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6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观点,厘清思路,感悟作者情感。(重点)
2.掌握新闻评论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难点)
知识备查
新闻基本常识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就是对新闻及新闻中的事实或者新闻中表现出的乃至隐藏的问题,作者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者归纳、整理出新的结论、观点。简单地说,就是评说一件事情、一个问题,或者几件事情、几个问题。
特点:一般具有时效性、针对性、准确性、说理性和思想性的特点,
知识备查
新闻基本常识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就是对新闻及新闻中的事实或者新闻中表现出的乃至隐藏的问题,作者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者归纳、整理出新的结论、观点。简单地说,就是评说一件事情、一个问题,或者几件事情、几个问题。
特点:一般具有时效性、针对性、准确性、说理性和思想性的特点,
生字词梳理。
课后读读写写 课中重点词语 初衷(zhōnɡ) 篡改(cuàn) wànɡ(妄)图 呓语(yì) mínɡ(铭)记 惨绝人寰(huán) 杀戮(lù) 抵lài(赖) 辱没(rǔ) dùn(遁)形 zhānɡ(彰)显 振聋发聩(kuì) 公祭(jì) 颠倒(diān) miǎn(缅)怀 国殇(shānɡ)
警tì(惕)
磅bó(礴)
题解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1.点明了这则新闻评论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目的。
2.标题简明、醒目,能够引起读者的关注。
阅读这篇新闻评论,结合背景材料提取部分新闻要素。
何时
何地
何人
何事
2017年12月13日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集会广场
中国人民
国行公祭
开头引用宝鼎铭文有什么作用?
引用国家公祭鼎铭文,既交代了南京大屠杀的史实,又点明了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初衷,语言庄重严肃,富有感染力。用简洁凝练的语言引出后文新闻报道的内容,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
朗读2、3自然段,思考第2、3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这两段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通过第2段中全世界的正义之士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纪念活动与第3段中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美化侵略战争的顽固态度形成鲜明对比,揭露并批判了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美化战争”“歪曲历史”的丑恶嘴脸。
找出正面新闻事实和反面新闻事实,并说说其表达效果。
加拿大安大略省议会于2017年10月通过有关“设立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动议。
美国圣迭戈市的图书馆举办活动,为民众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
在加利福尼亚州街头不久前落成的美国医生罗伯特·威尔逊的纪念碑前摆满鲜花。
在日本,由高中和大学老师组成的研究会建议将“南京大屠杀”等词语列入教科书。
2017年11月,日内瓦裁军会议取消日本和平演讲的资格。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提出218项建议,狠批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要求日本“正视历史,应努力向后代讲述真实的历史”。
《纽约时报》在一则报道中写道:“大规模抢劫、侵犯妇女、杀害平民……日军将南京变成了一座恐怖之城。”
国际和平城市协会宣布,南京成为“国际和平城市”。
在连锁酒店大肆摆放美化侵略战争的书籍,大规模篡改历史教材,阻止有良知的日本国民追寻事实真相。
在美国旧金山市议会2017年9月一致通过设立“慰安妇日”的议案后,属于日本右翼的大阪市市长却表示,要解除大阪市与旧金山市的姐妹城市关系。
正面事实
反面事实
第6段介绍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内容:介绍了南京命运的变迁,以及中国具有捍卫和平的坚定信念和磅礴力量。
作用:表达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意义以及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深化中心,升华主题,也使文章的结构更加完整。
阅读课文,画出用词简洁、精准、针对性强的语句,并分析其作用,做出批注。
批注示例:
“日本右翼越顽固,越会引起爱好和平的人们高度警惕。”
两个“越”和“高度”一词起到了强调作用,使语言更有力量。
“早”“唯”“仍”
“呓语”几个词,强烈
并深刻揭露了日本右翼
分子混淆是非、颠倒黑
白的丑恶嘴脸。
“南京大屠杀,早已是所有正义力量的集体记忆,唯有日本右翼分子仍在梦中呓语。”
“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振聋发聩,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
“振聋发聩”“装睡梦游”“无处遁形”几个词,简洁有力地写出国家公祭日巨大的警醒作用,彻底揭露了日本右翼分子的罪恶本质。
指的是日本右翼分子。
“ 那些人以丑态百出的表演,妄图辱没真相和良知。”
各种丑恶的样子都表现出来了。这里讽刺了日本右翼分子的所作所为。
“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不足100位的今天,日本右翼还在不断寻找各种借口对当年的军国主义罪行百般抵赖,扭曲历史,美化战争,颠倒黑白,并企图通过修宪复活军国主义。”
句式整齐,节奏铿锵,具有极强的气势和力量。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提出218项建议, 狠批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要求日本‘正视历史,应努力向后代讲述真实的历史’。”
表明对日本对待历史问题态度的不满。
本文作者针对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提出了自己“牢记历史,维护和平”的观点。对此,你是否赞同?请说说自己的看法。
【示例】我非常赞同作者的观点,只有牢记南京大屠杀屈辱的历史,以史为鉴,才能奋发图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但牢记历史并不是制造仇恨,而是要汲取教训,面向未来,实现长久的和平。
拓展探究
课堂小结
课堂内容小结
本文就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这一新闻事实发表评论,指出南京大屠杀是人类共同的记忆。
通过全世界正义之士以不同方式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活动与日本右翼分子扭曲历史、
美化侵略战争的顽固态度相对比,强烈谴责了日本右翼分子的无耻行径,表达了中国保卫人民和平生活、捍卫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与磅礴力量。
板书设计
阐述现状
铭记历史
捍卫和平
正义力量——反击右翼势力
正义之士——纪念死难者
日本右翼——否认历史
表达信念
南京现状:和平之城
捍卫和平:中国有能力
国行公 祭
,
为佑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