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0课美丽的颜色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0课美丽的颜色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27 14:47: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0课美丽的颜色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炽热(zhì) 简陋(lòu) 搅动(jiǎo) 小心冀冀(yì yì)
B.荧光(yín) 窒息(zhì) 吹墟(xū) 筋疲力尽(jīn)
C.猝至(cù) 轮廓(kuò) 酸渍(zì) 来回踱着(duó)
D.躁热(zào) 沥青(lì) 骤雨(zòu) 嘎嘎地响(gā)
2.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担当是什么?冲锋在前是一种担当:志愿者在地震发生后挺身而出为灾区居民运送物资,医务人员在______之时依然奋战在手术台上。默默坚守______一种担当:吴天一在雪域高原上______地守护人民的生命健康,顾诵芬为航空核心技术零的突破而______。
A.奄奄一息    还是 孜孜不倦   殚精竭虑
B.筋疲力尽    也是 矢志不渝   殚精竭虑
C.奄奄一息    也是 孜孜不倦   处心积虑
D.筋疲力尽    还是 矢志不渝  处心积虑
3.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让他们在省运期间各显其能,使运动员从中感受到周口青年的友好。(将“充分”调至“发挥”前,并删掉“的”)
B.秋风一阵阵吹来,树技摇曳,月光.树影晃动起来,发出沙沙声。(去掉“月光”)
C.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完成,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就是如何提高产品质量的问题了。(将“任务”或“的问题”删掉)
D.既然你来了,我也该走了。(缺少主语)
4.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没有实力,信心不过是无源之水;没有信心,拼搏只能是无本之木。
B.雨果说:“一个有坚强心志的人,财产可以被人掠夺,勇气却不会被人剥夺。”
C.转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是给人类带来了福祉,还是给人类埋下了隐患?
D.上海迪士尼乐园的设计方案,融入了海洋、森林、高山、沙漠…等六大元索。
5.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
②黄泥是用来砌缝的,这种黏性很强的黄泥掺上一些石灰水豆浆水,砌出的缝铁老鼠也钻不开。
③我起来时,父亲已在新屋门口踏黄泥。
④那天早上父亲天没亮就起了床,我听着父亲的脚步声很轻地响进院子里去。
⑤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⑥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
①③②④⑥⑤ B.①④③②⑥⑤
C.④①③②⑧⑤ D.④③②①⑥⑤
6. 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 文中多次引用居里夫人自己的记录,一方面增强了文章记事的可信性、真实性,另一方面更是直接表现了居里夫人的内心世界,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B. 居里夫人发现镭后,她获得了众多嘉奖和荣誉,可是居里夫人对此毫不动心,这体现了她不慕荣利,潜心科学研究,质朴、高尚的人格魅力。
C. 本文记叙了居里夫妇克服重重困难,在棚屋中用五年时间发现并提取镭的过程。
D. 文中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强调了居里夫妇工作环境的简陋、恶劣。同时,这种极端恶劣的工作环境与下文他们高昂的工作热情形成鲜明的对比,进一步表现出了他们执着、坚定的科研精神和忘我的工作态度。
7.名著导读
你打算与同学们分享《红星照耀中国》这一书名的妙处。请你结合名著的内容与主题来分析。
8.立德树人诚信 某中学开展了“人无信不立”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任务一:请你再设计两个活动形式。
①举办“诚信内涵探讨”座谈会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任务二:如果你是校刊的小记者,在这次活动中要采访德育处陈主任和参与活动的同学,请分别设计一个采访问题。
①采访陈主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采访同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比埃尔和玛丽有时候离开仪器,平静地闲谈一会儿,他们谈的总是他们所迷恋的镭,说的话由极高深的到极幼稚的,无一不有。
有一天,玛丽像期盼别人已经答应给的玩具的小孩一样,怀着热切的好奇心说:“我真想知道‘它’会是什么样子,它的相貌如何。比埃尔,在你的想象中,它是什么形状 ”
这个物理学家和颜悦色地回答:“我不知道……你可以想到,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
9.请赏析文中画线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他们谈的总是他们所迷恋的镭,说的话由极高深的到极幼稚的,无一不有。
10.比埃尔为什么说“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
11.结合全文,说说课文标题中“美丽”的含义。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具身智能”到底是啥?
