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藤 野 先 生
15min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绯红的晚霞映照天际,nì名信悄然而至。我的眼前情不自禁地浮现出那群人油光可鉴的辫子,耳畔似乎隐隐传来洁责之声;但是,此刻我更多的还是想起恩师的教悔,________(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语调,历历在目。对于某些行为,我们深恶痛疾,却杳无消息可寻。面对不xùn之言,我更坚守爱国本心,不为所动。每一个伟大的民族,无不是不从爱国主义中寻找精神给养。生活虽多波折,但记忆中的温暖与力量,将指引我前行。
(1) 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绯红( ) 杳无消息( )
nì( )名 不xùn( )
(2) 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订正。
①“________”改为“________”
②“________”改为“________”
(3) 从括号里选择正确的成语填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感彩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 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B. 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C. 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D. 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3. (2025镇江句容期中)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藤野先生)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________使我忽又良心发现,________增加勇气了,________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A. 却 不但 而且 B. 却 而且 于是
C. 便 而且 于是 D. 便 不但 而且
4. 下列填入横线上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鲁迅是一个非常有操守的人。________所以他在20世纪早期就强调了人的个性,强调社会变革和人的自我价值潜能的释放。
①鲁迅一生更多的时间,是把矛头指向文人墨客。
②他觉得那些表面上公允、合理的东西,其实是不合理的。
③鲁迅从来没有骂过“被政府通缉过的有文化的人”。
④当年鲁迅的这种姿态,我觉得是真正知识分子的心态。
⑤他讽刺的都是达官贵人、社会闲人。
A. ⑤②①③④ B. ②⑤③①④
C. ④⑤②①③ D. ④①③⑤②
5. 对下面一段话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A. 比喻、借代、夸张 B. 比喻、夸张、反语
C. 夸张、反语、拟人 D. 反语、比喻、对比
25min
【课内品读】
(2025徐州期中)阅读片段,补全对话。(12分)
片段一: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片段二: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片段三: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1★. 小语:藤野先生真是一位认真负责的老师,你看,片段一就有很多词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尤其是“很”和“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 小文:文中提到两个事件——__________和__________,直接导致“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我的意见变化”说的就是鲁迅人生当中的重大转折,即____________。(3分)
3. 小语:第一个事件深深刺激了鲁迅先生,我读片段二画线句能体会出他当时复杂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 小文:冷峻的笔锋下更有温情的文字,鲁迅先生把最深挚的感激和敬仰之情在片段三中抒发了出来,联系前文可知,藤野先生所具备的认真负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品质在鲁迅的眼里和心里确实称得上是“伟大”的。(3分)
【拓展阅读】
忆陈忠实几件事
丹 舟
①我和陈忠实相识,是在20世纪70年代。屈指数来,已过近五十个春秋了。
②那时,特殊年代刚刚结束。西安市举行了一次“革命故事演讲比赛”。我当时在复刊不久的《西安日报》科教文化部当记者,这“革命故事演讲比赛”就是我的分内工作。
③比赛以区县为单位,每个代表队,都带有五六个革命故事。各代表队的故事,我都一场不漏地听。那天,听郊区代表队演讲时,我被一个叫《配合问题》的故事吸引住了。演讲者是个女娃,名字我没记住。作者陈忠实,我知道,他是个业余作者,却未曾谋面。
④演讲完毕后,我便到郊区代表队住处去找陈忠实。领我进去的工作人员喊了一声:“陈忠实,报社记者采访你来了!”一个与我年纪相当、穿着朴素的农村干部模样的人,慌忙站起来。我见他有些局促,便向他伸出手,自我介绍说:“我是《西安日报》的,找你聊聊。”
⑤一听我说聊聊,他憨厚地笑了,立刻显出很轻松的样子,握住我的手,使劲摇晃了好一阵子。然后,搬过一把凳子让我坐。我表示了谢意,便向他说明来意。直言对他的《配合问题》很感兴趣,想了解一下创作情况。一提起创作,他的情绪立马活跃起来了,给我谈他的创作灵感和写作经过。虽不是口若悬河,却也是滔滔不绝。地道的西安话,夹杂着不少方言土语,既真实亲切,又风趣幽默。听着他说话的腔调,看着那憨实的模样,我忽然联想到闻名遐迩的西安大老碗羊肉泡馍,虽有些粗犷,甚至是土里土气,却是那么真真切切、实实在在!
