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3(北师大版)课件:第16课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必修3(北师大版)课件:第16课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7 11:15:34

文档简介

课件40张PPT。宙斯与赫拉结合上图并欣赏古希腊下列神话,思考古希腊神话中中的“神”在形象和性格上有什么特点?导入新课 宙斯是众神之王,也是人类之王。有一天夜晚,宙斯和赫拉(宙斯的胞妹)悄悄的起来,站在草坪上完成了婚姻大事。宙斯经常离开奥林匹斯山,下凡拜会仙女们,赫拉以为自己被宙斯抛弃而大发雷霆。当丈夫回到家里的时候,就当着众神的面训斥他,并且离家出走,她来到和宙斯第一次幽会的地方,独自伤心垂泪。发誓再也不回家。宙斯想出了一个计谋,使妻子和他和解。他佯装同一个双目明亮的仙女结婚。他娶了一个木偶,给他穿上衣服后用几头大牛套上一辆五颜六色的车子,让这个木偶坐在牛车上。然后走街串巷。车夫沿途告诉别人,车上坐的是宙斯的未婚妻。 赫拉得到消息,对丈夫这种厚颜无耻的行为十分愤慨。她来到华丽无比的牛车前,向她虚假的对手扑上去,把对手的衣服和帽子撕成破布,她把对手的面纱扯下来,这才使她大吃一惊,原来是个木头人。于是她笑了,她终于和丈夫一同回到了奥林匹斯山。赫拉天资国色,但她除了对宙斯的爱以外,对别的神从来没有产生过爱情。
结合上图并欣赏古希腊下列神话,思考古希腊神话中的“神”在形象和性格上有什么特点?人形化人性化人文主义------ 注重人、人性,尊重人存在的价值的一种文化传统。
在西文中,“人文精神”一词应是humanism,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 西方人文主义发展历程第16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课标要求:
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思考:为什么在公元前5世纪的
希腊会出现人文主义思想?三面环海,重叠山峦和海洋的天然阻隔探究一: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度”1.背景(公元前5世纪) ①工商业发达,城邦经济繁荣。 ②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③人的地位的提高。④思想自由、渴求知识、乐于探究的文化
传统精神。 2.探索的主题: 人和人类社会。智者学派1、定义:智者学派:主要由雅典城邦中“教授智慧的教师”(即“智者”)组成。他们主要向城邦公民传授有关辩论、演说、修辞的技巧和参政知识,以善辩取胜。阅读材料,归纳要点?“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的存在,也不知道他们的不存在.” —普罗泰戈拉否定神的意志作为衡量一切的尺度。“事物的好坏优劣是什么?要以人的感觉为标准,一阵风吹来,你觉得冷,它就是冷的,我觉得热,它就是热的。风本身无所谓冷热。……”。含义:人是学者研究的主题,用人的眼光去看待社会;同时,人的感觉是判断一切的准绳。也就是说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 “人是万物的尺度”(核心观点)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意义:否定了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局限:过分强调个人的感觉,忽视了公共道德,容易陷入主观唯心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 ★一、智者的启蒙——人文主义的最初体现5民主政治人普罗泰格拉个人主义人文精神启蒙、解放
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他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二、“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
(前469—前399)(1)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
(2)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公元前5世纪目的:希望重建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背景:①“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建人们道德价值观,挽救城邦制度(界定什么样的“人”)
②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认为社会中的人应该具备美德,美德来源于知识(知德合一);
(什么样的“人”才有思想)
③主张“认识你自己”,提出善是人内在的灵魂,作恶是出于无知,教育可使人人是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怎样获得知德)1、苏格拉底主张:(1)“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2)“美德即知识”
(3)善是人的内在灵魂、教育使人认识
自己内在的美德。关注领域:人的伦理道德 苏格拉底对人性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重要表现,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2、苏格拉底影响:二、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人文主义的升华道德思想力的人教育人知识哲学主观能动性1、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主张有何异同?相同点:把人类及人类社会作为探究的课题;
肯定人的地位和作用。不同点:
(1)智者学派注重个人利益,忽视道德
(2)苏格拉底则强调重视人的伦理道德。人是万物的尺度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知识拓展 苏格拉底
