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评估测试卷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
(1~2题 14分)
英才中学开展以“典耀中华”为主题的读书研学活动。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0分)
在那遥远的古代,战火纷飞、兵戈并起时,百姓生活贫困,物资(kuì fá),国家面临着重重危机。然而,畎亩之中,却有着心怀天下的志士。文人谋士以其智慧和谋略,为振兴国家出谋划策;都尉率领介胄之士,手持刀戟冲锋陷阵,保家卫国。先驱们的英勇 甲 (事宜/事迹),( ① )历经岁月,( ② )依然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上。而在这乱世之外,亦有雅士采菊东篱, 乙 (悠然自得/心安理得),享受着内心的宁静。他们或按辔徐行,漫步于山水之间;或静思冥想□感悟着人生的真谛。这些不同的人物和场景,共同构成了那个丰富多彩、(bō lán)壮阔的古代世界。
(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
①(kuì fá) ②(bō lán)
(2)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出谋划策(huà) 都督(dōu)
B.出谋划策(huá) 都督(dū)
C.出谋划策(huà) 都督(dū)
D.出谋划策(huá) 都督(dōu)
(3)从文段中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2分)
甲: 乙:
(4)在文段中方框内填入正确的标点符号。(2分)
(5)文段中①②两处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不管 都 B.即使 也
C.因为 所以 D.虽然 却
2.根据以下字形变化及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4分)
A B C D E
(1)D项书法字体属于 书。(2分)
(2)阅读下面文字,写出探究结果。(2分)
甲骨文中的“夏”,就是一个人的象形:头发、眼、身躯、两臂、腿脚一应俱全,双手摆开,呈现一种强而有力的架势。
“夏训大也,中国有文章光华礼义之大”,所以“夏”也可引申为“大”之意。
探究结果:我国古称“华夏”,意思就是 。
第二部分
(3~20题 56分)
一、古诗文阅读
(一)默写(6分)
3.班级开展“背古诗词,学古人壮志”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下列古诗文填空。(6分)
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胸怀天下、立志高远:树立“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①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的远大理想抱负;更要有“报君黄金台上意,② ”(《雁门太守行》)的爱国报国之心。还要体察万物、志趣高雅:读王维的“③ ,④ ”(《使至塞上》),感受塞外风光的壮丽;读苏轼的“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⑤ ”(《记承天寺夜游》),感悟人生的豁达;读李清照的“常记溪亭日暮,⑥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保持青少年应有的洒脱率真。
(二)阅读(18分)
班级开展“走进古诗文,探寻家国情怀”专题学习活动,小冀同学辑录了有关家国情怀的古诗文。阅读下面文字,回答4~10题。(18分)
活动一:赏家国诗篇
【甲】春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月夜 杜 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4.文学常识填空。(2分)
杜甫,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被尊为“ ”,其诗历来享有“ ”之称。
