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一着惊海天
——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10min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在浩hàn的大海中,航母甲板上的舰载机蓄势待发。飞行员们以xián熟的技术操控着飞机,引擎咆啸,震撼人心。每一次起飞与降落,背后都是科研人员殚精竭虑的付出。他们一丝不荀地完成每一项任务,用行动镌刻着精湛技艺。为了国家的海防事业,他们无怨无悔地奉献着青春与热血,共同守护着这片蔚蓝的海域。
(1) 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殚精竭虑( ) 镌刻( )
浩hàn( ) xián( )熟
(2) 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订正。
①“________”改为“________”
②“________”改为“________”
2. 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的一幕真是惊心动魄。
B. 他辞去了城里的工作,回到家乡,带领乡亲们白手起家,一起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C. 骗子殚精竭虑,但仍“骗”不离宗,只要我们认清其诈骗套路,就能轻松破解骗局。
D. “时代楷模”王继才无怨无悔守护开山岛32年,执勤时突发疾病去世,离开了毕生为之奉献的海防事业。
3. 下列填入横线上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飞行结束后,杨利伟参加了很多活动。_________飞行在浩瀚太空时思索的谜题,竟在脚下千年的黄沙戈壁中得到答案。
①洞窟壁画上,有“飞天”的仙女;而洞窟中,是实现飞天梦想的杨利伟。
②眼前的一切,就是人类、就是中国能在浩瀚星海中生生不息、不断繁衍的理由!
③他来到“飞天”壁画所在地——敦煌,当时的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领着杨利伟一个洞窟一个洞窟地看,详细讲述每一个洞窟的精彩故事,杨利伟听得入迷了。
④那一刻,杨利伟顿悟了,那个在“神舟五号”上的疑问和谜团被解开。
A. ①③②④ B. ③②①④
C. ①④②③ D. ③①④②
4.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成才的诀窍不在巧,而在拙,最重要的是守住本心下苦功夫、下笨功夫。
B. 翻开厚重的历史,拂去岁月的尘埃,每一位舍生忘死、为国捐躯的人民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C. 我们在这里汲取力量,收获成长,播种梦想。
D. 随着照相机的快门声响起,中国第一位成功着舰的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风采,定格在人们的镜头里。
28min
【课内品读】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课文第一段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按要求赏析句子。(4分)
(1) 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歼 15舰载机前沸腾了,鲜花映衬着飞行员的笑脸,人们忘情地与飞行员紧紧拥抱,争相与飞行员合影留念……(从描写方法的角度)(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课文在描写舰载战斗机着舰过程时多次描写了周围人的神态和心情,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文章引用某大国一名上将的话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2024南通通州期中)
材料一:2024年7月5日下午,“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从太空返回两个月后,在中国航天员中心与媒体和公众正式见面。见面会上,“神舟十七号”乘组分享了在轨期间的经历和体会。2023年10月26日,三名航天员搭乘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奔赴中国空间站。在轨飞行187天期间,“神舟十七号”乘组先后进行了2次出舱活动,完成我国首次在轨航天器舱外设施维修任务,为空间站长期安全、稳定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开展了84项空间科学在轨实(试)验,顺利完成各项既定任务,于2024年4月30日安全返回。