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与朱元思书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缥碧(piāo) 急湍(tuān)
泠泠(líng) 皆生寒树(jiē)
B.窥谷(guī) 鸢飞(yuān)
轩邈(miǎo) 直视无碍(ài)
C.经纶(lún) 嘤嘤(yīng)
俱净(jǜ) 猛浪若奔(bēn)
D.独绝(jué) 飘荡(dàng)
戾天(lì) 横柯上蔽(kē)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超过、胜过)
B.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冲击,撞击)
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平息)
D.水皆缥碧,千丈见底(碧绿色)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
A.猛浪若奔
B.互相轩邈
C.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D.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
A.从流飘荡 B.任意东西
C.互相轩邈 D.天下独绝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2024泸州中考)吴均《与朱元思书》一文中“ , ”两句最能体现从富阳到桐庐一百多里山水的总体印象。
(2)《与朱元思书》中的“ , ”与《三峡》中的“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3)美丽的自然风景往往可以净化心灵,正如《与朱元思书》中所说的“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
(2025秦皇岛期中)班级将开展以“读古文,赏山河”为主题的推介会,请你参与。
与朱元思书
吴 均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6.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2)从流飘荡:
(3)疏条交映: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8.(教材变式题,见课后习题一)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赞美富春江美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请你概括其“山奇”和“水异”分别体现在哪里。
9.本文与《三峡》都写到了猿鸣,写作目的有什么不同
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①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②,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殚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③。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此三泰④也。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
微之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封题之时,不觉欲曙。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⑤尘念,此际暂生。
(节选自白居易《与元微之书》,有删改)
注:①东西二林:指庐山的东林寺和西林寺。②墙援:篱笆墙。③动弥旬日:常常满十天。④泰:安适。⑤瞥然:形容时间短暂。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大抵若是:
(2)尽在其中:
(3)或坐或睡: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流 水 周 于 舍 下 飞 泉 落 于 檐 间 红 榴 白 莲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
(2)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
4.《与朱元思书》和本文都是情景交融的美文,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作分析。
5.“长忆孤洲二三月,春山偏爱富春多。”春天的韵致总把山水整合得明媚秀丽,令这个季节的富春江更是别有一番魅力。带着好奇,李阳参加了“春游富春江”的旅行活动。
(1)如果你是旅行社的导游,你将如何向李阳介绍富春江呢 请结合课文《与朱元思书》中的相关描写,写一段导游词。
(2)行至一处,李阳看到在富春江边的石头上有一副对联,只可惜下联已经模糊不清,请你为其拟写一个合适的下联。
上联:千峰争雄,奇山飘出天籁音
下联:
(3)(跨学科·书法)在休息时,李阳在墙上发现了下面四幅关于《与朱元思书》的书法作品,其中属于楷书的是 ( )
A B
C D
对点练习:见“课堂达标”第3题。
题型:①指出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②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方法:解答这类题时,既要指出其语法意义,也要指出词语的意思。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有: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为动用法、动词作名词。
【详解答案】
课堂达标
1.D 解析:A项“缥”应读“piǎo”;B项“窥”应读“kuī”;C项“俱”应读“jù”。
2.D 解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的“缥碧”指浅青色。
3.D 解析:A项,“猛浪若奔”的“奔”,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B项,“互相轩邈”的“轩邈”,形容词作动词,往高处远处;C项,“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的“上”,名词作状语,在上面。
4.B 解析:B项,“任意东西”的“东西”古义是“向东或向西(漂流)”,今义是“泛指各种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
5.(1)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2)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 (3)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
6.(1)表示约数 (2)跟,随
(3)互相掩映
7.(1)泉水冲击到山岩上,发出泠泠的声音;美丽的鸟儿相互应和着,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2)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筹划人世间的俗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8.“山奇”体现在山之高、山势峻拔和山中生机盎然;“水异”体现在水之清、水之深和水之急。
9.《与朱元思书》一文通过猿鸣来表现环境的热闹与生机;《三峡》则通过猿鸣来烘托环境的凄清。
课后提升
1.(1)这样 (2)全,都 (3)有的人
2.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
3.(1)于是建造一座草堂,前面有十几株高大的松树,一千多根修长的竹子。
(2)平生的老朋友,距离我万里,一时间世俗的思念,此时突然产生。
4.《与朱元思书》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感、避世退隐的志趣(淡泊名利,向往宁静闲适的生活),亦含对朋友的劝说之意。本文表达了作者对挚友微之的思念,以及知足常乐、随遇而安的旷达之情。
参考译文:
我去年秋天开始游庐山,到东林寺、西林寺之间的香炉峰下,看见飞云、流水、清泉、怪石,美景绝妙第一,喜爱得不忍离去。于是建造一座草堂,前面有十几株高大的松树,一千多根修长的竹子。青色的藤萝点缀着篱笆墙,洁白的石块铺着桥面。流水环绕在茅舍之下,飞泉洒落在屋檐之间,红色的石榴,白色的莲花,分别生长在石阶下边的水池中。大致像这样,不能详尽记述。每次我独自一人前去,常常住满十天。一生爱好的东西,全在这里。不仅忘记回家,简直可以在此度过一生。这是第三件安适的事。想到您很久没有得到我的信,一定更加挂念,现因此记下这三件安适的事先作呈报,其余的事,我一条一条地写在后面吧。
微之啊微之!写这封信的夜晚,我正坐在草堂中对着山的窗下,随手拿笔,随意乱写。写好信封的时候,不知不觉天快亮了。抬头只见一两个山寺中的僧人,有的坐着,有的睡着。又听到山谷中传来猿猴的哀号,禽鸟的鸣叫。平生的老朋友,距离我万里,一时间世俗的思念,此时突然产生。
5.(1)示例:各位旅客,大家好。现在我们正置身于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之称的富春江。瞧,那“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的高山奇伟嶙峋,令人惊叹。那“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的江水,潺潺流淌,鱼儿嬉戏其间,似与游者相乐。面对如此人间仙境,你是否已经陶醉其中,“窥谷忘反”了呢
(2)示例:百舸竞流,异水传来鼓角鸣
(3)B 解析:楷书字迹是结构平中见奇、静中寓动,是平正而不呆板。根据以上四幅书法字形的特点分析,其中第二幅属于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