韩维正
①“具身智能”,无疑是今年的热词。
②“具身智能”这个概念的对立面,是“离身智能”。它们要区分的,是“智能”与“身体”的不同关系。比如ChatGPT、DeepSeek这些大模型就属于离身智能,它们能处理文字、图片等数据,能跟用户聊天、输出信息,但无法直接作用于物理世界。AlphaGo精于棋局推演,但面对真实棋盘时或许连棋子都拿不稳。而具身智能则必须要有物理实体,通过“身体”感受世界,并与物理世界进行交互。
③打个通俗的比方,离身智能只需“动嘴皮子”,是个“理论家”;具身智能需要在物理世界“干活”,是个“实干家”。一个依靠抽象计算,在虚拟空间进行推演,一个通过身体与环境碰撞,在物理世界开展实践。用武侠世界来类比,离身智能就像熟读武学经典、精通破招知识的王语嫣,但能根据环境变化得心应手使出“降龙十八掌”的乔峰,才算是具身智能。
④那么,具身智能跟人形机器人又是什么关系呢?这就涉及到“身”的分类问题。从物理形态角度看,具身智能可以“七十二变”,与不同的硬件本体结合。这个硬件可以是一个机器手臂、数控机床、四足机器狗、六翼无人机、轮式机器人,当然也可以是人形机器人。所以,智能机器人、人形机器人都可以看做是具身智能的分支。当前,业界普遍认为,人形机器人是智能机器人的最高形态。据此我们可以梳理出一条关系链条:在概念范畴上,人工智能、具身智能、智能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形成了从大到小、依次包含的关系。
⑤具身智能究竟能帮我们做些什么?具身智能的价值,在于让“智能”从“会说话”走向“会做事”,真正融入现实物理世界。它的应用场景,正从工业领域向日常生活、医疗、救灾等领域延伸。
⑥比如,传统工厂的机械臂只能按预设程序重复动作,一旦零件摆放位置稍有偏差就会出错。有了具身智能,机械臂就升级为“智能工人”,可以通过视觉传感器自行辨别零件位置,通过压力传感器感知抓取力度,自主学习如何处理不同形状的物体,完成更多非标准化任务,如设备检修、柔性生产等。
⑦又比如,在极端环境中替人冒险。机器狗进入地震废墟搜寻幸存者:无人机搭载热成像仪在森林火灾中定位火源;轮式机器人在核污染区域采集数据——这些场景中,具身智能设备大有用武之地,可代替人类在高温、高压、高辐射等恶劣环境中完成高危任务。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具身智能设备很可能成为灾害救援的先头部队。
⑧尽管前景广阔,具身智能的发展依然面临着多重挑战。硬件成本高昂、电池续航瓶颈,制约着设备的推广;机器人在复杂现实环境中快速学习、自主决策,仍然是AI领域的难题;当机器人与人类并肩工作,必须确保其动作足够“温柔”,以免误伤人类,这就要求传感器的精度、紧急制动系统的反应速度能达到毫米级、毫秒级的标准……这些都需要技术研发与伦理规范同步推进。
(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减)
材料二:
机器人马拉松:健步前行起于“蹒跚学步”
钟超
①4月19日,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鸣枪开赛。来自北京亦庄的“天工Utra”以2时40分42秒的成绩冲线,夺得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事桂冠。
②让人形机器人与运动员同场竞技,打破了传统马拉松赛事的固有框架和规则。在赛制上,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遵循“同步报名、同一赛道、同时起跑”原则,人形机器人将与运动员在起点同时鸣枪起跑。为了保障人机安全,比赛全程采用铁马隔离或绿化带隔离的方式,让机器人与运动员共享同一路线,但分别在各自的赛道上行进,彼此互不干扰。
③马拉松比赛,拼的是运动员的体能和耐力,而机器人是用电机驱动的非生命体,自然不存在体能比拼。但是,长达21公里多的半程马拉松,对现阶段的人形机器人而言,绝对是一种技术上的挑战。在赛前路测中,几乎每个机器人都在中途进行了几次换电操作,还有的机器人在上坡、下坡过程中,出现关节连接处的断落。这些“跑”出来的问题和数据,都被研发团队一一记录,成为推动人形机器人技术进一步完善的基石。
④让人形机器人跑马拉松,与其说是人机竞技,不如说是机器的自我迭代。从技术角度看,目前人形机器人虽然已经可以完成抓握、跳跃甚至前后空翻等复杂动作,但长距离动态平衡仍属于前沿课题,这对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环境感知、能源续航等核心技术都提出了很高要求。举办这一赛事,既可以作为一种对我国人形机器人性能的集中检阅,同时也可以在赛事中搜寻技术瓶颈,凝聚各方资源,寻求技术突破的可行路径。
⑤人形机器人是具身智能的关键载体。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具身智能,就是一种具身化的智能体,能像人类一样,通过这个“身体”感知外部世界,并能根据外部信息作出决策和行动。从机械臂、无人车到四足机器人,再到两足的人形机器人,可以看出具身智能在不断快速迭代进步,正朝着具有强大思维和行动能力的智能体演进,未来还将有无限的潜能和发展空间。如果善加利用,它将对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智慧养老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⑥从这个角度看,人形机器人跑马拉松,也是一堂具身智能的成长课。如同人类,从童蒙时期的蹒跚学步,到长大成人后健步如飞,总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成长的过程,具身智能也一样。推动“具身智能+”的多场景应用,在实践中总结经验,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我们定能做大做强具身智能产业,为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增添动力。
