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第一节
什么是有机化合物
【学习目标】1.能从组成上区分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并列举事例加以说明;
2.了解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组成特点;
3.能用实验方法从组成上辨别有机物;
4.知道淀粉、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是有机物。
【学习重点】有机物的组成特点和辨别方法。
【学习难点】有机物的多样性。
【学习过程】
一、回顾、预习与交流
【旧知回顾】
1.列出物质分类表
单质
物质
混合物
2.你已经知道的含碳化合物有哪些?
【新知导学】
1、什么是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
2、写出几种有机物
二、合作、研讨与点拨
(一)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
1.怎样通过实验来辨别有机物?
2.含碳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吗?
(二)有机物的多样性
在已发现的物质中绝大多数是有机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种类最多?
(三)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简称有机高分子)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有机物。如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四)我们身边的有机物
常见食品里的有机物
(1)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物质(营养素):
、
、
、
、
、
。
(2)常见食品里的有机物
①大米、面粉的主要成分是
,
②食用油中含有
,
③鱼、肉、牛奶中含有丰富的
,
④青菜、水果中含有
,青菜中还含有
。
三、总结、反思与提升
1.怎样区分有机物和无机物?怎样用实验证明有机物?
2.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组成特点是什么?
3.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有哪些?其中哪些属于有机物?
4、有机物的多样性原因?
四、自检、反馈与巩固
【课堂作业】
1.下列物质属于有机物的是
(
)
A、CaCO3
B、CO
C、CH4
D、CO2
2.厨房的下列物质中,不含有机物的是
(
)
A、食盐
B、食用油
C、食醋
D、白砂糖
3.下列化合物不属于有机高分子的是
(
)
A、CO(NH2)2
B、甲烷
C、淀粉〔(C6H10O5)n
〕
D、聚乙烯〔CH2—CH2〕n
4、在自然界中,下列化合物种类最多的是
(
)
A、酸
B、碱
C、盐
D、有机物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B、在有机物中碳原子一定与碳原子相连接
C、不同有机物的化学式可能相同
D、在有机物中碳原子可以相互连接成链状或环状
【课后作业】
1、在自然界中,下列化合物种类最多的是
(
)
A、酸
B、碱
C、盐
D、有机物
2、下列物质属于有机物的是
(
)
A、CaCO3
B、H2O
C、CH4
D、CO2
3、下列食品的主要成份是淀粉的是
(
)
A、黄豆
B、鸡肉
C、大米
D、青菜
4、牛奶中富含多种营养成分,下列不属于牛奶中主要成分的是
(
)
A、蛋白质
B、脂肪
C、淀粉
D、维生素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有机物一定含碳元素,但含碳的化合物不一定属于有机物
B、二氧化碳、碳酸钙中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它们都是有机物
C、大多数有机物易燃
D、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
6、在西部大开发中,投入了巨资兴建西气东输工程,将西部蕴藏的丰富资源,通过管道输送到东部地区,这里所指的西气主要成分是
(
)
A、CH4
B、CO
C、H2
D、H2S
7、某有机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测得生成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关于有机物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B、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C、只含碳、氢两种元素,不含氧元素
D、无法判断
8、下列食品中含丰富的维生素是
(
)
A、鸡蛋
B、胡萝卜
C、虾
D、土豆
9、有关天然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天然气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气体矿物燃料。
B、我国是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
C、家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就是天然气
D、天然气是远古时代的大量动植物遗体埋藏于地下,历经漫长的年代,转化而来。
10、下列化合物不属于有机高分子的是
(
)
A、CO(NH2)2
B、甲烷
C、淀粉
D、聚乙烯
