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三峡 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1三峡 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5.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29 11:34: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 三峡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曦月(xī) 飞漱(sù) 隐天蔽日(bì)
B.沿溯(sù) 阙处(quē) 重岩叠嶂(zhànɡ)
C.属引(shǔ) 绝 (yǎn) 素湍绿潭(tuān)
D.御风(yù) 襄陵(xiānɡ) 哀转久绝(zhuàn)
2.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或王命急宣 B.常有高猿长啸 C.略无阙处 D.自非亭午夜分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三峡七百里中(在) B.沿溯阻绝(隔绝)
C.良多趣味(良好) D.略无阙处(同“缺”空隙、缺口)
4.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乘奔御风 B.绝 /多生怪柏
C.常有高/猿长啸 D.至于/夏水襄陵
5.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是日更定矣/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B.湖中人鸟声俱绝/绝 多生怪柏
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及下船/及鲁肃过寻阳
6.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B.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文: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凄婉,久久才断绝。
C.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译文: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速冲荡。
D.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文: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7.下列对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B.三峡夏季水势浩大,水流湍急。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中的“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C.课文写三峡四时风光,按照夏春冬秋的顺序来写是因为夏水最盛,最为凶险、迅疾,最具特点,后写春冬之水,最后描写三峡之秋的悲凉气氛。
D.“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描写得形神兼备,句中以“回清”写“素湍”的静态,以“倒影”写“绿潭”的动态,极言江水之清澈。
二、填空题
8.填空。
(1)《三峡》选自《水经注校证》。该书由 (朝代)的地理学家 所撰,以《 》为纲,广为补充发展,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2)《三峡》开篇由山势落笔,接着承山高江窄而写水势,按水势的涨落安排四时顺序,以凝练生动的笔触,描绘出三峡 、 的景色。
9.根据拼音写汉字
重岩叠zhàng( ) 不见xī( )月 沿sù( )阻绝 素tuān( )
飞shù( )其间 zhǔ( )引凄异 泪沾cháng( )
10.解释下列加点字并翻译句子
①略无阙处 阙: ②自非亭午夜分 自:
③沿溯阻绝 沿: ④虽乘奔御风 奔:
⑤哀转久绝 绝: ⑥晓雾将歇 歇:
⑦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译:
三、名句名篇默写
11.《三峡》
(1)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 , 。 , 。
(2)《三峡》中极尽夸张,从侧面烘托出三峡山的高峻险要、壮丽绚美的句子是: , 。
(3)《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洪大凶险的句子是: , 。
(4)《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湍急、行船极快的句子是: , , , , 。
(5)《三峡》中用夸张、侧面烘托江水流速极快的句子是 , 。
(6)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这使我们想到 , 。
(7)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这句话是: 。
(8)《三峡》中描写春冬之景时,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先写了“ , ”的静景,然后写了“ , ”的动景。
(9)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 , 。
(10)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成功实现“蓄水315米”,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呈现在世人面前,郦道元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的“ , ”的凄异景状一去不复返了。
四、语言表达
12.参考下边的素材,为“绝”或“志”字做一张卡片。要求:填写该字的含义和相关语句即可。其中含义与句中该字的意思相匹配,语句须连续的两句。
绝《与朱元思书》《三峡》等 志《龟虽寿》《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
13.赏读下面语句。请选用其中的四字短语填写到诗句点评的空缺处。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本段重在描写三峡夏天的江水,其中 正面突出三峡夏天江水磅礴的气势!
