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6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8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30 18:25: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13min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上,国家公祭鼎铭文向世人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讲述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初zhōng。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多万中国同胞惨遭杀lù。南京的历史,人类的记忆。今天,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再次以隆重的公祭仪式悼念死难同胞。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
(1) 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公祭(  )   国殇(  )
初zhōng(  )  杀lù(  )
(2) 解释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的意思。
惨绝人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每一个节气都反映了动物、植物,天气……的周期性变化。
B. “这个国庆你到底准备去哪里,李明?”爸爸急切地问道,“是去海南?还是云南?”
C. 我们要讲好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故事,展现党和人民的鱼水情深、勠力同心。
D. 镌刻在鼎上的誓言,万年不改,铭记在心中的诚信,永不凋零!
3. 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每座茶馆里都人声鼎沸,而超越这个的,则是茶堂倌振聋发聩的吆喝。
B. 博物馆里陈列着惟妙惟肖的古铜灯、风采卓越的西汉铜马。
C. 对于日本歪曲事实、篡改历史的行为,每一个中国人都义愤填膺。
D. 现在的电信诈骗案层出不穷,行骗者手段之隐蔽、伎俩之巧妙、蒙骗形式之多样,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4.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爱国情感的力量在汇聚,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矢志不渝,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脚步铿锵有力。
B. 市委宣传部决定,在国家公祭日前后,开展“勿忘国耻,圆梦中华”的主题。
C. 中华门城墙上留下的弹孔依旧清晰可见,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里一件件实物记录着历史,凄厉的防空警报响彻南京上空。
D.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一天,民众为悼念遇难同胞敬献了鲜花;幸存者还讲述了当年其亲人在屠杀中被残害的情形。
5.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消息的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它的正文通常按照“倒金字塔结构”来写。《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运用的就是这种结构。
B. 新闻特写一般展示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比较完整;通讯则是集中笔力,展示新闻事件的某一横剖面,着重描写精彩瞬间,并且新闻特写更强调时效性和现场感。
C. 《消息二则》的作者都是毛泽东。消息是新闻的一种,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
D.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是针对在纪念南京大屠杀80周年的公祭日,中国以隆重的仪式悼念死难者同胞的新闻事件而写。
20min
【课内品读】
1★.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是一则新闻评论,你从标题中获取了哪些信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章第二、三段着重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试简单分析其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章第六段主要介绍了什么内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2025驻马店泌阳光亚学校、致远学校月考)
山河日新 慰我同胞
辛仲平
①又是一年国家公祭日。
②冬日的南京,寒风萧瑟,松柏肃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排成矩阵的261面蓝底白字“国家公祭”幡迎风猎猎,高1.65米、重2 014公斤的国家公祭鼎矗立广场。今天,和平大钟再次敲响,凄厉的警报声穿越城市上空,来往车辆汽笛长鸣,行人过客低头默哀,时间在这一刻凝固,全城在这一刻静默!
③86年前的今天,侵华日军侵入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这个满含伤痛和血泪的日子,承载着一个民族刻骨铭心的记忆;“300 000”,这个用皑皑白骨垒成的数字,记载着中国人永志不忘的伤痛。
④公祭十年,我们目睹了“消”与“长”。“进入2018年的短短1个月内,有4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相继离世,登记在册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只剩90余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常志强于2022年12月29日去世,目前登记在册的在世幸存者仅存50位。”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照片墙上,代表着幸存者依然在世的灯光一盏一盏地熄灭,如今仅存的38盏明灯依然在顽强地闪烁着微光。历史的证人逐渐走向凋零,但历史的真相却透过幸存者的微光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在国家公祭的带动下,他们的经历为更多的人所知晓,他们在人们心中的存在,将更为持续和牢固。把真相告诉世人、让历史讲述未来,“消”“长”之间,历史不会因为岁月流逝而被遗忘。
⑤公祭十年,我们见证着“传”与“育”。走过南京市建邺区水西门大街418号,这里每天都排着一条长龙,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等待入馆参观。无论寒暑,不管晴雨,前来纪念馆表达哀思、祭奠亡灵的人越来越多。2014年以来,每年从世界各地来到纪念馆参观的观众超过800万人次。纪念馆就像一位长者,无声地向人们讲述着那一段沉痛的历史,又像一位教师,孜孜不倦地播撒着“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的信念、“珍爱和平、远离战争”的理念,培育着青少年投身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自觉。让悲剧不再重演、让和平永驻人间,“传”“育”之间,国家公祭正发挥着强大力量。
