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教版(2024)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材习题5.2认识函数 第三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浙教版(2024)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材习题5.2认识函数 第三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8.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8-30 17:20:03

文档简介

浙教版(2024)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材习题5.2认识函数 第三课时
1.(浙教版(2024)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材习题5.2认识函数 第三课时)根据卫生要求,游泳池必须定期换水、清洗。某游泳池在上午9:00打开排水口开始排水,排水口的排水速度保持不变,其间因清洗游泳池需要暂停排水,游泳池的水在12:00全部排完。游泳池内的水量Q(m3)是排水时间t的函数,函数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开始排水前,游泳池内的水量有多少
(2)几时该游泳池开始暂停排水进行清洗 暂停排水时间有多长
(3)排水口的排水速度是多少 暂停排水时游泳池内还剩多少水量
【答案】(1)解:根据函数图象,开始排水前,游泳池内的水量是
(2)解:经过1.5h,即10:30开始暂停排水,暂停排水的时间为0.5h。
(3)解: 实际排水的时间为2.5h,共排放水900m3,900÷2.5=360(m3/h),所以排水的速度是360m3/h。
900-360×1.5=360(m3),所以暂停排水时游泳池内还剩360m3的水量
【知识点】通过函数图象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⑴观察函数图象的起点即可.
⑵观察函数图象的拐点即可.
⑶结合图形的起点,拐点,终点作答即可.
2.(浙教版(2024)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材习题5.2认识函数 第三课时)某校八年级组织了一场趣味运动会,其中“背夹球竞走”项目的规则是:每组选出男、女同学各一名,背靠背中间夹一个气球,在直道上侧身走完规定的路程,气球不能落地。若途中气球掉落,须捡回并在掉落处继续前行。用时少者胜。甲、乙两组参加比赛,结果甲组在途中掉了球,乙组则顺利走完全程。
图反映了比赛过程中,两组同学距离出发点的距离y(m)与比赛时间x(s)的函数关系。
根据函数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这项比赛的总路程是多少
(2)哪一组同学获胜
(3)线段AB表示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4)比赛途中两组同学相遇了几次 在哪个时间段内他们第一次相遇
【答案】(1)解:由点E,C的纵坐标可以看出,比赛单程为40m,往返全程为80m
(2)解:由点D,F的横坐标可以看出,甲组比赛用时55s,乙组比赛用时60s,所以甲组获胜
(3)解:线段AB表示甲组在比赛开始15s时掉球,5s后继续比赛。
(4)解:两个函数图象除原点外有两个交点,说明比赛途中两组同学相遇了两次。从图象可知,第一次相遇发生在25s至35s之间
【知识点】通过函数图象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⑴由函数图象可以知道,背夹球的比赛是折返跑,跑到距离起点40m处折返。
⑵据图形终点知,谁时间短谁获胜.
⑶图象中线段AB平行于x轴,表明出现了停顿,即球掉了.
⑷根据函数图形可直观的看出答案.
3.(浙教版(2024)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材习题5.2认识函数 第三课时)根据函数图象(如图),描述一个符合图象所表示的函数关系的情景。
【答案】解:800米高山上山与下山过程中,距离山脚高度和所用时间之间的函数图形
【知识点】通过函数图象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符合条件的情景即可.
4.(浙教版(2024)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材习题5.2认识函数 第三课时)小鹏某天上学途中离开家的距离y(km)与时间x(min)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请你根据图象描述小鹏在上学途中的过程。
【答案】解:小鹏乘公交车去距家4km的学校上学,10分钟后发现作业未带,立即下车等公交返回,10分钟后乘公交车返回家中,10分钟后到家,15分钟之后再次乘坐公交车去上学,25分钟后到达学校
【知识点】通过函数图象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根据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即可.
5.(浙教版(2024)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材习题5.2认识函数 第三课时)放学后,小明骑自行车回家,他经过的路程s(km)与所用时间t(min)的关系如图所示,那么小明的骑车速度是   。
【答案】0.2km/min
【知识点】通过函数图象获取信息
【解析】【解答】解:∵s=vt,
∴v===0.2km/min.
故填:0.2km/min .
【分析】根据s=vt计算即可.
6.(浙教版(2024)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材习题5.2认识函数 第三课时)均匀地向一个茶壶倒入开水,最后茶壶内注满水。茶壶中水面的高度h是注水时间t的函数。如图两个函数图象中,哪个符合茶壶中水面高度h随注水时间t变化的规律 请说明理由。
【答案】解:图①.理由:茶壶上下窄中部宽,往茶壶注水,壶中水面高度先升高的快,随后变化缓慢,最后上升快,故图①符合此规律
【知识点】用图象表示变量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容器的形状,推测水面高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即可.