五、综合性学习
14.到《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查阅“引”和“时”的意思,为加点词选择合适的义项吧!学习梳理课文结构,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
(1)默读全文,圈画文中提示课文结构的关键词语,并填写表格。
表3-1《三峡》结构梳理
文章结构 段落 段落 景物特点
三峡总貌 第1段 山势连绵,隐天蔽日
季节分说 ① 第2段 ②
春、冬 第3段 ③
④ 第4段 ⑤
(2)填完上表,小文提出了一个问题:“本文为什么没有按四季的顺序来写呢?”写作顺序总是受到写作对象和写作目的的影响。请你和她一起探究答案,结合上面的学习成果,从“思考原点”出发,逐步完成“写作顺序”探究地图,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并在课堂上发表你的见解。
◎思考原点:《水经注》是一部记录大小河流的地理著作。我们对写作顺序的思考要围绕写作对象,也就是“水”这个字来展开。
图3-1“写作顺序”探究地图
第一站:浏览全文,我们不难发现,第1段总写了三峡风貌,全文是 结构。
第二站:写作时,作者往往将最富有特点的内容放在最前面介绍。我们可以用第2段的内容来验证这个道理。
第三站:进一步思考,春、冬两季的水为什么放在一起写?
第四站:写作对象特点的丰富性也是作者需要考虑的一个内容。从内容和在全文中所处的位置来说,第4段的价值是什么?
六、文言文阅读
1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作者为什么将春冬二季放到一道来写?
(2)文章结尾引用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有何作用?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郦道元《三峡》节选)
【乙】
自雷江口行大江,江南群山,苍翠万叠,如列屏障,凡数十里不绝。自金陵以西,所未有也。是日,便风张帆,舟行甚速,然江面浩渺,白浪如山,所乘二千斛舟①,摇兀掀舞,才如一叶。过狮子矶,一名佛指矶②,藓壁百尺,青林绿筱倒生壁间图画有所不及。犹恨舟行北岸,不得过其下。旁有数矶亦奇峭,然皆非狮子比也。至马当③,所谓上元水府④。山势尤秀拔,正面山脚直插大江。庙依峭崖架空为阁,登降者皆自阁西崖腹小石径,扪萝⑤侧足而上,宛若登梯。……舟至石壁下,忽昼晦,风势横甚。舟人大恐失色,急下帆,趋小港,竭力牵挽,仅能入港。
(选自陆游《入蜀记》,有删改)
【注释】①二千斛舟:指载重二千斛的大船。斛,古代容量单位。②佛指矶:山名。③马当:山名。④上元水府:长江水神庙之一。⑤扪萝:攀援葛藤。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沿溯阻绝 溯:逆流而上。 B.不见曦月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C.凡数十里不绝 绝:灭绝。 D.犹恨舟行北岸 恨:遗憾。
17.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雷江口行大江 B.实是欲界之仙都 是日
C.欣然起行 然皆非狮子比也 D.春冬之时 山川之美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舟至石壁下,忽昼晦,风势横甚。
19.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青 林 绿 筱 倒 生 壁 间 图 画 有 所 不 及。
20.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两篇文章都是先总体概写江边群山连绵的雄伟景象,后大篇幅细致描绘水边绿植。
B.【甲】文着重抓住不同季节景物特征描写,乙文着重刻画一日内不同时段的景物。
C.【甲】、【乙】两文在描写江水时,都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D.两篇文章都抒发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以及游赏过程中的人生感悟。
七、作文
21.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更是因三峡工程闻名于世,无数中外游客慕名前去观光。学完课文之后,老师决定带你们去三峡旅游,请你联系课文的描述,做一回小导游,与一段导游词。(不少于100字)
《11 三峡》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B B C C D B D
1.B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辨析。
A.飞漱(sù)——shù;
C.属引(shǔ)——zhǔ;
D.哀转久绝(zhuàn)——zhuǎn;
故选B。
2.B
【详解】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
A. “或”古义:有时;今义:或者;
B. “常”古义:经常;今义:经常。古今意义相同;
C.“略”古义:完全、丝毫;今义:简略、大致;
D. “自”古义:如果;今义:自己;
故选B。
3.C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语。
C.句意:趣味无穷。良:很;
故选C。
4.C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子节奏划分。
C.“常有”谓语,“高猿长啸”是宾语,因此应划分为:常有/高猿长啸;
故选C。
5.D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A.名词,时间单位/副词,还;
B.动词,消失/形容词,极高的;
C.疑问代词,哪里/句末语气词,表示强调或感叹;
D.相同。动词,等到;
故选D。
6.B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B.绝:消失。翻译: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凄婉,久久才消失。故选B。
7.D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D.“回清”是回旋的清波,“倒影”的意思倒映着岸边各处景物的影子。“回清”写“素湍”的动态,“倒影”写“绿潭”的静态。
故选D。
8. 北魏 郦道元 水经 雄奇险峻 清幽秀丽(意思对即可)
