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六章《溶解现象》学案(无答案)+同步练习 (20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六章《溶解现象》学案(无答案)+同步练习 (20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08-08 13:17:46

文档简介

溶液的组成
班级
姓名
教学目标:
1、认识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组成,学会区分常见溶液的溶剂和溶质。
2、会给溶液命名,能根据溶液的名称判断溶液的溶质和溶剂
3、掌握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
课堂练习:
1.可以作为溶质的是(

A.只有固体
B.只有液体
C.只有气体
D.气、液、固体均可
2.20%的蔗糖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之间的质量比是


A.
1∶4∶5
B.
5∶4∶1
C.
4∶1∶5
D.
20∶80∶100
3.用60%的酒精溶液A与25%的酒精溶液B配成45%的酒精溶液,则A、B溶液的质量比(

A.
1∶2
B.
2∶1
C.
4∶3
D.
3∶1
4.某电动车厂生产电瓶时,需将50
kg
98%的浓硫酸稀释成10%的稀溶液,需蒸馏水的质量为(

A.450
kg
B.440
kg
C.490
kg
D.460
kg
5.欲使100g10%氯化钾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提高到20%,可采取的措施是


A.蒸发45g水
B.取出50g溶液
C.蒸发50g水
D.加入10g氯化钾
6.将浓度为38%、密度为1.19g/cm3的浓盐酸稀释成10%稀盐酸,需用到(

A.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量筒
B.量筒、漏斗、烧杯.胶头滴管
C.量筒、烧杯、玻璃棒
胶头滴管
D.量筒、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
7.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右下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
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
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进行分析,
正确的是


 A.溶质质量增加
B.溶剂质量减少
 C.溶液质量不变
D.溶质质量分数减少
8.在常温下,向100g5%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5g硝酸钾粉末,完全溶解后,氯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将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9.将200g含水99%的食盐溶液的含水量变为98%,应蒸发掉水


A.1g
B.2g
C.50g
D.100g
10.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一些操作步骤见下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④⑤①②③
B.①②③④⑤
C.③④①②⑤
D.②①④③⑤
11.填表
溶液名称
氢氧化钠
稀硫酸
澄清石灰水
碘酒
盐酸

溶质名称
溶剂名称
12.溶液质量分数是表示
的一种方法,其数学意义是
之比。现有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其20%表示的含义就是每
g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氯化钠
g。
13.医疗上的生理盐水是溶质质量分数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现用1000g生理盐水给某病人输液,则有
克氯化钠和
克水进入病人体内。
14.下图是某同学配制一
定质量的0.9%生理
盐水的全过程:
⑴请找出上图中的错误:
 
①____________
________;②_________
___________;③______
⑵如果配制的生理盐水中NaCl的质量分数小于0.9%,则可能造成误差的原因有三点):
1
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
__________;③_____
16.下图是实验室所用盐酸的试剂瓶上标签的部分内容,请仔细阅读后计算。

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14.6%的稀盐酸,
需用这种盐酸多少毫升?

上述配制得到的稀盐酸与足量锌充分反应后,理论上可制得氢气多少克?
课后练习:
1.配制2000g生理盐水(溶质质量分数为0.9%),需要称取NaCl的质量为(
)
A.9g
B.18g
C.90g
D.180g
2.如果将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需加入水的质量为
(
)
A.50g
B.9.0g
C.100g
D.200
g
3.实验室里欲用氢氧化钾固体配制5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钾溶液。现有下列操作:①量取蒸馏水、②溶解、③计算、④称取氢氧化钾固体。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③④①②
D.④③②①
4.用氯化钠固体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
A.烧杯
B.量筒
C.托盘天平
D.蒸发皿
5.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中有错误的是
(
)
6.将10
ml溶质质量分数为24.5%的硫酸溶液稀释10倍,则稀释后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为
(
)
A.原溶液的十分之一
B.原溶液的十分之九
C.不变
D.无法判断
7.为预防甲型HINI流感,某护士以浓氯胺(NH2Cl)溶液加水配制环境消毒液,用量筒量取浓氨胺溶液时俯视读数,而量取水时却仰视读数,则所配消毒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实际值相比
(
)
A.偏小
B.偏大
C.无影响
D.无法确定
8.稀释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mL)的浓硫酸配制500
mL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密度为1.14
g/mL),稀释时需用的水的体积约为
(
)
A.
436.8
mL
B.453.7
mL
C.456.0
mL
D.458.3
mL
9.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下列溶液,能达到目的的是(
)
A.称取5.0g氯化钾,溶解在95mL水中,充分搅拌
B.称取5.0g生石灰,放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生石灰遇水会变成熟石灰】
C.量取5.0mL浓盐酸,倒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
D.称取5.0g碳酸钙,放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
10.制作“叶脉书签”需用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氯化钠溶液,配制步骤如下。
(1)
________:所需氢氧化钠________
g,蒸馏水________
mL。
(2)
_______:所需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所需仪器有________、______。
(4)
装瓶(或储存):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塞好瓶塞
请在右侧的标签上标明相应的信息。
11.某实验小组利用图甲所示仪器进行“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
钠溶液”的实验。
(1)
图甲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
(2)
完成此实验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溶解
②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
③称量
④计算
(3)
按实验要求,图甲中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
(4)
小婧按图乙的操作称取氯化钠,小民发现小婧的操作有错误。你认为小婧操作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她称取的氯化钠的实际质量为________g。
(5)
小民所取蒸馏水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则实验小组原计划配制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水的密度约为1
g/ml)
盐酸(分析纯)
化学式:HCl
相对分子质量:36.5
密度:1.18g/cm3
质量分数:36%
PAGE溶液的计算
教学目标
1、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
2、掌握溶液的浓缩和稀释的计算
学习内容:
1、5g氢氧化钠完全溶解于2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100g、20%的食盐水中含有多少g食盐?
3、配制200g、5%的食盐水需要食盐和水各多少g?
4、向50
g20%的蔗糖溶液中,加入50
g水所得的溶液


A.溶剂的质量不变
B.溶剂的质量增加一倍
C.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了一半
D.溶液的质量保持不变
5、
在下列几种说法中,属于是正确


A.10ml酒精溶解在20ml水中,所得酒精溶液为30ml。
B.10g
酒精溶解在20g水中,所得溶液为30g。
C.10g
水中加入5g
食盐,溶解了3g
,所得溶液为15g。
D.100g水中溶解了10g食盐,则食盐的质量分数为10g。
6、现有80g、20%的高锰酸钾溶液,
⑴若加20g水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⑵若加20g高锰酸钾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7、要将100g、20%的蔗糖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提高一倍,
⑴需要加多少g蔗糖溶解?
⑵需要蒸发多少g水?
8、现有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40g,要使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加一倍,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A、蒸发20g

B、加入3.2g
NaCl固体
C、蒸发24g水
D、加入5gNaCl固体
9、现有50
ml质量分数为20%的某硫酸溶液(密度为1.14
g
/ml),问其中有溶剂和溶质各多少?
10、现有98%的浓硫酸200g,可以配成多少g10%的稀硫酸,要加水多少g?
12、现有98%的浓硫酸100ml,密度为1.84g/ml,可以配成多少g10%的稀硫酸
要加水多少g?
13、现有98%的浓硫酸500ml,密度为1.84g/ml,可以配成多少ml
10%的稀硫酸
(密度为1.1g/ml)
14、实验室需要20%的稀硫酸200g,若用浓度为98%的浓硫酸去配制,需要多少ml?
需要水多少ml
15、若要配置5L、30%(密度为1.22g/ml)的硫酸溶液,需要多少ml的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ml)?要加水多少ml
溶液的计算(2)
教学目标:
1.通过训练让学生掌握溶液稀释过程中的相关计算方法
2.掌握一般溶液的配制方法、操作步骤及相关注意事项
复习练习:
1.下列溶液中,溶质是不是固体的是


A.医用葡萄糖溶液
B.20%的氢氧化钠溶液
C.75%的消毒酒精
D.0.9%的生理盐水
2.下列关于溶液的内容,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常用的溶剂,但溶剂并不都是水
B.溶液都是由一种溶质和一种溶剂组成的
C.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溶剂只能是水
D.食盐和蔗糖在溶液里都是以分子均匀分散的
3.右图是一种采用膜分离技术的海水淡化装置。对海水加压后,
只有水分子可以通过淡化膜,离子等其他粒子不能通过淡化
膜。加压前后,装置右侧海水增加的是