5.请结合甲诗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说说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2分)
6.甲、乙两首诗都是杜诗中的名作,也都是杜甫困居长安期间所作。请阅读、理解这两首诗,比较它们在思想感情上有什么不同。(2分)
活动二:品家国章句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富贵不能淫》)
【乙】阚泽,字德润,会稽山阴人也。家贫好学,与人佣工,尝借人书来看,看过一遍,更不遗忘;口才辨给,少有胆气。孙权召为参谋,与黄盖最相善。盖知其能言有胆,故欲使献诈降书。泽欣然应诺曰:“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不几与草木同腐乎 公既捐躯报主,泽又何惜微生 ”黄盖滚下床来,拜而谢之。泽曰:“事不可缓,即今便行。”盖曰:“书已修下了。”
泽领了书只就当夜扮作渔翁驾小舟望北岸而行。是夜寒星满天。三更时候,早到曹军水寨。
(选自《三国演义》,有删改)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丈夫之冠也:
(2)父命之:
(3)故欲使献诈降书: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泽领了书/只就当夜扮作渔翁/驾小舟/望北岸而行
B.泽领了书/只就/当夜扮作渔翁驾/小舟望北岸而行
C.泽/领了书只/就当夜扮作渔翁驾小舟/望北岸而行
D.泽领了书只就当夜/扮作渔翁驾小舟/望北岸而行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2)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不几与草木同腐乎
活动三:传家国情怀
10.结合选文,说说在孟子和阚泽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3分)
二、现代文阅读
(一)(2024广东中考)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1~13题。(8分)
学校拟开展“护革命文物,传红色精神”主题活动,提供了以下材料。请你根据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一:
在湖南汝城“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讲解员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艰苦卓绝的长征路上,三名女红军借宿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村民徐解秀家中,晚上她们拿出仅有的一条被子与徐解秀母子合盖,临走时剪下一半留给他们母子过冬。后来,徐解秀常讲,什么是共产党 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半条被子”的故事,让我们领悟到这段历史所蕴含的精神,得到心灵的洗礼和启迪。
(摘编自胡革平《讲好“半条被子”故事,
凝聚追梦前行力量》)
材料二:
近些年,红色博物馆对公众的吸引力显著增强,一些展馆不断丰富陈列手段,努力提高展陈设计水平,使陈列展示更加丰富,留住许多年轻观众。在讲解方式上,一些红色博物馆注重把握“物”与“史”的关系,物配合史,在讲“物”的同时,更注重“史”,把史作为展示的中心,以突出文物蕴含的革命精神。以“物”说史,渐渐让红色博物馆成为传承红色精神的历史课堂,成为民众日常出游的热门选项。
(摘编自余玮《讲述博物馆里的红色故事》)
材料三:
革命文物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让革命文物焕发恒久光彩,需要加快革命文物资源数字化进程。广州市上线“花城红图:广州市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数字化展示应用系统”小程序,打开地图,革命文物分布一目了然,点击图标,还能查看文物现状照片、文物简介与讲解视频。在科技助力下,日益丰富多元的体验与互动方式,拉近了革命文物与人们的距离,增强了革命文物的吸引力、感染力。
(摘编自尹双红《让革命文物焕发恒久光彩》)
