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10min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瞻仰(zhān) 镏金(liù)
巍峨(é) 丰功伟绩
B. 庑殿(wǔ) 发髻(jì)
旌旗(shēng) 慷慨激昂
C. 镶嵌(xiāng) 挑衅(xìn)
重幔(màn) 怒刑于色
D. 天堑(qiàn) 逾越(yú)
上溯(sù) 坚强不屈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一个个顶天立地的英雄,支撑起中华民族的脊梁。
B. 这座纪念碑的设计独具匠心,将历史与艺术完美融合,让人叹为观止。
C. 在国庆节文娱会演上,小彤慷慨激昂地演唱了一首《八月桂花香》,观众掌声雷动。
D. 国庆期间,天安门广场上花团锦簇,人们载歌载舞,共庆祖国的生日,欢乐的氛围弥漫在每一个角落。
3. 下列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
A. 通过参观人民英雄纪念碑,使同学们对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有了更深的了解。(无主语,删除“通过”或者“使”)
B. 为了增强同学们的法律意识,学校准备在学术报告厅普法宣传活动。(缺少谓语,应在“学术报告厅”后面加上“举办”)
C. 校园文化艺术节的这些节目推动打动人心的更多的作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处走来。(将“更多的”移到“打动人心”之前)
D. 不仅我们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课堂外、在生活中学语文。(把“不仅”改成“既然”)
4★. 调整句子顺序,并说明这样安排的依据。
①碑的正面朝北,在一块60吨重、14.7米高的碑心石上,有毛主席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闪闪发光。这八个字是碑的主题。
②在碑身背面,一行行镏金字整齐地排列着,这是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亲笔书写的碑文。
③纪念碑四周围绕着汉白玉栏杆,栏杆的形状和天安门前金水桥的汉白玉栏杆一样,美观朴素,洁白耀眼,使挺拔的碑身显得更加庄严、雄伟。
④我踏上花岗石铺成的台阶,到了第二层平台。
顺序:________ 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min
【拓展阅读】
唐山抗震纪念碑
——百折不挠的抗震精神丰碑
张 汇
①唐山抗震纪念碑建在市中心新华道以南(建设路和文化路之间)纪念碑广场内。广场东西长320米,南北宽170米,占地54 400平方米。广场东部是抗震纪念碑,西部是抗震纪念馆。两个主要建筑坐落在东西向同一个轴线上,纪念碑和纪念馆之间设有一座大型水池,并通过红色地砖铺砌的地面相连。
②沿着石阶拾级而上,抗震纪念碑傲然挺立。纪念碑由主碑和副碑组成,主碑和副碑建在一个大型台基座上,四面有四组台阶,踏步均为4段,每段7步,共28步,象征着“7·28”这一难忘的时刻。
③主碑高30米,4根独立的梯形碑柱犹如巨手指向苍穹,象征着抗震精神的崇高和不朽。碑身四周高1.5米处,为八块花岗岩浮雕,象征着全国四面八方的支援,记述了地震劫难和唐山人民重建家园的英雄业绩。碑身8.5米处,镶嵌着胡耀邦题写的“唐山抗震纪念碑”七个金色大字。
④副碑位于主碑北侧33.5米处,碑宽9.5米,高2.96米,用花岗岩石块以废墟形式砌成,表现唐山地震的历史事件。碑身长4.3米,高1.6米,正面为磨光青花岗石镶嵌,上面镌刻碑文,记载地震时间、灾害以及抢险救灾、建设新唐山等内容,由时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的夏湘平书写。背面为磨光青花岗岩镶嵌,上面镌刻英文碑文。碑文在今天读来仍荡气回肠,感人至深。
⑤从纪念碑直行而下,便是抗震纪念馆。纪念馆占地面积为5 772平方米,建筑设计新颖别致,中间方厅耸立,周围圆厦环抱,屋面西高东低,呈台阶状向广场中心倾斜,独具特色。
⑥拉开岁月的帷幕,我们看见一段悠久的光辉历史,看见一派厚朴的人文风情,看见一座百年的工业老城。唐山,这座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摇篮”的城市,曾给我们带来太多骄傲的回忆:建成了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造成了第一台蒸汽机车,产出了第一桶机制水泥,做出了第一件卫生陶瓷……那时的唐山,是风光无限的,是踌躇满志的。
⑦然而,命运给唐山人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53秒,天崩地裂,一场突如其来的7.8级大地震,顷刻之间把百年唐山夷为平地。242 769人丧生,164 851 人伤残,7 200多个家庭消失,4 200多人成为孤儿。可计算的直接经济损失达30亿元以上,用于救灾和重建的投资难以计算。这场人间惨剧被列为“20世纪十大自然灾害”之一。当时,甚至西方有人预言:唐山将从地球上被永远“抹掉”。
⑧但是,中国人民的坚韧不拔是不能被预言的。
⑨一场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斗争在唐山轰轰烈烈地开始了。驻足地震厅的巨幅油画前,看着画面上那一枚枚鲜红的帽徽,一双双温暖的大手,一张张关切的面容,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中国人,用自己的双手谱写了一首人类灾难史上的史诗,创造了一段大灾之后无大疫的历史奇迹!
