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一朵花会因一滴雨露而鲜艳妩媚, ,一湖水也会因一片落叶而清波荡漾;一颗心更应对另一颗关爱的心充满感激之情。没有一种给 ① (A. gěi B. jǐ)予是理所应当的,没有一种领受可以是无动于zhōng ② (A. 忠 B. 衷)、心安理得的,人人都应心存感激。土地失去水分的 甲 (A. 滋润 B. 滋养)会变成沙漠,人心没有感激的 乙 (A. 滋润 B. 滋养)会变得荒芜。不知感恩的人,注定是个冷漠自私的人。不知关爱别人的人,纵使给他阳光,日后他也不会释放出自身的热量。
1、为文中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根据拼音为文中②处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
① ②
2、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
甲 乙
3、请在横线上补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后句构成一组排比句。
下面一段话中,有一处语病、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请找出来并修改。
①在我读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之后,被坚强的海伦深深地感动了。②我看不到海伦丝毫的恐惧、凄凉和悲哀,看到的是她那光明的内心世界、坚强的意志和她那对生活的爱。③我不禁感慨:只要你的心是坚强的,那么,哪怕你永远生活在无边的黑暗中,你也能感受到满世界灿烂的阳光
4.有语病的是第 句。修改:
5.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是第 句,将“ ”改为“ ”。
6.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建设书香型校园,鼓励学生们读经典的书。
②一所学校可能简陋贫乏,但只要有能为我们敞开世界之窗的书,那么,就足以称得上是学校。
③真正的教育一定是有利于启迪学生智慧的教育,阅读则可以启迪智慧。
④不仅可以使他们获得知识、扩展视野,更能让他们的心灵得到启迪。
⑤有了书,我们可以同智者交谈,与伟人对话,汲取智慧,受益终身。
A.①②⑤④③ B.③⑤④①② C.①⑤④③② D.③①④②⑤
7.默写填空。
(1)柴门何萧条,________________。(曹植《梁甫行》)
(2)庭中有奇树,________________。(《庭中有奇树》)
(3)《龟虽寿》中,用比喻的手法表达诗人年老而壮志犹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赠从弟〈其二〉》中赞美松柏经严寒而不凋的品性,勉励堂弟在恶劣环境中要正气凛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名著导读。
(1). 填空题。
《红星照耀中国》中,作者埃德加·斯诺坐火车从北京出发,途经 (“第一个目的地”),在会见 之后前往延安。本书的第二篇(“去红都的道路”)写作者见到被蒋介石悬赏八万元缉拿的中共高官 ,他为作者起草了一个旅程计划。面对这个九十二天的旅程,作者内心有所保留,觉得时间太长了。
(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在每一个红军驻地都有一个少年先锋队“模范连”。他们都是十二岁至十七岁(照外国算法实际是十一岁至十六岁)之间的少年,他们来自中国各地。他们当中有许多人像这个小号手一样,熬过了从南方出发的长征的艰苦。
(选自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材料中的“他们”被作者亲切地称作什么?孔子云:“勇者无惧。”请结合你对书中有关“他们”事迹的阅读体会,谈谈对“勇者”的理解。
9.学校准备开展以“人无信不立”为主题的综合性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班级准备出一期小报,要求每人从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中搜集有关“诚信”方面的名言警句,请写出一句你搜集到的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右边是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的2022年消费维权年主题的宣传海报,请简要介绍海报的内容,并写出年主题的核心含义。
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核心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赠从弟(其二)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开头两句句式工整,“亭亭”“瑟瑟”相互映衬,具有音韵美。
B.第三、四句反复使用“一何”,分别强调风之“盛”和松之“劲”。
C.诗中用冰霜的严酷衬托松柏的“端正”,展示出松柏傲雪凌霜的姿态。
D.诗歌以山上松为描写对象,语言典雅,风格清婉秀丽,读来情深意长。
11.这首诗与苏轼的词句“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都运用托物寓意的手法,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藤野先生(节选)
①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学。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②“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③后面有几个人笑起来了。他接着便讲述解剖学在日发达的历史,那些大大小小的书,便是从最初到现今关于这一门学问的著作。起初有几本是线装的;还有翻刻中国译本的,他们的翻译和研究新的医学,并不比中国早。
④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他们便给新生讲演每个教授的历史。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⑤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
⑥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⑦“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⑧“可以抄一点。”
⑨“拿来我看!”