【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三峡》选自《水经注校证》。作者郦道元,字善长,是北魏地理学家,撰《水经注》。《水经注》看似为《水经》之注,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由于书中所引用的大量文献中很多散失了,所以《水经注》保存了许多资料,对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地理有很多的参考价值。
【小题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三峡》是一篇明丽清新的山水散文,其记述了长江三峡的雄伟险峻,描绘出三峡各具特色的四季风光,展现出了长江万里图中一帧挺拔隽秀的水墨山水画。
文中用“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山之“连”,“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之“高”。“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以“绝”状山,以“怪”写柏,写出三峡的奇异景象,突出其雄奇险峻的特点;
文中写“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深水为潭,以“绿”饰“潭”,益见深沉宁静。水中有影,则水平如镜,倒影入潭,突出其“清幽秀丽”。
9. 嶂 曦 溯 湍 漱 属 裳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1)重岩叠嶂:chóng yán dié zhàng,形容山势险峻、层峦叠嶂。
(2)不见曦月:bù jiàn xī yuè,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3)沿溯阻绝:yán sù zǔ jué,意思是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4)素湍:sù tuān,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
(5)飞漱其间:fēi shù qí jiān,水流在山峰之间飞速地往下冲荡。
(6)属引凄异:zhǔ yǐn qī yì,(声音)接连不断,凄惨悲凉。
(7)泪沾裳:lèi zhān cháng,泪水打湿了衣裳。
10. 同“缺”,空隙,缺口; 如果 顺流而下 飞奔的马 消失,停止。 消散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异的山水景色了。
【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阙:同“缺”,空隙,缺口;
(2)句意:如果不是正午或午夜;自:如果;
(3)句意:下行和上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沿:顺流而下;
(4)句意:即使骑乘奔驰的快马,驾着风;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5)句意: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停止;绝:消失,停止;
(6)句意: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歇:消散;
(7)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是南朝文学家;复:又;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奇:指山水之奇异。
11. 两岸连山 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有时朝发白帝 暮到江陵 其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 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 朝发白帝 暮到江陵 清荣峻茂 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悬泉瀑布 飞漱其间 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 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古诗文。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阙、叠嶂、曦、峻茂、哀”等字词容易写错。
12.
示例:断绝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志向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词句和拓展运用。根据所给的课文,找到文中含有“绝”或“志”的句子,分析这些句子中字的含义,然后按照题目要求写出相应的含义和语句。
绝:
在《与朱元思书》中“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意思是:奇异的山,灵异的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这里“绝”表达的是独特、独一无二的意思,形容山水景色绝妙。在《三峡》中“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意思是: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倘若碰到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有时候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里“绝”指阻断、断绝。在《三峡》中“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的意思是:空旷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声音悲凉婉转,很久才消失。这里的“绝”表示消失的意思。综合以上语境,可以确定“绝”字的含义为独特、独一无二或断绝或消失。根据确定的含义,从《与朱元思书》和《三峡》中找出连续的两句包含“绝”字且能体现该含义的语句,即“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和“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
例如:断绝 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
