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3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4.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29 11:20: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bān)发了诺贝尔奖,各种勋章都挂在他们胸前。
B.根据诺贝尔的遗瞩(zhǔ),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等领域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
C.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术(shù)。
D.从即日起,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由4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1个)授与(yǔ)。
2.诺贝尔奖是以哪位科学家的遗产为基金设立的( )
A.牛顿 B.爱因斯坦 C.诺贝尔 D.居里夫人
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他在生理学方面有很大建树(建立的功绩)。
B.诺贝尔奖由4个机构颁发(发布、授予)。
C.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造诣(学问、技艺等所达到的程度)。
D.这些资金用于奖励那些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人(进贡)。
4.《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中提到的诺贝尔奖不包括下列哪个奖项( )
A.物理学奖 B.数学奖 C.生理学或医学奖 D.文学奖
5.下列关于新闻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B.新闻要求报道客观事实,不能掺杂个人情感。
C.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扼要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D.新闻的特点是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
6.下列关于《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作者是阿尔弗雷德 诺贝尔。
B.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于1901年。
C.首届诺贝尔奖的获得者都是美国人。
D.诺贝尔奖的奖金都来自诺贝尔发明炸药的收益。
二、填空题
7.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1)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bān fā( )了诺贝尔奖。
(2)根据诺贝尔的yí zhǔ( ),“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
(3)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jiàn shù( )。
(4)经济学家帕西,他建立了促进国际zhònɡ cái( )的各国议会联盟。
(5)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以后又发明了多种炸药,这使他获得jù é ( )收入。
8.根据课文《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完成表格。
何时
何地
何人
何事
三、语言表达
9.下面语段中有一句话偏离了中心,必须删去,请用横线画出。
学贵有恒,就是说,学习上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好成绩。事实正是如此:居里夫人在法国读书时,每天早晨总是第一个到教室。每天晚上几乎都在图书馆里度过,多年如一日,终于取得了成就。因此,想要有所成就,必须珍惜时间。不仅居里夫人,许多成功者的经历都证明:持之以恒是可贵的,它是取得成就的重要保证。
四、综合性学习
10.2020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评选结果已于北京时间10月8日揭晓。美国诗人露易丝·格丽克获此殊荣。你们班决定组织同学们开展以“走近露易丝·格丽克”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瑞典文学院的颁奖辞中说:“她用无可辩驳的诗意嗓音,以朴实的美感使个人的存在变得普遍。”你们小组对露易丝·格丽克诗歌的这种“朴实的美感”很感兴趣。想做进一步的了解和研究。
(1)请从三个不同角度拟写出具体的了解和研究方向。
(2)诗歌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始终游走在严肃与活泼之间,它本身并不会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什么实际利益,然而,很多人一直在思索、强调诗歌的作用。在以“诗歌的意义”为主题的讨论会上,你想起一位诗人曾说:“一个真正喜欢诗歌的人,他是坏不到哪里去的。”于是,你受此启发,想在会上谈谈诗歌与人的品性修养之间的关系。请写下你的发言内容。(100~120字)
五、现代文阅读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①路透社斯德哥尔摩1901年12月10日电 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
②今年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有: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荷兰的范托夫(化学奖),他发现了化学动力学定律和渗透压定律;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有:瑞士的迪南,他于1864年建立了红十字会;经济学家帕西,他建立了促进国际仲裁的各国议会联盟。
③从即日起,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由4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1个)颁发,从按诺贝尔遗嘱建立的基金中拨款。授奖仪式每年于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挪威的奥斯陆举行。
④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以后又发明了多种炸药,这使他获得巨额收入。1896年诺贝尔逝世,这笔巨款用来设立诺贝尔奖金。他留下来的资金每年的利息将支付这5种诺贝尔奖金。诺贝尔基金会是这笔资金的合法拥有者,并管理这笔资金的投资,但与诺贝尔奖的评定无关。诺贝尔奖的评议权属于瑞典和挪威的诺贝尔奖评委会。
(1)概括第②段的内容和作用。
(2)你认为这则消息的背景部分可以删去吗?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路透社斯德哥尔摩1901年12月10日电 ①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
②今年的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有: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荷兰的范托夫(化学奖),他发现了化学动力学定律和渗透压定律;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有:瑞士的迪南,他于1864年建立了红十字会;经济学家帕西,他建立了促进国际仲裁的各国议会联盟。
③从即日起,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由4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1个)颁发,从按诺贝尔遗嘱建立的基金中拨款。授奖仪式每年于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挪威的奥斯陆举行。
④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以后又发明了多种炸药,这使他获得巨额收入。1896年诺贝尔逝世,这笔巨款用来设立诺贝尔奖金。他留下来的资金每年的利息将支付这5种诺贝尔奖金。诺贝尔基金会是这笔资金的合法拥有者,并管理这笔资金的投资,但与诺贝尔奖的评定无关。诺贝尔的评议权属于瑞典和挪威的诺贝尔奖评委会。
12.消息的正文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四部分,本文的主体部分主要介绍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
13.本消息最后交代新闻背景,特别说明诺贝尔奖的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的分离,有何用意?