⑩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
“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学年试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
“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12.概括选文中藤野先生和“我”交往的事件。
13.分析选文第⑩段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14.选文“我”从藤野先生那里取回讲义打开看时,为什么“吃了一惊”?为什么感到“不安”又“感激”?
15.鲁迅说,藤野先生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藤野先生的“伟大”表现在哪里?请结合选文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近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了“2020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如:逆行者、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带货、好家伙等。这些网络用语贴近生活,生动描绘了网民的关注焦点和喜怒哀乐。
【材料二】网络流行语使用情况调查表
【材料三】福州蔡先生称,有时会感觉自己词不达意,只能“懒惰”地使用网络用语来进行同质化表达。因此,建议年轻人要独立思考,训练自己的语言逻辑,这样才会避免语言贫乏。
某大学学生丁歆:“互联网时代要求更加直接和简洁的表达方式,在这种同质化表达、全民复制的网络氛围中,容易导致语言能力的贫乏。但是你要去更改,就等于是要改掉整个互联网文化的传播特色和传播方式。因此,多读经典,培养阅读习惯来丰富自己的语言,提高个人的文化水平,才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复旦大学申教授认为,网络语言既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文化、情感和心理。当然,网络语言在丰富我们的语言,也在简化我们的语言,一个新词语的迅速流行和人们“不假思索”的使用,会钝化我们的感受,让我们产生一种惰性。生活在这样一个新词语大量流行的时代,在积极吸纳新的表达方式的同时,我们要努力用差异化的语言表达独特的感受,以获得存在感。
16.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透过2020年十大流行网络用语,一幅幅鲜活生动的网民生活百态图跃然纸上。
B. 调查数据显示,九成多受访民众表示,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会使用网络流行语。
C. 我们要更改互联网文化传播的特色和方式,坚持经典阅读提高个人文化水平。
D. 网络语言是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文化、情感和心理的特殊语言和社会文化现象。
17. 结合材料二、材料三,频繁使用网络流行语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请简要概括。
综合三则材料,谈谈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和方式丰富网络语言。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分子料理”的真相
张 蕴
①在吃腻了中华料理、日本料理、印度料理、各种西餐之后,似乎再难有什么美食能让人眼前一亮,那么不妨试试光听名字就很“高大上”的分子料理吧。
②分子美食学是用科学的方式去理解食材分子的物理、化学特性,然后创出“精确”的美食。分子美食一词并不是某位大厨,而是匈牙利物理学家尼古拉斯·库提和法籍化学家艾维·提斯于1988年提出的。1969年,在牛津大学任教的尼古拉斯·库提开始从科学角度研究食物,曾提出含有酶的菠萝汁可令肉质更柔软,以及低温慢煮等煮食原理。
③而分子料理则是将科学家研发的科学方式、烹饪理论,用于做菜的一种方式。这是一种高科技的烹饪方式,通俗地说,就是运用科学技术,加上精确计量手段,通过化学物理方法,制造出最奇妙的食物的过程。分子料理就是把食物看成一个一个分子的综合体,改变食物本身的味道,制造惊奇。比如它可以让马铃薯以泡沫状出现,可以让荔枝变成鱼子酱状,也可以把巧克力做成意大利面的样子……
④走近分子料理的后厨,仿佛走进了一个现代科学实验室。匀浆机、冷冻干燥机、蒸汽加热炉、真空蒸馏机、试管、X光机、离心机甚至超声波……有这众多高科技设备的加持,才能改变食物的构造和性质,使食物分子分解、形态转化、香味提纯等。比如医院X光机可以用来检查鱼骨头;蒸馏仪器可以运用于香料(迷迭香、薄荷、百里香、香菜)的提炼;离心机可以用于食材提纯,让蔬菜汁的颜色更加清澈;液氮可以用于酱汁的瞬间冷冻、食材的解体(可将西红柿变成独立的颗粒状),同时达到菜肴的冒烟视觉感。
⑤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分子料理也被玩出了各种花样。其中运用较多的不外乎真空低温慢煮、液氮速冻、乳化、球化、凝胶化等。
⑥其实,分子料理就在我们身边,比如棉花糖、豆腐、松花蛋、果冻、奶粉等都是分子料理,只是中国的食品行业并没有将这些食品加工技术的名称定义为分子料理。
⑦以承载着许多人童年回忆的街边棉花糖为例,蔗糖晶体一进入棉花糖制作机,热量就使分子结构发生改变,喷射出的糖丝已不再是原来的形态,而是由无数线状的、玻璃状的糖组成,绕在一起就像是蓬蓬白雪。这样一说,分子料理“高大上”的形象是不是瞬间幻灭了?
