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1章 检测试卷(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1章 检测试卷(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2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9-03 18:40: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检测试卷
(总分12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4分,共5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安徽合肥一中、合肥一六八中学等2025高二上联考)生酮减肥的原理是通过降低饮食中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迫使身体进入酮症状态,转而以脂肪为主要能量来源,实现减肥的目的。研究发现,人体在消耗脂肪的过程中较容易产生酮体,过多的酮体会引起酮症酸中毒。该减肥方法也可能导致营养不良。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酮体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其含量过多可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
B.酮体会引起酮症酸中毒,说明内环境中没有中和酮体的碱性物质
C.生酮减肥可能导致低血糖症状,也可能因营养不良引发组织水肿
D.适当控制饮食并进行适当强度的体育锻炼才是较科学的减肥方法
2.(2025湖北宜昌月考)如表为人体部分细胞外液(②③之间能进行双向的物质交换)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单位:),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成分/ () 有机酸 蛋白质
① ②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③ 147 4.0 1.25 1.00 114.0 7.5 1.0
④ 10 140 2.5 10.35 25 — 47
A.②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B.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
C.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
D.①为细胞外液,又称为内环境,其含量占体液的
3.(2024重庆联合检测)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无论是单细胞生物还是多细胞生物,都有其特定的生活环境。下列有关细胞生活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草履虫直接生活的环境是外界的水溶液
B.多细胞生物的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C.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D.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液
4.(北京一零一中学2025高二上开学考)如图为血液流经肾脏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乳酸、尿素、呼吸酶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B.肾小囊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中的水可来自自身代谢和血浆
C.肾小管中葡萄糖重吸收回毛细血管依靠协助扩散来完成
D.急性肾小球肾炎可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导致组织水肿
(出自文档1 第1章素养检测刷速度第5题)
5.(2025江西抚州高二上月考)某实验小组将加入抗凝剂和生理盐水的新鲜绵羊血液进行离心,结果如图1所示;接着取上清液,分别向其中滴加的HCl和的NaOH,同时用蒸馏水作对照,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取适量上清液加入双缩脲试剂,会出现紫色反应
B.正常人血浆pH的维持主要与缓冲物质有关
C.图2若要增强实验说服力,应增加缓冲液实验组作为空白对照
D.图2实验中HCl、NaOH的浓度为无关变量
6.(2025江苏徐州月考)血浆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对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有重要意义。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是人体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不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B.过量出汗、体液丢失过多会导致低血压,血浆中甘油三酯含量过多易导致高血压
C.正常人血浆pH为7.35~7.45,这主要与血浆中的/等缓冲对有关
D.血浆组成成分或理化性质的变化都可能影响酶的活性,导致细胞代谢发生紊乱
7.(2024江西九江测试改编)如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
B.人体的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废物和氧气
D.⑥表示细胞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8.(2025福建泉州一中月考)组织液的量与有效滤过压有关,如果有效滤过压为正值,表示有液体从毛细血管滤出,且滤出量与有效滤过压呈正相关;如果为负值,表示有液体被重吸收回毛细血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
B.毛细血管动脉端和静脉端的有效滤过压分别为正值和负值
C.从毛细血管渗出的液体不一定能完全被毛细血管重吸收回血浆