指令长汤洪波曾经作为首批执行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成员,亲历了“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的历史时刻。时隔2年,他又成为重返“天宫”第一人,见证了中国空间站建设的中国速度和中国力量。航天员唐胜杰是目前执行空间站任务中最年轻的航天员,不到34岁就实现了他的首次太空之旅,成为有着“敦煌飞天”神话传说的甘肃省的首位航天员。航天员江新林曾经驾驶过坦克,开过战斗机,如今又驾乘过飞船进入太空。网友说他从“贝塔”变成“舒克”,又变成航天员。“神舟十七号”乘组在中国空间站驻留187天,刷新了乘组在轨时间的纪录,被网友称为“最长太空出差乘组”。“神舟十七号”乘组返回后相继完成了隔离恢复、疗养恢复阶段各项工作,已全面转入恢复观察阶段。目前,在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科研保障团队的精心守护和照料下,乘组身心状态良好,体重稳定在飞行前水平,各项医学检查结果正常,肌肉力量、耐力和运动心肺功能基本恢复到飞行前水平。在完成恢复期各项工作、进行恢复健康评估总结后,3名航天员将转入正常训练工作。
(摘编自“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2024年7月 5日)
材料二:新华社北京7月5日电(刘艺、占康)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5日下午在北京航天城举行“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与记者见面会,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3名航天员从太空返回两个多月后正式与媒体和公众见面。航天员乘组飞行正常返回后恢复期主要分为隔离恢复、疗养恢复、恢复观察三个阶段。在中心科研保障团队的精心守护和照料下,3名航天员目前已完成前两个阶段工作,身心状态良好,肌肉力量、耐力和运动心肺功能基本恢复到飞行前水平。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飞赴太空,3名航天员在轨驻留187天,于2024年4月30日平安返回,被称为“最长太空出差乘组”。指令长汤洪波曾亲历“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的历史时刻,也是重返“天宫”的第一人。这位刷新了我国在轨驻留时长纪录的航天员说:“我为我们伟大的祖国感到骄傲,为自己能够有幸见证、参与载人航天事业的跨越式发展而感到自豪。”首次飞天的航天员唐胜杰在太空中度过了自己34岁的生日,是我国目前最年轻的执行空间站任务的航天员。他说:“天地可测,飞天不止。后续,我将一边按照计划进行身体的恢复,一边认真总结飞行经验,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后续训练任务,争取早日重返‘天宫’。”“神十七”航天员乘组在轨期间先后进行了2次出舱活动,完成我国首次舱外维修任务。从操纵坦克到驾驶战机,再到搭乘飞船进入太空,不断刷新人生高度的航天员江新林说:“只有准备到位,才能干得明白。出舱当天,我按照之前训练了多次的动作逐项进行操作,过程很顺利。”在完成恢复期各项工作、进行恢复健康评估总结后,3名航天员将转入正常训练工作。见面会上,“神十七”航天员乘组表示,他们时刻准备再次接受挑选,争取再上太空、再立新功。
(摘编自“新华社”,2024年7月5日)
1★. 【拟写标题】材料一和材料二两则新闻报道内容相似。请你为这两则新闻拟一个共同的标题,20字左右。(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体味语言】新闻报道必须符合事实,语言必须确切。请你说说下面这句话是如何体现新闻语言的准确性的。(3分)
在轨飞行187天期间,“神舟十七号”乘组先后进行了2次出舱活动,完成我国首次在轨航天器舱外设施维修任务,为空间站长期安全、稳定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新闻采访】学校小记者团准备采访“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请你结合材料二中引述的航天员的话,设计一份采访提纲。(4分)
采 访 提 纲
采访时间 2024年11月5日
采访地点 校报告厅
采访对象 “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
采访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采访方式 视频连线
采访问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问航天员江新林叔叔,2024年3月2日凌晨,“神舟十七号”乘组进行第二次出舱活动,也是您个人的“太空首秀”。首次进行舱外活动, 您有什么感受呢?
