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一着惊海天
——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
首架次成功着舰
蔡年迟 蒲海洋
学习目标
了解新闻通讯的特点及知识,学习新闻通讯的常用写法。
细读课文,体会文章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及优美而生动的语言。
体会洋溢在文句中的爱国之情及民族自豪感。
辽 宁 舰
辽宁号航空母舰,简称辽宁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隶下的一艘可以搭载固定翼战斗机的航空母舰,也是中国第一艘服役的航空母舰。
辽宁号航空母舰前身是苏联海军的库兹涅佐夫元帅级航空母舰次舰瓦良格号,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瓦良格号于乌克兰建造时遭逢苏联解体,建造工程中断,完成度68%。1999年,中国购买了瓦良格号,于2002年3月4日抵达大连港。2005年4月26日,开始由中国海军继续建造改进。解放军的目标是对此艘未完成建造的航空母舰进行更改制造,及将其用于科研、实验及训练。2012年9月25日,瓦良格号正式更名为辽宁号,交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
通 讯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通讯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类。和消息一样,通讯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报道的内容比消息更具体、更系统。
新闻基本常识
通讯的特点
新闻基本常识
1.完整。通讯可以报道事物发展的全过程(纵的角度)或一件事物有联系的多侧面(横的角度),比消息要完整。
2.详尽。消息简洁明快,告诉大家发生了什么事情,情节简单,通讯则要求比较详细地报道事件的具体过程,展开情节,说明前因后果。为了表达主题,要有故事、有细节、有起伏,材料丰满。
3.生动。通讯要写得形象生动,除叙述之外,可以运用描写、抒情等写作手法,比喻、摹状、衬托、对比等修辞手法,来刻画人物性格,但不能有文学创作的虚构。
4.容量大。消息内容比较单纯,篇幅有限。通讯则内容丰满,篇幅较长。消息一般在一千字左右,通讯可以长达数千言。消息以新取胜,短而快。通讯以感动人取胜,篇幅长一些、时间晚一点儿都是允许的。通讯比消息的容量要大,适应范围更广。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2012年11月25日《人民海军报》。有改动。获得我国将组织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的消息后,本文记者多方协调,随直升机飞降到辽宁舰上。在现场,记者获准进入辽宁舰舰岛塔台这一最佳位置采访,并充分利用这个最佳视角,见证了我国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全过程。
呼啸(xiào) 澎湃(pài)
桅杆(wéi) 凛冽(lǐn)
浩瀚(hàn) 娴熟(xián)
默契(qì) 镌刻(juān)
紧绷(bēnɡ) 咆哮(páo)
生难字
多音字
(zhōnɡ)中间 (jiān)监督
中 监
(zhònɡ)击中 (jiàn)监本
(cān)参军 (tiáo)调整
参 调
(shēn)人参 (diào)曲调
啸(xiào)呼啸 桅(wéi)桅杆
萧(xiāo)萧瑟 诡(ɡuǐ)诡计
坠(zhuì)坠毁 契(qì)默契
堕(duò)堕落 锲(qiè)锲而不舍
绽(zhàn)绽放 娴(xián)娴熟
锭(dìnɡ)银锭 谰(lán)谰言
形近字
词语解释
娴熟:
熟练。
默契:
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
镌刻:
雕刻。
澎湃:
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浩瀚:
咆哮:
水势盛大。形容广大或繁多。
(猛兽)怒吼。形容水流奔腾轰鸣,也形容人暴怒喊叫。
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形容办事认真。
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一丝不苟:
惊心动魄:
震耳欲聋:
白手起家:
比喻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
殚精竭虑:
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叙述的,并找出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几个主要环节。
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叙述的。
着舰前检查准备
指挥调整战机的着舰姿态
成功着舰
欢呼庆祝
跳读批注
用下面的方法,细读课文2、5~21、24~27段,思考探究,将课文内容分解成若干镜头,进行批注,然后交流,深入理解文本。
跳读批注
镜头1:航母·海洋·风浪
为下文详写舰载机在困难重重之下成功着舰做铺垫。
(格式:镜头命名+作用揣摩)
批注示例:
渤海某海域,海风呼啸,海浪澎湃。辽阔的海面上,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斩浪向前。舰岛的主桅杆上,艳红的八一军旗迎风招展。
跳读批注
镜头2:甲板·专业人员·检查阻拦索
