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与朱元思书
年 级:八年级 学 科:初中语文(部编版)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唐 · 韦庄
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更清美。
——北宋 · 苏轼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碧水一条琴。
无声诗与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
——清 · 刘嗣绾
天下佳山水, 古今推富春
这一段“天下独绝”的山水,到底“奇”在哪里,
“异”在何处
举例:水之“异”,异在“清澈”, “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
细石,直视无碍”, 江水明净,呈现一种透亮的青色,千丈之深,
仍能见底,连倏忽往来的游鱼、细小的石块,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水之“异”, 异在 【 引 用 原 文 】 解 读 赏 析 】
山之“奇”, 奇 在 , 【 引 用 原 文 】 【 解 读 赏 析 】
品 读 奇 异
品 读 奇 异
水之“异”,异在“急猛”, “急湍甚箭,猛
浪若奔”,湍急的江水超过离弦之箭,汹涌的浪又 如飞驰的骏马,作者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 出了江水急速奔涌的状态。
品 读 奇 异
静态描写 静中有动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正面写水色、水深 侧面写水清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动态描写
正侧面描写结合
动静结合
品 读 奇 异
山之“奇”,奇在“争高”,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一座座山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往 上走,往高远处伸展,仿佛要脱离人间,直上天空;运用拟 人,化静为动,“竞上”“轩邈”“争”等字词赋予静止的
山以奋发向上的生命力和动感。
品 读 奇 异
山之“奇”,奇在“山声动听”,泉水冲击在山岩上,“泠
泠作响;美丽的鸟儿相互应和着,“嘤嘤成韵”;蝉是“千转不
穷”,猿是“百叫无绝”,这里有热闹、悦耳、和谐、美妙的天
籁之声,水声、鸟鸣、蝉啭、猿叫,以动衬静,突显了山的幽静,
又让人感受到了自然生命的欢乐律动,呈现出一派万物欣荣、欢
快自得的气象。
品 读 奇 异
山之“奇”,奇在“光影变幻”, “横柯上蔽,在昼犹 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枝密林茂,幽暗不见天日,横 斜稀疏的树枝互相掩映,随着风的吹动或是太阳的移动,阳 光从缝隙中撒下,时有时无,这里描写了光影的变化,显示
出富春江景物之多变,又是一个奇景。
“三分文章七分读”
朗读设计是具有创造性的语言活动,它能更好地传达 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情感。
断 和 连 (停顿)
轻和重(重读) 扬和抑(语调) 快 和 慢 (语速)
从作品内容出发
两字一顿,应放慢语速;读“天下”二字,可以做重音
处理,强调突出;“独”“绝”二字,可一字一顿并拖长, 从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朗 读 设 计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可以读得慢一点,平缓一点,读出文字所体现出的悠闲
之态,给人一种荡舟江上,随意飘荡的闲适感。
自 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朗 读 设 计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重音可落在“箭”“奔”二字上,使人感到形象鲜明。
朗 读 设 计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
山仿佛有了奋发向上、直插云霄的生命力与动感,因此朗读时应当语调高昂,
语速稍快,读得铿锵有力。
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
这一句描写“山声”,泉流、鸟鸣、蝉啭、猿叫等奏出一支美妙
的自然交响曲,作者沉浸其中,因此朗读时可以语速放慢,语音嘹亮。
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
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写出山中的光影变幻,为山增加了奇异色彩,美景令人沉醉,因
此朗读时建议语速渐缓,声音轻柔。
朗 读 设 计
与朱元思书
骈 体 文,语句上讲究对仗,语音平仄相对,
一般用四字句和六字句。
这一段山水,山奇水异。水静处,清澈透
明,千丈见底;水急处,如箭如奔马。山势
连绵陡峭,直插云天;山中万物欣荣,天籁 动听,光影多变。
面对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品 悟 山 水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平息
了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 幽深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慨 我们如何理解这一感慨
品 悟 山 水
美丽的自然风景,往往有净化心灵的作用。
这一感慨,蕴含着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表现了超出尘世、宠辱偕忘的精神境界,表达了自己寄情山水,想要 归隐山林、享受美景的愿望。
这一感慨,也是吴均与朱元思书的目的所在。作者
在委婉地劝说朱元思:宦海浮沉,让人身心俱疲,不妨 放下繁杂公务, 一同来欣赏这美景。
品 悟 山 水
借物咏怀,表明自己像松树
那样具有远大的理想和坚贞的节
操,但“为草所没”,未被发现
和看重,抒写自己的怀才不遇。
诗人保证说:当幼松一旦长
成数千尺的大树, 一定不会辜负
主人的知遇之恩,含蓄地表达了 诗人渴望建功立业,庇护众生, 有所作为的心情。
赠 王 桂 阳
松生数寸时,遂为草所没。
未见笼云心,谁知负霜骨。 弱干可摧残,纤茎易陵忽。 何当数千尺,为君覆明月。
吴均家世贫贱,终生不得意,他的一些作品中也往往表现出
寒士的雄心和骨气。
知 人 论 世
吴均一生仕途不顺,好学有俊才,通史学,曾私撰《齐春
秋》,为梁武帝所恶,焚烧了他的书稿,罢了他的官。仕途遇 阻,吴均不免心灰意冷,加上六朝时佛道思想盛行,所以产生 归隐之情。
《与朱元思书》既是作者寄情山水,自明本志,
也可能含有劝勉朋友之意。
知 人 论 世
吴均的书札以写景见长, “文体清拔有古气”,今
存《与施从事书》《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三篇,并 称“吴均三书”。
读吴均《与施从事书》、 《与顾章书》,
体会作者寄情山水之乐、归隐山林之趣。
联 读 觅 趣
绿色的屏障千重百叠,清清的河水千回万转。归来的鸟,比翼竞飞;喝水的
猿 猴 ,
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罗被径。 “风雨如晦,鸡鸣不
联 读 觅 趣 《与施从事书》
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
手臂相接,探头水面。秋露变为霜,春草覆盖着小路。 "风雨突来时有如夜
晚,鸡叫声连续不断。”
故鄣县往东三十里,有座青山,悬崖陡峭,连接云霄,山峰直插银河;
我深信这些景物可使人消除疲劳,怡养性情,使人心胸开阔,得到慰藉。
绿嶂百重,清川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
已。”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
联 读 觅 趣 《与顾章书》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
孤倔的山峰能够遮住太阳,幽深的洞穴积囤着云雾,深谷小溪积聚着翠绿的潭水。那 里蝉叫鹤鸣,水声激响,猿猴啼叫。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
我上个月因病辞官,回到家乡寻找隐居的地方。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门山,那里陡
峭的崖壁欲与天上的云霞争高下,
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我既然一向推崇隐居,就在那山上筑了房子。幸而此地多菊花 ,又有很多竹实,
隐居山谷所需的东西,这里都已具备。仁人智士喜爱山水,真不是随便说说的呀!
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
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寄 语
同学们,尘世中充满喧嚣与忙乱,紧张的学习之
余,不妨向作者学习,走进自然,怡情悦目,享受山 水美景带来的心灵净化,获得心灵的短暂休憩,从而 更好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