前469年—前399年 孔子
(前551-479年)不同点:
孔子从君主统治出发,根本上是
压制了人的个性发展
苏格拉底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权利责任,
有利于个性发展。2、苏格拉底与孔子的比较知识拓展相同点:都关注人,人与社会,
都具有早期人文主义色彩。苏格拉底之死背景:
1、前399年,苏格拉底被控有罪,罪名主要两项:不
敬神和腐蚀青年。
2、雅典陪审法庭有500人作为审判官,最后以280票对
220票认为苏格拉底有罪。
3、朋友们打算营救他逃离雅典,但他拒绝了,他认为
自己必须遵守并判死刑。因为他和国家之间有神圣
的契约。他说:“如果你违反了城邦法律,你仍然
必须服从惩罚。”
4、他说:“无论你们怎样处罚我,我决不改变自己的
信仰”。
5、最后遗言是:克力同,我欠了阿斯克勒庇俄斯一只
鸡,记得替我还上这笔债。 为了真理与自由,他自愿选择死!既服从城邦法律的判决,又捍卫思想自由和人格尊严。【知识链接】苏格拉底之死
毒芹草的汁液已经碾好,盛在一只杯子里端了上来。苏格拉底不动声色地说:把这玩意作奠酒怎么样?克力同恳求苏格拉底等太阳从地平线上落下去再服食毒药。
苏格拉底把杯子举到胸口,平静地说: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将死,你们活下来,是谁的选择好,只有天知道。说毕,一口喝干了毒酒。
在场的人都伤心地哭起来,连狱卒也流下眼泪。
毒酒的作用渐渐发挥,苏格拉底感到双腿沉重,就按看守的建议躺了下来,他的神志开始混乱,最后留下的遗言是:克力同,我欠了阿斯克勒庇俄斯一只鸡,记得替我还上这笔债。以柏拉图为友
以亚里士多德为友
更以真理为友
美国哈佛大学校训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1、柏拉图:
关注:
作品:
主张: 根据智慧品德对每个人明确分工;
影响:鼓励人们独立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
展奠定了基础。人类社会;《理想国》;2、亚里士多德:
关注:
主张:
名言:“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强调在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以科学调查的方式研究自然界,创建了严密的逻辑论证系统。 三、 人文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苏格拉底理想国公民民主柏拉图人类独立理性逻辑论证最初体现升 华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 肯定人的价值;
崇尚人的理性;
追求思想自由。★课堂练习1.智者学派产生的背景是( )
①古代希腊城邦民主制度的发达
②一些学者把研究重点转移到“人”本身
③古希腊经济文化的繁荣
④资本主义开始萌芽
A. ① ② B. ① ② ③
C. ① ② ③ ④ D. ③ ④ B
2.智者学派是希腊社会发展,特别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在当时和后世都有相当影响。下列表述不确切的是( )
A.对雅典民众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作用
B.某些思想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
C.为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
D.促进了古希腊文化的发展C 课堂练习
3、普罗泰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对这句话的理解与评价不正确是( )
A.万物的存在与否全在于人的感觉
B.这一主张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C.它呼唤人类关注社会、政治与法律,教人们如何解决日常生活中发生的问题
D.人没有资格和力量,也没有权力重新规范自己的生活D课堂练习
4、关于苏格拉底名言“美德即知识”的正确理解应当是( )
A.美德是获得知识的前提
B.美德是知识存在的本质,而知识又是美德存在的条件
C.美德就等同于知识
D.没有美德就没有知识B 5、“人是万物的尺度”体现出的思想本质是
A.法律是神授的
B.人文主义
C.人人平等
D.人创造了万物B
6、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的共同点是
A、关注人类社会或生活
B、研究自然和观察世界
C、支持斯巴达的寡头政治
D、反对雅典民主政治A春秋
(前8~ 前5C)战国
(前5~前3C)前2000-1700前12世纪前8世纪前6世纪前4世纪前1世纪黑暗时代城邦形成鼎盛时期衰落与广泛传播智者学派
(前5世纪)苏格拉底
(前5世纪)亚里士多德
(前4世纪)文明形成秦汉
(前3~ )3、比较古代中国儒家思想与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异同1.相同点: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都将道德看作政治的基础,认为匡正道德是振邦救国的根本。2.不同点
(1)对人的属性的关注点不同。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人,而古希腊思想家们则特别强调“个体”的人。
(2)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着眼点不同。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等级秩序,而古希腊思想家强调人的平等。
