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同步达标检测卷04 第四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含解析)-26版高中同步达标检测卷必修1浙科生物学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同步达标检测卷04 第四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含解析)-26版高中同步达标检测卷必修1浙科生物学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3.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科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8-28 15:10: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密 ○ 封 ○ 装 ○ 订 ○ 线 密 ○ 封 ○ 装 ○ 订 ○ 线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
(
姓名 班级 考号
密 ○ 封 ○ 装 ○ 订 ○ 线 密 ○ 封 ○ 装 ○ 订 ○ 线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
高中同步达标检测卷
第四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医学上可采用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移植到患者体内的造血干细胞能产生红细胞、血小板和白细胞等。造血干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差异性变化的过程属于(  )
A.细胞分化    B.细胞凋亡    C.细胞癌变    D.细胞坏死
2.细胞周期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bb可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B.染色体的平均分配发生于ba段
C.细胞中核DNA分子数的加倍是在ab段
D.机体所有的细胞都处于细胞周期中
3.将边长分别为1 cm、2 cm、3 cm的含有酚酞的琼脂块浸入0.1%的NaOH溶液中(酚酞遇NaOH溶液呈紫红色),10 min后取出琼脂块用吸水纸吸干表面溶液,切开后测量紫红色层的厚度,计算出紫红色部分的体积占整个琼脂块体积的比值分别是a、b、c,下列对a、b、c的大小比较,说法正确的是(  )
A.a=b=c    B.a>b>c    C.a4.一个细胞周期中,可发生在同一时期的变化是(  )
A.核DNA分子数加倍和染色体数加倍
B.染色体出现和纺锤体出现
C.着丝粒分裂和赤道面出现
D.核膜消失和纺锤体消失
5.如图表示某一生物细胞有丝分裂某个时期的模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细胞是动物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B.该细胞内有8条染色体,16条染色单体
C.该细胞内有4对姐妹染色单体和8个核DNA分子
D.该生物分裂间期细胞内有8条染色体
6.下列有关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相关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基本一致
B.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出现纺锤体,都来自中心体
C.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胞质分裂方式不同
D.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意义相同,保证了亲子代细胞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7.动粒是真核细胞中位于着丝粒两侧的两层盘状特化结构,与纺锤丝相连可牵引染色体移动,拉向细胞两极。分裂过程中存在一套监控纺锤丝与动粒是否正确连接的信号系统——纺锤体组装检验点。若连接不正确,细胞将延迟有丝分裂的终止和胞质分裂的起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能否正确分离与胞质分裂无关
B.洋葱根尖成熟区细胞不会出现动粒结构
C.纺锤体组装检验点监控的最佳时期是间期
D.动、植物细胞的胞质分裂都与细胞板有关
8.下图是某同学进行“制作并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活动时截取的4个时期的细胞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同学的装片制作过程依次为解离、染色、漂洗和制片