(选自《科技日报》2019年9月12日,有删改)
19.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分子美食学是将科学家研发的科学方式、烹饪理论,用于做菜的一种方式。
B. 物理学家尼古拉斯·库提和化学家艾维·提斯于1988年提出分子美食一词。
C. 液氮加持分子料理的后厨,能使酱汁瞬间冷冻、西红柿变成独立的颗粒状。
D. 蔗糖晶体变成绕在一起的无数线状的糖,关键在于热量使分子结构发生改变。
20. 文章从哪三个方面为我们揭示了“分子料理”的真相?请简要概括。
为什么说分子料理的后厨恍如一个现代科学实验室?请举例说明。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我·动物·外祖父
张炜
①回望自己的童年,首先看到的是一片林野、林野深处的小屋,然后是小屋里的外祖母。
②即便突然赶回海边,外祖母也一定是等在那里的。一抬头看见我,她会轻轻喊一声,放下手里的东西走过来。我依偎到她的身边,几百里的跋涉也就不算什么了,一身磕碰、脚上手上的荆棘划伤也不算什么了。
③我出生在这片林子与海滩,最好的友伴就是林野里的小动物。猫和狗经常缠着我,它们无比聪明,一双大眼睛什么都看得懂。刺猬的模样有些笨,其实也蛮有心眼。小鸟一会儿高兴一会儿生气,只想回到林子,却又舍不得我们的小屋。猫和野兔有时做朋友,当猫把野兔的鼻子抓伤时,外祖母就不得不出面了。
④我常在水渠旁看到各种动物。有一天我刚走过一片刺猬草,突然看到稀疏的红柳后面有什么在探头探脑。它的眼睛像人一样,会斜着看过来,还会轻轻皱眉,这让我惊奇。它见我不走,索性就卧在了树丛下。我蹲下来。过了一会儿,它两只前爪提在胸前站起,望了我一眼,知道我还在那儿,就再次伏卧。我不吭一声,它就再次站起来看我。我们之间很像捉迷藏。最后它竟然半蹲起来往前挪动:两只前爪提在胸前,摇摇晃晃向前。我惊住了。
⑤回家后,我就跟外祖母说了渠边的事。她怔住了,满脸惊讶:“孩子,你遇上了一只特别的狐狸!它一定把你当成了孩子,在引逗你哩。”我在想它的眼神。它斜眼看我呢,它皱眉呢。
⑥外祖母常说我这样喜欢动物,一定来自外祖父的遗传。我从未见过外祖父,却觉得与他相处了很久。
⑦外祖母在外面忙碌时,我就一个人在小屋里“探险”。小屋是外祖父的朋友帮助搭建的。有一天我在小屋阁棚上发现了一只白色礼帽。我戴着礼帽爬下,她一眼看到了,立刻板起脸来,上前就取走礼帽,又重新把它藏起来。原来这是当年外祖父的一位朋友落在我们家的。几十年过去了,她一直等人来取。
⑧她不愿提到一些往事,她难过,可又忘不掉。说到外祖父和动物的事,她才会露出笑容。“他的诊所是祖传的一座很大的院落,可后来有一多半被各种动物占了。城里人,特别是孩子们,都把这里当成了一个动物园。”我想自己出生得太晚了,没能和外祖父一起饲养这些动物,真是亏大了。
⑨外祖父是一位有名的医生,加入了同盟会。他们在半岛地区一次次发动起义,呼应南方革命党人。外祖父出生入死,他经历了哪些凶险,也只能在外祖母断断续续零散的讲述中想象了。起义的日子里,深夜,大风刮起来,她就再也不能入睡。院子里的各种动物都在骚动,它们和她一样,也在牵挂一个人。“你姥爷总是和他的大红马一起出门,直到最后的日子。”她说不下去了。
⑩革命党人需要武器,要用很多钱。他们变卖家产,还劝说那些大户人家捐钱。“莱州的一个大户,一次捐出了惊人的一万大洋。革命一日不成,奋斗一日不止。”她还记得外祖父兴冲冲回家的样子。“他们发动了大大小小的起义,除了两次小有成功,其余全都失败了。可他们还是起义。孩子,起义这种事会死人,可就是停不下来。”我一直记着她的话。
