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整体设计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品味、欣赏五篇散文各具特色的语言。
2.培养学生对散文语言的赏析能力。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语言犹如文章的衣服,一篇好的文章离不开精彩的语言,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一下本单元的几篇散文的语言之美,领略散文的语言魅力。
二、任务开展
任务一:美句摘录,体悟情感
你认为《背影》和《昆明的雨》中哪些词语、句子用得准确、生动、富于表现力,最能表现作者的情感。请你选择3—5句加以赏析,并把它们摘录下来,制作语言积累卡。
示例:
《昆明的雨》:“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运用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用卖花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抒发作者对昆明的怀念、喜爱之情。
语言积累卡美句摘录:
明确:
1.《背影》
(1)第6段“他用两手攀着上面……流下来了。”用动作描写写出父亲爬月台的艰难,更突出父亲对“我”深沉的爱。
(2)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
语句都很短,没有多余的话。其中“典质”“亏空”“惨淡”“赋闲”等词很文雅,但总体而言是口语,明白易懂。短促的语句,将事件、氛围、原因概述得清清楚楚,带给读者一种忙碌、沉重的感受。
(3)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作者基本上是以叙述代描写,表现父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父亲“拣定椅子”,反复叮嘱,都是极琐细的事,作者却不厌其烦地一一写来,看似细碎,却并不让人觉得烦冗,因为其中的点点滴滴,都是父爱的真实流露。其中写“我”用父亲“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座位,点出一个重要的细节,变换了叙事的视角,消减了从一个角度连续叙事可能存在的单调感。
(4)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作者使用的是白描手法,笔法简净,却细致而传神地描画出了父亲的形象。这三个句子看似平淡,其实内有起伏,“本来”“只好”“尚不”“可是”“就”等词语,看似寻常,却表现出“我”心中并不平静的感情。
(5)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
这几句话的书面语特点明显,既用文雅的四字词语,还使用接近文言文的句式,强化了句子的概括力,短短几句,概括了父亲的人生历程。虽以第三人称来写,“哪知”“触目伤怀”等词语却写出了父亲的心境。连用两个“自然”,为父亲辩护,表现了“我”对父亲的理解。
2.《昆明的雨》
汪曾祺散文的语言直白而平和,流利而自然,简洁而富有韵味,并富于生活气息。
(1)“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有如大白话一般,没有任何秀丽华彩之处,但是直白平淡之中有一种拉家常的返璞归真风格,让人感到亲切。
(2)“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引导读者发挥联想和想象,与秀丽华彩的语言相比,更易让人直接感受事物的形象。
(3)“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说一半,留一半,富有余味。
任务二:美段精赏,品味语言
1.阅读《背影》第6段中描写父亲的语句,思考这些语句体现了父亲哪些特点,并用“通过 (词句),我看到了 (形象)的父亲,体现了父亲 (情感)”的句式汇报。
明确:通过“他用两手攀着上面……流下来了”,我看到了一个爬月台很艰难的父亲,体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通过“蹒跚”“慢慢探身”“穿过”“爬上”“攀着”“向上缩”“向左微倾”等,我看到了一个笨拙、吃力的父亲,体现了父亲对儿子全力以赴、毫无保留的爱。
2.阅读《昆明的雨》,找出文中描写景物的语句,体会作者情感,并用“通过 (词句),我读到了 (特点)的雨/事物,体现了作者 (情感)”的句式汇报。
明确:通过“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我读到了下下停停的雨,体现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
3.阅读《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找出其中你认为富有哲理的话,并用“我认为文章中 这句话富有哲理,我从中认识到了 ”的句式汇报。
明确:我认为文章中“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向云霄,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这句话富有哲理,我从中认识到了人要抱有同情心。
4.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对散文的句子和段落进行了赏析,不同类型的散文,各具特色,使文章表达更具体、更形象、更传神。请同学们归纳总结这几篇课文的语言风格。
三、总结反思
诗人可以夸张,夸张了还令人不感到夸张;散文则常常是老实朴素,令人感到日用家常。散文的长处大概在于自然有致,而无矜持的痕迹。
——李广田《谈散文》
散文阅读离不开对语言的鉴赏,鉴赏语言也是为了感受美,感受美的语言。这节课通过对散文语言的品味,了解不同类型散文的语言风格。
四、课后延伸
与同桌分享自己认为优美的语句、语段,并进行互相评价。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学会归纳总结这单元不同类型散文的写作特色。
学习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品析优美语句,去感悟五篇课文抒发的情思,那这节课我们试着归纳不同类型散文的写作特色。
二、任务开展
任务一:美点探寻,总结特色
1.再次阅读《背影》,圈画重点语段,思考“作者是如何描绘这个背影的 从中你领会到作者一种怎样的情感 ”
问题探究:作者是如何描绘这个背影的 从中你领会到作者一种怎样的情感
细读片段:看父买橘(第6段)