4★. 【新闻立场】新闻中往往蕴含作者的态度与倾向,即新闻立场,从点明事件的意义、一系列的数据、富含感情的用词这三个方面中任选一个来分析两则报道是如何体现新闻立场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min
1. 2022年4月24日是第7个中国航天日,主题为“航天点亮梦想”,
国家航天局选定右图为宣传海报。请结合画面内容,探究其被定为宣传海报的原因。(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侧面描写。(5分)
学习本篇课文中的侧面描写,写一个关于100米短跑比赛的片段。(1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一着惊海天
——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基础积累
1. (1) dān juān 瀚 娴
(2) ①“啸”改为“哮” ②“荀”改为“苟”
2. C(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是褒义词。用来形容骗子,色彩不当)
3. D
4. C(“汲取力量,收获成长,播种梦想”语序颠倒,正确的语序应为“播种梦想,汲取力量,收获成长”)
阅读鉴赏
【课内品读】
1. 详细报道了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过程。(2分)
2. 环境描写。(1分)渲染壮美激越、豪情万丈的氛围,烘托期待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的紧张激动的心情,为下文详写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作铺垫。(2分)
3. (1) 运用对偶、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舰载战斗机着舰时的浩大声势,增添了文章的感染力。(1分)
(2) 运用神态描写与动作描写,(1分)充分表现出歼 15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后人们激动、兴奋的心情。(1分)
4. ①表现了人们对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的关注;②烘托了当时紧张的氛围和热闹的胜利场面;③侧面表现了舰载战斗机着舰风险极大、意义重大,从而突出了主题;④增强了新闻的现场感和感染力。(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
5. 引用某大国一名上将轻视中国的话暗示当时我国航母舰载机着舰的困难之大,(1分)反衬出我国科研人员高超的技术、忘我的奉献精神和坚韧不拔的顽强斗志,(1分)衬托出此次着舰成功的重大意义。(1分)
【拓展阅读】
1. [示例]“神十七”航天员乘组太空归来后正式亮相(3分)
2. [示例一]运用准确的修饰、限制性词语,体现新闻语言的准确性。如“先后”一词准确说明2次出舱活动不是同时进行的。“首次”强调“神舟十七号”乘组完成的是中国第一次在轨航天器舱外设施维修任务,准确具体地突出了“神舟十七号”乘组为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
[示例二]运用准确的数据体现新闻语言的准确性。如“187天”“2次”都是确数,具体准确地报道了“神舟十七号”的相关信息。(3分)
3. [示例]采访目的:了解“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入驻空间站后的感想和今后的计划想法等。(意对即可,2分)
采访问题:(1) 请问指令长汤洪波叔叔,作为首位重返空间站的航天员,您有什么感受?(1分) (2) 请问航天员唐胜杰叔叔,第一次逐梦“天宫”后,您有哪些后续计划?(1分)
4. [示例一]直接点明事件的意义,表明新闻立场。如材料一中“时隔2年,他又成为重返‘天宫’第一人,见证了中国空间站建设的中国速度和中国力量”,指出中国空间站建设的巨大成就,体现该报道对中国航天事业的肯定。
[示例二]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数据,体现新闻立场。如材料一、二列举了在轨天数、开展在轨实(试)验次数等数据,突出“神舟十七号”任务的特殊意义与价值,体现出对“神舟十七号”乘组航天员的赞美。
[示例三]通过富含感情的用词,体现新闻立场。如材料一、二中,“有力保障”“顺利完成”“刷新了我国在轨驻留时长纪录”“我国目前最年轻”“不断刷新人生高度”等,流露出对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自豪感和对“神舟十七号”乘组航天员的赞美。(结合具体内容,言之有理即可,4分)
素养提升
1. [示例]画面主体是一架凌空而起的火箭,画面开阔明亮,寓意着中国航天事业蒸蒸日上;画面两边用铭文书写有“嫦娥”“鹊桥”“祝融”等字样,整体上呈现了中国航天的成就;画面中央的火箭,尾部火焰形似浪潮,滚滚而来,寓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腾飞;画面下方有一个大人牵着小孩,寓意中国航天梦想代代传承;画面上方用中国书法写着“航天点亮梦想”六个飘逸的大字,契合了第7个中国航天日的主题;画面中既有书法毛笔体又有传统铭文体,体现了中国特色。(言之有理即可,4分)
2. [示例]100米短跑比赛即将开始,观众席上人声鼎沸,大家纷纷站了起来,目光聚焦于起跑线。旁边教练紧张地做着最后的指导,运动员们则深呼吸,调整状态。随着发令枪响,全场瞬间寂静,紧接着是爆发的加油声。观众的目光紧随运动员们的身影,只见他们如离弦之箭般冲出,速度之快令人惊叹。这场激烈的竞赛,点燃了现场每一个人的热情。(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