外祖父的那些动物也是我最想知道的。她说:“他最爱看一头羚羊从假山往下冲。龟下了一串一串的蛋,羊生小羊,都让他欢天喜地。”他能跟每一只动物交谈,它们听得懂他的话。“爱动物不是教出来的,是天生的。”她说。我想念那个从未见面的人。如果他在,我们会是一对多好的朋友,我们会一起在林子里,因为这里有太多的动物。不过我还想到了更重要的事:起义。
有一只麻雀是我最好的玩伴,我们形影不离。到果园小学上课,老师讲的一听就懂。我身子坐得笔直,两手却在桌底下抚摸麻雀。有一天,老师若无其事地走过我身旁,突然伸手按住我的衣襟。谁知麻雀比她机灵多了,倏地溜进袖筒,又钻到腋窝下。“站起来!”她两手在我身上拍打。“你站好!”我站好。“转一下身!”我转一下身。小麻雀一直趴在那儿,不吭一声,什么破绽都没被发现。
记忆中的玩伴和我一块儿待着,但仍要时不时地返回林子。我知道人这一生会遭遇许多事情,其中包括与动物的分离。因为相聚再久,终有一别。除了猫和狗可以和我们生活在一起,其他的还要回到自己的地方。
(节选自《人民文学》2025年第2期,有删改)
22.下列关于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回望”童年开端,以“我”与动物、外祖母的生活为线索展开故事,记叙了“我”童年生活中一段丰富而有趣的经历。
B.第⑦段叙述“我”戴白色礼帽玩,引起外祖母的强烈反应,让“我”觉得礼帽非同寻常,更想了解背后的故事,也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C.外祖母“断断续续”讲述外祖父的故事,这既符合儿童视角和生活实际,避免平铺直叙,又能对事件有所选择和侧重,丰富外祖父的形象。
D.第 段叙述“我”带麻雀上课的故事。其中麻雀躲避老师的细节生动传神,写出了麻雀的机灵可爱,也表现了学习生活对“我”的束缚。
23.请赏析文中画线语句。
(1)它两只前爪提在胸前站起,望了我一眼,知道我还在那儿,就再次伏卧。
(2)起义的日子里,深夜,大风刮起来,她就再也不能入睡。院子里的各种动物都在骚动,它们和她一样,也在牵挂一个人。
24.文章第⑥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5.下面哪一组词语最适合概括小说主题?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①陪伴与分离 ②温暖与力量
三、写作
26.在暗夜里,你会感谢那个为你提灯照亮的人。在人生路上,也有那样的“提灯人”,帮你拨开迷雾,让你找寻到人生的方向……
请以《感谢那个为我提灯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3)文中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可用字母代替);(4)不得抄袭。
答案
1、①B ②B 2.甲:A 乙:B 3.示例:一株草会因一缕春风而摇曳多姿 4、① 在读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之后,我被坚强的海伦深深地感动了。5、③ ! 6.D
7.(1)狐兔翔我宇 (2)绿叶发华滋 (3)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4)岂不罹凝寒 松柏有本性 8.(1)西安 杨虎城 周恩来 (2)红小鬼。示例:我认为“勇者”是信念坚定、乐观坚强的人。“红小鬼”相信红军、相信革命,在长征途中,历经艰难困苦,无所畏惧、勇往直前。他们就是真正的“勇者”。