为下文详写舰载机成功着舰做铺垫。
镜头3:飞行塔台·广播·飞机起飞
心情拉紧。
镜头4:甲板指挥平台·着舰指挥员·从容
心情拉紧。
阅读课文,找出正面描写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情景的句子,并认真品读。
从高速飞行的舰载战斗机上往下看,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在海上起伏行进,飞机每次着舰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
画线部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舰载战斗机着舰难度很高。
发动机的咆哮声越来越大,舰载机越来越近了。绕舰一转弯,二转弯,放下起落架,放下尾钩,歼-15舰载机像凌波海燕,轻巧灵活地调整好姿态飞至舰艉后上方,对准甲板跑道,以几近完美的轨迹迅速下滑。
这段话对舰载机进行了细致的动作描写,并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舰载机比作凌波海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舰载机在空中滑翔时的轻巧和灵活。
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运用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增强文章气势,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战斗机着舰时的浩大声势,具有感染力。
惊心动魄的一幕出现了:9时08分,伴随震耳欲聋的喷气式发动机轰鸣声,眨眼之间,舰载机的两个主轮触到航母甲板上,机腹后方的尾钩牢牢地挂住了第二道阻拦索。刹那间,疾如闪电的舰载机在阻拦索系统的作用下,滑行数十米后,稳稳地停了下来。
这段话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战斗机着舰的情形。“震耳欲聋”“轰鸣”描绘出战斗机着舰时巨大的声音;“眨眼之间”“刹那间”“疾如闪电”等词描绘出战斗机着舰时震撼人心的速度;“牢牢地”“稳稳地”写出了战斗机着舰时安全、平稳的状态。
记者眼前的飞行甲板上,定格了一个象征胜利的巨大“V”字:阻拦索的两端构成“V”上边的两头,尾钩钩住处,则是“V”字的底尖。
这段话使用细节描写,形象地描绘了阻拦索的形状,用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点出这次降落的意义,并为下文描写舰上人们感情的爆发蓄势。
跳读批注
镜头5:飞行塔台·时钟指针跳动
揪着人心。
镜头6:口令声、引擎声·蓝天飞机
闻声而后见行。
镜头7:飞行塔台· 眼睛·参数曲线
心情拉紧。
镜头8:起降指挥监控台·指挥员和飞行员的对话心情紧张。
跳读批注
镜头9:海天·舰载机绕舰飞行,降落
心悬起。
镜头10:甲板· V阻拦索锁定舰载机
扣人心弦。
镜头11:甲板·欢呼庆祝
心情舒展。
思考: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有何意义?
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意义——它承载着国人和海军官兵的强军梦想,破解了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的难题,标志着我国海军真正进入航母时代。
文体比较
新闻通讯 新闻特写 消 息
题目特点 文学性表述 文学性表述 事件核心撮要
正文特点 讲述内容错综复杂的大事件,背景清楚,过程完整,兼顾形象生动 镜头描写,形象生动 简练记叙完整事件,无需形象生动
内容容量 大 小 小
文体比较
新闻通讯 新闻特写 消 息
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综合运用 描写 记叙
文学手段 运用丰富 运用较丰富 不用或少用
基本格式 不固定 不固定 固定
时效性 真实及时,快 真实及时,较快 真实及时,最快
学后感悟
广大官兵用不忘初心、不懈奋斗的信念和行动,书写了“惊海天”的伟大篇章。我们对他们的精神感到敬佩,也为他们的壮举感到自豪。今天的我们,不仅要记住他们的壮举,更要学习他们的精神。在他们的感召和引领下,努力学习,为祖国的强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舰载战斗机着舰是一个复杂而危险的系统工程,每一个环节都与成败密切相关。要把这一切都记录下来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因为读者最关心的是能否成功着舰。成功着舰的关键环节是相关人员的指挥和配合,所以作者紧紧抓住塔台指挥和着舰动作等关键环节展开叙述,集中笔墨叙写这个环节,将着舰前后过程清晰完整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写作特色
语言优美,描写细致。
文章多处运用细节描写和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使作品具有很强的震撼力。如文章中把舰载机着舰比作“刀尖上的舞蹈”,把即将着舰的舰载机比作“凌波海燕”,既形象地展示了这些事物的形态,又具有非常强烈的感情宣泄。
写作特色
牛刀小试
根据课文内容,将新闻通讯改成一则有分量的消息,突出及时、准确的特点。
根据全校举办的读书周活动,在广泛采访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写一篇新闻通讯。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