⑥我们谈了将近一个小时。他第一次留给我的印象是:人如其名,忠厚、诚实、善良、朴素。憨厚里深藏着智慧,幽默中流露出温暖。从那时起,他那质朴的形象和对文学的挚爱劲,便深深留在了我的记忆里。
⑦当天,我就把陈忠实写的革命故事《配合问题》编辑好了。不几天,便也在《西安日报》上刊发了。陈忠实见到报纸后,特意带了一包陕南朋友送给他的紫阳茶,来到报社,向我表示谢意。
⑧那时候,业余作者写的文章一律没有稿酬。作为也搞些文学创作的我,深知业余作者的辛苦艰难,便常常以别的方式给作者以物质补偿。送一两沓稿纸,便是我经常采用的办法。我给了陈忠实三本。他说:“这太多了。我知道你们用稿纸有限制。我拿一本就够了。”在我一再强迫下,他终于拿了两本。这以后,他给我送来的稿子,都是用稿纸写的,一个方格一个字,一笔一画,工工整整。足见其认真和重视。
⑨陈忠实与我的交往,随着我的工作由记者变为文学编辑而与日俱增。特别是后来,我成了文艺副刊部的负责人后,我们的业务交往越来越多,他来报社更频繁了。而每次来,他几乎“不空手”。
⑩他来报社时,不是带些樱桃,就是带些杏,要么是桃呀梨呀甜瓜呀这类时鲜瓜果。夏天,他来报社时,常常拎一个大西瓜,说:“这也是白鹿原的土特产,可名气不大。捎一个来,让你和编辑们尝尝。”我说:“你真是的,这么热的天,几十里路,你拎个大西瓜,不知道累!”他嘿嘿一笑:“累啥!骑自行车,把它绑在后座上,又不是抱在怀里走路!”
印象很深的是有年冬天,北风呼啸,还时紧时慢地飘着雪花,很冷。我一个人正闭着办公室的门编稿子。突然有人急匆匆推门进来,嘴里还喊着:“快!快!”我抬头,见是陈忠实,正弯腰捂着肚子。我不由得吃了一惊,忙站起来跑过去:“怎么啦?!”他却嘿嘿一笑:“看把你吓的!没事!叫你快吃,怕凉咧。”
他从怀里掏出一个用毛巾包裹得严严实实的东西,小心翼翼地打开。原来是个烤红薯!
我有些哭笑不得:“你这人,真是!这么冷的天,这么远的路,你带个烤红薯!”
他还是嘿嘿笑着:“我又不傻,能从几十里外的老家带个烤红薯来吗!那还不冻成冰疙瘩啦!这是我刚才在门口街道买的。我碰见一个卖烤红薯的,老远就被那香气熏得流口水。就买了一个,顺便给你也买了一个。怕凉了,揣在怀里。哈,把我烫的!”
我吃着热气腾腾、又香又甜的烤红薯,一股暖流在周身流淌!
我问他:“这么冷的天,你还赶着进城来,有啥急事吗?”
“有一篇稿子,拿你们的行话说,就是时效性比较强。我怕耽搁了,就是天上下锥子,我也得来!”
哦,为送一篇急稿子,他居然骑着自行车,顶风冒雪赶了几十里路!望着他那风尘仆仆、稍显疲惫的样子,我许久无言。
有诗曰:以心待人如春风,仨瓜俩枣都是情。执着做事不含糊,顶风冒雪见品行。
1★. 【整体感知】作者评价陈忠实:“憨厚里深藏着智慧,幽默中流露出温暖。”请你结合文章内容,找出陈忠实与作者评价相吻合的事件,完成内容梳理。(3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细节鉴赏】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画线句子。(3分)
他从怀里掏出一个用毛巾包裹得严严实实的东西,小心翼翼地打开。原来是个烤红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句子深读】文章第 段中,作者说:“我吃着热气腾腾、又香又甜的烤红薯,一股暖流在周身流淌!”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联文探究】本文与《藤野先生》都属于回忆性散文,请你结合这两篇文章的内容,分别从写法和情感方面探究回忆性散文的写作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min
1. (2024淮安洪泽二模)即使是平凡的人,也在用自己的方式,为这个世界增添一份光亮。一个温暖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一次无私的帮助……这些看似小小的举动,就像一束束微光,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这就是“凡人微光”。学校组织“追寻凡人微光”主题活动,请你参与。(9分)
(1) 【任务一】微光故事会:讲述身边平凡人的“微光”故事。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为故事会设计一段开场白。(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任务二】微光论坛:通过讨论和交流深化对“追寻凡人微光”主题的理解。请你设计一个讨论的问题,并简述你设计这个问题的理由。(4分)