材料四: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多数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的不可移动文物受到了重视,并得到妥善保护,但仍有部分不可移动文物亟待保护。1936年,红十五军团在攻下下马关城后,军团长徐海东将指挥部设在下马关的南门城墙箭楼上。如今箭楼已经不复存在,下马关古城墙因村民修便道被凿开一条豁口。未得到妥善保护的革命“家址”也是革命文物的一部分,需对其进行抢救性保护。
从合理利用的方式上看,目前有些地区革命文物保护仅有建设基地、红色旅游、阅读红色经典等几种有限的利用方式。各地应根据革命文物的实际情况,创新革命文物的合理利用方式,如红色皮影戏、红色实景演出、红色节日庆祝等方式,鼓励民众对革命文物保护的有效参与,进而增强革命文物的教育效果。
从革命文物的资源整合角度讲,革命文物与其他类型文物,以及相关的非物质资源的协同保护机制尚未建立。这不利于对革命文物价值的深入发掘和阐释,也不利于对革命精神的弘扬。
(摘编自田艳、李帅《革命文物保护
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研究》)
11.下列是对材料的理解与分析,请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 )(2分)
A.红色博物馆丰富陈列手段,优化展陈设计,有利于吸引更多年轻人。
B.“花城红图”小程序为市民了解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提供了便捷的渠道。
C.下马关古城墙、箭楼没有得到妥善的保护,主要与其不可移动有关。
D.红色旅游、红色皮影戏及红色实景演出都是对革命文物合理利用的方式。
12.请用材料二“以‘物’说史”的方法,向同学们阐述材料一中“半条被子”故事所蕴含的精神。(3分)
13.为更好地传承红色精神,请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提出保护利用革命文物的建议。(3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4~19题。(17分)
溪 水
李汉荣
①一条大河有确切的源头,一条小溪是找不到源头的,你看见某块石头下面在渗水,你以为这就是溪的源头,而在近处和稍远处,有许多石头下面、树丛下面也在渗水,你就找那最先渗水的地方,认为它就是源头,可是那最先渗水的地方只是潜流乍现,不知道在距它多远的地方,又有哪块石头下面或哪丛野薄荷附近,也眨着亮晶晶的眸子。于是,你不再寻找溪的源头了。你认定每一颗露珠都是源头,如果你此刻莫名其妙流下几滴忧伤或喜悦的泪水,那你的眼睛、你的心,也是源头之一了。尤其是在一场雨后,天刚放晴,每一片草叶,每一片树叶,每一朵花上,都滴着雨水,这晶莹、细密的源头,谁能数得清呢
②溪水是很会走路的,哪里直走,哪里转弯,哪里急行,哪里迂回,哪里挂一道小瀑,哪里漾一个小潭,乍看潦草随意,细察都有章法。我曾试着为一条小溪改道,不仅破坏了美感,而且要么流得太快,水上气不接下气似的在逃命,要么滞塞不畅,好像对前路失去了信心。只好让它复走原路,果然又听见纯真喜悦的足音。
③别小看这小溪,它比我更有智慧,它遵循的就是自然的智慧,是大智慧。它走的路就是它该走的路,它不会错走一步路;它说的话就是它该说的话,它不会多说一句话。你见过小溪吗 你见过令你讨厌的小溪吗 比起我,小溪可能不识字,也没有文化,也没学过美学。在字之外、文化之外、美学之外,溪水流淌着多么清澈的情感和思想,创造了多么生动的美感啊!我很可能有令人讨厌的丑陋,但溪水总是美好的,令人喜爱的。自古以来,所有的溪水都是如此可爱,它令我们想起生命中最美好纯真的那些品性。
④林中的溪水有着特别丰富的经历。我跟着溪水蜿蜒徐行,穿花绕树,跳涧越石,我才发现,做一条单纯的溪流是多么幸福啊!你看,老树掉一片叶子,算是对它的叮咛;那枝野百合花投来妩媚的笑影,又是怎样的邂逅呢 野水仙果然得水成仙,守着水就再不远离一步了;盘古时代的那些岩石,老迈愚顽得不知道让路,就横卧在那里,温顺的溪水就嬉笑着绕道而行,在顽石附近漾一个潭,正好,鱼儿就有了合适的家,到夜晚,一小段天河也向这里流泻、汇聚,潭水就变得深不可测;兔子一个箭步跨过去,溪水就抢拍了那惊慌的尾巴;一只小鸟赶来喝水,好几只小鸟赶来喝水,溪水正担心会被它们喝完,担心自己被它们的小嘴衔到天上去,不远处,一股泉水从草丛里笑着走过来,溪水就笑着接受了它们的笑……