A.溶质质量分数
B.溶剂质量
C.溶液质量
D.溶质质量
4.请你通过计算判断下列四种硝酸钾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A.15g
硝酸钾溶于85g
水中
B.150g
水中溶解硝酸钾30g
C.
85g
硝酸钾溶液中含有15g
硝酸钾
D.
一定量硝酸钾溶于80g水制成的100g硝酸钾溶液
5.
在实验中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4%的碳酸氢钠溶液。配制200g
4%的碳酸氢钠溶液,需碳酸氢钠


A.4
g
B.8
g
C.192
g
D.200
g
课堂练习:
例1:实验室需要配置10%的氯化钠溶液1000g,请问该如何配置,请写出配置的步骤,
并小结出使用到的仪器
例2:配500毫升30%的稀硫酸(密度为1.28
g/cm3),问需要取98%的浓硫酸(密度为1.98
g/cm3)和水各多少毫升?并写出有关实验的操作过程和步骤。
课堂练习:
1.现有烧杯、试管、量筒、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集气瓶、玻璃片、水槽、带导管的橡皮塞等仪器,用这些仪器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①制取氧气
②粗盐提纯
③制取氢气
④配制100克10%的氯化钠溶液
A.①④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2.用氯化钠固体配制500mL
10%的氯化钠溶液时,无需用到的仪器是


A.托盘天平
B.漏斗
C.烧杯
D.量筒
3.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时,不会引起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偏小的是


A.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B.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
C.氯化钠晶体不纯
D.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溅出
3.某同学在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食盐溶液的实验中,称量时将砝码放在左盘
(1
g以下用游码),食盐放在右盘,量水时仰视读数。这样配制的食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
A.等于5%
B.大于5%
C.小于5%
D.不能确定
4.图6-3是某同学配制一定质量的O.9%生理盐水的全过程:
(1)请找出图6-3中的错误:

;②

(2)如果配制的生理盐水中NaCl的质量分数小于O.9%,则可能造成误差的原因有(至
少举出3点):

;②
;③
5、如图是实验室中盛装浓硫酸的试剂瓶上的标签
的部分内容,阅读后完成下列小题

该瓶硫酸在未开启前硫酸的质量是
,其中
的溶质是
质量是


要配置成500g溶质质量分数19.6%的稀硫酸,需要
这种硫酸多少ml?需要多少ml水

实验室在配置时需要用到哪些仪器?简单写出操作的步骤
硫酸
化学纯
500ml
品名:硫酸
化学式:H2SO4
相对分子质量:98
密度:1.84g/cm3
浓度:98%
PAGE物质的分散
教学目标:
1、认识不同物质在其他物质中分散时的不同的形式,了解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的分散
形式,并能列举几个悬浊液、乳浊液的例子在生活的应用。
2、了解乳化并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认识物质的溶解和溶液的基本特征
4、初步建立物质溶解时会有能量的吸收和释放的认识,了解典型的吸热和放热的物质。
5、初步了解溶液的一些物理性质并把握其相关的应用。
教学过程:
实验探究1:将少量的蔗糖、泥土、植物油分别加入到水中,搅拌、振荡观察现象
知识点1:物质的分散的形式

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称为



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称为



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称为


知识点2:物质的溶解是
,溶解后形成


称为溶液。
练习1:
1.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制得溶液的是(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凡是无色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B.溶液都是由两种物质混合而成的
C.只要条件不变,糖水中的糖不会分离出来
D.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3.一杯溶液里各部分的性质是(

A.相同的
B.不同的
C.溶液下面的溶质多于上面的溶质
D.无法判断
知识点3:像洗洁精能使油脂以
在水中形成
,这种现象叫乳化,生活在利用乳化的例子有:

乳化过程发生的是
变化。
实验探究2:将烧碱固体、浓硫酸、硝酸铵三种物质分别投入到水中溶解
知识点4:加速物质溶解的方法有

知识点5:物质在溶解到水的过程,会伴随着能量的吸收和释放,溶解于水会使温度升高
的物质有
;会使温度降低的物质有

其他的物质一般都不明显。
实验探究3:分别测量食盐水、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蔗糖溶液、酒精溶液的导电性
知识点6:水变成水溶液后,
增强,增强的原因是
,如食盐
水中存在
,所以食盐水具有导电性;而蔗糖溶液、酒精溶液
中存在的全是
,所以蔗糖溶液、酒精溶液不具有导电性。
知识点7:水变成水溶液后,沸点会
,所以煮沸的汤比煮沸的水烫;生活利用此点变化的例子有:

知识点8:水变成水溶液后,凝固点会
,所以冬天里,盐水不容易结冰。生活中利用此点变化的例子有:

练习2:实验室现有蔗糖、食盐、硝酸铵、烧碱四种白色固体,请用合适的方法鉴别出来。
课堂练习:
1.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A.牛奶
B.冰水
C.石灰乳液
D.生理盐水
2.溶液的基本特征是


A.无色透明
B.只可能存在两种物质
C.一定有水存在
D.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3.下列有关溶液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一杯蔗糖水中,它的下部分不会比上部分甜一些
B.一杯食盐溶液中,它的下部分密度比上部分应该大一些
C.在同一杯稀盐酸中,是不能比较它上部分和下部分的密度
D.75%的医用酒精消毒液,酒精往往会多浮一些在水面
4.如果把家庭中的①食盐
②纯碱
③面粉
④芝麻油
⑤蔗糖
⑥白酒等物质,分别加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然后,能够得到溶液的是


A.①④⑥
B.①②⑤⑥
C.②③⑥
D.①②③⑤
5.两种物质按照下列情况进行混合后,最容易发生反应的是


A.固体颗粒状态混合
B.两种粉末状态混合
C.两种溶液混合
D.一种是固体与一种溶液混合
6.在化学实验室中,将下列物质混合,一定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把碳酸钙和足量的稀盐酸混合
B.把镁条投放入足量的硫酸中
C.大量的酒精和少量的水混合
D.色拉油与蒸馏水混合
7.家庭中,将下列生活用品分别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形成溶液的是


A.肥皂
B.面粉
C.味精
D.牙膏
8.小明把少量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形成的混合物质应该属于(

A.溶液
B.乳浊液
C.悬浊液
D.变成一种纯净物
9.在下列各组物质发生变化的后液体中,不再属于溶液的是


A.在硝酸钾溶液中再加入少量食盐
B.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C.植物油中滴加汽油,并不断地振荡
D.对着澄清的石灰水里吹气
10.在现实生活中,已经的各种各样的洗涤方式进入我们的视线。在下列的洗涤中所用的洗涤剂不具有乳化功能的是


A.小明同学用洗洁精洗餐具上的油污
B.小芳同学用肥皂液洗涤衣服
C.李亮同学用汽油除去身上衣服上的油污
D.小刚在家用沐浴露洗澡
二、非选择题:
11.物质以

的形式均匀地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叫做物质的溶解。物质溶解后,形成

的混合物叫

因此,溶液的基本特征是:



举二例:乳浊液的有

;悬浊液的有


12.像洗洁精能使油脂以
在水中形成乳浊液,这种现象叫乳化。乳化现象在工业和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有广泛的应用。例如:



等都与乳化有关。
13.学习化学可帮助我们解决许多生活中问题。请你来解决厨房中的以下问题:
(1)若要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可选用厨房中的

(2)若要区分食盐和纯碱,请选用两种简便、可行的实用方法:
方法一:

方法二:

14.请从生活中列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溶液:
(1)一种固体溶解在某一种液体中形成的溶液:

(2)一种液体溶解在另一种液体中形成的溶液:

(3)一种气体溶解在某一种液体中形成的溶液:

(4)举出一种不是用水来溶解的一种有颜色的溶液:

课后练习:
1.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A.用红磷测量空气中氧气的体积比实验中,燃烧时出现大量的白烟
B.硫磺在空气中燃烧能发出淡蓝色火焰
C.细铁丝在纯净的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D.把硝酸铵固体溶解于水中,发现溶解时溶液温度显著降低
2.下列物质中,遇到水时便会明显放出热量的是