11、下列区分白酒和白醋的方法不可行的是
(
)
A、看颜色
B、闻气味
C、尝一尝
D、用火点燃
12、点燃某气体后,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珠,立即倒转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气体可能是
(
)
A、CO
B、H2
C、CH4
D、CO和H2
13、下列材料属于人工合成的有机物的是
(
)
A、尿素
B、蚕丝
C、塑料
D、纯棉布
14、根据是否含有碳元素,可将化合物分为有两大类
和
。
都含有碳元素,比如
、
等。
15、取少量蔗糖放于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后,管口有小水珠生成,同时试管中留下黑色的炭粉,由此可断定蔗糖中含
元素,属于
化合物。
16、维生素B2()由
种元素组成,每个分子中共有
原子,其相对分子质量等于
。
17、有机物的命名与它的构成规律紧密相关。如有机物甲烷(CH4)、乙烷(C2H6)、丙烷(C3H8),按此规律,丁烷的化学式为
。
18、酚酞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其化学式为C20H14O4,它属于
(选填“有机物”或
“无机物”),酚酞相对分子质量是
,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等于
%。
19、20℃时NaNO3的溶解度是88g。将50gNaNO3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形成20℃时NaNO3的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该溶液的质量是
g,此时溶液中NaNO3的质量分数等于
%。
2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有机物一定含碳元素,但含碳的化合物不一定属于有机物
B、二氧化碳、碳酸钙中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它们都是有机物
C、大多数有机物易燃
D、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
21、酚酞是实验室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是一种有机物。结构式如右图所示,写出该物质的化式:
,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
_。
22、血红蛋白中含有0.33%的铁,经测定它的分子中含有4个铁原子。通过计算血红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确定血红蛋白是否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班级
姓名
PAGE第8章
第二节
糖类
油脂
【学习目标】1.认识葡萄糖、淀粉和油脂是重要的营养物质,是热量的主要来源;
2.知道自然界中葡萄糖、油脂的来源,葡萄糖和淀粉的转化关系;
3.会用简单的实验方法检验淀粉和葡萄糖;
4.知道油脂的元素组成,了解油和脂肪在常温下的状态差异。
【学习重点】淀粉的检验;
【学习难点】葡萄糖的检验。
【学习过程】
一、回顾、预习与交流
1.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有哪些?其中哪些属于有机物?
2.怎样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二、合作、研讨与点拨
(一)糖类
1.淀粉和纤维素的来源
富含淀粉的食品有
、
、
等。
富含纤维素的物质有
、
、
等,
淀粉、纤维素中蕴含的能量来自
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
CO2、H2O→葡萄糖→蔗糖、淀粉或纤维素
2.淀粉和纤维素的组成、性质特点:
(1)淀粉和纤维素都是由
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
,其组成都可以用
表示,都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2)性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水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3.葡萄糖
葡萄糖是一种
的白色粉末状固体,化学式是
。
葡萄糖对人的主要作用是
。化学性质:
(方程式)
4.葡萄糖的检验:在待测溶液中滴加新制的
,然后
,
有
生成,证明含葡萄糖。
淀粉的检验:在待测物中滴加
,如果变
,证明含淀粉
5、在有机物分类中,
、
、
都属于糖类
6、乙醇和甲醇
含淀粉的谷物、甘薯等可以用于酿酒。酒中都含乙醇,乙醇俗称
,酿酒中,淀粉先转化为
,再发酵生成乙醇。乙醇化学式是
。
工业酒精中含甲醇,甲醇有
,绝对禁止用工业酒精配制饮用酒
(二)油脂
1.油脂的存在:
2.油脂的组成元素:
3.油脂的作用:
讨论:
(1)油与脂有什么区别?
(2)怎样科学的“瘦身”?
4.观察与思考:
观看或阅读“从大豆中提取油脂”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将大豆研碎的目的是:
(2)关于实验中出现的加热方式——热水浴,下列说法正确是:
①任何物质的加热都可采用热水浴
(
)
②小烧杯内试剂受热温度不超过100℃
③小烧杯内试剂受热较均匀
(3)提取豆油所依据的原理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上述实验可知,油脂可溶解在
中,根据你的经验,
油脂还有溶解在
中。
三、总结、反思与提升
1、淀粉的检验?
