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分课时教学设计
第2课时《1.1.2认识三角形 》教学设计
课型 新授课√ 复习课口 试卷讲评课口 其他课口
教学内容分析 三角形是几何图形部分的重要内容之一,帮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定理等内容,是对简单的平面图形的进一步研究,也是后续研究多边形的性质,三角函数等知识的基础,在平面几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学习者分析 三角形是几何图形部分的重要内容之一,帮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定理等内容,是对简单的平面图形的进一步研究,也是后续研究多边形的性质,三角函数等知识的基础,在平面几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 1.了解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的概念. 2.会利用量角器、刻度尺画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线. 3.能运用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线的概念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线的概念及画图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 利用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线的概念解决有关的计算问题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引入新课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让每位学生拿一张三角形纸片,把其中一个内角对折一次,使角的两边重合,得到一条折痕。(问学生折痕是什么形状?) 2.请每位学生用量角器量一量被折痕分割的两个角的大小,得到什么结论?(得到折痕平分这个内角) 如图,记作 ∠AOC=∠BOC= ∠AOB. 引出概念: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角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形状是线段) 一个角有平分线,三角形也是有平分线的。 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角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如图∠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线段AD就是△ABC的一条角平分线. 几何语言: ∵ AD是 △ ABC的 角平分线 ∴ ∠BAD =∠CAD = ∠BAC 合作交流,探讨结论 请同学回答下面的问题: 在一个三角形中有几条角平分线?请每位同学在不同类型的三角形中画一画,与同伴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几何画板制作动画演示在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中三条角平分线的特点。(三条角平分线都在三角形的内部,三条线相交于一点) 【拓展提高】 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与角的平分线的区别是: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线段,而角的平分线是一条射线;它们的联系是都是平分角。 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判别的“两种方法” (1)看该线段是否分三角形的内角为相等的两部分. (2)看线段的两个端点,其中一个端点是三角形的顶点,另一个端点要落在对边上.学生活动1: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很快回忆相关问题. ? 带着问题参与新课. 会利用量角器、刻度尺画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活动意图说明: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理解学生思考,进行探索.会利用量角器、刻度尺画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环节二:新知探究教师活动2: 任意画一个△ABC,用刻度尺画BC的中点D,连结AD。 引出概念:连结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与该顶点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中线的形状也是线段) 请同学回答问题:在一个三角形中有几条中线?请每位同学在不同类型的三角形中画一画,与同伴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几何画板制作动画演示在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中三条中线的特点。(三条线都在三角形的内部,三条线相交于一点) 几何语言: ∵AD是△ ABC的 中线 ∴BD = CD = BC 特点:(1)三角形的中线是一条线段; (2)三角形的中线的一端平分这条边。 3.任意画一个△ABC,作BC边上的高AD。 引出概念: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 用三角尺分别作图中锐角三角形ABC,直角三角形DEF和钝角三角形PQR的各边上的高,比较这三条高线与三角形的位置关系,你发现了什么? 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内部,且三条高交于一点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高在三角形内部,一条直角边上的高是另一条直角边,三条高相交于直角顶点 钝角三角形中,夹钝角两边上的高都在三角形外部,另一条高在三角形内部,三条高的延长线也交于一点.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几何画板制作动画演示在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中三条高线的特点。(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线都在三角形的内部;直角三角形有两条高线与其两条直角边重合,另一条高线在三角形的内部;钝角三角形最长边上的高线在三角形的内部,另两条较短边上的高线在三角形的外部) 【总结归纳】三角形的三条高的特性: 学生活动2: 学生自学、互动。在具体计算时,可以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放手让学生去思考、讨论,猜想、发现结论. 理解三角形的中线的形状也是线段. 用几何画板制作动画演示在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中三条高线的特点. 学生自主解答,教师适时的进行提示 学生思考 活动意图说明:从旧知识出发,呼应引课问题,学生通过自己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合作.会利用量角器、刻度尺画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线。 环节三:典例精析 【例2】在△ABC中,AD是△ABC的高,AE是△ABC的角平分线. 已知∠BAC=80°,∠C=40°, 求∠DAE的大小. 解:∵ AE是△ABC 的角平分线且∠BAC=80°, ∴∠EAC= ∠BAC=40° ∵AD是△ABC的高线, ∴∠ADC=90° 根据“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知 ∠DAC+∠ADC+∠C=180°, ∴∠DAC=180°-∠ADC-∠C =180°-90°-40°=50° ∴∠DAE=∠DAC-∠EAC=50°-40°=10°学生活动3: 参与教师分析和讲例题. 活动意图说明:熟练掌握.巩固学的知识,学生通过自己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再通过习题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让学生踊跃回答,教师再对例题进行分析,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能运用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线的概念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课堂练习 【知识技能类作业】 必做题: 1.画△ABC中AC边上的高,下列四个画法中正确的是( ) 选做题: 2.在△ABC中,∠ABC的角平分线与∠ACB的外角平分线相交于D,∠D=20°,则∠A的度数为 ( ) A.20° B.30° C.40° D.50° 【综合拓展类作业】 3.已知AD是△ABC的边BC上的中线. (1)作出△ABD的边BD上的高; (2)若△ABC的面积为10,求△ADC的面积; (3)若△ABD的面积为6,且BD边上的高为3,求BC的长
作业设计 【知识技能类作业】 必做题: 1.如图,已知BD是△ABC的中线,若AB=8,BC=6,则△ABD与△BCD的周长差为 ( ) A.2 B.1 C.1或2 D.不确定 选做题: 2.如图,在△ABC中,已知∠ABC=60°,∠ACB=50°,BE是AC上的高,CF是AB上的高,H是BE和CF的交点. 求∠ABE,∠ACF和∠BHC的度数. 【综合拓展类作业】 3.去年在面积为10m2的△ABC空地上栽种了某种花卉.今年准备扩大种植规模,把△ABC向外进行两次扩展,第一次由△ABC扩展成△DEF,第二次由△DEF扩展成△MGH(如图4).求这两次扩展的区域(即阴影部分)面积共为多少m2? 4.如图,已知:△ABC中,BD、CE分别是△ABC的两条角平分线,相交于点O. 当∠A=x0时,求∠BOC的度数(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