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5 一着惊海天
——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新
课
导
入
多少年来,航母建设一直承载着国人百年强国强军的梦想,“着舰”和“起飞”是航母建设的两道坎,其中着舰是世界公认的高风险难题,被称为“刀尖上的舞蹈”。2012年11月23日,备受瞩目的中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进入最关键时刻,这艘举世期待的航母就是中国首艘真正意义上的航母——辽宁舰。
获悉我国将首次组织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起飞的消息后,记者随直升机飞降正在海上训练的辽宁舰,现场采访中,记者获取了独家进入最佳采访部位——辽宁舰岛塔台采访的机会,充分利用这个最佳视角,全过程见证我国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起飞。综合现场所见所闻所感,记者聚焦首架次成功着舰这一历史时刻,独家完成了现场特写,并第一时间发回报社,报社第一时间安排上版,在一版以文配图的形式,进行了突出处理。
文体知识
预习资料速查
通 讯
通讯是一种比消息更详细而深入地报道新闻事实的新闻体裁。通讯容量大,事实详细,一般篇幅长;选材相对较严,结构灵活多变;以记叙、描写为主,表达比较灵活自由;报道的时效性不如消息强。
预习资料速查
通讯的主要特点
通讯有三个显著的特点,即新闻性、文学性、评论性。1. 新闻性。它所写的都是生活中的新人、新事、新思想、新风尚、新经验等。2. 文学性。通讯(包括报告文学)和一般意义上的文学作品的根本区别在于真实性。文学要求的是反映生活本质的真实、艺术的真实,而新闻不仅要求本质真实,还要求具体事实的真实。3. 评论性。为了表达主题思想,或者使其更鲜明突出,通讯写作除了叙述事实、描写形象外,还需运用议论乃至抒情的手法。
( )(载人)
( )(三年五载)
zǎi
zài
多音字
必考字词梳理
载
( )
( )
着
( )
(着陆)
(高着儿)
(着火)
zhuó
zháo
zhāo
载:记少余多法。
意思是“年” “记载;
刊登”时读“zǎi”,
其余读“zài”。
意思:年。
·
·
·
形近字
必考字词梳理
( )瀚海
hàn
瀚
( )翰林
hàn
翰
( )擀面杖
gǎn
擀
( )殚精竭虑
dān
殚
( )掸子
dǎn
掸
( )禅院
chán
禅
( )绽开
zhàn
绽
( )淀粉
diàn
淀
( )锭子
dìng
锭
( )镌刻
juān
镌
( )隽永
juàn
隽
( )鹰隼
sǔn
隼
字形易错
听课文朗读,划分文章层次,概括每部分大意。
文章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①-④):开端。写歼-15舰载机做好了首次着舰飞行的准备工作。
第二部分(⑤- ):发展。写“刀尖上的舞蹈”——舰载机着舰飞行——开幕了。
第三部分( - ):高潮。写“刀尖上的舞蹈”——舰载机着舰飞行——成功了。……
第四部分(21- ):结局。写现场的人们欢庆歼-15舰载机首次成功着舰。
26
1.第一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了辽宁舰的雄伟气势。
2.三、四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这两段揭示了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的意义,并交代了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具风险性的难题。
课文细读品味
3.第19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第19段运用了对偶、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舰载机着舰时的浩大声势,具有感染力;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舰载机着舰遇到第二道阻拦索的情形及舰载机着舰遇到阻拦索后停下来的情景。
精读法,细读第19自然段,关注段落中的修饰语、动词、化用的诗句。
惊心动魄的一幕出现了:9时08分,伴随震耳欲聋的喷气式发动机轰鸣声,眨眼之间,舰载机的两个主轮触到航母甲板上,机腹后方的尾钩牢牢地挂住了第二道阻拦索。刹那间,疾如闪电的舰载机在阻拦索系统的作用下,滑行数十米后,稳稳地停了下来。
精研细读品“一着”
概括了战斗机成功着舰时的浩大声势
描绘出战斗机着舰时巨大的声音
叠词,表现了战斗机着舰时的安全与平稳,生动地写出我国着舰技术的成熟和飞行员操作技能的娴熟。
描绘出战斗机着舰时震撼人心的速度
从括号中挑选合适的动词,体会用词的精准。
惊心动魄的一幕出现了:9时08分,伴随震耳欲聋的喷气式发动机轰鸣声,眨眼之间,舰载机的两个主轮(碰、触)到航母甲板上,机腹后方的尾钩牢牢地(挂、钩)住了第二道阻拦索。刹那间,疾如闪电的舰载机在阻拦索系统的作用下,(滑行、前行)数十米后,稳稳地(站、停)了下来。
精研细读品“一着”
“触”字有“碰”的意思,但程度轻,表现了舰载战斗机碰到航母甲板上时轻巧灵活的姿态。
“挂”字体现出舰载战斗机的尾钩钩到阻拦索后仍然有位置的移动,“钩”字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前行”一般指人向前行走;“滑行”表现出舰载战斗机撤去动力后,依靠惯性滑动前进的情形。
触
挂
滑行
停
“前行”一般指人向前行走;“滑行”表现出舰载战斗机撤去动力后,依靠惯性滑动前进的情形。
说说这段文字与原文还有什么不同。
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惊心动魄的一幕出现了:9时08分,伴随震耳欲聋的喷气式发动机轰鸣声,眨眼之间,舰载机的两个主轮触到航母甲板上,机腹后方的尾钩牢牢地挂住了第二道阻拦索。刹那间,疾如闪电的舰载机在阻拦索系统的作用下,滑行数十米后,稳稳地停了下来。
精研细读品“一着”
化用诗句,用了对偶、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战斗机着舰时的浩大声势,增强文章气势,极具感染力。
品“一着”小结:
修饰语生动形象绘情形
用动词精准逼真展动态
化诗句文采斐然有气势
跳读课文,找出并诵读描写参观群众的语句,领悟人们心情的变化。
“刀尖上的舞蹈”就要开始了,现场所有的人都捏着一把汗。
2.“成功了!”欢呼声中,一颗颗揪紧的心,一下子舒展开来。
3.各个战位上热烈的掌声,瞬间激活了所有人紧绷的神经,每个人的脸上都绽放出胜利的笑容。
4.战位上,许多人落泪了!他们说:“太让人激动了!”