2、葡萄糖的检验?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淀粉和油脂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4、糖类与油脂在人体内如何代谢?
四、自检、反馈与巩固
【课堂作业】
1.在医疗上葡萄糖被大量用于病人补液的原因是
(
)
A.葡萄糖是人体必须食用的营养素
B.萄糖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C.葡萄糖在人体内能直接进入新陈代谢
D.每克葡萄糖完全代谢释放的能量比油脂多。
2.下列植物的种子一般不选用来酿酒的有
(
)
A.葡萄
B.大麦
C.大米
D.花生
3.对于糖类和脂肪的转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人体内的糖类也可转变为脂肪
B.摄入人体内的糖类,只可氧化成CO2和H2O
C.植物种子萌发时贮存的脂肪可转变为糖
D.人体的脂肪也可消耗,提供能量
4.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光合作用消耗了空气中二氧化碳,补充了氧气
B.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C.光合作用过程中生成物都是有机物
D.光合作用是自然界物质循环的重要环节
5、下列做法有危险的是
(
)
A、用冰醋酸兑水配成食醋作调味品
B、用工业酒精兑水作燃料
C、用工业酒精兑水配成白酒饮用
D、用乙醇制造某饮料
6.用简单可行的方法鉴别下列物质
(1)牛奶和米汤(淀粉)
(2)葡萄糖和可溶性淀粉
【课后作业】
1、大米、玉米、马铃薯等食物中主要含有
(
)
A、蛋白质
B、淀粉
C、维生素
D、葡萄糖
2、下列做法有危险的是
(
)
A、用冰醋酸兑水配成食醋作调味品
B、用工业酒精兑水作燃料
C、用工业酒精兑水配成白酒饮用
D、用乙醇制造某饮料
3、葡萄糖的结构式如下:,
下列关于葡萄糖说法错误的是:
(
)
A、葡萄糖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葡萄糖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1
C、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8
D、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可提供能量
4、下列反应不以氧化反应为主的是
(
)
A、淀粉酿酒
B、点燃液化石油气
C、瓦斯爆炸
D、呼吸作用
5、下列物质中不含有油脂的是
(
)
A、葵花籽
B、大豆
C、味精
D、花生仁
6、洗涤盛放过植物油的试管,宜选用的试剂是
(
)
A、稀硫酸
B、热的碳酸钠溶液
C、热水
D、浓硝酸
7、下列属于碳水化合物的是
(
)
A、蛋白质
B、纤维素
C、油脂
D、淀粉
8、为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原理,某校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在同样条件下,你预测数天后植物生长最茂盛的是
(
)
A
B
C
D
9、油脂难溶于
(
)
A、酒精
B、汽油
C、食盐水
D、水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糖类都具有甜味
B、油脂和淀粉的组成元素相同,分子组成和结构也相同
C、碘酒可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D、摄入人体内的糖类最终都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11、某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11:9,则该有机物可能是(
)
A、
B、
C、
D、
12、有关人体内的脂肪的用途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在体内氧化供能
B、作为人对外界环境的屏障,防止人体热量过多散失
C、帮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D、使人看上去臃肿肥胖,因此毫无作用。
13、葡萄糖是一种
色
味粉状物,化学式为
,在体内经缓慢氧化转化为
和
,释放出热量,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4、糖类主要包括
、
和
。
是人们食用的最主要的糖类。
15、室温下呈液态的油脂称为
,例如
;室温下呈固态的油脂称为
,例如
。
16、酒精是常用的加热器中的燃料,这是利用酒精的
性,酒精灯熄灭后必须盖上灯帽的原因是
。
17、在实验室中检验是否含有葡萄糖的方法是:(1)在试管中加入几毫升
溶液,滴加
溶液4-5滴,可看到
现象。(2)立即加入适量的待测溶液,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观察到
现象,即可证明含有葡萄糖。
班级
姓名
PAGE第8章
第一节
什么是有机化合物
课题
第8章
第一节
什么是有机化合物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能从组成上区分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并列举事例加以说明;2.了解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组成特点;3.能用实验方法从组成上辨别有机物;4.知道淀粉、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是有机物。
教学重点
有机物的组成特点和辨别方法。
教学难点
有机物的多样性。
教学方法
讨论
比较
归纳
教学媒体
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明确目标】
一、回顾、预习与交流
【旧知回顾】
1.列出物质分类表
单质
物质
混合物
2.你已经知道的含碳化合物有哪些?