⑥公祭十年,我们拓展了“记”和“忆”。南京大屠杀,不只是一城一国的记忆,更应是世界的记忆;以史为鉴、珍爱和平,不仅是一国的诉求,更应是世界的追求。从2015年10月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南京大屠杀档案”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到“南京大屠杀史实展”走进意大利佛罗伦萨、俄罗斯莫斯科、西班牙马德里;从“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正式接过传承历史记忆、传播历史真相的接力棒,到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建构者、海外友人三大系列口述史相继完成;从2015年第一座海外抗日战争纪念馆在美国旧金山开馆,到2017年加拿大安大略省设立“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日”。在国家公祭的带动下,南京大屠杀已经从个体记忆、家族记忆、城市记忆上升到国家记忆、世界记忆,南京大屠杀史实知晓度逐年上升。把城市行为变成国家意志、把南京记忆变成世界记忆,“记”“忆”之间,凝聚起远离战争、珍爱和平的强大合力。
⑦今天的中国,已经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今天的江苏,正书写着“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这是对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抗战期间牺牲烈士及死难同胞的最好告慰。我们将在铭记历史中凝聚前行力量,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走在前列,全面落实“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奋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选自《新华日报》,2023年12月13日,有删改)
1. 公祭十年产生了哪些影响?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联系文章内容,说说我国设立国家公祭日的目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用事实说话是新闻最主要的特征,试从文中举出一例说明。(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min
1. (2024常州中考改编)学校组织大家到常州“三杰”纪念馆开展“承‘三杰’志·逐青春梦”系列沉浸式体验活动,你也参与其中。(8分)
【注】“三杰”: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这三位革命人物。
(1) 活动前,要进行方案设计,请你再另外设计一项活动,填入表格。(2分)
活动名称 具体内容
音乐微团课 学唱瞿秋白翻译或创作的革命歌曲,畅谈启迪和感悟
红色讲座 听常老师讲“三杰”故事,在互动中感受革命情怀
①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活动中,大家纷纷在馆内留言板上写下体会,请你仿照小语的话也写一句留言。(3分)
小语:先烈如明灯,引领着我们去“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 常州电视台对参与本次活动的小彤同学进行了采访。请你完成对话。(3分)
记者:参观完纪念馆,你有什么话要对电视机前的观众说?
小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对比手法。(5分)
请你仿照本课,运用对比手法写一个片段,表现努力奋斗的主题。(1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基础积累
1. (1) jì shāng 衷 戮
(2) 悲惨的程度人间从未有过,形容悲惨到了极点。
2. C 3. C
4. B(成分残缺,缺少宾语,应在句末加上“活动”)
5. B(通讯一般展示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比较完整;新闻特写则是集中笔力,主要展示新闻事件的某一横剖面,着重描写精彩瞬间,并且比通讯更强调时效性和现场感)
阅读鉴赏
【课内品读】
1. 这则新闻评论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目的。(2分)
2. 将第二段正义之士的四个不同的纪念活动与第三段日本右翼分子美化侵略战争、扭曲历史的两个反面事例进行对比,(1分)揭露了日本右翼分子辱没真相和良知的丑恶行径,呼唤人们珍惜和平、热爱和平。(1分)
3. 介绍了南京命运的变迁,以及中国具有捍卫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和磅礴力量。(1分)这样写突出了国家公祭的意义以及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深化了文章的中心和主题,也使文章的结构更加完整。(2分)
【拓展阅读】
1. ①公祭十年,历史的证人逐渐走向凋零(或: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在世的越来越少),在国家公祭的带动下,历史的真相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②公祭十年,来纪念馆祭奠的人越来越多,纪念馆向人们讲述着那一段沉痛的历史,培育着青少年投身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自觉。③公祭十年,使南京大屠杀上升到国家记忆、世界记忆,凝聚起远离战争、珍爱和平的强大合力。(每点1分)
2. 设立国家公祭日的目的是:①以国家的名义祭奠遇难同胞,悼念死难者;②传递了中华儿女远离战争、珍爱和平的美好愿望;③希望警钟长鸣,提醒人们不要忘记沉痛的历史,促使人们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每点1分)
3. [示例]第⑥段连举“南京大屠杀档案”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南京大屠杀史实展”走进意大利、俄罗斯、西班牙等事例充分说明:公祭十年,我们把南京大屠杀拓展成了世界记忆。(3分)
素养提升
1. (1) [示例]①光影瞬间 ②收集“三杰”的人物图片或视频,整合剪辑后在班上进行放映,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三杰”的英勇事迹和革命精神(每空 1分)
(2) [示例]先烈似航船,承载着我们去“为理想渡一片汹涌的海”。(3分)
(3) [示例]通过参加此次活动,我深刻地意识到自己是流着鲜红血液的中国人,更有义务将红色基因传承下去。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我应该主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精神,肩负起复兴大任,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学习党史,共建繁荣、富强的新中国。(3分)
2. [示例]有人安于现状,日复一日,生活毫无波澜;有人则选择努力奋斗,每天进步一点点。在安逸者享受片刻欢愉时,奋斗者正挥洒汗水,默默耕耘。岁月流转,奋斗者以不懈的努力,收获成长的果实,而安逸者却陷入重复的困境。两者对比鲜明,须知努力奋斗才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