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整体设计
【探究一】把握要素,梳理结构
1.阅读下面三则消息并梳理出其结构和要素,完成下面的表格。
明确: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结构 要素
标题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何时 1949年4月21日
导语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何地 在芜湖、安庆之间
主体 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鲁港诸城进击中 何人 约三十万人民解放军
何事 南渡长江
背景 — 何故 —
结语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如何 渡过长江,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结构 要素
标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何时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导语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何地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战线
主体 二十日夜起……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何人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何事 横渡长江
背景 — 何故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结语 — 如何 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结构 要素
标题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何时 1901年12月10日
导语 第1段 何地 斯德哥尔摩、奥斯陆
主体 第2段和第3段 何人 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
何事 首次颁发诺贝尔奖
背景 第4段 何故 —
结语 — 如何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给六位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人
2.结合刚才的梳理,谈谈你阅读消息的方法和心得。
明确:(示例)(1)消息标题是对消息主要内容的概括,导语集中呈现最重要、最新鲜或最有特点的新闻事实。
(2)消息的导语是消息的第一句话或第1段文字。
(3)主体部分一般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叙述事件。
(4)标题、导语、主体三者不可缺少,背景和结语有时会暗含在主体里。
【探究小结】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示意图:
【探究二】比较阅读,探究异同
快速浏览本单元的所有课文,结合旁批与补白,在比较中归纳消息、新闻特写、通讯、新闻评论各自的特点,填写下表。
明确:
体裁 消息 新闻特写 通讯 新闻评论
篇名 《消息二则》《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时效性 时效性最强 有很强的时效性 较消息、特写时效性要求较低 讲究传播的时效。新闻事件发生后,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评论并传播
篇幅 篇幅较短,有的甚至只有一句话 篇幅比较灵活 短则四五百字,长则上千上万字,比消息详细、完整,富有情节 篇幅可长可短
选材 重事件,纵然是人物消息,也主要是写人做的事,以事显人 描写新闻事件中的片段(精彩瞬间)并予以放大 有写人亦有写事,但不仅仅以交代清楚“何人”“何事”为最终目的,而是力图展现全貌,抓住细节。没有细节不会是好通讯 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现象、问题进行评论
结构 一般采用“倒金字塔结构”,突出主要事实 类似于散文,结构灵活 结构灵活,如同讲故事,常以最吸引人的情节、议论、引语开篇,用“文无定法”来描述最恰当 围绕主要观点组织材料,安排层次
表达方式 以记叙为主,较少出现直接的抒情或者议论 以描写为主,可以适当穿插议论、抒情 融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于一体 偏重议论,或夹叙夹议
【探究三】品析语言,体会态度
语言是文章的门面,好的新闻语言,既体现了新闻的准确性和客观性,也隐含着作者对事物的立场与态度。请同学们细读本单元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倾向,结合自己的思考完成下面的卡片。
卡片一《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消息)例句: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语言特点:数词精准,善用四字词语,语言典雅凝练。情感态度:生动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顽强,表达了作者对人民解放军的赞扬之情。
卡片二《“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新闻特写)例句: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语言特点: 情感态度:
卡片三《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通讯)例句:① ② ③ 语言特点:①将具体信息用“××”来代替,体现保守国家秘密的使命感。②引入对话,让读者如身临其境,亲身体验着舰时紧张惊险的氛围。③运用对比,突出观众着舰前后的心理反差,强化情感的表达。情感态度:
卡片四《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新闻评论)例句: 语言特点:从正反两方面来阐述人们对南京大屠杀的态度,鲜明深刻。情感态度: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