A.
石灰石
B.
生石灰
C.
硝酸钾
D.
食盐
3.下列物质中,遇水溶解时,溶液的温度会明显降低的是


A.
氢氧化钠
B.
浓硫酸
C.
硝酸钾
D.
硝酸铵
4.把下列物质分别放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肯定不能得到溶液的


A.碘粒
B.纯碱
C.煤焦油
D.稀硫酸
5.
把下列物质分别放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肯定是不会导电的


A.食盐
B.氢氧化钠
C.硫酸
D.酒精
6.
很多化学反应都在溶液中进行的主要原因是


A.便于实验操作
B.实验装置简单
C.它们的实验现象明显
D.相互之间的反应速度快
7.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干洗店里干洗后的衣服可以马上穿在身上
B.电解水实验时,应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
C.冬天,发现雪停后,被人踩踏过的地方比干净的雪更容易融化
D.将硝酸铵溶于冷水后,立即灌入橡皮袋中,可以起到应急制冷作用
8.
日常生活中,你发现在接触的下列所举液体中,何种物质温度最高(

A.刚刚煮沸的白开水
B.火锅中沸腾的菜汤
C.热水瓶中的开水
D.热水器中热水
9.
氯化钠溶液能够导电的原因是


A.氯化钠晶体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阴、阳离子
B.是溶液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自由移动的电子
C.在电流作用下产生许许多多的自由移动的离子
D.在溶液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自由移动的离子
10.在下列物质中,只用一种试剂(括号内物质)是不能把它们鉴别开来的是(

A.食用油、酒精、浓硫酸(水)
B.固体硝酸钾、食盐、纯碱
(水)
C.固体食盐、氢氧化钠、硝酸铵(水)
D.铜、铁、铝(稀盐酸)
11.人们为了使固体物质较快地溶解在水中,常常采用的方法有:




12.小芳同学在家里做饭时,发现有很多因素会影响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1)你能试着帮助芳芳同学记录下影响食盐溶解速度的因素中的两项吗?并且正确预测这两项因素对食盐溶解速度的影响情况:
因素一:
,你的预测

因素二:
,你的预测

(2)并请你试着从所列的因素中选择一个,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预测。你的设计方案是
13.冬天,人们采用什么措施能使冰雪尽快融化,以减少因路滑而引发的交通事故?使用它的原理是什么?
14.如图所示,向盛有少许水的小试管中加入某一物质后,右侧U形管中的液面将发生明显变化,试回答下列问题:并分别解释为什么?
①U形管中的液面发生明显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②若U形管右侧液面下降,则小试管中加入的物质可能是什么?
③若U形管左侧液面下降,则小试管中加入的物质可能是什么?
PAGE第六章
溶解现象
班级
姓名
一.物质的分散:将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三种分散系列:
分散系名称
分散形式
分散特征
举例与运用
1.上述三种分散体系都属于
(填纯净物或者混合物)
2.溶液的基本特征是
均一、稳定的液体就是溶液(

3.初中化学常见溶液颜色归纳
溶液名称
颜色
溶液名称
颜色
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二.有关乳化
1.
向油污中加入洗涤剂清洗的过程称为
,发生的是
变化,得到的分散体系是

2.乳化在生活中应用有
(举2例)
乳化在生产中应用有
(举2例)
3.去除油污的三种方式:


清洗,得到的是


清洗,得到的是

用纯碱溶液等碱性溶液反应,消除油污。
三.加速溶解的措施有
影响物质溶解速度快慢的因素有
四.物质溶解时的能量变化
1.物质溶解到水中会伴随有能量吸收和释放,溶解到水中吸收热量使温度降低的是
遇到水放热使温度升高的物质有



2.如图所示,打开止水夹,将液体A滴入试管②中与固体B接触。

若试管①中的导管口有较多气泡产生,
若发生是化学变化则A、B分别可能是:
①A
B

A
B
③A
B
若发生是物理变化则A、B可能是:
Ⅰ、A
B
Ⅱ、A
B

若试管①中的导管中的液面上升则A、B可能是A
B
3.水变成溶液后,沸点会
,应用的事例是
凝固点会
,应用的事例是
导电性会
,应用的事例是
4.溶液能导电的原因是
,比如食盐水中存在的大量的
,稀硫酸溶液存在大量的
,而蔗糖和酒精溶解于水,是以
分散的,因此他们的溶液
导电。
5.金属能导电的原因是

五.溶液的组成
1.所有溶液都是由

两部分组成,
2.溶液中溶剂只有一种,而溶质可以是多种。如
中就含有多种溶质。
3.最常见的溶剂是
,还可以充当溶剂的物质有
4.溶液的命名方式是
如: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中溶质是
溶剂是

5.按要求填空
溶液
石灰水
碘酒
稀硫酸
盐酸

铁和硫酸铜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
溶剂
汽油
溶质
植物油
六.溶液浓度的表示
1.溶质的质量分数=

2.溶质的质量=
=
3.溶液质量=
=
=
七.溶液的配制
1.溶质为固体配制溶液

步骤:




仪器:






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可能原因:
a、
b、
c、
④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可能原因:
a、
b、
c、

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溅出,会导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浓溶液稀释配制稀溶液【加水稀释的过程中,溶液的
不变】
①步骤:



②仪器:



③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PAGE物质的溶解性
班级
姓名
教学目标:
1、认识固体物质的溶解性的影响因素,了解不同的因素的具体的影响情况
2、知道利用物质的影响因素改变物质的溶解性
3、认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学会判定饱和溶液的方法,把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方法
练习内容:
课堂练习:
1.常温下列哪种物质最容易溶解在水中


A.植物油
B.面粉
C.食盐
D.二氧化碳
2.在下列哪种情况下,物质的溶解速度既快,溶解的量又多


A.食盐在净水中
B.蔗糖在热水中
C.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消石灰
D.食盐加入沸腾的油锅中
3.下列是属于利用物质的溶解性来进行洗涤的


A.用洗洁精洗碗筷
B.用盐酸来洗铁锈
C.用清洗钢丝球洗锅底
D.用清水洗涤盛放纯碱的瓷盆
4.物质的溶解性和下列因素无关的是



溶剂的性质

温度的高低

溶质的性质

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总质量

气体的压强的大小
A、①②④⑤
B、②③⑤⑥
C、只有④⑤
D、②③④⑤
5.将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其中导致溶液浓度变小的方法是
6.将蔗糖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其中导致溶液浓度变大的方法有
7.将熟石灰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8.在一定温度下,使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


A、加入溶质或蒸发溶剂
B、加入溶剂
C、都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
D、都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
9.用“饱和”、“不饱和”填空:20℃时,在盛有10g水的烧杯中加入3g某物质,充分溶
解后有1g剩余,则所得溶液是该物质在20℃时的
溶液;若温度不变,向
烧杯中加入1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该物质在20℃时的
溶液
10.已知在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6g食盐,则在20℃时,向50g水中加入20g食盐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11.已知在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6g食盐,则在20℃时,向100g水中加入36g
食盐后得到
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将所得溶液恒温蒸发50g水后,
则剩余溶液中有
g水,只能溶解
g食盐,剩余溶液是
溶液,
剩余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课后练习:
1.分别举出一个符合下列要求的例子:
①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_____
__
________
②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溶解能力不同
③不同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
2.欲使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3.用“>”“<”或“=”填空:
(1)50
mL的酒精和50
mL的水混合后的体积
100
mL;
(2)20℃时饱和状态的熟石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60℃时饱和状态的熟
石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5%的食盐溶液100
g,取出50
g,剩下溶液质量分数
5%;
(4)常温下10
g水溶解食用油的质量
10g汽油溶解食用油的质量;
4.20℃时,往25克水中加入一定量食盐固体,充分搅拌,滤去未溶解的食盐固体,得滤液34克,则该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