⑩震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在纪念碑前读懂了立碑初衷,学会了感恩,体悟着一个城市对于那场灾难的理解。有确切记载,从1990年起,唐山开始对外捐助;地震30年,感恩之旅涌动全城,数不清的人们前往各地寻找当年的恩人;南方雪灾,13个玉田农民兄弟自发上路;汶川地震,官方捐款、民间救援,唐山人最多……
平日里,唐山人喜欢到纪念碑下走走、看看,人们和这座纪念碑是那么亲近。那份感恩与不屈的情感,已融进了他们的血液,历久弥新。
矗立在城市中央的抗震纪念碑,永远是唐山战天斗地的精神图腾,是一方人民不可折服的性格象征。
1. 选文第②~④段,作者运用了_________顺序与________顺序,条理清晰地介绍了抗震纪念碑的主碑和________。(3分)
2. 根据第③段,写出下面这幅图中A、B两处的名称。(2分)
A________ B________
3★. 第③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结合全文,说说唐山抗震纪念碑有哪些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本文第 段与下面的课文选段都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这两段在作用方面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4分)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节选自《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min
班级准备开展以“思岳桥畔仰武穆”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你也积极参与其中。(5分)
1. 小红游览岳王庙后写了一副对联,请你根据所学的对联知识,帮她补全下联。(2分)
上联:为国为民,丹心一片昭日月
下联:无惧无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相传岳母刺字,刺的是“尽忠报国”,你的同学小明却认为“尽忠报国”和“精忠报国”词意上并无区别。请你结合小贴士中的字意,向他解释两者的不同。(3分)
小贴士:
“精”:专一、深入。例:心意不精。
——《淮南子·修务训》
“尽”:全部用出,竭力做到。例:必尽吾力。——徐珂《清稗类钞》
解释:小明,你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基础积累
1. D 2. C 3. D
4. ④③①② 按空间顺序排列
阅读鉴赏
【拓展阅读】
1. 空间 逻辑 副碑(每空1分)
2. A碑柱 B浮雕(每处1分)
3. 运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运用精确的数字,准确地说明了主碑碑身的高度和碑柱的数量;把碑柱比作巨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梯形碑柱高耸的形态特点。(手法1分,作用3分)
4. ①记录了一段人类灾难史;②使震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人读懂了立碑初衷,学会了感恩,体悟到唐山对于那场灾难的理解;③给人们提供了一个休闲的去处,倾注了人们感恩、不屈的情感。(每点1分)
5. 相同点:都表达了作者的赞扬和崇敬之情。(1分)
不同点:本文第 段在结构上,照应开头和标题,总结全文;内容上,点明主题,强调抗震纪念碑对唐山的意义,高度赞扬唐山人战天斗地的精神、不可折服的性格。课文选段在结构上承接上文;内容上则表达对各个历史阶段革命先烈的崇敬和怀念之情。(3分)
素养提升
1. [示例]热血一腔映山河(2分)
2. “精忠报国”的意思是专一忠诚、勤勤恳恳地报效国家,“尽忠报国”的意思是付出自己的全部来报效国家。就付出程度而言,后者比前者要深。岳母刺“尽忠报国”,就是为了激励岳飞为国家奉献自己的一切。所以,“尽忠报国”更能体现岳母的初衷。(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