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昆明的雨
小冀同学跟随着汪曾祺走进了“昆明的雨”,请你帮他完成以下任务。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昆明的雨连绵不断,漫山遍野都是菌子。昆明的雨是甜的,是雨中火炭梅的沁甜;昆明的雨是香的,是雨中缅桂花的幽香。汪老围绕雨的话题,描写了代替(lí ba)并用来(bì xié)的仙人掌等与昆明雨季有关的事物和风情,展现了一个明亮、丰满,使人动情的昆明雨季,表达了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想念。
(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lí ba) ②(bì xié)
(2)给文段中加点字注音。
①漫山( ) ②菌子( )
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为许多久客的游子而写的。我有一天在积雨少住的早晨和德熙从联大新校舍到莲花池去。看了池里的满池清水,看了着比丘尼装的陈圆圆的石像(传说陈圆圆随吴三桂到云南后出家,暮年投莲花池而死),雨又下起来了。莲花池边有一条小街,有一个小酒店,我们走进去,要了一碟猪头肉,半斤市酒(装在上了绿釉的土瓷杯里),坐了下来。雨下大了。酒店有几只鸡,都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着地,一动也不动地在檐下站着。酒店院子里有一架大木香花。昆明木香花很多。有的小河沿岸都是木香。但是这样大的木香却不多见。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我们走不了,就这样一直坐到午后。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写了一首诗:
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
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2.这个文段写出了昆明的雨的什么特点
3.请你品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4.作者在文章最后写的这首诗中蕴含了什么思想感情
听 雨
王继怀
①静坐在书桌前,窗外正下着雨。听着雨打篷的声音,听着这温馨而又富有诗意的雨声,我的思绪又回到了久别的故乡,耳畔响起了儿时大山里的雨声,想起了一个个关于听雨的故事。
②记忆中,大山里的老家是经常下雨的。雨后的山村也是非常美丽的,像一幅水墨画。小溪里的水涨了,村子里池塘满了。雨后山间草木新,空气也变得格外清新,一阵清风吹来,泥土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芬芳,令人心旷神怡。
③微风细雨中,我常赤着脚,斗笠也不戴,漫步在田野,任凭雨淋着,享受着雨中的这份惬意。母亲发现后,必教育我一番,但再遇微风细雨,我会依然如故。
④记忆中,我最喜欢的还是下雨天坐在屋檐下,看着如诗如画的山村雨景,静静地听着大山里别具风情的雨声。老屋顶上的黛色瓦片,长满青苔的椽子,群山环抱的小山村,都被山间云雾缭绕着。空中飘落着雨丝,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在雨中穿来穿去,用那剪刀似的尾巴剪断大山里的这挂雨帘。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着雨打芭蕉,雨敲房顶,雨击田野,雨落池塘……时大时小,时缓时急,时断时续,时高时低。听其声,听其调,听其韵,让心灵随着雨声的节奏一起飞舞。我就这么静静地赤着脚坐在屋檐下,感受着大山里雨的气息。
⑤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留下了很多关于听雨的名篇佳句。宋代大诗人陆游独自一人,在夜深人静时,伴着一盏昏灯,听着雨声写下了“晚窗又听萧萧雨,一点昏灯相对愁”的诗句;南宋词人竹山先生用听雨概括自己的一生,从少年、壮年一直写到老年听雨,《虞美人·听雨》中,“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写尽了他难以化解的愁思。
⑥关于听雨,我又想起那年在西班牙马德里与一位华侨交谈的故事。这位华侨是我的同乡,他得知我来到西班牙,特意到宾馆来找我,与我聊了很久。他说他到马德里已经20多年了,已经习惯了此地的气候水土、生活习俗,熟悉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也已把马德里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思乡之情却愈来愈浓,只要有家乡人来马德里,他知道了都会来见一见,聊一聊。这位华侨说,他小时候在老家就特别喜欢听雨,有一年回老家正好碰上下雨,他就掏出手机录了一段雨声。回到马德里后,他常把这段在家乡录的雨声放给自己听,每次听着这富有节奏和韵律的雨声,他仿佛回到了童年在老家听雨的那段难忘的时光,回到了万里之遥的故乡。
⑦在繁华的都市,在这夜深人静的时候,推开窗,听着雨声,那一个个关于听雨的故事又浮现在我的脑海。今夜,我听的是雨声,更是听来自家乡的浓浓乡愁。
(选自《南方日报》,有删改)
1.作者想起了哪些和雨有关的故事 请结合文章第③~⑥段的内容概括。
2.※请结合语境,品析第④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3.请结合全文分析,为什么“听雨”引发了作者的“浓浓乡愁”。
4.八年级(1)班开展以“雨的诉说”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回答后面的问题。
(1)在对联交流活动中,一名同学拟了上联,请你运用对联知识写出下联。
上联:绵绵春雨润万物
下联:
(2)活动中,有同学设计出右面的图形,请你谈谈其设计上的创意。
5.【写法练笔】《昆明的雨》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选取昆明雨季特有的事物,寄托了作者对昆明的爱、对生活的爱。请你运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写一段话,表达自己的感悟。(100字左右)
【情境提示】①家庭的幸福 ②故乡情 ③对大自然的感悟
对点练习:见“课后提升”第2题。
题型: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方法:①了解词性、词的感彩,分析修辞、表现手法;②结合语境揣摩词语的确切含义及效果;③体会词语所蕴含的感情。
答题模式:①动词:生动传神地表现了××(人、物)……的特征(形象),表达了……的感情。②形容词、副词:……地描摹了××(人、物)……的特点(情态),反映了××(人、物)……的心情(性格)。
【详解答案】
课堂达标
1.(1)①篱笆 ②辟邪
(2)①màn ②jùn
2.昆明的雨下得久但不使人气闷,明亮丰满,令人陶醉,使人动情,让人思乡。
3.运用“爬”“遮”等动词,将木香拟人化,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木香的茂盛,表达了作者的赞叹之情。
4.表现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赞美和想念,也流露出作者对宁静、恬淡的生活的眷念。
课后提升
1.儿时的“我”在雨中漫步,享受雨中的惬意;“我”坐在屋檐下看雨听雨,感受山中雨的气息;古代文人听雨写下名篇佳句;一位华侨录下家乡雨声并时常聆听。
2.这些动词描写雨落下的各种声音以及带给作者的美妙感受,生动形象地写出山中雨声的节奏美和韵律美,表现了作者对故乡雨声的迷恋和陶醉。
3.今夜听雨让作者回忆起儿时听雨的情景,再现了故乡充满乐趣的童年生活;古代关于听雨的名篇佳句,让作者感受到了听雨带来的愁思;海外华侨听雨思乡的往事,引起了作者强烈的共鸣。在回忆与联想中,“听雨”与作者的情感融合在一起,引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升华为浓浓的乡愁。
4.(1)示例:皑皑瑞雪兆丰年
(2)示例:将“雨”字设计成下雨的情形,上半部分形似天空,下半部分为降落的雨点,意为雨从天而降。把汉字变成有趣的图形,赋予无意义的笔画以有意义的图形,新颖别致,形象可感。
5.示例:那不屈的小草哟,在雨后强劲地挺立在石缝中,这点点绿意,竟让我心生敬意。小草虽然在生长中遇到许多艰难险阻,但它从没有放弃,它挣扎、奋斗,终于挤出绿来。希望小草的精神能给你一些启迪,能激励你用你的精彩、你的活力去涂抹平淡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