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2直角三角形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6.2直角三角形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6.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9-01 18:43: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分课时教学设计
第8课时《2.6.2直角三角形 》教学设计
课型 新授课√ 复习课口 试卷讲评课口 其他课口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一般三角形的相关性质如内角和性质、外角性质、三边关系,特殊三角形如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以及三角形全等的相关知识,且具有初步的推理证明能力,知道什么是逆命题和逆定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初中几何中比较重要的内容,是实验几何向论证几何过渡之后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一个新起点,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习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性质、全等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逆命题和逆定理,以及在上一节课学习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有一定的证明基础.学生在探究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的逆定理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已学知识轻松得到结论,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1.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会运用直角三角形的判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
教学重点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教学难点 例2的证明涉及的知识较多,思路较难形成,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引入新课 复习回顾: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1.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90°。 2.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4.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学生活动1: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很快回忆相关问题. ? 带着问题参与新课.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旧知识引入新的知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复习导入有利于衔接新旧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环节二:新知探究教师活动2: 教师提问:怎么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呢? 教师讲授: 按定义判断: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几何语言:∵∠C=90° ∴△ABC是直角三角形 教师提问:说出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的逆命题,这个逆命题正确吗 你是怎样判定的 教师讲授: 逆命题: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是真命题 证明:∵两个角互余 ∴这两个角之和为90° 又∵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 当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互余时,它的第三个角就等于90° ∴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几何语言: ∵∠A+∠B=90° ∴△ABC是直角三角形 根据下列条件判断△ABC 是不是直角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1)有一个外角为90°. (2) ∠A=36°,∠B=54° (3)如图.∠1与∠2互余,∠B=∠1 (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这个三角形有两个角互余 (2)根据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可以判断△ABC是直角三角形 解:∵∠A=36°,∠B=54°, ∴∠A+∠B=90°, ∴∠C=180°-(∠A+∠B)=90°, ∴△ABC是直角三角形。 (3)解:∵∠1与∠2互余,∴∠1+∠2=90°, ∵∠B=∠1, ∴∠B+∠2=90°, ∴∠ACB=180°-(∠A+∠B)=90°, ∴△ABC是直角三角形. 学生活动2: 学生自学、互动。在具体计算时,可以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放手让学生去思考、讨论,猜想、发现结论. 学生自主解答,教师适时的进行提示 学生思考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教师讲授学生回顾巩固旧知,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证明,通过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环节三:典例精析 例2:已知:如图 ,CD是△ABC的AB边上的中线,CD=AB 求证:△ABC是直角三角形. 证明:∵CD是AB边上的中线(已知), ∴AB=2AD=2BD(三角形中线的定义). ∵2CD=AB(已知), ∴CD=AD. ∴∠A= ∠ACD(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 同理,∠B= ∠BCD. ∵∠A+∠B+∠ACD+ ∠BCD=180°, ∴∠A+∠B=∠ACD+∠BCD=90°。 ∴△ABC是直角三角形(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总结归纳】 要证明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只需证明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直角或有两个角互余. 注意:“两个角互余”是指同一个三角形中的两个角。 可得出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2: 如果一个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学生活动3: 参与教师分析和讲例题. 活动意图说明:让学生通过具体例题的教学理解和巩固数学基础知识,把数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标.
板书设计
课堂练习 【知识技能类作业】 必做题: 1.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为45°,则这个三角形是(  ) A.锐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等边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2.根据下列条件判断△ABC是不是直角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1)∠B=∠C=45°. (2)∠A,∠B,∠C的度数比为5:3:2. 选做题: 3. 已知:如图,在△ABC中,D是AB上一点,∠1=∠B,∠A=∠2. 求证:△ABC是直角三角形. 【综合拓展类作业】 已知△ABC中,∠B=2∠A,AB=2BC.
求证:△ABC是直角三角形.
课堂总结
作业设计 【知识技能类作业】 必做题: 1.如图,已知A,B两点,在平面内找一点C,使△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这样的点C有(  ) A.6个 B.4个 C.3个 D.2个 选做题: 2.已知:如图,CB是 ACD的高线,E是BC上的一点,AB=BE,BC=BD,判断AC与DE的关系. 【综合拓展类作业】 3.已知:如图,A,B,D同在一条直线上,∠A=∠D=Rt∠,AC=BD,∠1=∠2. 求证:△BE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教学反思 本设计的缺点是缺少变式,题目梯度设置不够明显,教师需要积累题目素材,做到题目难度能面向全体学生.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要根据学生的实时反应调整自身方式,不能拘泥于教学设计,教师需要灵活变通,这就需要教师努力提升自身专业知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