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三 峡
24min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 不见曦月( )
(2) 夏水襄陵( )
(3) 素湍绿潭( )
(4) 林寒涧肃( )
2. 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C.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D.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 一词多义。
(1) 自三峡七百里中 ( )
自非亭午夜分 ( )
(2)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以我酌油知之 ( )
(3) 清荣峻茂 ( )
香远益清 ( )
4★.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并加以解释。
(1)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2) 空谷传响 ( )
( )
(3) 晴初霜旦 ( )
(4)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 )
( )
5. 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B.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C.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
D.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6. (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请指出译文中不妥的地方,并修改。
原文: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文:每逢天刚放晴或下霜的日子,树林里十分清冷,山涧里一片肃杀,常常有一些高大的猿猴拉长了声音在叫,叫声接连不断,音调异常凄惨悲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声音悲凉婉转,很长时间还未断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文学常识填空。
《三峡》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是________(朝代)地理学家。“三峡”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总称。
8. 理解性默写。
(1) 《三峡》中总写三峡峰峦叠嶂、雄伟峻拔山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三峡》中用快马和疾风来写船行之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三峡》中描写夏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min
【课内品读】
1. 请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两处。(2分)
则 素 湍 绿 潭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 略无阙处 ( )
(2) 有时朝发白帝( )
(3) 良多趣味 ( )
(4) 哀转久绝(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 沿溯阻绝 哀转久绝
B. 则素湍绿潭 可以调素琴
C. 每至晴初霜旦 旦辞爷娘去
D. 属引凄异 下车引之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是从侧面描写三峡的险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是从正面描写三峡的水流湍急。
B.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写俯视所见;“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写仰视所见。
C. 文中对三峡景色的描写有静有动,例如“绿潭”和“回清”。
D. 文中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其连绵不绝、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了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6. 文章最后一段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诗人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写下的《早发白帝城》。请说说这首诗的后两句与文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异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2025南通崇川期中)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A)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时人谓其所止为神仙之庐,因以名山焉。众岭中第三岭极高峻,人迹之所罕经也。昔太史公东游,登其峰而遐观,南眺三湖,北望九江,东西肆目,若涉天庭焉。其岭下半里许,有重,上有悬崖。傍有石室,即古仙之所居也。
(B)其北岭西崖常有悬流遥注,激势相趣,百余仞中,望之若山在霄雾焉。其南岭临宫亭湖,下有神庙,即以宫亭为号。有野夫见人着沙门服①,凌虚直上。既至,则回身踞鞍②。良久,乃与云气俱灭,此似得道者。当时能文之士,咸为之异。
东南有香炉山,孤峰秀起。天将雨,其下水气涌起,如车马盖,此即龙井之所吐。其左有翠林,青雀白猿之所憩,玄鸟之所蛰。西有石门,其前似双阙③,壁立千余仞,而瀑布流焉。其中鸟兽草木之美,灵药方物之奇,焉可得胜名哉,略举其异。
(节选自陈舜俞《庐山记》)
【注释】①沙门服:僧服。②踞鞍:作骑马状。③双阙:古代宫殿、祠庙、陵墓前两边高台上的楼观。
1.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划分朗读节奏,限两处。(2分)
其 南 岭 临 宫 亭 湖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 沿溯阻绝 ( )
(2) 虽乘奔御风 ( )
(3) 其岭下半里许 ( )
(4) 既至 ( )
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良久,乃与云气俱灭,此似得道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品读【甲】【乙】两文中画双横线的句子,说出两文中水的特点有何不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甲】【乙】两文中作者抒发的感情有相同之处,请简要谈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min
(2025徐州期中)文化经典代代流传,红色革命熠熠生辉,结合对《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体悟,完成下面的活动。
1. 【活动一:摘录批注】补全表格内容。(4分)
摘录内容 批注
一点或两点钟后,全部的红军军队,很快乐地迈着大步,一壁高声唱着走过________河,走入四川境内。蒋介石的飞机在他们头上发怒而无力地号着,可是红军也快乐到发狂地向他们挑战。当共产党军大批过河的时候,这些飞机想努力击中铁索桥,可是它们的炸弹只能在河里溅起许多好看的水花而已 这条河是①________。画线句语言轻松幽默,运用②________手法,讽刺了敌人③____________________,反衬了我军的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活动二:选址推荐】如果选择一处修建“毛泽东”纪念馆,你会推荐下列地址中的哪一处?请结合《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相关内容,说明你推荐的理由。(3分)