7.(浙教版(2024)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材习题5.2认识函数 第三课时)北京某日8时至次日8时(次日的时间前面加0表示)的温度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这个时间段内温度的变化范围。
(2)估计11时所对应的温度。
【答案】(1)解:图像对应最高温度为31℃,最低温度为24℃,故变化范围为 24~31℃
(2)解:由图像知:10时温度为29℃,12时温度为31℃,结合图像变化规律可知。11时温度大约为30℃
【知识点】通过函数图象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⑴结合图像,找出图像最高点与最低点即可.
⑵根据图像变化规律推测即可.
8.(浙教版(2024)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材习题5.2认识函数 第三课时)如图表示的是距离y(米)关于时间x(分)的函数图象,请你给这个函数图象写一件事,使得事件发生过程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符合这个函数图象。
【答案】解: 小明从家出发,以150米/分钟的速度步行20分钟到达离家3000米的公园,随后在公园停留10分钟,之后以200米/分的速度返回,15分钟后到家.
【知识点】通过函数图象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 图象分为三个阶段:匀速增加、静止、匀速减少 , 根据给定的函数图象设计一个实际情境,使得情境中的两个变量关系符合图象特征即可.
9.(浙教版(2024)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材习题5.2认识函数 第三课时)我国古代发明了利用水流作动力取水灌田的筒车,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筒车中的转轮可以抽象成一个圆,圆上一点离水面的高度y(m)与旋转时间x(min)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根据图象填表:
x/ min 0 0.5 1 1.5 2 2.5 3
y/m              
(2)变量y是x的函数吗 为什么
(3)根据图中的信息写出转轮旋转一周需要的时间和转轮的半径。
【答案】(1)解:-1,1,3,1,-1,1,3
(2)解: 变量y是x的函数 .
理由: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因此变量y是x的函数
(3)解:由图像知, 转轮旋转一周需要的时间为2min,最大高度为3m,最低高度为-1m,故直径为4m,因此半径为2m
【知识点】通过函数图象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⑴根据图像回答即可.
⑵根据函数的定义作答即可.
⑶根据图像,结合筒车运动规律作答.
1 / 1浙教版(2024)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材习题5.2认识函数 第三课时
1.(浙教版(2024)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材习题5.2认识函数 第三课时)根据卫生要求,游泳池必须定期换水、清洗。某游泳池在上午9:00打开排水口开始排水,排水口的排水速度保持不变,其间因清洗游泳池需要暂停排水,游泳池的水在12:00全部排完。游泳池内的水量Q(m3)是排水时间t的函数,函数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开始排水前,游泳池内的水量有多少
(2)几时该游泳池开始暂停排水进行清洗 暂停排水时间有多长
(3)排水口的排水速度是多少 暂停排水时游泳池内还剩多少水量
2.(浙教版(2024)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材习题5.2认识函数 第三课时)某校八年级组织了一场趣味运动会,其中“背夹球竞走”项目的规则是:每组选出男、女同学各一名,背靠背中间夹一个气球,在直道上侧身走完规定的路程,气球不能落地。若途中气球掉落,须捡回并在掉落处继续前行。用时少者胜。甲、乙两组参加比赛,结果甲组在途中掉了球,乙组则顺利走完全程。
图反映了比赛过程中,两组同学距离出发点的距离y(m)与比赛时间x(s)的函数关系。
根据函数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这项比赛的总路程是多少
(2)哪一组同学获胜
(3)线段AB表示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4)比赛途中两组同学相遇了几次 在哪个时间段内他们第一次相遇
3.(浙教版(2024)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材习题5.2认识函数 第三课时)根据函数图象(如图),描述一个符合图象所表示的函数关系的情景。
4.(浙教版(2024)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材习题5.2认识函数 第三课时)小鹏某天上学途中离开家的距离y(km)与时间x(min)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请你根据图象描述小鹏在上学途中的过程。
5.(浙教版(2024)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材习题5.2认识函数 第三课时)放学后,小明骑自行车回家,他经过的路程s(km)与所用时间t(min)的关系如图所示,那么小明的骑车速度是   。
6.(浙教版(2024)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材习题5.2认识函数 第三课时)均匀地向一个茶壶倒入开水,最后茶壶内注满水。茶壶中水面的高度h是注水时间t的函数。如图两个函数图象中,哪个符合茶壶中水面高度h随注水时间t变化的规律 请说明理由。