5.现有A、B、C、D四个烧杯分别盛有50g水,在相同的温度下,向四个烧杯中依次加入
27g、9g、36g、18g的同种物质,充分溶解后的情况如图所示,经观察后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示分析,
中盛有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保持温度不变,如将A、B烧杯中的物质混合后,溶液刚好达到饱和,则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6.要将某硝酸钾溶液的质量分数增大,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A.升高温度
B.加入溶剂
C.加入溶质
D.倒掉一半溶液
7.将20℃时硝酸钾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
(
)
A.升高温度
B.加入溶剂
C.加入溶质
D.倒掉一半溶液
8.t℃时,向硝酸钠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仍为饱和溶液
B.溶质的质量变小
C.溶质的溶解性不变
D.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9.20℃时,向某一氯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钠固体,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溶质质量一定增加
B.溶液质量一定增加
C.溶液质量百分比浓度一定变大
D.溶剂质量一定不变
10.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固体物质的溶解性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
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增加溶剂一定变为不饱和溶液
C.
将30g硝酸钾投入到70g水中,所得溶液质量一定是100g
D.
5g食盐完全溶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
11.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不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一定变成饱和溶液
C.浓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D.溶质可以是固体、气体或液体
12.向一杯接近饱和的KN03溶液中,逐渐加入KN03晶体,下列图6—6中符合溶液中溶
质的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13.20℃时,向一支盛有0.1克熟石灰的试管内加10毫升水,充分振荡后静置,试管底部仍有未溶解的白色固体,过滤得到澄清溶液,下列对于该溶液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等于0.1克
B.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1%
C.该溶液是20℃时的饱和溶液
D.改变温度它一定变为不饱和溶液
14.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t℃时,某饱和溶液中加入该溶质,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B.无色透明液体一定是溶液
C.升温,饱和溶液一定变成不饱和溶液
D.倒掉试剂瓶中的一半溶液,则溶剂也减少一半
15.某温度下,将饱和NaCl溶液取出5
mL和10
mL,分别装入甲、乙两支试管中,然后往两支试管中均加入1
gNaCl固体,充分振荡,则此时甲、乙两支试管里的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之比为


A.1:2
B.2:1
C.1:1
D.无法确定
16.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在相同温度下,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C.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解溶质的量一定达到了最大值
D.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17.现有2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200
g,下列操作能改变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的是
(
)
A.温度不变加入10g硝酸钾
B.温度不变加10g水
C.温度不变蒸发掉10g水
D.将此饱和溶液升温
PAGE物质的分散
教学目标:
1、认识不同物质在其他物质中分散时的不同的形式,了解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的分散
形式,并能列举几个悬浊液、乳浊液的例子在生活的应用。
2、了解乳化并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认识物质的溶解和溶液的基本特征
4、初步建立物质溶解时会有能量的吸收和释放的认识,了解典型的吸热和放热的物质。
5、初步了解溶液的一些物理性质并把握其相关的应用。
练习内容:
1.将适量的下列物质溶解于水的过程中,会使溶液的温度显著降低的是(
)
A.浓硫酸
  
B.硝酸铵
 
C.火碱
 
 
D.蔗糖
2.下列物质中既不存在分子又不存在离子的是
(
)
A.氯化钠晶体
B.水
C.氢氧化钠溶液
D.金刚石
3.做电解水的实验时,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
(
)
A.提高水的温度
B.增加氢的含量
C.增加氧的含量
D.增强导电性
4.下列有关溶液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煮沸的咸汤比煮沸的水温度高
B.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C.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食盐水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D.消除路面上的积雪可以撒些盐,使冰雪较快融化
5.夏日里想随时喝到凉爽的饮料,可以自制化学“冰箱”,即把一种化学试剂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就可以形成低温小环境。这种试剂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
(
)A.食盐
B.硝酸铵
C.蔗糖
D.熟石灰
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同一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都相同
B.不同溶液的性质和用途不可能完全相同
C.用氢氯化钠溶液乳化除去试管内壁的油脂
D.冬天,在汽车水箱里加入少量乙二醇可以防止水箱结冰
7.将少许糖投入到一杯水中,糖逐渐溶解,水变甜了。若将水温升高,再投入少许糖,糖能继续溶解,且溶解速度加快。通过上述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A.微粒间是有空隙的
B.温度升高,微粒运动速率加快
C.溶解前后,水分子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D.温度升高,固体物质的溶解量一定增大
8.小琪往右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轻轻搅拌后,粘在
烧杯上的塑料片脱落。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
A.食盐B.硝酸铵
C.蔗糖
D.氢氧化钠固体
9.阳刚同学按教材中的家庭小实验自制汽水,可是家里没有冰箱,为了使自制的汽水变得冰凉可口,他想到可以从集镇上购买一种商品来产生制冷效果,他应该买的是
(
)
A.硝酸铵
B.小苏打
C.生石灰
D.食盐
10.有下列溶液:①纯碱溶液、②碘酒、③糖水。其中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
(填序号),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得溶液导电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列是小佳同学学习了“物质的溶解”后对溶液的一些认识,判断这些认识是否正确。
若有偏差请说明理由或举例说明。
(l)溶液一定是混合物,混合物一定都是溶液。(

(2)自然界中的海水、河水、湖水、井水、生活中用的自来水和喝的纯净水其实都是溶液,溶液都是由物质溶于水制得的。(

(3)物质溶解于水形成溶液的过程中,都伴有热量的变化,致使溶液的温度有的升高,有的降低,还有的无明显变化。(

12.现有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碳酸钙四种白色固体。请你用最简便的方法将它们鉴别出来,简述操作步骤和结论。
13.2011年春节前后,我国新疆等地连降暴雪。为及时清除道路积雪,人们将氯化钠、氯化钙等盐酸盐类融雪剂撒在路面上,以便尽快融化路面上的积雪,防止路面结冰。但过量使用融雪剂后会破坏植被和道路,还能造成土壤盐碱化。
(l)请用化学符号表示钙离子:________,钙离子是由________失去电子所形成的。
(2)根据所学知识解释融雪剂融雪和防止路面结冰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题干中的信息,请你对融雪剂的科学使用提一条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
14.冬冬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做了一个有关物质溶解和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探究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小试管A、B中分别盛有两种不用的无色液体,U型管内均为品红溶液
(1)若试管A中的无色液体是水,向试管A中加入适量烧碱,则U型管的a、b两端液面的变化是:b端液面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2)若试管B中的无色液体是稀盐酸,向B试管中加入镁条,看到试管中产生大量无色气泡,且U型管a
b
两端液面的变化与(1)相同,则产生此现象原因是

(3)通过本实验的探究,再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得出的论是:

PAGE物质的分散
教学目标:
1、认识不同物质在其他物质中分散时的不同的形式,了解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的分散
形式,并能列举几个悬浊液、乳浊液的例子在生活的应用。
2、了解乳化并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认识物质的溶解和溶液的基本特征
4、初步建立物质溶解时会有能量的吸收和释放的认识,了解典型的吸热和放热的物质。
5、初步了解溶液的一些物理性质并把握其相关的应用。
练习内容:
1.溶液是
(
)
A.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混合物
B.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
D.均一、稳定的化合物
2.将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
A.花生油
B.泥土
C.汽油
D.蔗糖
3.下列烹饪用的调味品与足量水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
A.食盐
B.黄酒
C.白糖
D.橄榄油
4.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
)
A.番茄汁
B.矿泉水
C.牛奶
D.蒸馏水
5.小明在家庭小实验中把下列物质分别放人适量水中,充分搅拌后,有固体小颗粒悬浮的是
(
)
A.白糖
B.玉米粉
C.纯碱
D.碳酸氢铵
6.将下列四种液态物质分别与适量的水混合并振荡,其中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到水中的是
(
)
A.白酒
B.白醋
C.酒精
D.机油
7.下列清洗方法中有乳化现象的是
(
)
A.用自来水洗手
B.用汽油清洗油污
C.用洗涤剂清洗餐具
D.用盐酸清洗水垢
8.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有色溶液的是
(
)
A.煤油
B.粉笔灰
C.氯化钠
D.高锰酸钾
9.按下表进行实验,振荡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
试管编号
加入液体
加入其他物质
A
10mL稀硫酸
一小粒锌
B
10mL含有洗洁精的水
两滴菜籽油
C
10mL煤油
1mL汽油
D
10mL酒精
一小粒碘
10.名称中有“水”字的物质可能是溶液。下列有“水”字的物质一定属于溶液的是
(
)
A.油水
B.污水
C.硬水
D.蒸馏水
11.洗涤在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
A.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B.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C.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
D.用稀盐酸洗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12.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混合物放置较长时间后,不发生明显变化的是
(
)
A.豆浆
B.石灰乳
C.泥水
D.糖水
13.下列操作能将物质完全分散成分子的是
(
)
A.在研钵里用杵研磨粒状胆矾
B.将蔗糖溶于水
C.把植物油滴入水中用力振荡
D.加热高锰酸钾
14.分别向两杯蒸馏水中加入冰块和蔗糖,得到冰水和糖水,从化学组成上分析,它们分
别属于(