B.依据细胞周期先后将图中4个时期排序,应为③①②④
C.过一段时间后,图④的细胞将分裂成两个如图③的细胞
D.分裂间期核内无染色体,所以不会被碱性染料染上颜色
9.图甲为植物有丝分裂相关过程不同时期示意图,图乙为一个细胞周期中某物质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②时期发生的着丝粒分裂不是纺锤丝牵引导致的
B.图甲中细胞分裂先后顺序为①③⑤②④
C.若图乙的纵坐标为核DNA数量,则图甲中①时期处于图乙中bc段
D.若图乙的纵坐标为一条染色体上的DNA数量,则图甲中②时期处于图乙de段
10.在细胞有丝分裂相关过程中,复合物(APC)在后期通过消除姐妹染色单体间着丝粒的黏连,促进有丝分裂进程。以下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姐妹染色单体在细胞分裂间期形成
B.有丝分裂前期细胞中APC含量最高
C.有丝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将会分离成为独立的染色体
D.APC在分裂细胞中的含量可能有周期性变化
11.抑素是细胞释放的、能抑制细胞分裂的蛋白质,主要作用于细胞周期的G2期。研究发现,皮肤破损后,抑素释放量减少,细胞分裂加快。伤口愈合时,抑素释放量增加,细胞分裂又受抑制。由此推断下列正确的是(  )
A.抑素的合成和释放过程不受基因调控
B.皮肤细胞培养时,加入一定量的抑素可抑制细胞分裂
C.抑素能抑制皮肤细胞G2期的活动,使其细胞周期缩短
D.抑素抑制DNA复制所需蛋白质的合成,抑制细胞分裂
12.流式细胞仪可根据细胞中DNA含量的不同对细胞分别计数。研究者用某抗癌药物处理体外培养的癌细胞,24 h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如图。对检测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b峰中细胞的DNA相对含量是a峰中的2倍
B.a峰和b峰之间的细胞正进行DNA复制
C.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均被计数在a峰中
D.此抗癌药物抑制了癌细胞DNA的复制
13.图甲表示某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质)的系列变化过程,图乙表示该生物细胞分裂时有关物质或结构数量变化的相关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可表示一次细胞分裂过程中完整的染色体形态变化
B.图乙ab段可表示图甲③过程
C.图甲中d存在着两条染色单体,2个DNA分子
D.图乙曲线若表示核DNA数目变化,则ab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
14.如图是某同学画的有丝分裂相关过程不同时期染色体和核DNA的数量关系柱形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中主要变化是核DNA数量、染色体数目加倍
B.b中包含观察细胞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
C.c中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粒都与细胞一极的纺锤丝相连
D.a、b、c中染色单体的数量最多的是a
15.下列关于细胞分化和全能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常情况下,细胞分化是不可逆的
B.细胞分化的程度越高,遗传物质的变化越大
C.高度分化的植物体细胞不具有全能性
D.多莉羊的培育体现了高度分化的动物体细胞具有全能性
16.胃腺细胞能合成并分泌胃蛋白酶,但不产生血红蛋白,原因是胃腺细胞(  )
A.只有胃蛋白酶基因
B.含有的基因比受精卵中的基因少
C.有血红蛋白基因,但处于关闭状态
D.在细胞分化过程中,丢失了血红蛋白基因
17.关于细胞的生命历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动物细胞分化仅发生于胚胎发育阶段
B.对于某些生物而言,细胞衰老就是个体衰老
C.癌细胞容易扩散与转移,这与其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有关
D.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有所差异,导致细胞形态和功能不同
18.下列不属于细胞凋亡现象的是(  )
①霜冻导致香蕉植株死亡
②蝌蚪发育成青蛙的过程中尾部消失
③极端的物理、化学因素导致的细胞死亡
④花瓣的自然凋落
⑤皮肤角质层细胞因角质大量积累导致正常代谢活动受损而死亡
⑥女性月经期子宫内膜的脱落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⑤
19.细胞衰老最终表现为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成骨细胞的衰老会导致老年人骨折后愈合慢
B.皮肤细胞内色素积累会导致皮肤上长出“老年斑”