又如:消失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又如:独特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志:
在《龟虽寿》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意思是: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却依然驰骋千里。这句话常用来比喻人虽然年老,但仍有远大的志向和抱负。这里的“志”明显表示志向。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意思是: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意在强调一个人若要承担重大的责任或成就伟大的事业,往往需要先经历各种艰难困苦的磨练,以此来激发他的意志、增强能力。这里的“志”也可以理解为意志。所以“志”字的含义为志向或意志。依据确定的含义,从《龟虽寿》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找出连续的两句包含“志”字且能体现该含义的语句,即“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和“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例如:志向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又如:意志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13.沿溯阻绝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句子。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的意思是,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乘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快。其中作者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水势之险恶、水位之高、水流之急,突出夏天江水磅礴的气势!“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通过对比、夸张侧面烘托夏季江水暴涨后的水流之疾。可填:沿溯阻绝。
14.(1)①夏
②水势浩大,水流湍急
③充满趣味,富有生机
④秋
⑤寒秋肃杀,凄婉幽美
(2) 总分 写三峡秋季的景色清冷寂静,水枯气寒,以高猿哀鸣衬托深秋的凄清,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说明三峡秋天寂静、凄清的特点。
【导语】这篇文章从整体上展示了三峡的特殊自然景观,通过总述和分说两个部分,将三峡的山水特色生动呈现。文章先描绘了三峡的总体轮廓,使读者产生总体印象,然后细致描写不同季节的景色变化。选择春冬并列描写,因为这两季的三峡河水特点更为鲜明突兀,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和对比度,最后用夏季景物作为重点描写结束,全篇层次分明,结构合理,景物描绘生动细腻。
【详解】(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
①根据第2段“至于夏水襄陵”可知,季节为“夏”。
②根据第2段“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可知,夏天江水暴涨,能漫上山陵,上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可见水势之浩大。根据“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可知,从上游的白帝城出发,到下游的江陵,一千二百里的水路,朝发夕至,可见水流之湍急。
③根据第3段“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等可知,春冬之时,白色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绿色的潭水中有倒映着的各种景物的影子,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速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可概括为:充满趣味,富有生机。
④根据第4段“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中的“霜”“寒”等,可知为秋季。
⑤根据第4段“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可知,秋天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之中一片清寒肃杀,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连续不断,凄惨悲凉,可概括为:寒秋肃杀,凄婉幽美。
(2)本题考查写作顺序分析。
第一问。根据题目提示和文章结构,第一段总写三峡风貌,接下来分段描述夏、春冬、秋季不同季节的景色,因此全文是“总分”的结构。
第二问。第4段写秋天三峡情景:水枯气寒,猿鸣凄凉。“每至晴初霜旦”以“霜旦”的“霜”暗指秋季。“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以实景补足前意,林涧之间,清冷肃穆,充满了凄清肃杀的气氛。写秋峡以代表性事物猿来表现,写猿又分两层,一是直接叙述,一是引渔歌为证。写猿又围绕着“山”和“哀”两个重点,从而显示秋峡的特色。以“高”形容猿,指明是高山上的猿,以“长”形容啸,送声长远,暗示是在长峡之中。“空谷传响”,直言在山中。“久绝”,回应“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渔歌也是一言“峡长”,一言声哀。从猿鸣之中,使人进一步体会到山高、岭连、峡窄、水长,同时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点睛】参考译文:
