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毛泽东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是毛泽东在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后创作的诗篇。诗中既写出了人民解放军的巨大胜利,也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激动和喜悦。
请同学们读这首诗,读出诗中的情感和气魄。
2025年是南京解放76周年。今天让我们走进那个历史时刻,重温那段荡气回肠、青春激扬的硝烟岁月,真切感受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识记、理解本文的生字词;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
理清文章层次,体会文章准确、简洁的语言。
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素养目标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论家、诗人、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及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主要作品有《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等论文,《沁园春雪》《七律长征》《清平乐六盘山》等诗词。
写作背景
1949年,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派政府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领人民解放军该日凌晨发起渡江战役。
文体常识
新闻的定义:
新闻也叫消息,是及时简明地报道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重要事实的一种文体。(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己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它一般采用客观报道的形式,常用叙述手法,有时也适当进行一些描写,以增强具体性和现场感,没有特殊要求,不应在消息中发表议论和抒情。
新闻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
新闻具有三个最基本的特征:真实性,及时性,公开性
新闻的分类:广义的新闻有包括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等 狭义的新闻专职消息
什么是消息:即狭义的新闻,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及时迅速地向公众告知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消息的三个特点:
1.用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夸张(真实性)
2报道迅速及时(时效性)
3.语言简明扼要(准确性)。
文体常识
消息的结构有五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有时背景、结语暗含在主体中)。消息正文部分的典型结构是“倒金字塔结构”,即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事实。
文体常识
消息写作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消息的主要特征:时效性强、真实客观
倒金字塔结构:消息写作中的常用结构。以事实的重要性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依次递减的次序,把最重要的写在前面,然后将各个事实按其重要度依次写犹如倒置的金字塔,因而得名。它具有易于组织材料,方便阅读的特点。
文体常识
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
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简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落或最后一句话,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文体常识
溃退( )
荻港( )
dí
kuì
读清字音
解释词义
经营:筹划、组织、管理。
摧枯拉朽:枯指枯草,朽指烂了的木头,比喻腐朽势力很容易打垮,这里指解放军攻势凌厉,不可阻挡。
溃退:溃败后退。
阅读课文,找出这则新闻的要素:
何时
1949年4月22日
何地
芜湖、安庆之间
1
2
何人
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
何事
解放军胜利南渡长江
3
4
何故
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如何
胜利渡江,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5
6
(导语)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
(电头)
(标题)
(主体)
(结语)
你还能找出值得品味的词语吗?说一说。例如:
(1)“西起九江(不含)”中的“不含”能否去掉呢?为什么?
(2)为什么不用“到目前为止”,而用“至发电时止”?
不能去掉,“不含”在这里准确反映了当时九江不在渡江范围内,体现了新闻的准确性。
“到目前为止”交代的时间不精确,“目前”只表示在说话的时候。“至发电时止”的时间交代明确,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文本特色
1.叙事简洁,言简意赅。
(1)结构完整:全文不到200字,但具备了消息结构的导语、主体、结语三个部分,没有一个多余的字。
(2)层次清晰:叙述层次井然有序,一目了然。
①导语:交代了事件总体面貌。
②主体分三个层次:渡江战斗的时间、地点;国民党长江防线崩溃;我军破敌、进击的态势。
文本特色
2.四字短语,铿锵有力。
多运用四字短语,短促有力,与表现的人民解放军攻势的迅猛、凌厉相得益彰。
3.文言词语运用。
色彩很浓的文言词语的运用,不仅符合新闻文体简短明快的规范,而且便于表现作者高瞻雄视一切的气概。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南渡长江的基本情况,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流露出了敌军必败、人民必胜的坚定信念。
主题思想
课后作业
试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含义。
1.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摧枯拉朽:
2.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风平浪静:
解析:1.比喻腐朽势力很容易被打垮,这里指解放军攻势凌厉,不可阻挡。
2.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比喻平静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