【新知导学】
1、什么是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
2、写出几种有机物
二、合作、研讨与点拨
(一)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
1.怎样通过实验来辨别有机物?
2.含碳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吗?
(二)有机物的多样性
在已发现的物质中绝大多数是有机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种类最多?
(三)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简称有机高分子)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有机物。如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四)我们身边的有机物
常见食品里的有机物
(1)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物质(营养素):
、
、
、
、
、
。
(2)常见食品里的有机物
①大米、面粉的主要成分是
,
②食用油中含有
,
③鱼、肉、牛奶中含有丰富的
,
④青菜、水果中含有
,青菜中还含有
。
三、总结、反思与提升
1.怎样区分有机物和无机物?怎样用实验证明有机物?
2.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组成特点是什么?
3.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有哪些?其中哪些属于有机物?
4、有机物的多样性原因?
四、自检、反馈与巩固
【课堂作业】
【课堂检测】完成导学案【课堂作业】部分
【作业布置】导学案课后训练部分
【教学反思】
PAGE第8章
第三节
蛋白质
维生素
【学习目标】1.知道蛋白质和维生素是有机化合物,知道蛋白质的组成元素;
2.了解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关系,通过简单实验了解蛋白质的一些性质特征;
3.了解蛋白质的营养作用,知道人们熟知的几种维生素的名称、来源和作用,
【学习重点】学会用实验的方法了解蛋白质的一些性质特征
【学习难点】维生素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学习方法】合作探究、实验——讨论——归纳
一、回顾、预习与交流
1.富含蛋白质的食品有哪些?富含维生素有哪些?
2.你已经知道的维生素有哪些?对人体有什么作用吗?
二、合作、研讨与点拨
活动一、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80—82,讨论下列1~3的问题
1.为什么说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2.构成蛋白质的基础物质是
。食品中的蛋白质在人体内是怎样转化的?试画出它的转化流程图。
3.蛋白质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各种氨基酸中都含有什么原子?
生活中常用的味精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4.通过课本p.81的活动与探究,
将实验现象填入下表:
加入试剂或操作
水
饱和硫酸铵溶液
加热
乙酸铅溶液
浓硝酸
各取1支试管,加入一定量的蛋白质滴入如右一些试剂或操作,观察现象。
根据以上实验归纳和整理有关蛋白质的性质:
⑴蛋白质的物理性质:
⑵蛋白质的化学性质:
①受热灼烧能使蛋白质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等化学物质使蛋白质发生化学变化,
这一过程又称为蛋白质的
。
小组交流、讨论:
⑴比较物质:灼烧凝固的蛋白质、头发、棉纱线、羽毛产生的气味。
⑵蛋白质的检验(写出操作、现象与结论):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⑶如何鉴别棉线、羊毛线、化纤?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及结论:
⑷人如果是受到重金属离子(Ba2+、Ag+、Hg2+等)而中毒的,应该如何急救处理?
⑸为什么可以用高温来消毒医疗器械?
活动二、自主学习教材P83—84,小组交流谈论下列问题
1.有人说:人不需要补充维生素,人体可能自动合成,你赞同吗?
2.厨师烹调蔬菜时为什么要遵循“先洗后切,大火快炒”的原则?
