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消息二则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1 消息二则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12.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29 17:04: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论家、诗人、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及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1949年初,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相继取得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伟大胜利,在长江以北歼灭了国民党反动军队的主力。国民党反动统治虽然已经面临总崩溃的局面,却一面展开“和平攻势”,玩弄和谈骗局,争取喘息时间,
定义:又称消息,是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媒体经常使用的记录与传播信息的一种文体。它用事实说话,及时报道最新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事实。从广义上讲,包括消息、通讯、特写、新闻评论等;从狭义上讲,就是指消息。
特点:真实性、及时性、简明性。
六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
新 闻




芜湖( )
荻港( )
摧枯拉朽( )



:筹划、组织、管理。
:枯指枯草,朽指烂了的木头,比喻腐朽势力很容易打垮,这里指解放军攻势凌厉,不可阻挡。
:溃败后退。
经营
摧枯拉朽
溃退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
找出这则新闻的各个组成部分
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获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是1949年2月20日午夜开始的不到二十四小时之内;
在芜湖和安庆之间的长江水面上;
人民解放军,三十万之众;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看标题便知);
人民解放军攻破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占领长江南岸(从“人民解放军”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命名中,确定战争的性质。)
何时:
何地,
何人,
何事,
为何,
整体感知
“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
是新闻的电头
交代了
通讯社名称
发电地点
发电时间
电头的作用
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著名通讯社名称
新华社(中国)
塔斯社(俄罗斯)
美联社(美国)
共同社(日本)
路透社(法国)
细读下面对战争场面的描写,结合具体用词,赏析
其表达效果,分析作者的语言风格。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经营了三个半月”与“摧枯拉朽”形成强烈对比,三个四字词语连用写出了敌军溃退之势,反衬出我军的英勇,而且暗含讽刺。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请同学们思考:
这一段我们朗读时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呢?
慷慨激昂、充满豪情
哪些字要重读呢?为什么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万船”“直取”写出了我军的气势与英勇;
“不到”“即已”写出了我军的进展神速和敌军的不堪一击;
“突破”“占领”用词准确,“现正向”凝练有力,“进击”用词典雅、准确,生动形象地写出我军的英勇善战,行动果敢,进军迅速,战果辉煌。
这些词语都可以重读,因为它们表现了作者对我军英勇善战的赞扬、胜利的喜悦和取得最终胜利的自信。
我军横渡长江情景
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3日电前线记者阎吾报道人民解放军在安庆、芜湖间某地敌前强波长江时的情景称:21日黄昏,江北某地解放军的阵地上空,突然升起银光四射的发光弹,顷刻,整个北岸阵地发出了震天动地的雷鸣,从解放军的炮兵阵地上,无数道火线飞向南岸,接着整个南岸国民党军的阵地就完全陷于一片火海中。炽烈的炮火映红了江面和天空。接着,从各个港口涌出了无数只大小船只。它们立即散布江面,像箭似的向南飞驶而去。北岸的江边,站满当地的居民、民工和解放军的指战员,大家都屏息凝视着火光掩映的江面,等侯着。忽然,在南岸飞起了登陆的信号,枪炮声、喊杀声连续不断。北岸所有的人们立时迸发出一片欢呼:“过去了!”“过去了!”无数船只继续从各港口涌出来,加速向对岸驶去。对岸的解放军则开始不断发出前进的信号,和响起前后各部队间联络的号音。在宽阔的江面上,解放军的指挥灯不断闪耀着。渐渐的枪炮声、喊杀声越来越远了。工兵们紧张地搭起许多码头,无数民工忙着把无数的弹药、器材、粮食、蔬菜送到船上,随着大军运过江去。这时,在大江南岸,布满着无数匆匆登岸的解放军,到处可以听到船工们和解放军战士们兴奋而亲热的告别声:“同志们,再见了!”“老乡们,辛苦了!南京再见!”
(选自《东北日报》,1949年4月25日)




课后小练
1.下列有关新闻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六要素,即“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
B.电头也称“消息头”,交代通讯社名称、报道地点和报道时间,表明消息报道及时,材料真实可信。
C.新闻的导语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用来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实,使读者一目了然。
D.消息包括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其中,标题、主体、结语是其不可缺少的三部分。
D
解析:“标题、主体、结语是其不可缺少的三部分”说法有误,应为“标题、导语、主体是其不可缺少的三部分”。
课后小练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则消息真实地报道了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B.“科技下乡”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大约半小时,近千份科技信息资料就被老乡们索要一空。
C.《我在故宫修文物》是一部纪录片,近距离展示了稀世珍宝的“复活”过程。
D.本次军训培养了学生们的集体主义精神,提高了他们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意志力,为他们顺利度过中学生活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C
解析:A项有误,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的消息”;B项有误,语义重复,应删去“大约”;D项,“提高”和“意志”不搭配,可改为“锤炼”。
课后小练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三十万”、“胜利”、“南渡”这些字眼,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关注。
B.她怀着热切的好奇心说:“我真想知道‘它’会是什么样子?
C.“成功了!”欢呼声中,一颗颗揪紧的心,一下子舒展开来。
D.几十年来,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沿着自力更生的道路不断发展。
解析:D项句中的“从无到有”“由弱到强”是并列关系,中间应使用顿号。
D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