C.老年人头发变白由黑色素合成相关酶活性下降所致
D.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不会导致细胞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20.细胞自噬是将细胞内受损、衰老的细胞器或变性的蛋白质等运输到溶酶体内并降解的过程。图中①②③表示细胞自噬的三种方式,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细胞通过③减少有害蛋白在细胞内的积累,从而延长细胞寿命
B.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能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
C.细胞自噬被维持在一定水平,能确保细胞内的正常生命活动
D.细胞自噬贯穿正常细胞生长、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全过程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
21.(9分)如图为细胞重要的生命活动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C、D中,染色体结构动态变化主要发生在     (填字母)过程中。
(2)细胞分化是个体发育的基础,就一个个体来说,乳腺细胞与心肌细胞的遗传信息     ,但形态、结构和功能却     ,这是因为           。
(3)随着年龄的增长,一根根青丝变成了白发,额角也渐渐爬满皱纹,这与     有关。
(4)当HIV侵入机体的淋巴细胞后,会使淋巴细胞大量死亡,淋巴细胞大量死亡是否属于细胞凋亡      。如何通过观察区分细胞坏死与细胞凋亡  。
22.(12分)某植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有6对,其根尖细胞的细胞周期为20 h,各时期所占比例如图1所示;图2表示处于有丝分裂某个时期的根尖细胞示意图(仅显示部分染色体);图3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的DNA数。请回答下列问题:
  
(1)构成染色体的蛋白质在细胞质中合成,通过   (填结构)运进细胞核。
(2)下列生命活动中,发生在G1期的是   。
A.染色质丝螺旋缠绕    B.核膜解体
C.合成DNA复制需要的酶    D.合成组装纺锤体的蛋白质
(3)当细胞内染色体缩短到最小的程度时,细胞处于  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赤道面上一些囊泡彼此融合,囊泡的膜将在新的细胞壁两侧形成新的    。
(4)图2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   (填“垂直”或“平行”)于纺锤体中轴的一个平面上,该细胞所处时期对应图3的   (填罗马数字)阶段,图3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               。
(5)据图1分析,将该植株刚进入分裂期的细胞放入培养液中培养15 h后,一个细胞内染色体有   条。
23.(12分)细胞周期按时间顺序可分为四个时期:G1期、S期、G2期和M期,如图所示。为了保证细胞周期的正常运转,细胞自身存在着一系列监控系统(检验点),对细胞周期的过程是否发生异常加以检测,只有当相应的过程正常完成,细胞周期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图中的1、2、3、4为一个细胞周期中的部分检验点,在DNA发生损伤时有阻滞细胞周期的作用。各时期所发生的主要生理变化及部分调控因子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时期 主要生理变化 部分调控因子
G1 为遗传物质DNA的合成做准备 CDK2(G1/S转换)、CDK4
S DNA合成 CDK2
G2 主要完成蛋白质的合成,为进入M期做准备 CDK1(G2/M转换)
M 核膜、染色体等发生变化 CDK1
G0 静息状态,细胞不生长,也不分化
(1)G1期细胞内发生的主要变化具体是                ,G1期如果缺少某些必需的营养成分(如必需氨基酸),细胞会终止其G1期的进程,而进入    (填字母)期。G2期细胞内         的存在说明染色体的复制在S期已完成。
(2)S期的启动需要一种蛋白质分子作为启动信号,这种蛋白质在S期之前合成并存在于S期全过程中。若将S期和G1期细胞融合,则G1期细胞核进入S期的时间将    (填“不变”“提前”或“延后”)。M期细胞质中含有一种促进染色质凝聚为染色体的物质,若将培养的M期细胞与G1期细胞融合,可能会出现    (填序号)。
A.抑制来自G1期细胞的核DNA复制
B.来自G1期的染色质形态发生改变
C.融合细胞的核DNA含量是原G1期细胞的2倍
D.融合细胞的细胞周期不发生改变