3.有些维生素制剂制成油状,这是什么道理?
4.缺少下列维生素易得什么疾病?
维生素A
,维生素B
,
维生素C
,维生素D
。
三、总结、反思与提升
1、如何检验富含蛋白质的物质?
2、各类维生素的作用分别是什么?分别有哪些缺乏症?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蛋白质在人体的作用有哪些?如何在人体内代谢?
四、自检、反馈与巩固
【课堂作业】
1、已知的维生素有20多种,人体缺乏下列哪种维生素,会引起夜盲症
(
)
A、维生素A
B、维生素B1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2、既是构成人体细胞的物质基础,也是生命现象的重要物质基础的是
(
)
A、淀粉
B、蛋白质
C、脂肪
D、维生素
3、误食含下列物质的食品不会引起中毒的是
(
)
A、NaCl
B、CH3OH
C、BaCl2
D、NaNO2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受霉菌污染的黄豆只要连续煮半小时,就对人体无害了。
B、灼烧头发和棉纱线会产生相同的气味
C、烹调鱼时会产生多种氨基酸,因此味道鲜美
D、人们只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糖类、脂肪、矿物质和水就可以满足健康的需要。
【课后作业】
1、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有生命活力的蛋白质的国家是
(
)
A、日本
B、中国
C、英国
D、美国
2、已知的维生素有20多种,它们多数在人体内不能合成,需要从食物中摄取,人体缺乏下列哪种维生素,会引起夜盲症
(
)
A、维生素A
B、维生素B1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3、既是构成人体细胞的物质基础,也是生命现象的重要物质基础的是
(
)
A、淀粉
B、蛋白质
C、脂肪
D、维生素
4、误食含下列物质的食品不会引起中毒的是
(
)
A、NaCl
B、CH3OH
C、BaCl2
D、NaNO2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受霉菌污染的黄豆只要连续煮半小时,就对人体无害了。
B、灼烧头发和棉纱线会产生相同的气味
C、烹调鱼时会产生多种氨基酸,因此味道鲜美
D、人们只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糖类、脂肪、矿物质和水就可以满足健康的需要。
6、蛋白质在人体内
(
)
A、缓慢氧化分解成CO2和H2O,提供人体所需要的能量
B、参与人体内的新陈代谢过程,最终都转化为尿素排出体外
C、直接转化为人体所需要的蛋白质
D、在人体内酶物质的作用下,先分解成氨基酸,被人体吸收后重新合成
7、与血液血红蛋白结合能力很强,结合后的血红蛋白失去结合氧气能力的物质是(
)
A、
B、
C、
D、
8、蛋白质在人体内
(
)
A、缓慢氧化分解成CO2和H2O,提供人体所需要的能量
B、参与人体内的新陈代谢过程,最终都转化为尿素排出体外
C、直接转化为人体所需要的蛋白质
D、在人体内酶物质的作用下,先分解成氨基酸,被人体吸收后重新合成
9、长期以精米为主食而副食又单调的人容易患脚气病是因为膳食中缺少
(
)
A、维生素A
B、维生素B1
C、维生素
D、维生素C
10、国际上推广使用中国的铁锅是因为它补充人体所需要的铁元素,促进人体合成(
)
A、头发
B、肌肉
C、血红蛋白
D、生长素
11、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维生素C是氧化物
B、维生素C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
C、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9:1:12
D、青少年应多吃蔬菜和水果,切忌偏食
12、医生建议婴幼儿除正常饮食外,还需补服鱼肝油,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鱼肝油可补充维生素A、D
B、服鱼肝油可预防佝偻病
C、鱼肝油可补充维生素C
D、维生素D人体皮肤可自行合成所以无须补充
13、蛋白质中一定含有
、
、
和
元素,动物性蛋白主要来源于
、
等;植物性蛋白主要来源于
、
等,因此我们的饮食尽量要丰富,不要单一。
14、蛋白质的性质实验:(以鸡蛋白实验)
(1)在少量鸡蛋白溶液中加足量纯净水,振荡,观察到
现象;
(2)在鸡蛋白中加硫酸钠溶液,观察到
现象;
(3)在鸡蛋白中加乙酸铅溶液,观察到
现象;
(4)在鸡蛋白中加浓硝酸,微热,观察到
现象;
(5)给鸡蛋白溶液加热,可看到
现象。
15、在日常生活中,区分羊毛线和棉纱线可采用的方法是
。
16、怎么样防止黄豆、玉米受到黄曲霉素的污染?