(摘自《光明日报》,有删减)
12.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离身智能依靠抽象计算,在虚拟空间推演,比如AlphaGo、DeepSeek。
B. 从概念范畴看,具身智能依次包含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
C. 具身智能设备可替人完成高危任务,未来很可能成为灾害救援先头部队。
D. 从离身智能的“纸上谈兵”,到具身智能的“身体力行”,还任重而道远。
13. 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形机器人马拉松赛事,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具有现实意义。
B. 人形机器人与运动员同场竞技马拉松,运动员在耐力上远不如机器人。
C. 人形机器人跑马拉松,是对机器人强大思维和行动等能力的集中检阅。
D. 具身智能如同人类,从蹒跚学步到健步如飞,需循序渐进、不断成长。
14. 与离身智能相比,具身智能具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
15. 我国做大做强具身智能产业,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概括。
(三)阅读文章,完成各题
回忆雨僧先生
季羡林
①雨僧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十多年了。作为他的受业弟子,我同其他弟子一样,始终在忆念着他。
②雨僧先生是一个奇特的人,身上也有不少的矛盾。他古貌古心,同其他教授不一样,所以奇特。他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同其他教授不一样,所以奇特。别人写白话,写新诗;他偏写古文,写旧诗,所以奇特。他反对白话文,但又十分推崇用白话文写成的《红楼梦》,所以矛盾。他看似严肃、古板,但又颇有一些恋爱的浪漫史,所以矛盾。他能同青年学生来往,但又凛然、俨然,所以矛盾。
③总之,他是一个既奇特又矛盾的人。
④我这样说,不但丝毫没有贬意,而且是充满了敬意。雨僧先生在旧社会是一个不同流合污、特立独行的奇人,是一个真正的人。
⑤当年在清华读书的时候,我听过他几门课:“英国浪漫诗人”、“中西诗之比较”等。他讲课认真、严肃,有时候也用英文讲,议论时有警策之处。高兴时,他也把自己新写成的旧诗印发给听课的同学,《空轩》十二首就是其中之一。这引得编《清华周刊》的学生秀才们把他的诗译成白话,给他开了一个不大不小而又无伤大雅的玩笑。他一笑置之,不以为忤。他的旧诗确有很深的造诣,同当今想附庸风雅的、写一些根本不像旧诗的“诗人”,决不能同日而语。他的“中西诗之比较”实际上讲的就是比较文学。当时这个名词还不像现在这样流行。他实际上是中国比较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值得我们永远怀念的。
⑥他坦诚率真,十分怜才。学生有一技之长,他决不掩没,对同事更是不懂得什么叫忌妒。他在美国时,邂逅结识了陈寅恪先生。他立即驰书国内,说:“合中西新旧各种学问而统论之,吾必以寅恪为全中国最博学之人。”也许就是由于这个缘故,他在清华作为西洋文学系的教授而一度兼国学研究院的主任。
⑦他当时给天津《大公报》主编一个《文学副刊》。我们几个喜欢舞笔弄墨的青年学生,常常给副刊写点书评一类的短文,因而无形中就形成了一个小团体。我们曾多次应邀到他那在工字厅的住处:藤影荷声之馆去作客,也曾被请在工字厅的教授们的西餐餐厅去吃饭。这在当时教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一条看不见但感觉到的鸿沟的情况下,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至今回忆起来还感到温暖。
⑧我离开清华以后,到欧洲去住了将近十一年。回到国内时,清华和北大刚刚从云南复员回到北平。雨僧先生留在四川,没有回来。其中原因,我不清楚,也没有认真去打听。但是,我心中却有一点疑团:这难道会同他那耿直的为人有某些联系吗?是不是有人早就把他看做眼中钉了呢?在这漫长的几十年内,我只在六十年代初期,在燕东园李赋宁先生家中拜见过他。以后就再没有见过面。
⑨在十年浩劫中,他当然不会幸免。听说,他受过惨无人道的折磨,挨了打,还摔断了什么地方,我对此丝毫也不感到奇怪。以他那种奇特的特立独行的性格,他决不会投机说谎,决不会媚俗取巧,受到折磨,倒是合乎规律的。反正知识久已不值一文钱,知识分子被视为“老九”。在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时代,我有意不去仔细打听,不知道反而能减轻良心上的负担。至于他有什么想法,我更是无从得知。现在,他终于离开我们,走了。从此人天隔离,永无相见之日了。
