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的故事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在追梦的路上,我们更应该有愚公精神,班级开展“愚公精神我践行”主题活动,请你参与。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万仞(rèn) 冀州(jì)
智叟(sǒu) 穷匮(kuì)
B.惩罚(chéng) 荷担(hé)
一厝(cuò) 陇断(lǒng)
C.叩石(kòu) 箕畚(běn)
阻塞(sè) 垦壤(kěn)
D.孀妻(shuāng) 始龀(chèn)
朔东(shuò) 雍南(yōng)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惩山北之塞(阻塞)
B.出入之迂也(曲折,绕远)
C.聚室而谋(谋划,商量)
D.寒暑易节(容易)
3.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无陇断焉
B.甚矣,汝之不惠
C.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D.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其妻献疑曰 B.其如土石何
C.帝感其诚 D.惧其不已也
5.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一致的一项是 ( )
A.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B.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惩山北之塞 D.河曲智叟亡以应
6.※下列句子中属于省略句的一项是 ( )
A.且焉置土石
B.一厝朔东
C.帝感其诚
D.甚矣,汝之不惠
7.用原文语句填空。
(1)面对生活中各种困难,我们要有“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愚公移山》)的信心与勇气。
(2)《愚公移山》中描绘了愚公一家劳动场面的句子是: , ,
。
(3)《愚公移山》中用“ , ”赞美了愚公持之以恒的移山精神。
(2025沧州期末改编)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蛾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吾与汝毕力平险:
(2)何苦而不平:
(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标一处)
惩 山 北 之 塞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11.用自己的话概括愚公移山的行为得到支持的依据。
12.请你想一想:文章采用神话故事结尾有什么好处
(2025秦皇岛期末)
【甲】愚公移山
①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④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蛾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②,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③一钵④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⑤不如蜀鄙之僧哉
注:①鄙:边境。②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③瓶:水瓶。④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⑤顾:难道。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2)吾欲之南海,何如:
(3)子何恃而往: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2)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标三处)
富 者 曰 吾 数 年 来 欲 买 舟 而 下 犹 未 能 也 子 何 恃 而 往
4.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共同道理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皮先生学愚公
有皮先生者,鲁而好奇。慕愚公之移山也,而曰:“愚公年九十,我始半之。太行、王屋若是其高而广也,而可移,我盍试其少者 ”
野有丘,率二子荷畚操箕,旦夕垦之,而欲以徙之。或笑止之曰:“愚公事,《列子》寓言耳;且彼为其塞出入之迂也,故欲平其险。今此培①者,处于广漠之墟,居焉而不障于庐,行焉而不壅于途,葬焉而不窒②于墓,种莳③焉而不浸于子之田壤,亦既避子之巧矣。子何为者 且是丘也,高仅可隐,广不及数亩之宫平之不足以夸力去之不足以鸣能过之者如去毛发焉。而曾莫之知也,子何为者 ”弗听,垦之期月,运土于溪中,溪为之塞。
是岁旱,溪涸。溪右④之农,其田弗溉焉,苗且槁。以先生绝其源也,相与哄诸其门。先生惧,亟出溪中土置溪上,复成一丘。见者笑谓先生曰:“此夸蛾氏之力也!”
(选自《耳食录》)
注:①培:小土丘。②窒:阻碍。③莳(shì):栽植。④右:西边。
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鲁而好奇:
(2)我盍试其少者:
(3)苗且槁:
(4)亟出溪中土置溪上:
6.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标三处)
广 不 及 数 亩 之 宫 平 之 不 足 以 夸 力 去 之 不 足 以 鸣 能 过 之 者 如 去 毛 发 焉
7.为什么愚公移山令人佩服,而皮先生移山却令人发笑 结合文中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8.近期,学校正在开展“中国梦,我的梦”主题教育,请你参与。
(1)【观点论述】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针对这次主题教育,学校提出要实现中国梦就要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
对此,众说纷纭。你怎么看 写出观点、理由及结论。字数在80字以内。
(2)【故事链接】下图为我国著名的寓言故事。请用自己的文字将这个故事简要地叙写出来。(60字左右)