17、家庭中碗筷,毛巾等常用的消毒方法是什么?说明其中的道理。
18、黄瓜中富含维生素C,其分子结构如右图。维生素C由____元素组成,写出其化学式
。维生素C在pH<5的酸性环境中较稳定,为减少维生素C的损失,黄瓜在烹饪时应加入少量的______;维生素C片保存时,应注意避热、避光、密封,请你据此推测维生素C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
19、人体缺乏维生素C(简写“VC”)就会患坏血病,哥伦布探险时的许多船员就因此而死亡。右图所示为某种“维生素C”说明书的一部分。请你回答:
⑴“VC”中含有
种元素。
⑵若正常成人每天对“VC”的最低需要量为60mg。
①当“VC”完全来自右图的“维生素C”,则每天至少服用
次;
②当“VC”完全来自某种新鲜蔬菜(每1000g这种蔬菜含
“VC”120mg),则每天至少应食用这种蔬菜
g。
⑶取2片“维生素C”溶于水,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说明“VC”的溶液显
性;加热该溶液至沸腾,红色消失,表明“VC”受热时易被破坏,那么在烹调新鲜蔬菜时要减少“VC”的损失,应采取的措施之一是:
班级
姓名
。
维生素C(白色)
化学式:C6H8O6
每片100mg,含VC10%
一日
次,每⒐次2片
饭后服用
若发黄请勿食用!
PAGE8.3
蛋白质
维生素
课题
8.3
蛋白质
维生素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知道蛋白质和维生素是有机化合物,知道蛋白质的组成元素;2.了解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关系,通过简单实验了解蛋白质的一些性质特征;3.了解蛋白质的营养作用,知道人们熟知的几种维生素的名称、来源和作用,
教学重点
学会用实验的方法了解蛋白质的一些性质特征
教学难点
维生素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教学方法
实验
讨论
比较
归纳
教学媒体
实验仪器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明确目标】
一、回顾、预习与交流
1.富含蛋白质的食品有哪些?富含维生素有哪些?
2.你已经知道的维生素有哪些?对人体有什么作用吗?
二、合作、研讨与点拨
活动一、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80—82,讨论下列1~3的问题
1.为什么说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2.构成蛋白质的基础物质是
。食品中的蛋白质在人体内是怎样转化的?试画出它的转化流程图。
3.蛋白质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各种氨基酸中都含有什么原子?
生活中常用的味精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4.通过课本p.81的活动与探究,
将实验现象填入下表:
加入试剂或操作
水
饱和硫酸铵溶液
加热
乙酸铅溶液
浓硝酸
各取1支试管,加入一定量的蛋白质滴入如右一些试剂或操作,观察现象。
根据以上实验归纳和整理有关蛋白质的性质:
⑴蛋白质的物理性质:
⑵蛋白质的化学性质:
①受热灼烧能使蛋白质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等化学物质使蛋白质发生化学变化,
这一过程又称为蛋白质的
。
小组交流、讨论:
⑴比较物质:灼烧凝固的蛋白质、头发、棉纱线、羽毛产生的气味。
⑵蛋白质的检验(写出操作、现象与结论):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⑶如何鉴别棉线、羊毛线、化纤?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及结论:
⑷人如果是受到重金属离子(Ba2+、Ag+、Hg2+等)而中毒的,应该如何急救处理?
