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怎样读红色经典作品 同步练 2025-2026学年语文统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整本书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怎样读红色经典作品 同步练 2025-2026学年语文统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28 09:45: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整本书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 怎样读红色经典作品
1.下图是八年级一名学生在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时,以“领袖人物形象”为主题进行梳理后整理的一份思维导图,有A、B、C三处未填写,请你填写完整。
A.  。(填性格特征)
B.      。(填人名)
C.细节①:  。
细节②:  。
2.某班为了分享《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方法,准备举办一次读书分享会,下面是四位同学准备的发言内容,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  )
A.我通过阅读序言、浏览目录、跳读正文,发现作品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
B.我边读边梳理书中事实的前因后果、发展线索,通过这种方法,我了解到这本书写了两个层面的事实:作者1936年6月至10月采访“红色中国”的过程和“红色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C.作者在记录事实的过程中穿插分析和评论,直接阐明自己的见解,我觉得这些内容影响了读者对事实的判断,最好能删去。
D.我在阅读这本书时,也上网搜集了一些记录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历史的纪实作品,这样我就能更全面地了解这段历史,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与精神。
3.下列有关《红星照耀中国》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客观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是一部纪实作品。阅读这部纪实作品之前,我们首先通过序言、目录等可以发现,作品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
B.作者在书中说中国红军的长征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
C.全书共十二篇,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书中从多个方面展示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崇高精神,瓦解了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
D.“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这是斯诺第一次见到周恩来时的印象。
4.共读《红星照耀中国》,回顾红色之旅。跨越时空,与斯诺相遇。小明有一些问题要向斯诺先生请教。请你依据这本书的内容,推测斯诺先生会怎样回答。
小明同学 斯诺先生
问题一:在“序言”中,您说“从字面上讲起来,这一本书是我写的,这是真的”,您为什么强调“这是真的” 这是一部纪实性作品,是我根据采访和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的。
问题二:您采访了红军领袖毛主席,请您谈谈对他的印象。 (1)
问题三:您那时曾说过“这本书值得介绍给一切中国读者”,那么现在呢 (2)
5.为扩大长征精神对青少年的影响力,读完《红星照耀中国》后,同学们计划拍摄《长征》微纪录片,请你参与拍摄前准备工作。
【任务一:还原长征路线图】
(1)请你帮助小文补出A、B处事件的名称。
A.      
B.      
【任务二:探究作品真实性】
(2)在研读作品时,小文发现这部作品很多地方体现了纪实文学的真实性,请你结合以下任意一则语段中的词句及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具体分析。
语段一:据红军告诉我,成千上万支步枪和机枪,大量机器和弹药,甚至还有大量银洋都埋在他们从南方出发的长征途上。他们说,现在遭到成千上万警备部队包围的红区农民有朝一日会把它们从地下挖出来,恢复他们的苏区。他们只等着信号——抗日战争也许就是那个信号。
语段二:一天午夜,我登上了一列破败不堪的火车,身上有点不舒服,可是心里却非常兴奋。我所以兴奋,是因为摆在我面前的这次旅行是要去探索一个跟紫禁城的中世纪壮丽豪华在时间上相隔千百年、空间上相距千百里的地方:我是到“红色中国”去。我所以“有点不舒服”,是因为我身上注射了凡是能够弄到的一切预防针。


6.阅读纪实作品,要清楚地把握作品所写的事实。下面是同学整理的1936年6月至10月期间斯诺采访“红色中国”的主要行程,请补全横线处的内容。
①      (填地名)
②      (填人名)
7.阅读兴趣小组围绕《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阅读方法展开了讨论。请你从阅读纪实作品方法的角度谈谈该如何阅读《红星照耀中国》。




8.同学们阅读了《红星照耀中国》后,将学习成果利用网络统计生成了下面的“词云图”,谈谈你对“词云图”的理解。




【详解答案】
1.A.顽强拼搏,为人谦虚(或:英勇果敢,有号召力) B.朱德 C.①用缴获的降落伞做背心,他同部下一样,只有两件衣服(或:他吃得很简单,通常是白菜面条、豆子) ②从事谍报工作被抓后不屈服
2.C 解析:C项有误,“作者在记录事实的过程中穿插分析和评论,直接阐明自己的见解”,这些文字是作者对于事实的感受和印象,读者要善于体会和辨别作者对于事实的立场、观点和态度,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进而读懂这本书,没有必要删去。
3.D 解析:D项有误,“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这一段写的人物是毛泽东而并非周恩来。
4.(1)示例:①毛主席是个非常精明而又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②毛主席是个天才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③毛主席代表了中国人民大众的迫切要求;④毛主席是个苏区人民拥护他、南京政府却对他恨之入骨的人;⑤毛主席生活俭朴,廉洁奉公,能吃苦耐劳,身体像铁打的。
(2)示例:这本书过去值得推荐给一切中国读者,现在更值得介绍给每一位中国读者。因为现在中国社会处于大变革时代,广大中国人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很有必要。“长征精神”是中国人的精神食粮,永远不会过时。
5.(1)A.强渡大渡河 B.过草地
(2)示例一:语段一,“据红军告诉我”表明信息来源,体现纪实文学真实性。从整本书看,作者深入苏区采访红军获取一手资料,使作品真实。
示例二:语段二,细节描写如“我登上了一列破败不堪的火车”“我身上注射了凡是能够弄到的一切预防针”体现真实情况。从整本书看,作者详细记录所见所闻体现纪实性。
6.①延安 ②彭德怀
7.阅读纪实作品最基本的要求是把握作品事实。读《红星照耀中国》时,先阅读序言、浏览目录,了解它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事实的;然后阅读正文,边读边梳理,理清两个事实:采访“红色中国”的过程和“红色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8.通过这个词云图,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有信仰、不畏牺牲、团结群众、不怕困苦的队伍。领导人具有远见卓识,很有个人魅力。许多青年在这里得到了成长,实现了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