(3)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态度不同。儒家思想注重将社会和人文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忽视对自然科学的探究。古希腊思想家比较关注的是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在对自然的研究中讲究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方法,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世界的人文精神。 知识拓展情感升华 西方的人文精神,穿越历史时空,成为近代资本主义世界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并被今天的人类世界广泛接受。 提示:从地理环境、经济模式、政治制度、文化生活角度进行分析。 一定时期的思想和文化是
对这一时期政治和经济的反应 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 而中国的百家争鸣最后蜕变为为专政统治服务的纲常明教。到了宋明理学则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结合所学的知识试分析造成东西方文化差异性的原因有那些?给我们怎样的启迪?课件35张PPT。宙斯与赫拉结合上图并欣赏古希腊下列神话,思考古希腊神话中中的“神”在形象和性格上有什么特点?导入新课 宙斯是众神之王,也是人类之王。有一天夜晚,宙斯和赫拉(宙斯的胞妹)悄悄的起来,站在草坪上完成了婚姻大事。宙斯经常离开奥林匹斯山,下凡拜会仙女们,赫拉以为自己被宙斯抛弃而大发雷霆。当丈夫回到家里的时候,就当着众神的面训斥他,并且离家出走,她来到和宙斯第一次幽会的地方,独自伤心垂泪。发誓再也不回家。宙斯想出了一个计谋,使妻子和他和解。他佯装同一个双目明亮的仙女结婚。他娶了一个木偶,给他穿上衣服后用几头大牛套上一辆五颜六色的车子,让这个木偶坐在牛车上。然后走街串巷。车夫沿途告诉别人,车上坐的是宙斯的未婚妻。 赫拉得到消息,对丈夫这种厚颜无耻的行为十分愤慨。她来到华丽无比的牛车前,向她虚假的对手扑上去,把对手的衣服和帽子撕成破布,她把对手的面纱扯下来,这才使她大吃一惊,原来是个木头人。于是她笑了,她终于和丈夫一同回到了奥林匹斯山。赫拉天资国色,但她除了对宙斯的爱以外,对别的神从来没有产生过爱情。
结合上图并欣赏古希腊下列神话,思考古希腊神话中的“神”在形象和性格上有什么特点?人形化人性化人文主义------ 注重人、人性,尊重人存在的价值的一种文化传统。
在西文中,“人文精神”一词应是humanism,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 西方人文主义发展历程第16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课标要求:
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探究一: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度”1.背景(公元前5世纪) ①工商业发达,城邦经济繁荣。 ②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③人的地位的提高。④思想自由、渴求知识、乐于探究的文化
传统精神。 2.探索的主题: 人和人类社会。智者学派1、定义:智者学派:主要由雅典城邦中“教授智慧的教师”(即“智者”)组成。他们主要向城邦公民传授有关辩论、演说、修辞的技巧和参政知识,以善辩取胜。含义:人是学者研究的主题,用人的眼光去看待社会;同时,人的感觉是判断一切的准绳。也就是说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 “人是万物的尺度”(核心观点)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意义:否定了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局限:过分强调个人的感觉,忽视了公共道德,容易陷入主观唯心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 ★一、智者的启蒙——人文主义的最初体现5民主政治人普罗泰格拉个人主义人文精神启蒙、解放
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他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二、“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
(前469—前399)(1)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
(2)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公元前5世纪目的:希望重建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背景:1、苏格拉底主张:(1)“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2)“美德即知识”
(3)善是人的内在灵魂、教育使人认识
自己内在的美德。关注领域:人的伦理道德 苏格拉底对人性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重要表现,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2、苏格拉底影响:二、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人文主义的升华道德思想力的人教育人知识哲学主观能动性1、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主张有何异同?相同点:把人类及人类社会作为探究的课题;
肯定人的地位和作用。不同点:
(1)智者学派注重个人利益,忽视道德
(2)苏格拉底则强调重视人的伦理道德。人是万物的尺度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知识拓展 苏格拉底
前469年—前399年 孔子
(前551-479年)不同点:
孔子从君主统治出发,根本上是
压制了人的个性发展
苏格拉底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权利责任,
有利于个性发展。2、苏格拉底与孔子的比较知识拓展相同点:都关注人,人与社会,
都具有早期人文主义色彩。苏格拉底之死【知识链接】苏格拉底之死