A.单质和化合物
B.化合物和化合物
C.化合物和混合物
D.混合物和混合物
15.物质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物质的溶解。
物质溶解后形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溶液。若物质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则形成悬浊液;若物质以___________________,则形成乳浊液。
16.
(1)把少量的蔗糖加入水中,不断搅拌,蔗糖在水中逐渐消失。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将少量食盐加入水中,也能观察到相同现象,其原因与蔗糖溶解有何不同?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在日常生活中,溶液到处可见,而且它们都有不同的用途。请说出几种溶液并把其作用填在下表中。




18.将少量的①粉笔灰、②煤油、③食盐晶体、④硫酸铜晶体、⑤高锰酸钾晶体分别放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能形成乳浊液的是
(填序号,下同).能形成悬浊液的是
,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________,能形成蓝色溶液的是________,能形成紫色溶液的是
___________。
19.请各举一个实例,证明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是错误的。
(1)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溶液中被分散的物质一定是固体。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可能有固体物质析出。实例:________________。
(5)溶液中分散的微粒只可能是一种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
(6)两种液体混合并充分振荡后一定得到溶液。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被油污弄脏的衣服很难用水洗净。下面给出三种不同的洗净衣服的方法,请回答问题。
(l)先用热的碳酸钠(俗称纯碱)洗,再用水冲洗,衣服被洗干净了。这是因为碳酸钠溶于水显碱性,碱具有去除油污的功能。
(2)先用汽油洗,再用水冲洗,油污不见了。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洗洁精洗,油污不翼而飞了。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了上述方法,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还可以用什么洗衣服?请写出一种: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AGE溶液的计算(1)
本节课你需要掌握的内容:
1、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
2、掌握溶液的浓缩和稀释的计算
学习内容:
1、5g氢氧化钠完全溶解于2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100g、20%的食盐水中含有多少g食盐?
3、配制200g、5%的食盐水需要食盐和水各多少g?
4、向50
g20%的蔗糖溶液中,加入50
g水所得的溶液


A.溶剂的质量不变
B.溶剂的质量增加一倍
C.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了一半
D.溶液的质量保持不变
5、
在下列几种说法中,属于是正确


A.10ml酒精溶解在20ml水中,所得酒精溶液为30ml。
B.10g
酒精溶解在20g水中,所得溶液为30g。
C.10g
水中加入5g
食盐,溶解了3g
,所得溶液为15g。
D.100g水中溶解了10g食盐,则食盐的质量分数为10g。
6、现有80g、20%的高锰酸钾溶液,
⑴若加20g水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⑵若加20g高锰酸钾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7、要将100g、20%的蔗糖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提高一倍,
⑴需要加多少g蔗糖溶解?
⑵需要蒸发多少g水?
8、现有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40g,要使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加一倍,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A、蒸发20g

B、加入3.2g
NaCl固体
C、蒸发24g水
D、加入5gNaCl固体
9、现有50
ml质量分数为20%的某硫酸溶液(密度为1.14
g
/ml),问其中有溶剂和溶质各多少?
10、现有98%的浓硫酸200g,可以配成多少g10%的稀硫酸,要加水多少g?
12、现有98%的浓硫酸100ml,密度为1.84g/ml,可以配成多少g10%的稀硫酸
要加水多少g?
13、现有98%的浓硫酸500ml,密度为1.84g/ml,可以配成多少ml
10%的稀硫酸
(密度为1.1g/ml)
14、实验室需要20%的稀硫酸200g,若用浓度为98%的浓硫酸去配制,需要多少ml?
需要水多少ml
15、若要配置5L、30%(密度为1.22g/ml)的硫酸溶液,需要多少ml的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ml)?要加水多少ml
溶液的计算(2)
复习练习:
1.下列溶液中,溶质是不是固体的是


A.医用葡萄糖溶液
B.20%的氢氧化钠溶液
C.75%的消毒酒精
D.0.9%的生理盐水
2.下列关于溶液的内容,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常用的溶剂,但溶剂并不都是水
B.溶液都是由一种溶质和一种溶剂组成的
C.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溶剂只能是水
D.食盐和蔗糖在溶液里都是以分子均匀分散的
3.右图是一种采用膜分离技术的海水淡化装置。对海水加压后,
只有水分子可以通过淡化膜,离子等其他粒子不能通过淡化
膜。加压前后,装置右侧海水增加的是


A.溶质质量分数
B.溶剂质量
C.溶液质量
D.溶质质量
4.请你通过计算判断下列四种硝酸钾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A.15g
硝酸钾溶于85g
水中
B.150g
水中溶解硝酸钾30g
C.
85g
硝酸钾溶液中含有15g
硝酸钾
D.
一定量硝酸钾溶于80g水制成的100g硝酸钾溶液
5.
在实验中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4%的碳酸氢钠溶液。配制200g
4%的碳酸氢钠溶液,需碳酸氢钠


A.4
g
B.8
g
C.192
g
D.200
g
课堂练习:
例1:实验室需要配置10%的氯化钠溶液1000g,请问该如何配置,请写出配置的步骤,
并小结出使用到的仪器
例2:配500毫升30%的稀硫酸(密度为1.28
g/cm3),问需要取98%的浓硫酸(密度为1.98
g/cm3)和水各多少毫升?并写出有关实验的操作过程和步骤。
课堂练习:
1.现有烧杯、试管、量筒、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集气瓶、玻璃片、水槽、带导管的橡皮塞等仪器,用这些仪器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①制取氧气
②粗盐提纯
③制取氢气
④配制100克10%的氯化钠溶液
A.①④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2.用氯化钠固体配制500mL
10%的氯化钠溶液时,无需用到的仪器是


A.托盘天平
B.漏斗
C.烧杯
D.量筒
3.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时,不会引起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偏小的是


A.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B.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
C.氯化钠晶体不纯
D.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溅出
3.某同学在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食盐溶液的实验中,称量时将砝码放在左盘
(1
g以下用游码),食盐放在右盘,量水时仰视读数。这样配制的食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
A.等于5%
B.大于5%
C.小于5%
D.不能确定
4.图6-3是某同学配制一定质量的O.9%生理盐水的全过程:
(1)请找出图6-3中的错误:

;②

(2)如果配制的生理盐水中NaCl的质量分数小于O.9%,则可能造成误差的原因有(至
少举出3点):

;②
;③
5、如图是实验室中盛装浓硫酸的试剂瓶上的标签
的部分内容,阅读后完成下列小题

该瓶硫酸在未开启前硫酸的质量是
,其中
的溶质是
质量是


要配置成500g溶质质量分数19.6%的稀硫酸,需要
这种硫酸多少ml?需要多少ml水

实验室在配置时需要用到哪些仪器?简单写出操作的步骤
硫酸
化学纯
500ml
品名:硫酸
化学式:H2SO4
相对分子质量:98
密度:1.84g/cm3
浓度:98%
PAGE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教学目标:
1.认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了解溶解度曲线的表示意义
2.能利用溶解度解决解释有关问题
练习内容:
PAGE
5.右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t1℃时,B物质的溶解度为40g
40
B.2℃C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B>C
迩25
C.要将C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降温的方法
D.要使A从其浓溶液中析出,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0
温度/℃
6.根据右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和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

的质量相等
C将t3℃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时都会析出晶体
D.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
法提纯甲
7.a、b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请根据图回答
温度/℃
(1)a的溶解度在30℃时是
(2)a的溶解度小于b的溶解度的温度范围
氢氧化钠