我设计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任务三】微光图书角:筹集与主题相关的书籍。如果把《朝花夕拾》放在“微光图书角”,你觉得妥当吗?请结合作品内容阐述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外貌描写。(5分)
《藤野先生》中的外貌描写极其传神,将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请你选择一个熟悉的人物,对其进行外貌描写。(1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藤 野 先 生
基础积累
1. (1) fēi yǎo 匿 逊
(2) ①“洁”改为“诘” ②“悔”改为“诲”
(3) 抑扬顿挫
(4) 改为:每一个伟大的民族,无不是从爱国主义中寻找精神给养。
2. C 3. C 4. D
5. B(“形成一座富士山”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实在标致极了”运用反语的修辞手法。没有运用借代、拟人和对比的修辞手法)
阅读鉴赏
【课内品读】
1. “很”强调吃惊的程度,“连”突出批改的全面细致,二者凸显出鲁迅的意外与震撼,蕴含着鲁迅对老师的深深的感激与敬佩之情(3分)
2. “匿名信”事件 看电影事件 弃医从文(每空1分)
3. “弱国”与“低能儿”之间本无因果关系,鲁迅却在中国人前面加上“所以”,并用“当然”来揭露和强调这种荒谬逻辑,表达了对这种谬论的愤慨和抨击。后面的“也无怪他们疑惑”貌似表示理解,实则写出了鲁迅在遭受凌辱后极为辛酸和愤懑的心情(3分)
4. 细致严谨、热忱真诚、尊重学生、实事求是、没有民族偏见(每个方面1分,最少写出三个方面,一定要包含“没有民族偏见”)
【拓展阅读】
1. ①与人交往,性格善良憨厚 ②文章出彩,思维智慧活跃 ③与人交往,行为温暖人心(每空1分)
2. “用毛巾包裹得严严实实”“小心翼翼地”这两处细节描写,表现出陈忠实对烤红薯的重视和保护,体现出陈忠实的细心以及他对作者的细腻关怀和深厚情谊。(3分)
3. 这句话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层指陈忠实一路上小心包裹为“我”带来的热气腾腾的烤红薯暖热了“我”的周身;第二层指陈忠实的纯朴良善和热情随性令“我”的心灵感受到了温暖。所以,“我”吃着烤红薯,感觉到“一股暖流在周身流淌”。(第一层意思1分,第二层意思2分)
4. ①写法上,两文均围绕作者与传主的交往过程来写。《藤野先生》中通过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等事件表现藤野先生的性格特点。本文也是围绕“我”和陈忠实的交往过程组织材料的,通过采访陈忠实、发表陈忠实写的故事、陈忠实冒雪送急稿等事件,表现陈忠实的性格特点。(2分)②情感上,两文均表达了对传主的敬佩之情。《藤野先生》赞扬了日本学者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正直、认真负责的美好品质,抒发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感激之情。本文表达了对陈忠实的敬佩和怀念之情。(2分)
素养提升
1. (1) [示例]同学们,凡人善举为世界增添光亮,他们的故事,一定会带给你不一样的感动与思考。现在,就让我们倾听凡人的“微光”故事。(2分)
(2) [示例]我设计的问题:组织“追寻凡人微光”主题活动有什么现实意义? 理由:通过对这一问题的讨论,能够加深对“追寻凡人微光”主题的认识,提高学习“凡人微光”的行动意识。(问题1分,理由3分)
(3) [示例]我认为将这本书放在“微光图书角”是妥当的。因为这本书中有“凡人微光”的故事。例如《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长妈妈,她虽然没什么文化,甚至有些粗俗迷信,但是她为鲁迅买来绘图版《山海经》,其中蕴含的温暖与感动,让鲁迅一生都难以忘怀。(3分)
2. [示例]她有着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轻柔地披散在肩上,宛如黑色的绸缎。眉毛细长而弯曲,如同一对精致的柳叶。眼睛大而明亮,仿佛两颗闪烁的黑宝石,透露出聪慧与温柔。鼻梁挺直,唇色淡红,嘴角微微上扬,总带着一丝亲切的微笑。她的身材纤细而匀称,穿着一袭简约的白色连衣裙,更显得清新脱俗,宛如画中走出的仙子。(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