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词诵读
30min
(一) 浣 溪 沙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 请赏析“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的“独”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告诉了我们怎样的生活哲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采 桑 子
[宋]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1. “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两句中,“微动”与“惊起”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欧阳修《采桑子》中的“轻舟”和链接材料中的“扁舟”所承载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分析。(4分)
【链接材料】
采桑子·彭浪矶
[宋]朱敦儒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
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相 见 欢
[宋]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 本词作于词人南逃金陵后,背井离乡使他原本柔美婉约的词风发生了转变。
B. 上片写词人秋日登楼,纵目远眺,秋景萧条零落,悲秋之感不免油然而生。
C. “簪缨”代指达官显贵,“簪缨散”是指中原沦陷后世家贵族无心抗敌纷纷逃散。
D. 上片写景,格调高亢激越;下片抒情,情绪舒缓,气魄宏大,苍凉沉郁。
2.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中的“泪”字蕴含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赏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如 梦 令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 这首小令讲述了词人驾舟郊游,沉浸在山光水色与鸟语花香中,洋溢着生活的气息和欢快的旋律,读之令人沉醉。
B. 这首词是词人前期的作品,是婉约派的代表作。
C.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自然而然地把读者引到词人创作的意境中。
D. “误入”写出词人对醉得连回去的路都难以辨识的惊愕。
2. 赏析“惊起一滩鸥鹭”一句中“惊”字的妙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古诗词诵读
(一) 1. 独,单独,孤单;传神地道出了词人孤寂、伤感的情绪,伴着萧条的春色和时光的流逝,词人生出无限的悲凉,突出了词人的凄凉寂寞之感。(3分)
2. 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必然要消逝,无法阻止,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的事物再现,生活不会因美好事物的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2分)
(二) 1. 不矛盾。微动的水波之所以能够惊起沙禽,正是因为之前水面十分平静,这句话以动衬静,衬托出西湖的幽静、水面的平滑,表现出词人悠闲的心境。(3分)
2. 欧阳修的词中,词人泛“轻舟”于西湖,景色是那样地引人入胜,春水碧绿,流转绵延;长堤芳草,笙歌隐现;水面无风,光滑如镜;船动不觉,水鸟惊飞。“轻舟”承载着词人美好的心境和惬意的情怀。朱敦儒的词中,词人乘“扁舟”去往江南,仰望旅雁孤云,回首中原战乱,不禁悲从中来,日落时分,再看见凄冷的汀洲,飘零的枫叶,残败的芦根,满眼都是愁苦的景象,“扁舟”承载着词人辞乡去国的悲凉和对国家命运的忧痛。(4分)
(三) 1. D
2. 中原沦陷,达官贵族纷纷逃散,收复国土无望,表达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对收复中原的渴望之情和对朝廷无心抗战的愤慨之情。(3分)
(四) 1. D
2. “惊”字既从侧面衬托出了环境的静谧,又生动地写出了停栖在小洲上的鸥鹭被吓得惊慌失措的情态。(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