固体
(3)如图2所示,现有20℃时等质量的a、b两物汆3
质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有等质量的
余,向烧杯的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则对
2030
温度/℃
相关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不考虑溶
图1
图2
剂的蒸发,析出的固体不含水)
A.a溶液中溶质质量增多,b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少
B.a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小于b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溶液中溶剂质量小于b溶液中溶剂质量
D.试管底部a固体的质量小于b固体的质量
8.右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下列
问题
(1)1℃时,向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A、B
两种物质至不能溶解为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较大的是
溶液(填“A”或“B”)
2)t2℃时,欲配制等质量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
所需水的质量关系是A
B。(填“>”“<”或“=
l2
下同
溶液的温度/℃
(3)将2℃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200g,降温至t1℃,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
是A
(4)将t2℃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200g,升温至t3℃,欲使它们仍为饱和溶液,若不
改变溶剂质量,所需加入固体溶质的质量关系是A
B
【挑战智慧】
9.右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右下图所示两个烧杯中
分别盛有20℃时上述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请你通过分析
回答下列问题:(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
(填“甲”或“乙”
(2)40℃时,甲物质与乙物质的溶解度

(填“相等”或
不相等
(3)8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甲物质
g,该饱和溶
020406080温度/℃
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4)当温度由20℃升高至60℃时(不考虑水分蒸发),B烧杯中固体
质量增加,则B烧杯溶液中的溶质是
(填“甲”或“乙”)。溶液综合计算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Mg:24
S:32
Zn:65
Ca:40
Cl:35.5
Fe:56
Na:23
教学目标:1.能根据化学变化确认反应前后的溶质及溶剂的质量和变化
2.能依据溶液的组成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
例题1.现有24g镁条和2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求

反应前所用的溶液的溶质是
,溶剂是

请通过计算确认反应前溶液的溶质质量为
g,溶剂质量为
g,
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反应后所得的溶液的溶质是
,溶剂是

请通过计算确认反应后溶液的溶质质量为
g,溶剂质量为
g,
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练习1.现有200g某硫酸溶液恰好与13g锌完全反应,试计算:
(1)可放出多少克氢气?(2)这种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生成的硫酸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练习2.现有铁56g投入到200g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

生成了多少g氢气

反应前所用稀盐酸的浓度是多少?

反应后生成的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例题2:将20g碳酸钙固体粉末放入到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求

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反应前所用稀盐酸的质量是多少?

反应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练习3.现有200g稀盐酸和一定量的碳酸钙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了44g二氧化碳气体求

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是多少?⑵
所用稀盐酸的浓度是多少

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例题3:向98g20%的硫酸溶液加入20g不纯的锌(杂质不与硫酸反应),充分搅拌恰好完全反应,试计算:(1)可放出多少克氢气?
(2)不纯锌粒中锌的质量?
(3)所得硫酸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练习4.将10g黄铜投入到盛有93.7g盐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生成了氢气0.2g,计算:

原先黄铜中铜的质量和质量分数是多少?

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练习5.现有150g石灰石投入到240g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称得反应后的剩余物质的
总质量是346g,求:

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是多少

反应前所用石灰石的纯度是多少?

所得溶液的质量是多少,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PAGE溶液的组成
教学目标:
1、认识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组成,学会区分常见溶液的溶剂和溶质。
2、会给溶液命名,能根据溶液的名称判断溶液的溶质和溶剂
3、掌握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将5g蔗糖投入到95g水中,完全溶解后,得到蔗糖溶液
知识点1:溶液是由

组成的,通常
是最常见的溶剂,
一般没有说明的溶液的溶剂都是

知识点2:溶液的命名方法是:溶质的溶剂溶液。如:将蔗糖溶解到水中得到的溶液就命名做
,通常就叫做

练习一:
1、根据你自己对溶液的理解,正确完成下表空白:
溶液
石灰水
碘酒
硫酸溶液
盐酸
食盐溶液
高锰酸钾溶液
酒精溶液
溶剂
溶质
2、根据你自己的认识,分别填写下表中的溶液、溶剂或溶质的名称
溶液
白醋
氯化镁溶液
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
溶剂
汽油

溶质
植物油
硫酸铜
3、将20g蔗糖投入到80g水中完全溶解后,得到蔗糖溶液的质量是

知识点3:溶液的质量=
+
练习二:将25g食盐投入到100g水中完全溶解后得到的溶液叫做

其中溶剂是
,质量为
g,溶质为
,质量为
g,所得到的溶液的质量为
g
知识点4:溶质的质量分数(ω)

×
100%
练习三:将20g蔗糖溶解到80g水中所得的蔗糖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课后练习:
1.溶液由溶剂和溶质组成。下列对组成溶液的溶质的状态叙述正确是


A.只可能是液体B.只可能是固体C.不可能是气体D.可能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2.在新配制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溶剂是(

A.高锰酸钾
B.高锰酸
C.酒精D.水
3.在下列溶液中,溶质属于气体的是(

A.稀硫酸
B.白酒
C.盐酸
D.硝酸铵溶液
4.下列溶液中,不是水作溶剂的是


A.氢氧化钙溶液
B.95%的酒精溶液
C.碘酒溶液
D.烧碱溶液
5.把500ml试剂瓶中10%食盐水,用掉50
g,其中肯定没有改变的


A.溶剂的质量
B.溶质的质量
C.溶液的密度
D.溶液的质量
6.在下列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冰水混合物中,冰是溶质,水是溶剂
B.纯牛奶是种天然的溶液
C.有人把空气也可以看作一种溶液,那么这里的空气就是溶剂
D.在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中,其中白磷是溶质,二硫化碳溶剂
7.有瓶浓度为5%硫酸溶液,在空气中蒸发部分水分,则肯定没有变化的(

A.溶液质量
B.溶剂质量
C.溶质质量
D.溶液浓度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溶液概念中,溶质状态只能是固体、气体
B.盐酸也应该是一种溶液
C.40ml的酒精和60ml的水混合,一定得到100ml的溶液
D.食盐水、蔗糖水都是溶液,两者混合后,既有糖又有盐,则不是溶液
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水是常见的溶剂
B.所有溶液都由溶剂和溶质组成
C.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总是小于溶剂的质量
D.溶液的质量等于溶剂的质量加上溶质的质量之和
10.在下列几种说法中,没有错误的是


A.溶液都是均匀、透明、无色的液体
B.在没有说明溶剂的情况下,水就是溶剂
C.溶质只是单一的物质,否则很难配制溶液
D.水作溶剂时,溶质可以是固体、气体,但不能是液体
11.将2
g
硝酸铵完全溶于10ml水中,则溶液的质量为
12.把25g硝酸钾溶于100g水中,则该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13.填写下表: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食盐溶液
8g
20
g
盐酸溶液
5
g
20
g
酒精溶液
40
g
20%
碘酒溶液
2
g
1%
14.一定温度下,某蔗糖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是3∶7,则50g该蔗糖溶液中含蔗糖的质量为(
)A.30g
B.15g
C.39g
D.35g
15.100
ml密度是1.14
g
/ml,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说法正确的(

A.该溶液含有溶质质量为20g
B.该溶液中,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6
C.在溶液中,溶剂质量应该是114
g
D.该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4
16.对质量分数为25%的蔗糖溶液,理解上有错误的


A.蔗糖溶液中,溶剂质量与溶质的质量之比为3∶1
B.蔗糖溶液中,溶液质量与溶质的质量之比为4∶1
C.蔗糖溶液中,溶剂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为3∶4
D.蔗糖溶液中,溶液质量与溶质的质量之比为5∶1
PAGE溶液的组成
教学目标:
1、认识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组成,学会区分常见溶液的溶剂和溶质。
2、会给溶液命名,能根据溶液的名称判断溶液的溶质和溶剂
3、掌握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将5g蔗糖投入到95g水中,完全溶解后,得到蔗糖溶液
知识点1:溶液是由

组成的,通常
是最常见的溶剂,
一般没有说明的溶液的溶剂都是

知识点2:溶液的命名方法是:溶质的溶剂溶液。如:将蔗糖溶解到水中得到的溶液就命名做
,通常就叫做

练习一:
1、根据你自己对溶液的理解,正确完成下表空白:
溶液
石灰水
碘酒
硫酸溶液
盐酸
食盐溶液
高锰酸钾溶液
酒精溶液
溶剂
溶质
2、根据你自己的认识,分别填写下表中的溶液、溶剂或溶质的名称
溶液
白醋
氯化镁溶液
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
溶剂
汽油