毒芹草的汁液已经碾好,盛在一只杯子里端了上来。苏格拉底不动声色地说:把这玩意作奠酒怎么样?克力同恳求苏格拉底等太阳从地平线上落下去再服食毒药。
苏格拉底把杯子举到胸口,平静地说: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将死,你们活下来,是谁的选择好,只有天知道。说毕,一口喝干了毒酒。
在场的人都伤心地哭起来,连狱卒也流下眼泪。
毒酒的作用渐渐发挥,苏格拉底感到双腿沉重,就按看守的建议躺了下来,他的神志开始混乱,最后留下的遗言是:克力同,我欠了阿斯克勒庇俄斯一只鸡,记得替我还上这笔债。以柏拉图为友
以亚里士多德为友
更以真理为友
美国哈佛大学校训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1、柏拉图:
关注:
作品:
主张: 根据智慧品德对每个人明确分工;
影响:鼓励人们独立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
展奠定了基础。人类社会;《理想国》;2、亚里士多德:
关注:
主张:
名言:“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强调在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以科学调查的方式研究自然界,创建了严密的逻辑论证系统。 三、 人文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苏格拉底理想国公民民主柏拉图人类独立理性逻辑论证最初体现升 华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 肯定人的价值;
崇尚人的理性;
追求思想自由。★课堂练习1.智者学派产生的背景是( )
①古代希腊城邦民主制度的发达
②一些学者把研究重点转移到“人”本身
③古希腊经济文化的繁荣
④资本主义开始萌芽
A. ① ② B. ① ② ③
C. ① ② ③ ④ D. ③ ④ B
2.智者学派是希腊社会发展,特别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在当时和后世都有相当影响。下列表述不确切的是( )
A.对雅典民众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作用
B.某些思想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
C.为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
D.促进了古希腊文化的发展C 课堂练习
3、普罗泰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对这句话的理解与评价不正确是( )
A.万物的存在与否全在于人的感觉
B.这一主张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C.它呼唤人类关注社会、政治与法律,教人们如何解决日常生活中发生的问题
D.人没有资格和力量,也没有权力重新规范自己的生活D课堂练习
4、关于苏格拉底名言“美德即知识”的正确理解应当是( )
A.美德是获得知识的前提
B.美德是知识存在的本质,而知识又是美德存在的条件
C.美德就等同于知识
D.没有美德就没有知识B 5、“人是万物的尺度”体现出的思想本质是
A.法律是神授的
B.人文主义
C.人人平等
D.人创造了万物B
6、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的共同点是
A、关注人类社会或生活
B、研究自然和观察世界
C、支持斯巴达的寡头政治
D、反对雅典民主政治A春秋
(前8~ 前5C)战国
(前5~前3C)前2000-1700前12世纪前8世纪前6世纪前4世纪前1世纪黑暗时代城邦形成鼎盛时期衰落与广泛传播智者学派
(前5世纪)苏格拉底
(前5世纪)亚里士多德
(前4世纪)文明形成秦汉
(前3~ )3、比较古代中国儒家思想与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异同1.相同点: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都将道德看作政治的基础,认为匡正道德是振邦救国的根本。2.不同点
(1)对人的属性的关注点不同。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人,而古希腊思想家们则特别强调“个体”的人。
(2)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着眼点不同。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等级秩序,而古希腊思想家强调人的平等。
(3)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态度不同。儒家思想注重将社会和人文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忽视对自然科学的探究。古希腊思想家比较关注的是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在对自然的研究中讲究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方法,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世界的人文精神。 知识拓展情感升华 西方的人文精神,穿越历史时空,成为近代资本主义世界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并被今天的人类世界广泛接受。 提示:从地理环境、经济模式、政治制度、文化生活角度进行分析。 一定时期的思想和文化是
对这一时期政治和经济的反应 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 而中国的百家争鸣最后蜕变为为专政统治服务的纲常明教。到了宋明理学则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结合所学的知识试分析造成东西方文化差异性的原因有那些?给我们怎样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