(3)当DNA损伤出现在      (填字母)期时,CDK1形成的复合物滞留在细胞质中,不能进入细胞核内发挥作用,阻止细胞进入下一时期,可以推测检验点最可能是图中的     (填数字)。若某种药物能特异性抑制DNA合成,加入药物主要激活检验点     (填数字),将分裂的细胞阻滞在S期。
24.(15分)生物制剂W和X均能显著抑制癌细胞增殖,且X效果更好。欲研究联合使用两种生物制剂对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效果,请根据下列材料与用具,完善实验分组和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
材料与用具:肝癌细胞悬液、培养液、W溶液、X溶液、培养瓶、血细胞计数板(用于显微镜下统计细胞数目)、显微镜等。
(要求与说明:细胞计数的具体操作过程不作要求;不考虑加入W和X后的体积变化等误差;培养条件适宜;各组实验结果均有明显差异。)
请回答:
(1)实验分组
W组:肝癌细胞悬液+培养液+W溶液;
X组:    肝癌细胞悬液+培养液+X溶液;
C组:    肝癌细胞悬液+培养液+        ;
D组:                。
(2)实验思路:
(3)结果预测:如表中已填写了1种可能的结果和相应的结论,请添加若干行,并将其他可能的结果和相应结论填入表中。结果用数轴表示,各组癌细胞的数目从左往右依次增加,字母间距大小不作要求。
联合使用生物制剂W和X对肝癌细胞增殖效果实验结果预测及分析表:
结果预测 相应结论
生物制剂W和X联合使用能抑制癌细胞增殖,作用效果比单独使用W强,较单独使用X弱
25.(12分)为了研究外来植物三叶鬼针草对本地物种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开展了三叶鬼针草浸出液对蚕豆(DNA复制前核DNA分子数为12)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和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如下表:
三叶鬼针草浸出液浓度 (g·mL-1) 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
24 h 48 h 72 h
0.000 6.91 7.13 6.92
0.025 6.83 6.40 5.63
0.050 6.41 6.11 5.13
0.075 6.12 5.75 4.48
0.100 5.94 5.25 3.55
(注:有丝分裂指数=分裂期细胞数÷观察细胞总数×10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需要制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临时装片,实验过程中使用盐酸处理根尖的作用是使细胞彼此     ,经过漂洗后的蚕豆根尖放在载玻片上,滴加1滴     染液进行染色。
(2)M期的中期染色体缩短到最小,显微镜下观察时,可以根据     的数目来确认染色体的数目,此时染色体有     条,染色单体有     条,核DNA数为    。
(3)根据实验结果可知,三叶鬼针草浸出液           ,对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抑制作用越强。进一步研究表明,三叶鬼针草浸出液还可以抑制蚕豆细胞壁中       等物质的合成,从而抑制细胞伸长。
(4)研究者发现了一株几乎不受浸出液影响的蚕豆苗后,利用其茎尖经组织培养形成了完整的植株,这说明植物细胞具有     性。
答案全解全析
1.A 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持久的、差异性变化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造血干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差异性变化的过程属于细胞分化,A符合题意。
2.A 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整个过程,故图示b→b可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A正确;染色体的平均分配发生于有丝分裂后期,在图中的a→b段,B错误;细胞中核DNA分子数的加倍发生在分裂间期,在图中的b→a段,C错误;并非所有的细胞都有细胞周期,如表皮细胞等高度分化的细胞无细胞周期,D错误。
3.B 紫红色部分的体积占整个琼脂块体积的比值可反映物质交换的效率,琼脂块体积越小,物质交换效率越大,故a>b>c。
4.B 核DNA分子数加倍发生在分裂间期,染色体数加倍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A不符合题意;染色体出现和纺锤体出现都发生在前期,B符合题意;着丝粒在后期分裂,赤道面是假想的平面,不是细胞真实存在的结构,不会出现,C不符合题意;核膜在前期解体,而纺锤体消失发生在末期,D不符合题意。
5.A 题图细胞无细胞壁,有中心体,细胞膜向内凹陷,故该细胞为动物细胞;该细胞着丝粒分裂,两套相同的染色体被纺锤丝拉向两极,处于有丝分裂后期,A正确。该细胞着丝粒分裂,细胞内无染色单体,B、C错误。该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含有8条染色体,因此该生物分裂间期细胞内有4条染色体,D错误。
