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第8课《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梳理文章内容,通过分析关键语句,学习通过生活细节和言行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2.分析鲁迅先生的言行细节,对比传统印象中的“战士”鲁迅与本文中的“凡人”鲁迅,发展辩证思维,形成对人物立体、全面的认识。
3.感受萧红笔下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体会其中蕴含的真挚、深沉的师生情谊与人文关怀。
【教学重点】
分析鲁迅先生的言行细节,感受其作为“凡人”的亲切、幽默、细致、真诚等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萧红如何通过平凡琐事展现鲁迅的伟大精神,体会“平凡中见伟大”的写作手法与深刻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印象·鲁迅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藤野先生》,结合之前学过的鲁迅的文章,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说一说鲁迅先生,你脑海中最先浮现出的关键词是什么?”(预计学生回答: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横眉冷对、严肃、深刻、匕首与投枪等)
呈现图像:展示一张鲁迅经典的“横眉”照片和一张微笑着的、与青年交谈的生活照。
师:透过图像,我们还看到鲁迅先生——温和的一面。是的,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女作家萧红的笔触,走进鲁迅先生的日常生活,看一看《回忆鲁迅先生》中那位“走下神坛”的、充满人情味的鲁迅。
(二)初读·感知:梳理“凡人”生活图景
任务:请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思考:文章记录了鲁迅先生哪些方面的生活片段?用简洁的词语进行概括。
学生活动:自主阅读,圈点勾画。
教师引导与梳理(板书):
——起居会客:笑声明朗、走路轻捷、深夜陪客
——饮食起居:北方包子、韭菜合子、评价丸子
——休闲娱乐:看电影、不坐汽车
——工作习惯:深夜写作、珍惜时间
——待人接物:细心待客(包书、回信)、真诚待人
——衣着品味:穿衣裳的评论(“谁穿什么衣裳我看不见”)
(三)研读·探究:品析“言行”见真性
核心问题:从这些生活片段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鲁迅?请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小组合作探究,分组聚焦不同片段)
第一组:聚焦“笑”与“走”
任务:找出描写鲁迅“笑”和“走路”的语句,分析其表现出的性格。
引导:“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 “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
结论:爽朗、真诚、富有感染力、动作敏捷、不拖沓。
第二组:聚焦“吃”与“穿”
任务:从鲁迅的饮食和穿衣评论中,你看出了什么?
引导:喜欢吃北方饭食(“喜欢吃硬的东西”)、对衣着“不在乎”的评论。
结论:生活简单、质朴、有生活趣味,内在精神远重于外在形式。
第三组:聚焦“待客”与“休闲”
任务:鲁迅如何对待客人(特别是萧红这样的年轻人)?他的休闲方式有何特点?
引导:“一点钟以后,送我(还有别的朋友)出来时了,他嘱咐许先生一定让坐小汽车回去,并且一定嘱咐许先生付钱。” 看电影后“不坐汽车,一路走了回去”。
结论:体贴入微、关爱青年、慷慨真诚、生活节俭、平易近人。
第四组:聚焦“工作”
任务:文中如何描写他的工作状态?这与他的生活状态矛盾吗?
引导:“鲁迅先生还是坐着,仍旧是坐在书桌那儿” 陪客到深夜,然后自己继续工作。
结论:惜时如金、工作忘我。生活与工作并不割裂,正是对生活的热爱,滋养了他战斗的锋芒。
小组汇报,教师点拨、总结并板书关键词——
凡人鲁迅:爽朗、真诚、质朴、体贴、幽默、节俭、热爱生活……
(四)升华·思辨:平凡之中见伟大
1.讨论:萧红为什么不去写鲁迅那些轰轰烈烈的大事,而要选择这些琐碎的日常生活?
(明确:选材立意——于细微处见精神,平凡中彰显伟大。这样的鲁迅更真实、更可亲、更富有人格魅力,打破了刻板印象。)
2.思辨:此时的鲁迅,在我们心中还是那个仅仅“横眉冷对”的战士吗?
(明确:人物形象——他是一个立体的、丰满的“人”。他的伟大,恰恰根植于这些平凡、真诚、善良的人性底色之上。他对青年的爱、对生活的爱,是他能写出唤醒国民、深刻批判文章的情感基础。)
3. 情感共鸣:引导学生体会萧红在文字中蕴含的深切情感(敬仰、怀念、亲切)。
出示背景:
在鲁迅先生的帮助和推介下,1935年底,萧红和萧军分别出版了小说《生死场》和《八月的乡村》。特别是萧红的《生死场》,鲁迅为其作序,大力推赞,使萧红一举成名。 在上海期间,萧红和萧军成了鲁迅家中的常客,特别是萧红,深得鲁迅先生的欣赏和喜欢。 后来他们搬到离鲁迅家很近的地方,萧红就几乎天天往鲁迅家里跑。
在鲁迅面前,她像一个活泼天真的小女孩,经常掩饰不住愉快的心情。
师:作者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是饱含着怎样的感情呢?
(明确:鲁迅先生于她是师长,是父兄,是文学的引路人,是情感的避难所。所有的人都承认,纪念鲁迅先生最好的文章出自萧红之手,只是因为,她从平视的角度,用平实的文笔,毫不炫技地素描了鲁迅。
资料补充:
1936年被肺病折磨的鲁迅,萧红用了不能再减的简笔,以三步并作两步的节奏结束全篇——10月17日,鲁迅先生病又发了,又是气喘。17日,一夜未眠。18日,终日喘着。 19日,夜的下半夜,人衰弱到极点了。天将发白时,鲁迅先生就像他平日一样,工作完了,他休息了。
(五)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看到了一个“人间鲁迅”。他既有“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铮铮铁骨,也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脉脉温情。正是这份源自生活的平凡与真挚,让他的形象更加伟岸和高大。读回忆性散文,除了筛选出所忆之人,所忆之事,还要关注素材的筛选,人物的描写,尤其要学会于细微中见精神。
【布置作业】
基础性作业:摘抄3-5处你认为最能体现鲁迅先生性格的细节描写,并写下简短的批注。
拓展性作业(二选一):
(1)仿写练习:学习萧红的白描手法,写一个片段《回忆我的XX》(老师、父母、朋友等),通过一两件小事和细节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2)对比阅读: 课后阅读鲁迅的《社戏》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感受鲁迅笔下充满温情的童年世界,进一步丰富对鲁迅的认知。
【板书设计】
《回忆鲁迅先生》 萧红
生活片段 言行细节 凡人鲁迅 伟大内核
笑与走 笑声明朗、步履轻捷 爽朗、真诚、敏捷 生命的热力
吃与穿 喜面食、评衣着 质朴、幽默、有情趣 内在的丰盈
待客与休闲 付车费、走回家 体贴、慷慨、节俭 对青年的深爱
工作 深夜独坐、忘我耕耘 惜时、专注 战士的坚守
核心:于平凡琐事中,见真挚性情,显伟大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