D.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其毛细血管动脉端处的有效滤过压会降低
9.(2024山东青岛期中改编)液体疗法是指通过补充或限制某些液体以维持机体体液平衡的治疗方法。临床上,常用5%葡萄糖溶液(血浆等渗溶液)、10%葡萄糖溶液、5%溶液等进行输液治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注射5%葡萄糖溶液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B.低血糖时,使用10%葡萄糖溶液主要为机体提供能量
C.治疗酸中毒时,5%溶液能够维持机体的酸碱平衡
D.液体疗法的目的是恢复或维持机体正常的体液容量、成分和理化性质
10.(2025吉林白城一中期中改编)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如图为细胞1、2、3和其生活的液体环境Z、X、Y之间的相互关系。
若细胞1为肌肉细胞,则其有氧呼吸利用的从外界进入细胞1被利用至少需要穿过的磷脂分子层数是( )
A.11 B.12 C.22 D.24
11.(2024贵州黔西南期中)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发展迅速,先后有多名航天员进入天和核心舱进行工作。在太空失重等条件下,航天员们面部会呈现一定程度的浮肿现象,体内钙容易丢失,进而引起骨质疏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空间站内,航天员的细胞外液在躯体的分布会有所改变
B.若航天员的血糖保持稳定,则说明其内环境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C.航天员吃含钙高的食物并服用维生素D,可预防骨质疏松
D.航天员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需要多个器官和系统的共同参与
12.(福建泉州2024高二上月考)如图为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时的运输过程,图中Hb为血红蛋白,①②为细胞外液。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①和②分别表示组织液和血浆
B.Hb能维持红细胞内pH的相对稳定
C.出红细胞的同时进入红细胞,可维持离子平衡
D.随着的进入,红细胞可能会出现轻微失水现象
13.(2025重庆五十校高二上期中联考)为探究生物体pH的调节机制,某同学以某种动物血浆为材料进行的实验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烧杯 编号 1号 2号 3号 4号 5号 6号
步骤① 25mL 清水 25mL动物 血浆 25mL 清水 25mL动物血浆
步骤② 检测各烧杯中溶液的pH
步骤③ 每隔一段时间滴加5滴的HCl溶液 每隔一段时间滴加5滴的NaOH溶液
步骤④ 检测各烧杯中溶液的pH变化
A.步骤①中的2号和5号烧杯各加入25mL缓冲溶液
B.实验中作为对照的是1号和4号,其余为实验组
C.步骤③滴加试剂的种类和滴数属于该实验的无关变量
D.预计3号与1号烧杯的pH变化相同,6号与4号烧杯的pH变化相同
二、多选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得分,漏选得3分)
14.(2025辽宁铁岭开学考试)内环境成分多种多样,正常情况下,下列选项中的物质都不可存在于内环境中的是( )
A.胰蛋白酶、、ATP、葡萄糖
B.、胰岛素、尿素、抗体
C.肝糖原、核苷酸、纤维素、氨基酸
D.甘油三酯、DNA聚合酶、磷脂、胆固醇
15.(四川遂宁射洪中学2025高二上月考)下列物质中均不属于正常个体的内环境成分的是( )
A.呼吸酶、、
B.纤维素、解旋酶、尿素
C.糖原、淀粉、血浆蛋白
D.、葡萄糖、氨基酸
16.(2025湖南长沙师大附中月考)据报道,某科研团队发现了一个新的人体“器官”,其曾被认为是遍布全身的密集结缔组织,但实际上是充满流动液体的间质网络,贯穿于淋巴系统,是淋巴液的来源之一,还可介导癌细胞的扩散及转移。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
A.间质网络中的液体有运输物质的功能,其成分一般稳定
B.与血浆和组织液不同,间质网络中的液体属于细胞内液
C.淋巴液还可来源于组织液,淋巴液回流受阻可造成组织水肿
D.间质网络的发现对癌细胞的追踪及癌症治疗有重要意义
17.(河南新乡2024高二上月考)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AB段和BC段变化原因的分析,错误的是( )
A.AB段上升是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造成的
B.BC段下降的原因是乳酸被血液中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或造血功能增强使红细胞数量增多
C.AB段上升是因为此段时间内,人体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
D.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与反应
18.(2024重庆乌江新高考协作体期末)如图为红细胞在内环境稳态中的重要作用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红细胞内可以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氨基甲酰血红蛋白,主要通过血浆运输
B.生成的过程主要在血浆中完成,主要通过血浆运输
C.与的反方向运输共用一种转运蛋白,说明转运蛋白不具有专一性
D.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可缓冲,参与血浆pH的维持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38分)
19.(7分)(2025安徽六安高二上期中)人体血液中成熟的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能运输和,其部分结构和功能如图,①~⑤表示相关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红细胞内液渗透压的维持主要与 (填“”或“”)以及血红蛋白等的含量有关。
(2)当氧气进入肌肉细胞,最终在细胞的 (填具体场所)被利用;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尿素需依次经过 系统、 系统排到体外。