《3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A C D B B B
1.A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B.遗瞩——遗嘱;
C.建术——建树;
D.授与——授予;
故选A。
2.C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结合原文“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以后又发明了多种炸药,这使他获得了巨额收入。1896年诺贝尔辞世时,这笔巨款用来设立诺贝尔奖”,因此可知,诺贝尔奖是以瑞典化学家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创立的;
故选C。
3.D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D.“贡献”在这里指“对国家或公众所做的有益的事”,而“进贡”指古代藩属对宗主国或臣民对君主呈献物品,二者含义不同。
故选D。
4.B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诺贝尔奖最初设立时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奖,没有数学奖,这是诺贝尔奖的一个重要特点。
故选B。
5.B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B.有误,新闻要求报道客观事实,但并不意味着不能掺杂个人情感,作者可以在客观报道的基础上,通过措辞等体现一定的情感倾向,只是要避免主观臆断和歪曲事实。
故选B。
6.B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理解。
A.本文作者是新闻报道者,并非阿尔弗雷德 诺贝尔;
C.结合原文“1901年的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有: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荷兰的范托夫(化学奖),他发现了化学动力学定律和渗透压定律;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由此可知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来自多个国家,并非都是美国人;
D.结合原文“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以后又发明了多种炸药,这使他获得了巨额收入。1896年诺贝尔辞世时,这笔巨款用来设立诺贝尔奖。他留下来的资金每年的利息将支付这5种诺贝尔奖金”可知,诺贝尔奖奖金来自诺贝尔基金的收益等,并非仅来自发明炸药的收益;
故选B。
7. 颁发 遗嘱 建树 仲裁 巨额
【详解】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
(1)bān fā(颁发):授予,分发某一样东西,比如勋章、奖状等。
(2)yí zhǔ(遗嘱):人在生前或临死前用口头或书面形式嘱咐死后各事应如何处理。
(3)jiàn shù(建树):在事业上有很大的成就或表示建立不朽的功勋。
(4)zhònɡ cái(仲裁):双方争执不下时,由第三者居中加以调解,做出裁决。
(5)jù é(巨额):巨大的数额。
8.答案
何时 1901年12月10日
何地 瑞典的斯德哥尔摩
何人 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
何事 首次颁发诺贝尔奖
【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结合第一段导语内容分析回答。结合“路透社斯德哥尔摩1901年12月10日电”可知,时间是1901年12月10日,地点是瑞典的斯德哥尔摩;结合“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可知,颁发人是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事件是首次颁发诺贝尔奖。
9.因此,想要有所成就,必须珍惜时间。
【详解】本题考查议论文中紧扣中心论点论证。解题时应整体把握文段内容,抓住中心话题,以这一话题为标准衡量各句内容,筛选出没有扣住话题的语句。
根据文段内容分析,第一句“学贵有恒,就是说,学习上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是中心句,其余几句可视作中心句的支撑句,即第一句后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应紧扣“持之以恒”这一话题。而文段中“因此,想要有所成就,必须珍惜时间”是讲要“珍惜时间”,它与“持之以恒”是两个不同范畴的话题。
10.(1)【示例】“朴实的美感”的起源、“朴实的美感”的内涵、“朴实的美感”的代表作。
(2)【示例】大家好,我认为学习诗歌不仅可以提高一个人的文学修养,丰富人的精神生活,而且能提升人的艺术修养水平,增强实现理想的勇气与信心,更充分地使人感受人生的趣味。中国人讲究含蓄委婉,诗词里多用起兴,所蕴含感情都是借风物传达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学习诗歌时深入体会其中的风物、品味感情、有助于培养人的品性修养。
【详解】(1)本题考查设计研究方向的能力。
此题可围绕“朴实的美感”的主题,从内涵、起源、发展过程、突出表现、代表作品、意义等方面设计研究方向即可。
(2)本题考查发表看法的能力。