溶质
植物油
硫酸铜
3、将20g蔗糖投入到80g水中完全溶解后,得到蔗糖溶液的质量是

知识点3:溶液的质量=
+
练习二:将25g食盐投入到100g水中完全溶解后得到的溶液叫做

其中溶剂是
,质量为
g,溶质为
,质量为
g,所得到的溶液的质量为
g
知识点4:溶质的质量分数(ω)

×
100%
练习三:将20g蔗糖溶解到80g水中所得的蔗糖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课后练习:
1.溶液由溶剂和溶质组成。下列对组成溶液的溶质的状态叙述正确是


A.只可能是液体B.只可能是固体C.不可能是气体D.可能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2.在新配制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溶剂是(

A.高锰酸钾
B.高锰酸
C.酒精D.水
3.在下列溶液中,溶质属于气体的是(

A.稀硫酸
B.白酒
C.盐酸
D.硝酸铵溶液
4.下列溶液中,不是水作溶剂的是


A.氢氧化钙溶液
B.95%的酒精溶液
C.碘酒溶液
D.烧碱溶液
5.把500ml试剂瓶中10%食盐水,用掉50
g,其中肯定没有改变的


A.溶剂的质量
B.溶质的质量
C.溶液的密度
D.溶液的质量
6.在下列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冰水混合物中,冰是溶质,水是溶剂
B.纯牛奶是种天然的溶液
C.有人把空气也可以看作一种溶液,那么这里的空气就是溶剂
D.在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中,其中白磷是溶质,二硫化碳溶剂
7.有瓶浓度为5%硫酸溶液,在空气中蒸发部分水分,则肯定没有变化的(

A.溶液质量
B.溶剂质量
C.溶质质量
D.溶液浓度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溶液概念中,溶质状态只能是固体、气体
B.盐酸也应该是一种溶液
C.40ml的酒精和60ml的水混合,一定得到100ml的溶液
D.食盐水、蔗糖水都是溶液,两者混合后,既有糖又有盐,则不是溶液
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水是常见的溶剂
B.所有溶液都由溶剂和溶质组成
C.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总是小于溶剂的质量
D.溶液的质量等于溶剂的质量加上溶质的质量之和
10.在下列几种说法中,没有错误的是


A.溶液都是均匀、透明、无色的液体
B.在没有说明溶剂的情况下,水就是溶剂
C.溶质只是单一的物质,否则很难配制溶液
D.水作溶剂时,溶质可以是固体、气体,但不能是液体
11.将2
g
硝酸铵完全溶于10ml水中,则溶液的质量为
12.把25g硝酸钾溶于100g水中,则该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13.填写下表: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食盐溶液
8g
20
g
盐酸溶液
5
g
20
g
酒精溶液
40
g
20%
碘酒溶液
2
g
1%
14.一定温度下,某蔗糖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是3∶7,则50g该蔗糖溶液中含蔗糖的质量为(
)A.30g
B.15g
C.39g
D.35g
15.100
ml密度是1.14
g
/ml,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说法正确的(

A.该溶液含有溶质质量为20g
B.该溶液中,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6
C.在溶液中,溶剂质量应该是114
g
D.该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4
16.对质量分数为25%的蔗糖溶液,理解上有错误的


A.蔗糖溶液中,溶剂质量与溶质的质量之比为3∶1
B.蔗糖溶液中,溶液质量与溶质的质量之比为4∶1
C.蔗糖溶液中,溶剂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为3∶4
D.蔗糖溶液中,溶液质量与溶质的质量之比为5∶1
PAGE物质的溶解性
班级
姓名
教学目标:
1、认识固体物质的溶解性的影响因素,了解不同的因素的具体的影响情况
2、知道利用物质的影响因素改变物质的溶解性
3、认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学会判定饱和溶液的方法,把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方法
PAGE
3.对于大多数物质而言,饱和溶液转化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不饱和溶
液转化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
进行转化时,采取加入溶质或溶剂、蒸发溶剂等方法时,常常会
(填“改变”或“不改
变”,下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但釆取升髙或降低温度等方法实现转化时,·般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课后拓展】
4.下列溶液中,能有充分理由认定为饱和溶液的是
A.溶质的质量超过了溶剂的质量
B.把溶液的温度降低后有固体析出
C.搅拌一段时间后溶液中仍有固体物质存在
D.溶液是浓溶液
5.向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逐渐加入氯化钠固体,边加边搅拌。下列图形中变化关系正
确的是

加入氯化钠的量
加入氯化钠的量
加入氯化钠的量
加入氯化钠的量
A
B
D
随堂演练】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与影响物质溶解速度的因素有所不同。对比如下:
物质的溶解性
物质的溶解速度

指“量的多少
指“速度的快慢”
影响外因
因素内因
2.在

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
和溶液,若还
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时,要注意如下的几个问题
(1)注意两个“一定”前提。(2)一定条件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
(填“是”或“不
是”)不能溶解任何物质,该溶液不能溶解的物质仅仅是
(3)判断溶液饱和
的依据
。(4)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较大的溶液,可以称为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较小的溶液,可以称为
浓稀溶液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
液的区别和联系如下
溶液的浓稀程度
溶液的饱和程度
概念要点
针对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而言
针对是否能继续溶解溶质而言
联系与区别地和溶液
(填“一定”或“不一定”,下同)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
是稀溶液
对于同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
下,①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
;②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一定比等质量的不饱和溶液所含的溶质
6.20℃时,往100g硝酸钾溶液中加入10g硝酸钾晶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晶体未溶解。
稍加热后,晶体全部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B.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加热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D.加热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7.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A.浓溶液
B.稀溶液
C.含100g水的溶液
D.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8.若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则
A.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小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C.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大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一定温度下,某溶液达到饱和时,一定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
B.同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所含的溶质多
C.有些物质的饱和溶液是稀溶液,有些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是浓溶液
D.一定条件下,100g水溶解αg某物质达到饱和,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α%
10.20℃时,NaCl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如下「实验水的加入NaCl溶液的
表。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序号质量/g的质量/g质量g
A.②中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12
B.20℃时10g水最多能溶解4
g
NaCl
10
13
C.③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10
D.①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④十
13.6物质的溶解度
班级
姓名
教学目标:
1.认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了解溶解度曲线的表示意义
2.能利用溶解度解决解释有关问题
练习内容:
PAGE
课后拓展
4.对“20℃时,硝酸钾溶解度为31.6g"这句话解释正确的是
A.20℃时,100g硝酸钾溶液中含有31.6g硝酸钾
B.在100g水中溶解31.6g硝酸钾就达到饱和状态
C.20℃时,100g水中溶解31.6g硝酸钾就达到饱和状态
D.20℃时,31.6g硝酸钾被水溶解
5.t℃时,18g硝酸钾全部溶于水形成68g饱和溶液,则℃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B.24g
g
D.50
6.某校化学探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测定在一定温度时某物质的溶解度,则待测液必须是该温度
下该物质的
A.浓溶液
B.稀溶液
C.不饱和溶液
D.饱和溶液
7.已知20℃时,M物质的溶解度是20g。则在20℃时M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
质量:溶液质量是
A.1:4:5
B.2:3:4
C.1:5:6
D.3:4:5
8.已知20℃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在该温度下将20g硝酸钾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
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
A.24.0%
B.28.6%
C.31.6%
D.40.0%
9.下列方法中,能够使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的是
A.增加水的质量
B.在水中增加硝酸钾的质量
C.降低水的温度
D.升高水的温度
10.已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在此温度下、2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
A.36
B.3.6
D.10g
已知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下列各图是某KNO3饱和溶液的浓度随温度升
高而变化的图像(不考虑溶剂的质量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浓度