备选地点:A. 长沙 B. 北京
C. 上海 D. 井冈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活动三:感悟精神】斯诺在采访完红军当时的教育人民委员——徐特立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作战不忘学习’,这口号对任何一种军队都是一种空谈,但在红色中国,你会相信它是可以做到的。”无论是红军领导人,还是普通士兵,甚至是当地百姓,都特别重视读书学习,联系整本书,选择其中一个人物的典型事例,谈谈读书学习对其的影响。(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三 峡
基础积累
1. (1) 日月 (2) 冲上、漫上 (3) 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 (4) 肃杀,凄寒
2. A(阙,同“缺”,空隙、缺口)
3. (1) 这里是“在”的意思 如果 (2) 认为 凭、靠 (3) 清澈 清芬
4. (1) 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2) 空谷:名词用作状语,空荡的山谷里 响:动词用作名词,回声
(3) 霜:名词用作动词,下霜
(4) 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急流 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5. B(正确划分为: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6. (1) ①层层叠叠的山崖峭壁,遮挡住了天空和太阳。
②这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乘风飞行,也没有这么快。
③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速地往下冲荡。
(2) “下霜的日子”应改为“下霜的早晨”。“树林里十分清冷,山涧里一片肃杀”应改为“树林山涧里一片清冷肃杀”。“高大的猿猴”应改为“高处的猿猴”。“很长时间还未断绝”应改为“很长时间才消失”。
7. 水经注 郦道元 北魏 瞿塘峡 巫峡 西陵峡
8. (1) 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2) 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
(3) (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阅读鉴赏
【课内品读】
1. 则/素湍/绿潭(每处1分)
2. (1) 完全没有 (2) 早晨 (3) 甚,很 (4) 声音悲凉婉转(每空1分)
3. C(C项,均为“早晨”;A项,断/消失;B项,白色的/不加装饰的;D项,延长/拉)
4. (1)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是见不到日月的。(2分)
(2)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可以看见)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2分)
5. A(“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是从正面描写三峡的险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是从侧面描写三峡的水流湍急)
6. 以渔歌作结,进一步渲染了三峡秋天景色的凄凉,使文章更有诗情画意。(2分)
7. 描写对象和写法相同:同写三峡、同咏猿鸣,都采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1分)表达的情感不同:《早发白帝城》中的后两句流露出诗人重获自由的喜悦、欢快之情;(1分)《三峡》中的渔歌则表达了三峡渔民对人生艰辛的感慨。(1分)
【拓展阅读】
1. 其南岭/临/宫亭湖(每处1分)
2. (1) 断 (2) 即使 (3) 表示约数 (4) 已经(每空1分)
3. 过了很久,(他)才和云气一起消失了,这好像是位得道之人。(3分)
4. A句写出了夏水水量大、水流湍急、速度快的特点。(2分)B句写出了悬流瀑布有“百余仞”,极言瀑布之“高”。 (2分)
5. 都表达了作者对壮丽山川的喜爱之情。【甲】文描绘了三峡不同季节的山水之美,表达了作者对三峡壮丽景色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乙】文详细描写了庐山各处的美景,如重、悬崖、石室、南岭、香炉山等,通过对这些山水景色的描写,流露出作者对庐山自然之美的赞美与惊叹。(2分)
【乙文参考译文】
当时的人说他们停留的地方是神仙的居所,于是用它来命名这座山。众多山岭中第三岭非常高峻,是人们的足迹很少经过的地方。从前太史公司马迁向东游历,登上这座山峰向远处眺望,向南眺望鄱阳湖、洞庭湖、青草湖,向北眺望九江,向东西纵目远看,就像行走在天庭一样。这座山岭往下半里左右的地方,有重重叠叠的山峰,上面有悬崖。旁边有石室,就是古代仙人居住的地方。
那北岭的西崖常常有悬流远远流下,水势汹涌激荡,在一百多仞的高度中,看上去就像山峰在云雾中一样。那南岭临近宫亭湖,下面有座神庙,就用宫亭来作为它的名号。有农夫看见一个人穿着僧服,凌空直上。到达之后,就转身作骑马状。过了很久,(他)才和云气一起消失了,这好像是位得道之人。当时擅长写文章的人,都对这件事感到惊异。
东南有香炉山,一座孤峰秀丽突起。天将要下雨的时候,山下的水汽涌起,像车马的顶盖,这就是龙井喷出的(水汽)。它的左边有翠绿的树林,是青雀白猿休息的地方,黑鸟栖息的所在。西边有石门,它的前面像两座高楼,墙壁直立有一千多仞,而且有瀑布在那里流淌。其中美丽的鸟兽草木,灵验的药物和奇特的物产,哪里能够全部说出它们的名字呢?只是简略地列举其中的奇异之处(罢了)。
素养提升
1. ①大渡河 ②拟人(或:对比) ③攻击的无效和徒劳 ④英勇善战(每空1分)
2. [示例一]我推荐A。因为长沙是毛泽东革命思想的发源地。毛泽东年轻时去长沙求学,接触到《民力报》,接受过最新的政治思想的影响。长沙也是毛泽东获得社会行动的初步经验之地。在长沙,他结交了很多爱国青年,成立了新民学会,加入了革命军队伍。
[示例二]我推荐B。因为北京是毛泽东政治思想的完善之地。在杨昌济老师的帮助下,他得到了北大图书馆助理员的工作机会,参加了哲学会和新闻学会,代表新民学会组织了反军阀运动。北京也是毛泽东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之地。在北京,他学习了《共产党宣言》等书,在理论上成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示例三]我推荐C。因为上海是毛泽东革命之路的关键之地。1921年5月,毛泽东去上海出席中国共产党成立大会;1922年,他被派到上海去帮助组织反对赵恒惕的运动;1924年,他兼任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的委员,协调共产党和国民党的运动;1926年,他指导共产党农民部的工作。
[示例四]我推荐D。因为井冈山是毛泽东壮大革命根据地的武装力量、开创新局面之地。1928年,毛泽东与朱德会师于井冈山,成立了红军第四军。(3分)
3. [示例]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毛泽东是酷爱读书、勤于学习的典范,比如有一次晚上斯诺正和他谈话,一个客人带了几本哲学新书给他,于是毛泽东就要求斯诺改天再谈并花了三四夜的工夫专心读这几本书。在长征途中,尽管条件艰苦,毛泽东仍不忘随身携带大量书籍,包括马列著作、哲学、历史学、文学等各类书籍,利用一切机会进行阅读和学习。这些学习对于领导者丰富知识储备、提升理论素养、提升领导能力,激发广大红军官兵的学习热情等方面都有着深远而积极的影响。(必须是《红星照耀中国》中的人物,言之有理即可,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