(3)图中⑤过程(运输)主要依靠 (填“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原因是 。
20.(8分)(2025湖北鄂东南联考)造成组织水肿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过敏、组织损伤、组织细胞代谢旺盛、肾小球肾炎等。感染新冠病毒的某些患者肺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会造成肺水肿。回答下列问题:
(1)组织液可以来自 ;当感染上述病毒的患者肺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时,血浆中的 会进入组织液,导致血浆渗透压 (填“升高”或“降低”)。
(2)感染新冠病毒后,患者的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这说明 ;患者在康复的过程中,主要的调节机制是 。
(3)对于肺水肿的治疗建议是小剂量缓慢静脉注射质量分数为20%的甘露醇高渗水溶液(不易渗入组织液且不被代谢),该药物能提高 渗透压,促进组织液中的水进入 ,从而达到初步消肿的目的;经消肿治疗后,病人尿量会 (填“增加” “减少”或“变化不大”),原因是 。
21.(7分)(2024河南长葛联考)在“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的探究实验中,某同学以自来水、pH为7的磷酸盐缓冲液、兔血浆、肝匀浆为实验材料,分别向其中滴加的HCl和的NaOH进行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因变量是 。
(2)加自来水、pH为7的磷酸盐缓冲液的组别可作为实验的 组,其作用是 。
(3)滴加HCl或NaOH之前需要记录溶液的起始pH,目的是 。
(4)向肝匀浆中滴加1滴HCl后,不能立即检测溶液的pH,理由是 。
(5)预期结果: 组的pH变化最明显, 组和 组的pH变化较平缓,说明 。
22.(8分)(2025湖北荆州月考)脑脊液是存在于脑室、蛛网膜下腔和脊髓中央管内的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是脑细胞和脊髓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脑脊液主要由脑室的脉络丛上皮细胞和室管膜细胞分泌形成,并可经蛛网膜处重新流入静脉。在血液和脑脊液之间存在着“血脑屏障”,该屏障使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从而阻挡了一些物质从血管进入脑脊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脑脊液属于 (填“细胞内液”或“细胞外液”),其渗透压的主要来源是 。
(2)脑脊液的功能与内环境中的 相似,具体包括 (答出两点)。
(3)“血脑屏障”阻挡大分子物质进入脑脊液,体现了生物膜的 功能;葡萄糖能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推测葡萄糖的运输方式可能是 。
(4)若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会导致 ,进而影响脑细胞的正常代谢;若“血脑屏障”受损,血浆中的蛋白质进入脑脊液,会导致脑脊液渗透压 ,引起脑组织水肿。
23.(8分)(2024山东潍坊测试改编)内环境稳态是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如图所示为细胞1、2、3和其生活的液体环境Z、X、Y之间的相互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人体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图中的 (填图中字母)。
(2)若细胞1为肝细胞,食物中的糖类被分解为葡萄糖后,从小肠内进入肝细胞合成肝糖原的运输途径为:肠腔→ (用图中字母、细胞名称和箭头表示)。
(3)蚊子叮咬皮肤时,会将唾液注入图中的 (填图中字母),唾液中的某些物质会引起免疫系统释放组胺,组胺能增加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导致图中 (填图中字母)的量增加,出现红肿包;“挠”包会刺激身体分泌更多组胺,说明“挠”这种行为可能会使我们的身体分泌更多的 。
(4)若细胞3为肾小管上皮细胞,其重吸收水的过程主要与 (填激素名称)有关,该激素通过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合成 ,增强对水的重吸收,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稳定。
一、单选题
1.B
2.D
3.D
4.B
5.C
6.A
7.B
8.D
9.A
10.C
11.B
12.D
13.A
二、多选题
14.ACD
15.ABC
16.ACD
17.ACD
18.ABC
三、非选择题
19.(7分)
(1)
(2) 线粒体内膜;循环;泌尿
(3) 自由扩散;水分子能直接穿过磷脂双分子层,该方式不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协助扩散需水通道蛋白,并非主要运输方式)
20.(8分)
(1) 血浆和细胞内液;蛋白质;降低
(2) 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3) 血浆;血浆;增加;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21.(7分)
(1) 实验材料的种类、滴加试剂的种类;溶液pH的变化
(2) 对照;排除无关变量干扰,通过对比说明生物材料维持pH稳定的能力
(3) 作为初始对照,便于计算滴加试剂后pH的变化量
(4) HCl需与肝匀浆中的缓冲物质充分反应,立即检测会导致结果不准确
(5) 自来水;pH为7的磷酸盐缓冲液;兔血浆;生物材料(或兔血浆)维持pH稳定的能力与缓冲液相似,且远强于自来水
22.(8分)
(1) 细胞外液;和
(2) 组织液(或血浆、淋巴液);为脑细胞和脊髓细胞提供营养物质、运输代谢废物、维持细胞渗透压稳定(答出两点即可)
(3) 选择透过性;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合理即可)
(4) 颅内压升高;升高
23.(8分)
(1) Y、Z
(2) 消化道壁细胞→Y→X→毛细血管壁细胞→Y→细胞1
(3) Y;Y;神经递质(合理即可)
(4) 抗利尿激素;水通道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