(3)【对联续写】我国历史上流传着许多具有神奇色彩的故事。下面的对联拟描写其中的两个,请你续写下联。
上联:精卫深知沧海能平
下联:
对点练习:见“课堂达标”第6题。
题型:①指出句式类型并翻译句子。②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方法:在初中文言文中,常见的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子是否属于这四种特殊句式,一般采取四步:①直译,按照语序,一一对译;②连词成句,看看句子是否通顺;③分析句子成分,如果成分缺少,就补出来,如缺少主语、宾语等;④调整语序,如果成分齐全,再看一下语序是否需要调整。这样一来,句子属于哪一种特殊句式,就明确了。
【详解答案】
课堂达标
1.B 解析:“荷担”的“荷”应读“hè”。
2.D 解析:D项,“寒暑易节”的“易”:更替。
3.C 解析:A项,“无陇断焉”的“陇”:同“垄”,高地。B项,“甚矣,汝之不惠”的“惠”:同“慧”,聪明。D项,“寒暑易节,始一反焉”的“反”:同“返”,往返。
4.B 解析:B项,“其如土石何”的“其”:助词,加强反问语气。其他三项中的“其”都是代词。
5.D 解析:A项,“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的“曾”:古义为“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今义为“曾经”。B项,“虽我之死,有子存焉”的“虽”:古义为“即使”,今义为“虽然”。C项,“惩山北之塞”的“惩”:古义为“苦于”,今义为“处罚,警戒”。D项,“河曲智叟亡以应”的“叟”:古今意义相同,都指老年男子。
6.B 解析:A项,“且焉置土石”为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且置土石焉”;B项,“一厝朔东”为省略句,省略介词“于”;C项,“帝感其诚”为被动句,“帝”是被感动者;D项,“甚矣,汝之不惠”为主谓倒装句,正常语序是“汝之不惠,甚矣”。
7.(1)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叩石垦壤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3)寒暑易节 始一反焉
8.(1)尽,全 (2)愁苦。这里指担心
(3)用竹篾、柳条等编织的器具。这里是“用箕畚”的意思
9.惩/山北之塞
10.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可通达的地步,竟然比不上寡妇和小孩。
11.①众人杂然相许,纷纷献计献策。②邻居七八岁的孩子也跑来帮忙。
12.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表达了我国劳动人民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
课后提升
1.(1)肩负,扛 (2)到,往 (3)凭借,倚仗,依靠
2.(1)凭您的力量,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
(2)一个人树立志向,难道还比不上四川边境的那个和尚吗
3.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4.人要有目标,并要为之付出行动,才能成功。
参考译文:
【乙】四川的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另一个富有。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怎么样 ”富和尚说:“你凭借什么前往 ”(穷和尚)说:“我只要一个水瓶和一个饭钵就够了。”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要买舟顺江而下,(到现在)还不能去(南海)。你凭什么前往!”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他把这件事讲给富和尚听,富和尚露出惭愧的神色。四川西部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远,富和尚无法到达然而穷和尚却到达了。一个人树立志向,难道还比不上四川边境的那个和尚吗
5.(1)鲁莽 (2)何不 (3)将要 (4)连忙
6.广不及数亩之宫/平之不足以夸力/去之不足以鸣能/过之者如去毛发焉
7.愚公移山时年近九十,他不畏艰辛,造福子孙,精神可嘉;皮先生盲目效仿,毫无意义,且对土石处理不当,影响他人生产生活,最终又成一丘,实属徒劳,所以令人发笑。
参考译文:
有个姓皮的先生,生性鲁莽并且好奇心重。(他)钦慕愚公移山的行为,就说:“愚公九十岁了,我的年龄才是他的一半。像太行山、王屋山这样又高又宽的山,(他)都能够移走,我为什么不试试移走小点的山呢 ”
野外有个土丘,(皮先生)带领两个儿子扛着竹筐拿着簸箕,从早到晚开垦土丘,想要把它移走。有人笑着劝阻他说:“愚公的故事,是《列子》里边的寓言罢了;况且那太行山、王屋山挡住了路,让他出门不得不绕远,所以(愚公)才想要铲平大山。现在这个小土丘,处在广阔的平原上,居住在这里的人不觉得它挡住了房子,走路的人不觉得它堵了路,在这里埋葬死者的人不觉得它阻碍了墓穴,在这里种植庄稼的人也没有干扰你家的田地,它处在这里已经很合适了。你为什么要移走它呢 而且这是座小土丘,高度只不过一人高,宽度只不过几亩大小,铲平它不足以夸耀你力气大,搬掉它不足以说明你有能力,从它上边迈过去就像拔掉一根头发(那么容易)。(你)连这个都不知道,你这样做是为了什么 ”(皮先生)不听,(他)开垦了一个月,把土运到溪中,溪流被土堵塞住了。
这一年出现了旱情,溪水干涸了。溪水西边的农民,他们的田地得不到灌溉,禾苗将要枯死了。(他们)认为是皮先生断绝了水源,大家一起到他家门前吵闹。皮先生害怕了,连忙挖出溪里的土放置在溪岸上,又成了一座土丘。看到的人笑着对皮先生说:“这是夸蛾氏的力气啊!”
8.(1)我认为实现中国梦就要弘扬愚公移山精神。愚公移山精神就是面对困难无所畏惧、勇往直前、坚持不懈、团结奋斗的精神。因此,我们只有继续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才能实现中国梦。
(2)愚公家门前有大山挡路。他决定移山,并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面对智叟的讥笑,他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后来他的精神感动了天帝,天帝派人帮愚公搬走了大山。
(3)愚公坚信大山可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