6.B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基本一致,如都在后期发生着丝粒的分裂,A正确;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动物细胞是中心体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而高等植物细胞是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B错误;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胞质分裂方式不同,动物细胞是细胞膜内陷最终缢裂成两个子细胞,而植物细胞是囊泡聚集成一个细胞板,由细胞板发展成为新的细胞壁,最终将细胞一分为二,C正确;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保证了亲子代细胞遗传性状的稳定性,D正确。
7.B 根据题意动粒与纺锤丝相连可牵引染色体移动,拉向细胞两极,且动粒与纺锤丝若连接不正确,细胞将延迟有丝分裂的终止和胞质分裂的起始,可知染色体能否正确分离与胞质分裂有关,A错误;动粒出现在细胞分裂过程中,而洋葱根尖成熟区细胞不进行细胞分裂,因此不会出现动粒结构,B正确;纺锤丝的出现是在前期,因此纺锤体组装检验点监控的最佳时期不可能是间期,C错误;动物细胞的胞质分裂过程中不形成细胞板,D错误。
8.B 在“制作并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的活动中,装片制作过程依次为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A错误;根据题图分析可知,图①、②、③、④的细胞分别处于中期、后期、前期、末期,故依据细胞周期先后将图中4个时期排序,应为③①②④,B正确;由于实验中的细胞在解离时已经死亡,因此图④的细胞不会分裂成两个如图③的细胞,C错误;分裂间期核内无染色体,但有染色质,染色质会被碱性染料染上颜色,D错误。
9.B 图甲中②时期(后期)着丝粒分裂,不是由纺锤丝牵引导致的,A正确;图甲中细胞分裂先后顺序为间期③前期①中期⑤后期②末期④,B错误;若图乙的纵坐标为核DNA数量,则图甲中①时期(前期)处于图乙中bc段,C正确;若图乙的纵坐标为一条染色体上的DNA数量,则图甲中②后期(每条染色体只含有1个DNA分子)处于图乙de段,D正确。
10.B 间期染色体复制,核DNA分子数加倍,形成姐妹染色单体,A正确;APC能消除姐妹染色单体间着丝粒的黏连,因此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APC含量最高,B错误;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为两条独立的染色体,C正确;连续分裂的细胞具有细胞周期,APC在分裂细胞中的含量可能有周期性变化,D正确。
11.B 抑素是细胞释放的、能抑制细胞分裂的蛋白质,其合成和释放过程受基因调控,A错误;皮肤细胞培养时,加入一定量的抑素将抑制细胞分裂,B正确;抑素能抑制皮肤细胞G2期的活动,使细胞停滞在分裂间期,使细胞周期延长,C错误;DNA复制所需蛋白质的合成发生在G1期,与抑素作用无关,D错误。
12.C 由图可知,对照组和实验组在a峰中细胞的DNA相对含量均为40,在b峰中细胞的DNA相对含量均为80,所以b峰中细胞的DNA相对含量是a峰中的2倍,A正确;在a峰与b峰之间细胞内的DNA相对含量在逐渐增加,正进行着DNA分子的复制,B正确;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均被计数在b峰中,C错误;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的b峰中细胞的数量,可以看出实验组中进行DNA复制的癌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说明该药物对癌细胞DNA的复制有抑制作用,D正确。
13.B 图甲不能表示一次细胞分裂过程中完整的染色体形态变化,因为形成d后,染色体还要解螺旋化形成染色质,A错误;如果图乙ab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减半,则图乙ab段可表示图甲③过程,B正确;图甲中d着丝粒已分裂,没有姐妹染色单体,C错误;着丝粒分裂,细胞中核DNA分子数不会发生改变,D错误。
14.B a为有丝分裂后期与末期,后期主要变化是染色体数目的加倍,而核DNA数量加倍发生在分裂间期,A错误;b为G2期、前期与中期,其中有丝分裂中期是观察细胞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B正确;c为分裂间期的G1期,无纺锤丝,C错误;a中着丝粒分裂,一条染色体上仅含有1个DNA,不存在染色单体,c中也不存在染色单体,故染色单体数量最多的为b,D错误。