关键语句 写作技法 表达效果 写作特色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显出努力的样子 肖像、动作描写 “蹒跚”“慢慢探身”“穿过”“爬上”“攀着”“向上缩”“向左微倾”等动词的精准使用,刻画出了一个笨拙、吃力的背影,尽显买橘之路的艰难,展现了父亲对儿子全力以赴、毫无保留的爱。 作者通过场景描写,运用白描手法,刻画出父亲感人至深的“背影”,语言质朴却饱含深情。
2.根据《背影》重点语段的品读方法,自主、合作品析《白杨礼赞》《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昆明的雨》的重点语段,探究文章的写作特色。(完成学习任务单一)
学习任务单一
问题探究:作者笔下的白杨树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作者又是如何通过语句一层层揭示这种意义的
《白杨礼赞》
关键语句 写作技法 表达效果 写作特色
问题探究:作者在提出观点后,是如何论述“永久的生命”的
细读片段:《永久的生命》(第2、3、4段)
关键语句 写作技法 表达效果 写作特色
问题探究:作者如何阐释对爱情的渴望是“我”活着的理由
细读片段:第2段
关键语句 写作技法 表达效果 写作特色
问题探究:汪曾祺笔下的昆明景物美、滋味美、人性美、氛围美。你最喜欢哪一种 细细品味汪老先生是如何把美与情表现出来的
细读段落:
关键语句 写作技法 表达效果 写作特色
任务二:美文共聚,写法归纳
1.小组讨论,将五篇散文的内容与写法进行总结归纳,完成学习任务单二。
学习任务单二
篇目 所属散文类型 所咏之物 所抒之情 写作手法
《背影》
《白杨礼赞》
《永久的生命》
《我为什么而活着》
《昆明的雨》
2.请把本单元课文与我们学过的《紫藤萝瀑布》《春》《济南的冬天》进行对比阅读,探究不同类型散文有何异同。
三、总结反思
探究归纳不同类型散文的异同有助于学生阅读不同类型的散文,提高鉴赏能力,领会作品的情思。
四、课后延伸
以“又是一年花开时”为开头,从叙议结合、先抑后扬、由形到神、分总结合、点面结合等段式结构中任选一种结构,综合运用动词链、短句、注重色彩、巧用标点、善用修辞、多角度描写等语言技法,写一段不少于300字的段落,结构清晰,情思明确。
第3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把握语言连贯的重要性。
2.归纳整理阅读散文的方法和策略。
学习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请你们谈谈阅读了本单元的五篇散文后的感受。
散文是和诗歌、戏剧、小说并称的文学体裁之一,它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它具有选材构思的灵活性和较长的抒情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阅读散文。
二、任务开展
任务一:比较五篇散文的写作目的和写作方法,把握不同类型散文的写作特色
类型 篇目 写作目的 写作方法
明确:
类型 篇目 写作目的 写作方法
写人记事 《背影》 描写人物事件,传达作者感受 抓住背影,寓意深刻
托物言志 《白杨礼赞》 描写景物特征,传达作者感受 刻画“白杨”,托物言志
阐发哲理 《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 揭示本质,启发读者 议论见长,发掘本质
写景抒情 《昆明的雨》 描写景物特征,传达作者感受 以“雨”为线,景情融合
任务二:通读文章,体会散文语言连贯的重要性
1.什么是语言连贯
语言连贯,是指说话或写作时,词与句、句与句、段与段、段与篇之间连接自然,语意连续贯通。
2.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背影》《白杨礼赞》《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昆明的雨》五篇课文如何体现语言的连贯性。
明确:
(1)文章:段与段材料组合要有序
以《背影》为例,全文围绕背影和泪水,双线组织文章内容(如下图),以清晰结构来保证文章的整体性,这就是一种语言的连贯。
背影和泪水
(2)段落:句与句话题前后要统一
以《昆明的雨》为例:
昆明菌子极多。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菌中之王是鸡,味道鲜浓,无可方比……因为这东西在云南并不难得。有一个笑话……这笑话用意在说明昆明到呈贡的火车之慢,但也说明鸡随处可见。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作干巴菌……还有一种菌子,中看不中吃,叫鸡油菌……
——《昆明的雨》节选
(3)句段之间运用过渡句(段)
以《白杨礼赞》为例: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4)词句之间适当运用关联词
以《昆明的雨》为例:
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但是并不使人厌烦。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明确:第一句与第二句之间用了“但是”一词,表明两句之间是转折关系。第二句与第三句之间用了“因为”一词,表明前后是因果关系。第三句中间用了“不是”,前后形成对比,与第二句“并不使人厌烦”相照应。第三句中用了“而且”一词,表示递进关系。巧用关联词,不仅使语言更加连贯,也使叙述变得曲折生动,更有情趣。
此外,句子之间的连贯还要注意句序合理,一般按照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展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采用合理的顺序。
任务三:归纳整理,总结提升
1.散文阅读三部曲:把握主旨——揣摩语言——赏析技巧
(1)把握主旨:要关注标题、文眼和议论抒情句。
(2)揣摩语言:关注修辞、句式、词语的精妙和特点。
(3)赏析技巧:如谋篇布局、描写技巧、叙述技巧、抒情技巧等。
2.散文阅读的策略:
(1)朗读背诵 (2)关注细节 (3)知人论世 (4)比较阅读
三、 总结反思
阅读散文,不仅仅是为了知道作者所写的人、事、景、物,而是通过这些人、事、景、物,触摸写散文的那个人,触摸作者的心眼、心肠、心境、心灵、心怀,触摸作者的情思,体认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思量和感悟。
——王荣生《散文教学教什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进一步掌握了阅读不同类型散文的方法。
四、课后延伸
运用本单元所学方法阅读其他名家散文,如:汪曾祺的散文集,朱自清的散文集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