此题可根据题干“一个真正喜欢诗歌的人,他是坏不到哪里去的”的提示,从诗歌对品性修养产生的积极作用角度作答即可。诗歌精神是诗人精神世界的产物,与创作主体的品性、修养密切相关。诗品即人品、诗如其人的例证不胜枚举。一方面,伟大诗人的人格魅力与精神感召力在诗歌中得到充分释放、展现;另一方面,高尚的人生价值观与诗歌境界又可以激荡出动人的诗情,滋养诗歌乃至人类的文化品格。如此,才有了蕴藉醇美、骨气端翔的佳作。诵读诗歌,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诵读习惯,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累积厚重的文化内涵。学生可将诗歌经典内化为自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影响自身的行为。对诗歌内容加以理解、运用,这种理解、运用体现在生活和语文学习的方方面面。可据此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11.(1)列举了当年诺贝尔奖的各个门类的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得的奖项以及他们所做出的贡献,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新闻内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2)第四段交代了新闻背景,进一步介绍了诺贝尔奖奖金的来源,补充说明资金管理权与奖项评议权的分离,更有利于读者了解和认识诺贝尔奖,从而增强了新闻内容的真实性。
【导语】这篇新闻以简洁明快的笔触报道了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盛况。导语部分直击核心事实,主体段落详述获奖者成就,背景介绍巧妙穿插。文章结构严谨,采用倒金字塔式写作,既有新闻的时效性,又具历史的厚重感。楷体字体的运用赋予文本庄重感,数字与专有名词的准确呈现增强了报道的专业性。
【详解】(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
本段分别列举了当年诺贝尔奖的各个门类的获奖者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荷兰的范托夫(化学奖)、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的国籍、瑞士的迪南、经济学家帕西所获得的奖项以及他们所做出的贡献。
通过具体案例印证新闻的真实性,具体的国籍、姓名、奖项、贡献充分体现了新闻内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2)本题考查分析新闻背景及其作用的能力。
第④段是背景部分。“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以后又发明了多种炸药,这使他获得巨额收入。1896年诺贝尔逝世,这笔巨款用来设立诺贝尔奖金。他留下来的资金每年的利息将支付这5种诺贝尔奖金”写诺贝尔的发明收入及遗嘱安排,介绍了诺贝尔奖奖金的来源,解释了奖项设立的初衷和经济基础。若删除,读者可能无法理解奖项为何能持续颁发。
“诺贝尔基金会是这笔资金的合法拥有者,并管理这笔资金的投资,但与诺贝尔奖的评定无关。诺贝尔奖的评议权属于瑞典和挪威的诺贝尔奖评委会”补充关键信息,介绍了基金会的作用,补充说明资金管理权与奖项评议权的分离。这些信息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诺贝尔奖的权威性和运作机制。
因此,背景部分虽非事件核心,但能提升报道的完整性和可读性,有利于读者了解和认识诺贝尔奖,从而增强了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因此不可删除。
12.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主要成就(或“获奖者的情况”),颁奖机构、颁奖时间和地点(或“颁奖的情况”) 13.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的分离能够有效保证诺贝尔奖评奖的公正性,能有效防范“谁有钱谁就有权,谁有权谁就有理”的现象发生,表现诺贝尔奖的公正与权威。
【导语】这篇新闻以简洁明快的笔触报道了1901年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盛况。文章结构严谨,先以导语点明事件核心,主体部分详述获奖者成就及颁奖机制,最后补充诺贝尔奖的设立背景。特别突出了资金管理与评奖权分离的制度设计,体现了诺贝尔奖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全文信息密集但条理清晰,既有新闻的时效性,又兼具历史文献价值,展现了重大科技文化事件的报道范式。
12.本题考查新闻内容概括。
首先明确:这则新闻的第①段为导语,第②③段为主体,第④为背景和结语。要求概括主体部分的内容,即第②③段的内容。
根据第②段中“今年的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有……”可知,本段列举首届诺贝尔奖各个门类的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主要成就;或概括为:获奖者的情况。
结合第③段“从即日起,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由4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1个)颁发,从按诺贝尔遗嘱建立的基金中拨款。授奖仪式每年于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挪威的奥斯陆举行”可知,本段交代诺贝尔奖的颁奖机构、颁奖时间和地点;或概括为:颁奖的情况。
据此可知,本文的主体部分主要介绍了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主要成就(或“获奖者的情况”),颁奖机构、颁奖时间和地点(或“颁奖的情况”)。
13.本题考查句段作用。
结合“诺贝尔基金会是这笔资金的合法拥有者,并管理这笔资金的投资,但与诺贝尔奖的评定无关。诺贝尔的评议权属于瑞典和挪威的诺贝尔奖评委会”可知,诺贝尔奖的资金管理与评奖权分属不同机构,两者相互独立。由此可知,这种分离机制能避免资金管理者干预评奖,确保评奖仅依据贡献大小,有效保证公正性,防范权力与金钱对评选的影响,体现诺贝尔奖的公正与权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