15.A 正常情况下,细胞分化是不可逆的,一旦沿着一定方向分化,便不会返回原来的状态,A正确;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不改变,B错误;高度分化的组织细胞仍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即具有全能性,C错误;多莉羊的培育体现了高度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D错误。
16.C 胃腺细胞是由受精卵增殖、分化形成的,分化前后遗传物质不变,其细胞内含有与受精卵一样的基因,因此胃腺细胞中含有胃蛋白酶基因,也含有血红蛋白基因等。胃腺细胞能合成并分泌胃蛋白酶,但不能产生血红蛋白,是遗传物质有选择地发挥作用的结果,即血红蛋白基因处于关闭状态,不能表达出血红蛋白,C符合题意。
17.B 动物细胞分化不是仅发生于胚胎发育阶段,而是发生在整个生命过程中,A错误。对于单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就是个体衰老,B正确。癌细胞容易扩散与转移,这是因为癌细胞表面的粘连蛋白减少或缺失,C错误。细胞分化具有遗传物质不变性,即细胞分化不会导致遗传物质的改变;遗传物质有选择地发挥作用导致了细胞形态与功能的不同,D错误。
18.B 霜冻导致香蕉植株死亡属于细胞坏死,不属于细胞凋亡,①符合题意;蝌蚪发育成青蛙的过程中尾部消失属于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②不符合题意;极端的物理、化学因素导致的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坏死,不属于细胞凋亡,③符合题意;花瓣的自然凋落属于细胞凋亡,④不符合题意;皮肤角质层细胞因正常代谢活动受损而死亡,属于细胞坏死,不属于细胞凋亡,⑤符合题意;女性月经期子宫内膜的脱落属于细胞凋亡,⑥不符合题意。
19.D 成骨细胞能进行分裂、分化,与骨骼的愈合有关,老年人骨折后愈合慢,与成骨细胞的衰老有关,A正确;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形成“老年斑”,B正确;老年人头发变白的原因是毛囊中的黑色素细胞衰老,细胞内酪氨酸酶的活性降低,黑色素的合成减少,C正确;细胞衰老时,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细胞物质运输功能降低,D错误。
20.B 细胞通过③将细胞内变性失活或有害的蛋白质降解,可减少有害蛋白在细胞内的积累,从而延长细胞寿命,A正确;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而不是细胞膜的流动性,B错误;细胞自噬被维持在一定水平,可将细胞内受损、衰老的细胞器或变性的蛋白质等降解,能确保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C正确。
21.答案 (除特别注明外,每空1分)(1)A 
(2)相同 不同 遗传物质有选择地发挥作用(2分) 
(3)细胞衰老 
(4)不属于 可用显微镜观察是否出现凋亡小体,也可以观察是否出现局部炎症反应(2分)
解析 (1)染色体结构的动态变化主要发生在细胞增殖的过程中。(2)细胞分化的实质是遗传物质有选择地发挥作用,细胞分化可使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3)多细胞生物个体衰老的过程也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衰老细胞内水分减少,黑色素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降低,黑色素的合成减少,所以随着年龄增长,头发变白,额角爬满皱纹。(4)HIV侵入机体的淋巴细胞后,会使细胞的正常代谢受损和中断,从而引起细胞坏死,因此淋巴细胞的大量死亡不属于细胞凋亡。细胞凋亡过程中会出现凋亡小体,细胞坏死过程中会出现局部炎症反应,故可通过观察是否出现凋亡小体或局部炎症反应来区分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
22.答案 (除特别注明外,每空1分)(1)核孔 
(2)C(2分) 
(3)中 细胞膜 
(4)垂直 Ⅲ(2分) 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2分) 
(5)12(2分)
解析 (1)构成染色体的蛋白质在细胞质中合成,蛋白质属于大分子物质,需要通过核孔运进细胞核。(2)前期染色质丝螺旋缠绕,A不符合题意;核膜解体发生在前期,B不符合题意;G1期细胞内主要合成DNA复制所需的蛋白质,会合成DNA复制需要的酶,C符合题意;G2期合成组装纺锤体的蛋白质,D不符合题意。(3)当细胞内染色体缩短到最小的程度时,细胞处于中期,这个时候染色体结构最稳定,数目最清晰。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在赤道面上会出现一些囊泡,囊泡将彼此融合,囊泡内的物质被用来形成新的细胞壁,囊泡的膜将在新的细胞壁两侧形成新的细胞膜。(4)图2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垂直于纺锤体中轴的一个平面上,该细胞所处时期是中期,对应图3的Ⅲ阶段,图3中cd段每条染色体上DNA的数目减半,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5)分析题图:图1表示G1期、S期、G2期、M期在细胞周期中所占的比例,该植物根尖细胞的细胞周期时长为20 h,则某时期的时长=细胞周期时长×该时期占细胞周期的比例,故该细胞G1期为1 h,S期为10.4 h,G2期为7 h,M期为1.6 h。该植物体细胞中有6对染色体,将该植株刚进入分裂期的细胞放入培养液中培养15 h后,细胞处于G2期,那么一个细胞内染色体有12条。