⑤我羡慕这溪水,如果人活着,能停止一会儿,暂不做人,而去做一会儿别的,然后再返回来继续做人,在这“停止做人的一会儿里”,我选择做什么呢 就让我做一会儿溪水吧,让我从林子里流过,绕花穿树、跳涧越石,内心清澈成一面镜子,经历相遇的一切,心仪而不占有,欣赏然后交出,我从一切中走过,一切都成了我的记忆。你们只看见我的清亮,而不知道我清亮里的无限丰富……
(选自《读者》,有删改)
1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第①段写泪水入溪,眼睛、心灵都成为小溪的源头,更能凸显小溪源头众多。
B.第②段中“我”尝试给小溪改道,却失败了,可见遵循自然法则的重要性。
C.文中的“我”作为抒情的主体,极力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然的赞美。
D.这篇叙事抒情散文,写了溪水丰富的经历,语言清新动人,富有美感和诗意。
15.作者从四个方面写溪水。请根据选文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完善以下思维导图。(2分)
① →溪水的流淌遵循自然的智慧→② →溪水纯洁美好的品性
16.结合语境,赏析第②段中加点的词语。(2分)
17.文章第⑤段中作者说,若能“暂不做人”,“就让我做一会儿溪水吧”。作者为什么如此强烈而深挚地羡慕溪水呢 请简要分析。(3分)
18.有人说,《溪水》很好地表现出李汉荣作品的艺术特色,即诗意的表达和奇特的想象。请你选择其中一个艺术特色简要分析。(4分)
19.读罢此文,小语和小文意犹未尽,于是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展开讨论。请完成以下对话。(3分)
小语:从《溪水》一文中,我似乎读出了作者独特的人生感悟。我还摘录了另一段触动我的描写溪水的文字,你认为它可以插入此文吗
小溪在搏斗中竭尽力量,溪中一股股水流像肌肉似的扭动着,但毫无疑问的是,小溪早晚会流入大洋的自由的水中,而这“早晚”就正是时间,正是生活。
小文:我认为 ,因为
三、整本书阅读
20.班级围绕整本书阅读开展专题探究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7分)
(1)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3分)
【甲】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哈罗,你想找什么人吗 ”他是用英语讲的!他讲英语有点迟缓,但相当准确。他谈吐缓慢安详,深思熟虑。
【乙】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毛泽东,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
上述文段选自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红色经典,既具有革命历史的真实,又具有鼓舞人心的力量。请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的内容作具体分析。
(2)阅读下面《红岩》中的文字,回答问题。(4分)
牢门边掠过一个看守员的身影,轻轻的脚步声,引起了静卧着的孙明霞的注意,她一翻身便向门边走去。“江姐!”孙明霞轻快地跑了回来,惊喜地叫了声:“又有信来了。”江姐低头亲了一下李青竹身边睡着的“监狱之花”,便迎着满脸含笑的孙明霞,站了起来。
“监狱之花”是谁 来了什么好消息 大家是怎么庆祝这个好消息的
第三部分
(21题 50分)
21.(2025保定期中)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50分)
明月清风,荒漠戈壁,是自然的给予;成功快意,失落伤怀,是生活的给予;点赞鼓励,吐槽鞭策,是他人的给予……我们在获得中、给予中一路走来,我们又将拿什么给予别人
请以“给予”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出现真实姓名。
【详解答案】
1.(1)①匮乏 ②波澜
(2)C 解析:“出谋划策”的“划”应读“huà”;“都尉”的“都”应读“dū”。
(3)甲:事迹 乙:悠然自得
(4),
(5)D 解析:“历经岁月”和“依然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上”之间是转折关系。A项,表示条件关系;B项,表示假设关系;C项,表示因果关系;D项,表示转折关系。
2.(1)隶
(2)伟大的中华(或:强大的中华)
3.①蓬舟吹取三山去 ②提携玉龙为君死