在七百里三峡当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一点也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倘若碰到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有时候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达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在春、冬两个季节,白色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绿色的潭水中有倒映着的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多生长着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速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之中一片清寒肃杀。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连续不断,凄惨悲凉。空旷的山谷中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所以渔民们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5.(1)因为三峡春冬两季的景物特点相似,水文特点相同。这两个季节的水都较为清澈,如“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体现了水的清澈;且景色都具有秀丽、清幽的特点,“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描绘出山水草木的美好。这样安排符合《水经注》地理志的书写传统,同时也使文章详略得当,避免了重复描写,更简洁地展现出三峡不同季节的特色。
(2)渲染氛围:以哀婉的渔歌渲染三峡秋季萧瑟凄凉的环境氛围。
侧面烘托:通过“猿鸣三声泪沾裳”的悲情,侧面表现三峡山高水长、行路艰难的特点。
深化情感:借渔人之口表达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同情,使文章情感更含蓄深刻。
【导语】这篇《三峡》以精炼笔法勾勒出三峡四季之景:夏水奔涌、春冬清幽、秋日萧瑟。作者巧妙运用空间对比(“隐天蔽日”)与时间流速(“朝发暮至”),展现自然之雄奇与人力之渺小。结尾渔歌点睛,将视觉意象升华为听觉哀韵,使山水之美与羁旅之愁浑然一体,体现郦道元“以景载情”的山水文风。
【小题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春冬时节的三峡,水的状态与夏季的汹涌、秋季的凄寒截然不同,呈现出清澈的共同特点。“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一句,生动刻画了这一特质。白色的急流与碧绿的深潭相映,回旋的清波中倒映着两岸的景物,无论是“素湍”的明快,还是“绿潭”的沉静,都以清晰的形态展现出水的澄澈。这种清澈的水文特点,让春冬两季在水态描写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将它们放在一起写,能够集中呈现三峡非汛期时水的独特风貌,避免了分开描写可能造成的重复。
春冬两季的三峡,整体景色都洋溢着秀丽与清幽的氛围,这与夏季的奔放、秋季的肃杀形成鲜明对比。“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描绘出峭壁上怪柏苍劲、瀑布飞泻的画面,充满生机与动态之美;而“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则以凝练的语言概括了水清、树荣、山高、草茂的景象,尽显山水草木的和谐美好。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春冬时节三峡秀丽清幽的整体风貌,将两季合写,能够更集中地展现这种独特的景致,符合《水经注》作为地理志既要记录地理特征,又要展现景物特色的书写传统,同时使文章详略得当,避免了对相似景致的重复赘述。
【小题2】本题考查句子作用。
渲染氛围:前文描绘秋季三峡“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展现出秋晨的清冷、山林的寒意与涧水的肃穆,已然奠定了萧瑟的基调。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这句渔歌,以“猿鸣三声”的凄清哀婉与“泪沾裳”的悲戚情绪,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氛围。猿猴的长啸在空谷中“哀转久绝”,与渔歌中蕴含的伤感相互呼应,将三峡秋季那种萧瑟凄凉的环境氛围渲染得淋漓尽致,让读者深切感受到秋景中的悲寂。
侧面烘托:渔歌中“巴东三峡巫峡长”直接点出三峡地域的绵长,尤其是巫峡的悠长,这与前文对三峡“七百里”“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的地理特征描写相呼应。而“猿鸣三声泪沾裳”的悲情,则从侧面烘托出三峡山高水险、行路艰难的特点。在这样漫长且险峻的环境中,旅人听到猿鸣都会不禁落泪,足见三峡行程的艰辛,使读者对三峡的地理特质有更深刻的体会。
深化情感:渔歌是渔人在长期劳作中流传下来的歌谣,承载着他们的生活体验与情感。“猿鸣三声泪沾裳”不仅是对自然环境引发悲情的描述,更暗含了渔人在三峡中奔波劳作的艰辛与苦楚。作者引用这句渔歌,借渔人之口间接地表达了对这些劳动人民疾苦的同情,让文章在描写自然景观之外,多了一份人文关怀,使情感表达更为含蓄却也更为深刻,提升了文章的思想内涵。
【点睛】参考译文:
在七百里三峡当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一点也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倘若碰到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有时候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达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在春、冬两个季节,白色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绿色的潭水中有倒影着的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多生长着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速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之中一片清寒肃杀。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连续不断,凄惨悲凉。空旷的山谷中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所以渔民们唱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6.C 17.D 18.船行驶到石壁下,天色忽然变暗,风势非常猛烈。 19.青林绿筱/倒生壁间/图画有所不及。 20.C