⑩雨僧先生这样一个奇特的人,这样一个不同流合污特立独行的人,是会受到他的朋友们和弟子们的爱戴和怀念的。现在编集的这一本《回忆吴宓先生》就是一个充分的证明。
⑾他的弟子和朋友都对他有自己的一份怀念之情,自己的一份回忆。这些回忆不可能完全一样,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观察事物和人物的角度和特点。但是又不可能完全不一样。因为回忆的毕竟是同一个人——我们敬爱的雨僧先生。这一部回忆录就是这样一部既不一样又不不一样的汇合体。从这个一样又不一样的汇合体中可以反照出雨僧先生整个的性格和人格。
⑿我是雨僧先生的弟子之一,在贡献上我自己那一份回忆之余,又应编者的邀请写了这一篇序。这两件事都是我衷心愿意去做的。也算是我献给雨僧先生的心香一瓣吧。
   一九八九年三月二十二日
   (选自《季羡林小品》)
1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文章叙评结合,既有对雨僧先生生平琐事的详细叙述,也有高度的评价、赞赏,二者相辅相成,自然流畅地表达了对雨僧先生的爱戴、怀念之情。
B.文章第⑤段写雨僧先生开设“英国浪漫诗人”、“中西诗之比较”等几门课程,主要目的是赞颂他在中国比较文学领域的奠基作用。
C.作者认为《回忆吴宓先生》是一个饱含了弟子、朋友怀念之情的“一样又不一样的汇合体”,它能够反映雨僧先生整个的性格和人格。
D.文章⑧、⑨两段的回忆包含了很多作者的听闻和主观的揣测,并没有写到自己亲见的事实,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章的真实性。
E.本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全篇详细地记述了作者在多个不同历史时期与雨僧先生交往的生活琐事,细腻动人,含蓄深沉。
17、作者在文章第②段概述了雨僧先生“既奇特又矛盾”的多方面表现,但在下文并未全都谈及,请你列举作者在回忆中详细叙述的雨僧先生“既奇特又矛盾”的具体表现?
18、在十年浩劫中,作者并未与雨僧先生见面,也“有意不去仔细打听”雨僧先生的情况,可是作者却断定“他当然不会幸免”,这是为什么?
19、作者说雨僧先生是“一个不同流合污、特立独行的奇人”,又说他是“一个真正的人”,这是否矛盾?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
1、C 2.B 3.D 4.D 5.D 6.C 7.①《红星照耀中国》报道了陕北革命根据地共产党、红军的工作与生活情况。②书名运用象征的手法,用“红星”象征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照耀”是中国共产党勇敢拼搏的光辉品质的外现,也意味着红色革命必将取得全面胜利。③书名折射出作者对中国革命前景的准确预判,形象而富有内涵。
8.(1)示例:举办“诚信”主题班会 开展“我是诚信人”签名活动
(2)①陈主任您好,请问学校开展此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目的是什么?②同学你好!通过这次活动,你是否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存在诚信问题或者不足之处?你打算如何改善现状呢?
9.“总是”写出了居里夫妇痴迷于他们所研究的镭,表现出他们对科学全心全意的忘我的投入和奉献精神。
10.因为他对实验前景充满信心和希望。
11.一是镭美丽的颜色,二是居里夫人对科学执着追求的信念。
12. B 13. D
14. 具身智能必须有物理实体,需通过“身体”感知并与物理世界交互。它是“实干家”,在物理世界实践,通过身体与环境碰撞行动;“会做事”,真正融入现实物理世界,可与不同硬件结合;离身智能无实体,仅虚拟推演、处理数据,无法直接作用于物理世界。
15. ①需攻克硬件成本、续航瓶颈,提升技术精度,同步推进伦理规范;②借实践找瓶颈、聚资源;③建立产业投入增长机制;④推动多场景应用,在实践中突破核心技术瓶颈。
16、A ,C ,D 。
17、奇特:①爱写旧体诗,把自己新写成的旧诗印发给听课的同学,但讲课有时候也用英文。②坦诚率真,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如他不掩没学生的长处,对有才华的同事(陈寅恪)极力推荐。矛盾:乐于和青年人交往,学生跟他开玩笑,他也“一笑置之,不以为忤”,经常邀学生到他的住处做客,吃饭,但讲课认真、严肃,“议论时有警策之处”。
18、①十年浩劫是“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时代”,是是非颠倒、黑白不分的时代;知识分子不但被贬低、轻视,而且还受到残酷迫害。
②作者十分了解雨僧先生的性格和人格,知道他为人耿直,特立独行,决不会投机说谎,也决不会媚俗取巧,这势必会与那个时代产生冲突,给自己带来灾难,所以作者能够断定。
19、不矛盾。因为从作者的叙述来看雨僧先生确实是“一个不同流合污特立独行的人”,他的性格和人格似乎与当时的社会格格不入。但他有独特的个性;有坚定正直的操守;有自己的志趣爱好,而且造诣深厚;他与人为善,乐于帮助他人,能够为他人、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是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价值的人。所以说他虽然不同流合污,特立独行,但却是“一个真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