③大漠孤烟直 ④长河落日圆 ⑤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⑥沉醉不知归路
4.诗圣 诗史
5.诗人以花、鸟为“感”“恨”的主体,移情于物,通过拟人、对偶的修辞写花、鸟落泪惊心,以乐景衬哀情,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深沉感情。
6.甲诗除抒发诗人思念家人的感情外,更抒发了对国家衰乱、人民流离失所的悲痛,以及自己日渐衰老的感伤;乙诗主要抒发了战乱下亲人离散的孤独无助,对妻儿的深切思念,以及对战乱平息、亲人团聚的渴望。
白话诗歌:
月 夜
今夜里鄜州上空那轮圆月,只有你在闺房中独自遥看。远在他乡怜惜幼小的儿女,还不懂得你为何思念长安。染香的雾气打湿你的鬓发,明月的清光使你玉臂生寒。何时能并肩坐在薄帷帐下,月光照你我尽把泪痕擦干。
7.(1)行冠礼 (2)教导,训诲 (3)派遣
8.A 解析:句意:阚泽拿了书信,就在当夜扮作渔翁,驾着小船,向北岸驶去。“泽领了书”,是一个完整的主谓宾结构,语义完整,应在此处断开。“只就当夜”表示时间,“扮作渔翁”表明动作行为,二者紧密相连,不能断开,“扮作渔翁”和“驾小舟”是两个先后发生的连贯动作,应该分开表述,各自独立成句,综上,最恰当的断句是“泽领了书/只就当夜扮作渔翁/驾小舟/望北岸而行”。
9.(1)(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2)大丈夫活在世上,不能建立功业,不是几乎和草木一同腐烂吗
10.在孟子心目中,大丈夫要“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还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阚泽心目中,大丈夫要能面对危险任务(送诈降书)时,欣然应诺,不吝惜生命,有胆识,有担当,为了建立功业不惜冒险。
参考译文:
【乙】阚泽,字德润,是会稽山阴人。家中贫困但勤奋好学,给人做雇工,曾经借别人的书来看,看过一遍,就不会忘记;他能言善辩,年少时就有胆量和勇气。孙权征召他担任参谋,他与黄盖关系最为友善。黄盖知道他能言善辩且有胆量,所以想让他去送诈降书。阚泽欣然答应说:“大丈夫活在世上,不能建立功业,不是几乎和草木一同腐烂吗 您既然已经决定捐躯报答主上,我阚泽又怎会吝惜自己微小的生命呢 ”黄盖从床上滚下来,跪拜感谢他。阚泽说:“事情不能拖延,现在就出发。”黄盖说:“书信已经写好了。”
阚泽拿了书信,就在当夜扮作渔翁,驾着小船,向北岸驶去。这天夜里寒星满天。三更时分,早早地到了曹军水寨。
11.C 解析:根据材料四第1段“如今箭楼已经不复存在,下马关古城墙因村民修便道被凿开一条豁口”可知,下马关古城墙未得到妥善保护主要是因为村民修建便道,破坏了原有城墙。材料并未介绍箭楼消失的原因,选项中“主要与其不可移动有关”理解有误。
12.示例:“半条被子”背后所蕴含的,不仅是红军与人民之间深厚的感情,还是在艰苦的环境中克服困难的意志,更是心怀百姓、舍己为人的大爱精神。
13.示例:①让科技助力,加快革命文物资源的数字化保护进程;②健全革命文物保护机制,严惩恶意破坏行为;③开展红色文化遗存认定工作,充实红色文化资源库,便于开展保护工作;④加强红色文化宣传教育,树立正确的革命文物保护意识,减少人为的破坏;⑤合理利用文物,创新利用方式,发展文创,建设文物基地,发展旅游,组织阅读相关书籍。(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14.D 解析:本文为写景抒情散文。
15.①溪水的源头无处不在 ②溪水丰富的经历
16.“章法”比喻办事的程序和规则。这里用来形容溪水流淌的情状,兼用拟人修辞,表现其遵循自然,充满艺术之美,用词精当。
17.示例:溪水自由自在,经历丰富,活泼而灵动,美好而纯真;溪水遵循自然,不随意改变,呈现出最美的自然的生命状态;溪水承载着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寄托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18.示例一:诗意的表达。开篇对溪水源头的描写,洋溢着浓浓的诗情。作者把每一颗露珠甚至每一滴泪水,都作为小溪的源头,使小溪人格化,让小溪仿佛具有了感情,活起来了,充满诗意的描写把读者带进了一个美妙的境界。