9.(1)示例①: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示例②:诚信为人之本。——鲁迅 (2)内容:海报画面展示在世界信息互联的背景前,是一个大大的汉字“信”字,并有一些典型的网络消费符号点缀其间,“信”字上面是“2022年消费维权年主题——网络诚信 消费无忧”,“信”字的下面是“中国消费者协会”。核心含义:网络消费要以信为本。
10、D
11、《赠从弟》借松柏挺立风中不倒、历经严寒不凋,表明诗人志向之坚贞,对堂弟寄寓了无限期望;《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借孤鸿独宿荒冷沙洲,抒写作者孤独的心境和高洁的志趣。
12、①添改讲义。②纠正解剖图。③关心解剖实习。④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事。
13.“从头到末”是从开头到结束,说明藤野先生对“我”的讲义改得非常认真仔细,突出藤野先生诲人不倦和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表达了“我”对藤野先生的敬佩(感激)之情。
14.吃惊:藤野先生竟然为一个外国留学生细心地添改讲义。不安:“我”的讲义错误多,让先生费神。感激:藤野先生对“我”的热情关心。
15.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教学认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而且给予了鲁迅先生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够做到这些尤其难能可贵。例如:藤野先生的“伟大”表现在修改“我”抄的讲义的一丝不苟,诚恳地指出“我”绘的解剖图的错误,为“我”敢于解剖尸体而感到高兴,为没能看到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形而叹息等。
16.C
17.①会使代际沟通更加困难;
②会遗忘原有的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
③导致语言能力贫乏;
④钝化我们的感受,让我们产生一种惰性。
18.①积极接受和吸纳;
②鼓励独立思考,训练语言逻辑;
③多读经典,培养阅读习惯;
19.A
20.分子料理的概念;高科技设备的加持;分子料理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21、因为分子料理的后厨需要众多高科技设备的加持,才能改变食物的构造和性质,使食物分子分解、形态转化、香味提纯等。如蒸馏仪器可以运用于香料的提炼,离心机可以用于食材提纯等。
22、D
23.(1)运用动作描写(“提在胸前站起”“望”“伏卧”),生动形象地写出狐狸与“我”互动时的姿态,表现出狐狸的机灵与温顺,体现“我”对它的好奇与喜爱。
(2)环境描写(“深夜,大风刮起来”)烘托紧张氛围,同时运用拟人手法,写动物“骚动”“牵挂”,侧面表现外祖母对祖父的担忧,也体现出祖父与动物间的深厚情感。
24.承上启下,承接上文“我”喜爱动物的内容,引出下文对外祖父与动物故事的回忆;点明“我”喜爱动物与外祖父的遗传有关,为塑造外祖父形象做铺垫,使文章过渡自然。
25.选②“温暖与力量”。文章中,外祖母对“我”的陪伴与呵护,动物与“我”的亲密互动,都充满温暖;外祖父投身革命、坚持起义,即使多次失败仍不放弃,传递出坚定的信念与力量,这些温暖与力量贯穿全文,是文章核心主题。而“陪伴与分离”仅体现部分内容,未涵盖外祖父革命精神带来的力量,故②更合适。
26.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