⑸为什么可以用高温来消毒医疗器械?
活动二、自主学习教材P83—84,小组交流谈论下列问题
1.有人说:人不需要补充维生素,人体可能自动合成,你赞同吗?
2.厨师烹调蔬菜时为什么要遵循“先洗后切,大火快炒”的原则?
3.有些维生素制剂制成油状,这是什么道理?
4.缺少下列维生素易得什么疾病?
维生素A
,维生素B
,
维生素C
,维生素D
。
三、总结、反思与提升
1、如何检验富含蛋白质的物质?
2、各类维生素的作用分别是什么?分别有哪些缺乏症?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蛋白质在人体的作用有哪些?如何在人体内代谢?
四、自检、反馈与巩固
【课堂作业】
【课堂检测】完成导学案【课堂作业】部分
【作业布置】导学案课后训练部分
【教学反思】
PAGE第8章
第二节
糖类和油脂
课题
第8章
第二节
糖类和油脂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认识葡萄糖、淀粉和油脂是重要的营养物质,是维持生命活动和人们从事各种活动所需热量的主要来源;2.知道自然界中葡萄糖、油脂的来源,葡萄糖和淀粉的转化关系;3.会用简单的实验方法检验淀粉和葡萄糖;4.知道油脂的元素组成,了解油和脂肪在常温下的状态差异。
教学重点
淀粉的检验;
教学难点
葡萄糖的检验。
教学方法
讨论
比较
归纳
教学媒体
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明确目标】
一、回顾、预习与交流
1.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有哪些?其中哪些属于有机物?
2.怎样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二、合作、研讨与点拨
(一)糖类
1.淀粉和纤维素的来源
富含淀粉的食品有
、
、
等。
富含纤维素的物质有
、
、
等,
淀粉、纤维素中蕴含的能量来自
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
CO2、H2O→葡萄糖→蔗糖、淀粉或纤维素
2.淀粉和纤维素的组成、性质特点:
(1)淀粉和纤维素都是由
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
,其组成都可以用
表示,都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2)性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水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3.葡萄糖
葡萄糖是一种
的白色粉末状固体,化学式是
。
葡萄糖对人的主要作用是
。化学性质:
(方程式)
4.葡萄糖的检验:在待测溶液中滴加新制的
,然后
,
有
生成,证明含葡萄糖。
淀粉的检验:在待测物中滴加
,如果变
,证明含淀粉
5、在有机物分类中,
、
、
都属于糖类
6、乙醇和甲醇
含淀粉的谷物、甘薯等可以用于酿酒。酒中都含乙醇,乙醇俗称
,酿酒中,淀粉先转化为
,再发酵生成乙醇。乙醇化学式是
。
工业酒精中含甲醇,甲醇有
,绝对禁止用工业酒精配制饮用酒
(二)油脂
1.油脂的存在:
2.油脂的组成元素:
3.油脂的作用:
讨论:
(1)油与脂有什么区别?
(2)怎样科学的“瘦身”?
4.观察与思考:
观看或阅读“从大豆中提取油脂”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将大豆研碎的目的是:
(2)关于实验中出现的加热方式——热水浴,下列说法正确是:
①任何物质的加热都可采用热水浴
(
)
②小烧杯内试剂受热温度不超过100℃
③小烧杯内试剂受热较均匀
(3)提取豆油所依据的原理
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4)从上述实验可知,油脂可溶解在
中,根据你的经验,油脂还有溶解
在
中。
三、总结、反思与提升
1、淀粉的检验?
2、葡萄糖的检验?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淀粉和油脂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4、糖类与油脂在人体内如何代谢?
四、自检、反馈与巩固
【课堂作业】
【课堂检测】完成导学案【课堂作业】部分
【作业布置】导学案课后训练部分
【教学反思】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