23.答案 (除特别注明外,每空1分)(1)合成DNA复制所需的蛋白质和核糖体的增生(2分) G0 姐妹染色单体(2分) 
(2)提前 A、B(2分) 
(3)G2(2分) 3 2
解析 (1)G1期细胞内发生的主要变化是合成DNA复制所需的蛋白质和核糖体的增生,如果该时期缺少某些必需的营养成分,细胞会终止其G1期的进程,而进入静息状态,细胞不生长,也不分化,即进入G0期;染色体的复制在S期已完成,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所以处于G2期的细胞中有姐妹染色单体存在。(2)由于S期存在作为启动信号的蛋白质分子,将S期和G1期细胞融合后,G1期细胞提前存在启动信号,因此G1期细胞核进入S期的时间将提前。M期细胞质中含有一种促进染色质凝聚为染色体的物质,若将培养的M期细胞与G1期细胞融合,则这种物质会促进来自G1期的染色质凝聚形成染色体,由于融合细胞中来自G1期细胞的染色质凝聚,因此来自G1期细胞的核DNA复制会被抑制,A、B正确;分裂期细胞的核DNA是G1期细胞的2倍,所以融合细胞的核DNA是原G1期细胞的3倍,C错误;融合细胞的细胞周期将改变,D错误。(3)根据表格分析可知,CDK1主要是促进G2期向M期转换,若DNA损伤导致CDK1形成的复合物滞留在细胞质中,不能进入细胞核内发挥作用,阻止细胞进入下一时期,说明DNA损伤发生在G2期,推测检验点最可能是图中的3。如果某种药物能特异性抑制DNA合成,而DNA复制发生在S期,故加入药物主要激活检验点2,将分裂的细胞阻滞在S期。
24.答案 (除特别注明外,每空2分)(1)W溶液+X溶液 肝癌细胞悬液+培养液 
(2)①取培养瓶若干个,随机均分为4组,编号为W、X、C、D;②向各组培养瓶中加入等量且适量的培养液及肝癌细胞悬液,用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数并记录;③向W、X、C组中分别加入W溶液、X溶液、W溶液和X溶液的混合液,D组不做处理;④将各组培养瓶置于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下培养一段时间后,用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数并记录;⑤统计并分析实验数据。(5分)
(3)
生物制剂W和X联合使用能抑制癌细胞增殖,作用效果比单独使用X强
生物制剂W和X联合使用能抑制癌细胞增殖,作用效果比单独使用W弱
生物制剂W和X联合使用能促进癌细胞增殖
(6分)
解析 (1)由(3)中的表格可知C组为联合使用组,因此需要加W溶液和X溶液;D组为对照组,故不加W溶液、X溶液。(2)本实验的因变量为细胞数目,因此将细胞按照实验分组分别处理,培养一段时间进行计数,分析实验结果。(3)已知制剂X抑制癌细胞增殖的效果比制剂W强,预测实验结果的可能情况:①联合使用能抑制癌细胞增殖,作用效果比单独使用W强,较单独使用X弱;②联合使用能抑制癌细胞增殖,作用效果比单独使用X强;③联合使用能抑制癌细胞增殖,作用效果比单独使用W弱;④联合使用能促进癌细胞增殖。
25.答案 (除特别注明外,每空1分)(1)分离 龙胆紫 
(2)着丝粒(2分) 12 24 24 
(3)浓度越高、作用时间越久(2分) 纤维素、果胶(2分) 
(4)全能
解析 (1)题述实验需要制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临时装片,盐酸在实验过程中起解离作用,可使细胞彼此分离,经过漂洗后的蚕豆根尖放在载玻片上,滴加1滴龙胆紫染液进行染色。(2)M期的中期染色体缩短到最小,显微镜下观察时,可以根据着丝粒的数目来确认染色体的数目。据题意可知,蚕豆细胞DNA复制前核DNA分子数为12,故DNA复制前染色体数也是12,间期DNA复制后染色体数不变,染色体上DNA分子数加倍,并且在分裂前期和中期染色体数目也不变,每条染色体上都有2条染色单体和2个DNA分子,因此M期的中期染色体有12条,染色单体有24条,核DNA数为24。(3)根据实验结果可知,三叶鬼针草浸出液浓度越高、作用时间越久,对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抑制作用越强。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和果胶构成,进一步研究表明,三叶鬼针草浸出液还可以抑制蚕豆细胞壁中纤维素、果胶等物质的合成,从而抑制细胞伸长。(4)研究者发现了一株几乎不受浸出液影响的蚕豆苗后,利用其茎尖经组织培养形成了完整的植株,这说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