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愚公移山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4 愚公移山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1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30 18:39: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4 愚 公 移 山
15min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 且焉置土石 (      )
(2)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
(3) 寒暑易节 (      )
(4)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      )
(5) 河曲智叟亡以应 (      )
(6) 无陇断焉 (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B. 以君之力 以残年余力
C. 其妻献疑曰 其如土石何
D. 投诸渤海之尾 告之于帝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B. 如太行、王屋何?
C. 其如土石何?
D.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4. 理解性默写。
(1) 愚公移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愚公移山的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愚公坚信移山能成功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说明愚公取得辩论胜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故事开头交代太行、王屋二山的占地面积、高度,体现了愚公移山面临的巨大困难。
B. 由“其妻献疑”的描写可知,妻子一开始就不支持愚公移山的想法。
C. 文章以“智叟”来代表鼠目寸光、自以为是的人,反差强烈,极具讽刺意味。
D. “愚公移山”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30min
【课内品读】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 惩山北之塞(      )
(2) 指通豫南 (      )
(3) 献疑曰 (      )
(4) 叩石垦壤 (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 聚室而谋曰  为人谋而不忠乎
B. 达于汉阴 告之于帝
C. 杂然相许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D. 汝心之固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下面是小明同学根据《愚公移山》一文绘制的思维导图,请你将导图中空缺的部分补充完整。(3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礼赞“三牛”精神: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孺子牛精神,创新发展、攻坚克难的拓荒牛精神,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老黄牛精神。请结合课文内容,分析愚公所具备的“三牛”精神。(任选其中一“牛”分析即可)(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2024连云港期末改编)
【甲】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节选自《山海经·海内经》)
【乙】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蛾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节选自《列子·汤问》)
1.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划分朗读节奏,限两处。(2分)
帝 令 祝 融 杀 鲧 于 羽 郊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 以堙洪水 (       )
(2) 年且九十 (       )
(3)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
(4) 惧其不已也 (       )
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 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哈佛大学教授大卫·查普曼认为,中国神话里表现的文化核心,只有两个字——抗争。请结合两则材料,探究这种抗争精神的具体内涵。(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根据小说《红岩》改编的话剧《红岩魂》在国家大剧院公演,受到各方好评,剧中强调“小萝卜头”是烈士;而《红岩》作者则强调“其实你还是个孩子,他们都是共产党员,你不是,你还没来得及加入”。对此,请分别说说你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根据诗句,联系原著谈谈你对“红岩”精神的理解,以及今天的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红岩”精神。(4分)
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我不需要什么自白,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
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愚 公 移 山
基础积累
1. (1) 放置、安放 (2) 肩负、扛 (3) 更替 (4) 指草木 (5) 没有 (6) 同“垄”,高地
2. B(B项,均为“凭,凭借”;A项,将近/况且;C项,代词,他的/助词,加强反问语气;D项,助词,的/代词,这件事)
3. A(不是反问句,而是一般疑问句)
4. (1) 惩山北之塞 出入之迂也 (2) 指通豫南 达于汉阴 (3)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 何苦而不平 (4) 河曲智叟亡以应
5. B(愚公的妻子只是对愚公移山的能力和土石放置的问题提出疑问,并不是一开始就不支持愚公移山的想法。她的疑问更多是出于对实际困难的考虑,而不是反对移山这件事本身)
阅读鉴赏
【课内品读】
1. (1) 苦于 (2) 指向,这里是“一直”的意思 (3) 提出 (4) 凿(每空1分)
2. A(A项,均为“谋划,商量”;B项,到/向;C项,赞同/表示约数;D项,顽固/巩固)
3. (1) 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2分)
(2) 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可通达的地步,连寡妇和小孩都比不上。(2分)
4. (1) 对比 (2) 大智若愚;有远大抱负;对移山有坚定的信心,不怕困难,坚持不懈 (3) 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每空1分)
5. [示例]结合“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的内容可见,愚公并非为了一己之利才移山的,愚公具有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孺子牛精神。(4分)
【拓展阅读】
1. 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每处1分)
2. (1) 堵塞 (2) 将近 (3) 减少、削减 (4) 停止(每空1分)
3. (1) 天帝就命令禹率部下铺填土壤平治洪水,来安定九州。(2分)
(2) 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再也没有山冈阻隔了。(2分)
4. ①【甲】文反映了人类那种执着的信念和坚持不懈、不屈不挠的伟大斗争精神。(1分)②【乙】文通过愚公移山成功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惊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道理。(1分)③由此可知抗争精神的内涵:锲而不舍的精神与矢志不渝的决心,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执着的信念和坚持不懈、不屈不挠的伟大斗争精神。(2分)
【甲文参考译文】
大水漫上天际,鲧盗取了天帝的息壤来堵塞洪水,违抗了天帝的命令。天帝让祝融在羽山近郊杀死了鲧。鲧死后腹中化生出大禹,天帝就命令禹率部下铺填土壤平治洪水,来安定九州。
素养提升
1. 小萝卜头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当然是烈士。作者强调小萝卜头是个孩子,不是共产党员,说明他是无罪的,而敌人连一个无辜的孩子都不放过,表现出他们惨无人道的本质。(3分)
2. “红岩”精神指先辈们执着的革命信念,为国为民不怕艰难困苦、不惧流血牺牲的英雄气概,深沉而炽热的爱国精神。(2分)看法:今天的我们早已远离那血雨腥风的岁月,正在享受着革命先烈用生命为我们创造的美好幸福生活,正在豪情满怀地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迈进。当此之时,我们更应该继承先烈遗志,让“红岩”精神永远扎根心中,发扬“红岩”精神,为祖国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学习。(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