7.(浙教版(2024)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材习题5.2认识函数 第三课时)北京某日8时至次日8时(次日的时间前面加0表示)的温度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这个时间段内温度的变化范围。
(2)估计11时所对应的温度。
8.(浙教版(2024)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材习题5.2认识函数 第三课时)如图表示的是距离y(米)关于时间x(分)的函数图象,请你给这个函数图象写一件事,使得事件发生过程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符合这个函数图象。
9.(浙教版(2024)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材习题5.2认识函数 第三课时)我国古代发明了利用水流作动力取水灌田的筒车,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筒车中的转轮可以抽象成一个圆,圆上一点离水面的高度y(m)与旋转时间x(min)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根据图象填表:
x/ min 0 0.5 1 1.5 2 2.5 3
y/m              
(2)变量y是x的函数吗 为什么
(3)根据图中的信息写出转轮旋转一周需要的时间和转轮的半径。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解:根据函数图象,开始排水前,游泳池内的水量是
(2)解:经过1.5h,即10:30开始暂停排水,暂停排水的时间为0.5h。
(3)解: 实际排水的时间为2.5h,共排放水900m3,900÷2.5=360(m3/h),所以排水的速度是360m3/h。
900-360×1.5=360(m3),所以暂停排水时游泳池内还剩360m3的水量
【知识点】通过函数图象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⑴观察函数图象的起点即可.
⑵观察函数图象的拐点即可.
⑶结合图形的起点,拐点,终点作答即可.
2.【答案】(1)解:由点E,C的纵坐标可以看出,比赛单程为40m,往返全程为80m
(2)解:由点D,F的横坐标可以看出,甲组比赛用时55s,乙组比赛用时60s,所以甲组获胜
(3)解:线段AB表示甲组在比赛开始15s时掉球,5s后继续比赛。
(4)解:两个函数图象除原点外有两个交点,说明比赛途中两组同学相遇了两次。从图象可知,第一次相遇发生在25s至35s之间
【知识点】通过函数图象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⑴由函数图象可以知道,背夹球的比赛是折返跑,跑到距离起点40m处折返。
⑵据图形终点知,谁时间短谁获胜.
⑶图象中线段AB平行于x轴,表明出现了停顿,即球掉了.
⑷根据函数图形可直观的看出答案.
3.【答案】解:800米高山上山与下山过程中,距离山脚高度和所用时间之间的函数图形
【知识点】通过函数图象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符合条件的情景即可.
4.【答案】解:小鹏乘公交车去距家4km的学校上学,10分钟后发现作业未带,立即下车等公交返回,10分钟后乘公交车返回家中,10分钟后到家,15分钟之后再次乘坐公交车去上学,25分钟后到达学校
【知识点】通过函数图象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根据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即可.
5.【答案】0.2km/min
【知识点】通过函数图象获取信息
【解析】【解答】解:∵s=vt,
∴v===0.2km/min.
故填:0.2km/min .
【分析】根据s=vt计算即可.
6.【答案】解:图①.理由:茶壶上下窄中部宽,往茶壶注水,壶中水面高度先升高的快,随后变化缓慢,最后上升快,故图①符合此规律
【知识点】用图象表示变量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容器的形状,推测水面高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即可.
7.【答案】(1)解:图像对应最高温度为31℃,最低温度为24℃,故变化范围为 24~31℃
(2)解:由图像知:10时温度为29℃,12时温度为31℃,结合图像变化规律可知。11时温度大约为30℃
【知识点】通过函数图象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⑴结合图像,找出图像最高点与最低点即可.
⑵根据图像变化规律推测即可.
8.【答案】解: 小明从家出发,以150米/分钟的速度步行20分钟到达离家3000米的公园,随后在公园停留10分钟,之后以200米/分的速度返回,15分钟后到家.
【知识点】通过函数图象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 图象分为三个阶段:匀速增加、静止、匀速减少 , 根据给定的函数图象设计一个实际情境,使得情境中的两个变量关系符合图象特征即可.
9.【答案】(1)解:-1,1,3,1,-1,1,3
(2)解: 变量y是x的函数 .
理由: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因此变量y是x的函数
(3)解:由图像知, 转轮旋转一周需要的时间为2min,最大高度为3m,最低高度为-1m,故直径为4m,因此半径为2m
【知识点】通过函数图象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⑴根据图像回答即可.
⑵根据函数的定义作答即可.
⑶根据图像,结合筒车运动规律作答.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