,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
【字音字形】
【多音字】
【形近字】
【理解词语】
明朗:开朗,爽快。
调羹:羹匙,即匙子、汤匙。
忧郁:忧伤愁闷。
深恶痛绝:厌恶、痛恨到极点。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然,对。
【词语辨析】
任务二 自主梳理 整体感知
通读全文,说说课文记叙了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哪些小事?
【整体感知】
通读全文,说说课文记叙了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哪些小事?
1.鲁迅先生的笑
2.鲁迅先生走路的姿态
3.接待友人
4.鲁迅先生的饮食习惯
5.鲁迅先生开玩笑
6.晴天的会心一笑
7.认真对待青年人的来信
8.对待自己的原稿和校样纸不以为意
9.许先生的忙碌
10.夜里看电影
11.别样的休息方式
12.待客与工作
13.验证鱼丸是否新鲜
14.亲自包要寄出的书
15.不顾病重忘我工作
【课后作业】
本文记叙了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十五件小事,这十五件小事,你认为分别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品质或精神?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