5.“快点!快点!”有人向飞行甲板冲去。几分钟前还空空荡荡的飞行甲板,一下跑来了一大群人。
6.歼-15舰载机前沸腾了,鲜花映衬着飞行员的笑脸,人们忘情地与飞行员紧紧拥抱,争相与飞行员合影留念……
聚合语句识“人们”
表现人们对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的关注;
烘托当时紧张的氛围、胜利的喜悦;
增强新闻的现场感,增强感染力;
侧面表现舰载机着舰风险极大、意义的重大,从而突出了主题。
这里的人们——
充满期待,期待航母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
热切向往,向往强军梦想一朝得圆;
热情迎接,迎接胜利的笑容灿烂绽放;
激动释放,释放揪心的强军之梦的难言之痛;
紧紧拥抱,拥抱创造奇迹的大国英雄;
深情留念,留念大国英雄创造奇迹的定格瞬间。
有人说,第③、④两个自然段插叙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的特殊性,与这次报道歼-15舰载机着舰的关系不大,可以删除。你认为呢?
这两段将新闻的价值展现得淋漓尽致,不仅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其中描述的危险性也让读者不由自主地担心起来。读者会想,首次着舰能不能成功?首次着舰的过程是怎样的?读者有了这样的品读胃口,反映出作品的吸引力所在。虽属插叙,却很有必要。
这是一篇振奋人心、凝聚正能量的通讯。请结合文章内容和现实,谈谈你的理解。
鸦片战争以来,由于落后于人,中华民族先后遭受到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经历了百年屈辱。惨痛的历史教训让中国人民懂得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富国强兵,一直是中国人民的梦想。
这篇文章向我们介绍了“辽宁舰”舰载机首次着舰并获得成功的过程,这是中国人民在富国强兵的道路上取得的一次大胜利,所以振奋人心。
这篇文章让我们看到我国在富国强兵的道路上取得了巨大进步,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增强了中国人民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恨 别
[唐]杜 甫
原文: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课文拓展积累
国学经典
译文:我离开洛城之后便四处漂泊,远离它已有四千里之遥,安史之乱叛军长驱直入中原也已经有五六年了。草木由青变衰,我来到剑阁之外,为兵戈阻断,在江边渐渐老去。我思念家乡,忆念胞弟,清冷的月夜,思不能寐,忽走忽立,冷落的白昼,卧看行云,倦极而眠。令人高兴的是听说司徒已攻克河阳,正乘胜追击敌人,急于要拿下幽燕。
课文拓展积累
唐宋时期中国的船业发展
唐代,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已完全开辟。阿拉伯商人苏莱曼,于公元851 年东游印度、中国等国,后其在《苏莱曼东游记》中记述,唐代中国的海船巨大,波斯湾风高浪险,只有中国的海船能航行无阻,阿拉伯的货物都是装载在中国海船上进行远洋贸易的。
传统文化
课文拓展积累
宋代设多处专门用来建造航海用船的大型船厂,比唐船形体更大的海船出现了。宋人周去非所撰的《岭外代答》中“木兰舟” (木兰舟是一种当年远航南海的远洋货轮)条记载:“舟如巨室,帆若垂天之云,柂长数丈。”这条船一次可以载几百人,船上能储存一年的粮食,为了解决副食品供应,还在船上养猪酿酒,即所谓“一舟数百人,中积一年粮,豢豕酿酒其中”一说。
这样的巨型航船,简直是一座浮动的海上小岛,除了武器装备和动力不同外,和今天的航空母舰没有什么区别。
课文拓展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