示例二:奇特的想象。运用奇特的想象,使景物充满活力。将自由灵动的溪水想象成活泼乖巧、富有智慧的人,使我们仿佛置身在这一条可爱的溪水面前,被吸引而不愿意离去。文中流露出无邪的童心,充溢着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赞美,感染读者,引起共鸣。
19.示例一:不可以 此文借溪水抒发了作者的独特感悟:我们要做一个内心清澈(或纯真、单纯)的人,顺其自然,拥抱丰富的经历。材料借溪水表达的人生态度是:我们要勇于拼搏,并且对结果充满信心。材料与原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一致(或:不符合原文的感情基调),所以不可以插入。
示例二:可以 材料体现了溪水不同的品质,丰富了溪水的内涵,所以可以插入。
20.(1)该作品真实记录了埃德加·斯诺自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从多个方面展示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精神。如其中长征给我们的启示:不仅仅是一支军队有了艰苦奋斗、积极乐观、勇往直前的精神,就能成就事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人,只要有了长征精神,就一定能成功。让长征精神流芳百世,并且铭刻在每个人心中!所以它符合红色经典名著特点。
(2)一对牺牲了的革命夫妻遗留下的女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众人绣了自己心目中的五星红旗。
21.【写作指导】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题。“给予”即“使别人得到;给”。它的内涵丰富,可以是物质层面的馈赠,如赠送礼物、捐赠钱财等;也可以是精神层面的传递,像给予安慰、鼓励、信任、关爱等。立意方面,可以从正面阐述给予的价值和意义,如给予能传递温暖、增进感情、促进社会和谐等;也可以从反面思考过度索取而不给予的危害,从而呼吁人们积极主动地去给予。通过对“给予”的描写与探讨,表达对人性美好品质的赞美以及对构建美好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的期望。
优秀范文:
爱的给予
给予可能是轰轰烈烈的,就如那一泻千里的黄河,拍打着坚硬的岩石;给予可以是温馨的,犹如花香,丝丝缕缕,沁透人的心脾;还可能是无声的表达,就像黑暗中的束束灯光。生活是给予的海洋,是爱的积聚。
父母爱的给予,是那淡雅的茶。或许,他们的口头没有太多浓烈的爱语,但他们的举动无时无刻不在滋润着我的心田。记得那晚,夜已静了,柔柔的月光洒遍凉初透的夜晚,我仍在书桌边台灯下欣赏着名人佳作,思绪也在遨游于知识的海洋。轻轻地,一阵淡雅的清香钻入我的鼻孔,原来是妈妈为我泡了一杯热茶,她惊碎了我那薄而透明的沉思,蹑手蹑脚地完成了每一个细节。茶叶还在水杯中打着转,但它的香已融入了夜,浸入了水,遍布我的鼻腔。夜还是那么幽然,但月光却更加皎洁,是母亲那细腻的爱为它增添了一份光彩吧 夜无声,一切全在不言中。
老师爱的给予,是那严谨而亲切的教育。或许,因为我的粗心,那次老师在午饭前叫我到办公室。“你来了!”他稳稳地坐在板凳上,一脸严肃。“过来!”他发话了。我缓缓地移动着那千斤重的脚步。“看,这次你的数学考了95分,大有进步,但要继续努力,学习本来就是一件苦差事嘛。不说太多了,来,我给你讲一讲你错的题。”于是便细致严密地为我讲错题。我听得很认真,那一次真正了解了老师的心,像微风中的竹,坚韧又翠绿,还有沙沙的轻唱。教书育人是老师的职责;爱你,关心你,是他们真情的流露。谈话后,老师给了我一盒点心,当作奖品与午饭。原来,老师的爱也会这么亲切。教育的味道好甜好香,不会有吃厌的一天。
同学爱的给予,是那多彩绚丽的宝石。同学是朋友,是人生快乐的资本,一起欢快地笑,一起痛快地哭,难道不是爱的表现吗 我们是同学,我们一起步入校园,我们一起跨出校园,风雨岂能阻挡你我的真情真意!我们是小荷,任那蜻蜓立于头顶,一份自然,一份真挚。多彩因为你与我,表达的不同是斑斓的童话。轻轻地,同学在我耳边留下了一串永远的歌谣:“我们永远是朋友。”
生活就像一个万花筒,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美丽,但无论怎样的美丽都是由这亲情、师情、友情组成。原来我的爱如那小溪,对我的爱如那大海,小溪终会汇入大海。嗨,我的爱!嘿,对我的爱,不要掉队哦!奉献吧!尽情地表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