【导语】这两则文言选段均以山水游记见长,展现了不同的审美视角。甲文《三峡》以四时变化为经,用“隐天蔽日”“素湍绿潭”等凝练笔法勾勒三峡的雄奇与秀美,体现郦道元地理志的实录精神;乙文《入蜀记》则以行舟轨迹为纬,通过“白浪如山”“扪萝侧足”等动态描写,凸显陆游日记体散文的现场感。两文皆善用夸张对比,共同构成中国古代山水散文“形神兼备”的美学传统。
16.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
C.“凡数十里不绝”意为:连绵数十里不断绝,“绝”应是“断绝、中断”的意思,而非“灭绝”;
故选C。
17.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介词,在/介词,从;
B.判断动词,是/代词,这;
C.形容词词尾,……的样子/连词,然而、但是;
D.两个“之”都是助词,翻译为“的”;
故选D。
18.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注意重点词的解释:
至,到;忽,忽然;晦,昏暗;横,猛烈;甚,非常。
19.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句意:青翠的树林和碧绿的竹子倒着生长在石壁间,即使是图画也比不上这里的景色。
“青林绿筱”是句子的主语,指代景物,表述完整,其后应断开;“倒生壁间”描述主语的状态和位置,是对“青林绿筱”的具体描绘,其后应断开;“图画有所不及”意思是即使是图画也比不上这里的景色,表达一个完整语义。
据此可断句为:青林绿筱/倒生壁间/图画有所不及。
20.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及写作手法。
A.甲文先写三峡两岸连山的景象,后按季节描写江水等景物,并非大篇幅描绘水边绿植;乙文虽写了“青林绿筱”等绿植,但后文也描绘了江面风浪、行船经历、马当山的景色等诸多内容,并非以绿植为主要描写对象,该选项分析有误;
B.根据乙文“自雷江口行大江……过狮子矶,一名佛指矶……至马当……”可知,文章按照作者的行程顺序,依次描写了航行过程中看到的江南群山、狮子矶、马当山等不同地点的景色,以及行船时遭遇江面风浪等经历,并非“着重刻画一日内不同时段的景物”,该选项分析有误;
C.甲文“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是正面描写夏水的汹涌澎湃;“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通过船行速度快侧面烘托夏水湍急;乙文“江面浩渺,白浪如山”是正面描写江面的广阔和浪涛的汹涌;“所乘二千斛舟,摇兀掀舞,才如一叶”通过船在浪中颠簸的状态侧面表现江水风浪之大。两文都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该选项分析正确;
D.虽然两篇文章都抒发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但甲文主要通过对三峡不同季节景色的描写,展现了三峡的壮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并未明确表达游赏过程中的人生感悟,而乙文则更多地描绘了旅途中的惊险和艰辛,该选项分析有误;
故选C。
【点睛】参考译文:
甲:
在三峡七百里的地域当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断了。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候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在春、冬两个季节,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乙:
从雷江口进入大江航行,长江南岸的群山,苍翠的山色层层叠叠,如同排列的屏障,连绵数十里不断绝。从金陵往西,这样的景色是从未有过的。这一天,顺风扬帆,船行得非常快,然而江面广阔浩渺,白色的浪涛像山一样高,我们所乘坐的载重二千斛的大船,在浪涛中摇晃颠簸,就像一片树叶。经过狮子矶,它又名佛指矶,长满青苔的石壁高达百尺,青翠的树林和碧绿的竹子倒着生长在石壁间,即使是图画也比不上这里的景色。只是遗憾船在北岸航行,不能到它的下方去观赏。旁边有几座石矶也很奇特险峻,但都比不上狮子矶。到了马当山,这就是所说的上元水府。山势格外秀丽挺拔,正面的山脚直接插入大江。庙宇依傍着陡峭的悬崖,在空中架起楼阁,上下攀登的人都要从楼阁西面悬崖腹部的小石径通过,攀援着葛藤,侧着脚往上走,就好像在登梯子一样。……船行驶到石壁下,天色忽然变暗,风势非常猛烈。船夫十分惊恐,脸色大变,急忙放下船帆,驶向小港,竭尽全力拉船,才勉强进入港口。
21.示例:同学们,大家好,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异。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啭。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橘;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这里有多情的三峡风光,还有热情的三峡人民,希望你们常游此地。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应用之拟写导游词的能力。拟写导游词时,一般先写称呼和问候语,然后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景点的景物特点和人文感受。本题作答,要结合《三峡》一文对三峡的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三峡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向同学们介绍。如:亲爱的同学们,三峡包括巫峡、瞿塘峡、西陵峡。在七百里三峡中,有许多高低起伏的山峰,没有中断的地方,这里的山峰重峦叠嶂,峰峦雄伟,正如郦道元所说“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三峡的水,则是夏水上涨,水势磅礴、惊涛骇浪。到了春冬之时,则是潭水碧绿,清波回旋。到了秋风萧瑟时节,则有猿鸣哀转,更是别有一番情致。美妙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大家好好饱览风光吧!答案是多元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