温度/℃O
温度/℃
温度/℃
A
C
D
12.20℃时,向一盛有40g氯化钠的烧杯内加入100g水,充分搅拌后静置,烧杯底部仍有未
解的氯化钠固体,过滤得到4g固体和澄清溶液。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等于36
B.20℃时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6g
C.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36%
D.向过滤得到的澄清溶液中加水后该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13.炎热的夏天,小林打开冰箱,从4℃的储藏室中拿出一·杯内有少量蔗糖晶体的溶液m,在室
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晶体消失
得到溶液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4℃时m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室温下,n溶液一定是饱和浴液
C.蔗糖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D.m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n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教学目标:
1.认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了解溶解度曲线的表示意义
2.能利用溶解度解决解释有关问题
练习内容:
PAGE
【挑战智慧】
5.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t℃根据某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物质的质
量,绘制成如图中斜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无法判断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质量
情况
B.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40g,属于易溶
物质
C.图中4个点表示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20
关系:G0
D.G点表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7%
水的质量
6.右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根据该曲线回
答下列问题
(1)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都可以代表该温度下,该物质的

(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020406080
(2)当温度从20℃升高到60℃时,
物质接近饱
温度/℃C
和的溶液将逐渐变成饱和溶液(不考虑水的得失);
(3)把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Wg分别从40℃降温至20℃时,三种物质析出晶体
的质量由大到小依次是
种物质的晶体都不含结晶水)
(4)若要将60℃时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180g从M点变化至N点(N点在A物质的溶解度
曲线上),甲、乙两位同学分别采取了两种方法:甲同学的方法是将该溶液直接冷却至
20℃;乙同学的方法是将该溶液先蒸发成60℃时的饱和溶液,然后再降温至20℃。两
位同学的方法都获得了成功
请问:如果甲同学与乙同学在操作过程中析出得到的晶体都没有损失,两位同学得到的
晶体质量是否相同
(填序号)。
A.相同
B.不同,甲得到的晶体多
C.不同,乙得到的晶体多
【随堂演练
1.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图示中各点的溶液
是否处于饱和状态,同时还可以实现图示中各点溶液的相
互转化
1)判断溶液状态
般情况下,在曲线下方的点所指的
P
溶液状态是该物质在对应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在曲
线上的点所指的溶液状态是该物质在对应温度下的
温度/℃
饱和溶液;(曲线上方的点,在初中阶段不讨论
如右图是A、B两种物质(都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填“饱和”或“不饱和”)
①曲线上的M点所指的是在T2℃时,A、B两种物质的
溶液;曲线下方的P点
所指的是在T2℃时,A、B两种物质的
溶液
②Q点位于A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上方,B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下方。因此Q点所指的是
在T1℃时B物质的
溶液。物质的溶解性
本节课你需要掌握的内容:
1、认识固体物质的溶解性的影响因素,了解不同的因素的具体的影响情况
2、知道利用物质的影响因素改变物质的溶解性
3、认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学会判定饱和溶液的方法,把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方法
学习过程:
实验探究1:将等量的熟石灰和硝酸钾分别加入到等量、等温的水中观察溶解情况
知识点1:

溶解性不同比如:

实验探究2:将等量的食用油分别加入到等量、等温的水和汽油中观察溶解情况
知识点2:

溶解性不同比如:

实验探究3:将等量的硝酸钾分别加到等量的水中,一份加热,一份不加热观察溶解情况
知识点3:

溶解性不同比如:

绝大多数固体的溶解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
,除
和气体
知识点4:饱和溶液是指

不饱和溶液时指

知识点5:饱和溶液的判定方法

实验探究4: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高锰酸钾固体,观察现象
知识点6: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练习1:将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将蔗糖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练习2:将熟石灰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将熟石灰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练习3:在一定温度下,使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


A、加入溶质或蒸发溶剂
B、加入溶剂
C、都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
D、都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
练习4:用“饱和”、“不饱和”填空:20℃时,在盛有10g水的烧杯中加入3g某物质,充分溶解后有1g剩余,则所得溶液是该物质在20℃时的
溶液;若温度不变,向烧杯中加入1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该物质在20℃时的
溶液
练习5:已知在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6g食盐,则在20℃时,向50g水中加入20g食盐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练习6:已知在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6g食盐,则在20℃时,向100g水中加入36g食盐后得到
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将所得溶液恒温蒸发50g水后,则剩余溶液中有
g食盐和
g水,剩余溶液是
溶液,剩余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课堂练习:
1.常温下列哪种物质最容易溶解在水中


A.植物油
B.面粉
C.食盐
D.二氧化碳
2.在下列哪种情况下,物质的溶解速度既快,溶解的量又多


A.食盐在净水中
B.蔗糖在热水中
C.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消石灰
D.食盐加入沸腾的油锅中
3.下列是属于利用物质的溶解性来进行洗涤的


A.用洗洁精洗碗筷
B.用盐酸来洗铁锈
C.用清洗钢丝球洗锅底
D.用清水洗涤盛放纯碱的瓷盆
4.物质的溶解性和下列因素无关的是



溶剂的性质

温度的高低

溶质的性质

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总质量

气体的压强的大小
A、①②④⑤
B、②③⑤⑥
C、只有④⑤
D、②③④⑤
5.将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其中导致溶液浓度变小的方法是
6.将蔗糖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其中导致溶液浓度变大的方法有
7.将熟石灰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8.在一定温度下,使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


A、加入溶质或蒸发溶剂
B、加入溶剂
C、都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
D、都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
9.用“饱和”、“不饱和”填空:20℃时,在盛有10g水的烧杯中加入3g某物质,充分溶
解后有1g剩余,则所得溶液是该物质在20℃时的
溶液;若温度不变,向
烧杯中加入1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该物质在20℃时的
溶液
10.已知在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6g食盐,则在20℃时,向50g水中加入20g食盐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11.已知在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6g食盐,则在20℃时,向100g水中加入36g
食盐后得到
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将所得溶液恒温蒸发50g水后,
则剩余溶液中有
g水,只能溶解
g食盐,剩余溶液是
溶液,
剩余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课后练习:
1.分别举出一个符合下列要求的例子:
①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_____
__
________
②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溶解能力不同
③不同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
2.欲使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3.用“>”“<”或“=”填空:
(1)50
mL的酒精和50
mL的水混合后的体积
100
mL;
(2)20℃时饱和状态的熟石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60℃时饱和状态的熟
石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5%的食盐溶液100
g,取出50
g,剩下溶液质量分数
5%;
(4)常温下10
g水溶解食用油的质量
10g汽油溶解食用油的质量;
4.20℃时,往25克水中加入一定量食盐固体,充分搅拌,滤去未溶解的食盐固体,得滤液34克,则该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

5.现有A、B、C、D四个烧杯分别盛有50g水,在相同的温度下,向四个烧杯中依次加入
27g、9g、36g、18g的同种物质,充分溶解后的情况如图所示,经观察后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示分析,
中盛有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保持温度不变,如将A、B烧杯中的物质混合后,溶液刚好达到饱和,则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6.要将某硝酸钾溶液的质量分数增大,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A.升高温度
B.加入溶剂
C.加入溶质
D.倒掉一半溶液
7.将20℃时硝酸钾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
(
)
A.升高温度
B.加入溶剂
C.加入溶质
D.倒掉一半溶液
8.t℃时,向硝酸钠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仍为饱和溶液
B.溶质的质量变小
C.溶质的溶解性不变
D.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9.20℃时,向某一氯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钠固体,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溶质质量一定增加
B.溶液质量一定增加
C.溶液质量百分比浓度一定变大
D.溶剂质量一定不变
10.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固体物质的溶解性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
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增加溶剂一定变为不饱和溶液
C.
将30g硝酸钾投入到70g水中,所得溶液质量一定是100g
D.
5g食盐完全溶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
11.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不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一定变成饱和溶液
C.浓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D.溶质可以是固体、气体或液体
12.向一杯接近饱和的KN03溶液中,逐渐加入KN03晶体,下列图6—6中符合溶液中溶
质的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13.20℃时,向一支盛有0.1克熟石灰的试管内加10毫升水,充分振荡后静置,试管底部仍有未溶解的白色固体,过滤得到澄清溶液,下列对于该溶液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等于0.1克
B.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1%
C.该溶液是20℃时的饱和溶液
D.改变温度它一定变为不饱和溶液
14.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t℃时,某饱和溶液中加入该溶质,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B.无色透明液体一定是溶液
C.升温,饱和溶液一定变成不饱和溶液
D.倒掉试剂瓶中的一半溶液,则溶剂也减少一半
15.某温度下,将饱和NaCl溶液取出5
mL和10
mL,分别装入甲、乙两支试管中,然后往两支试管中均加入1
gNaCl固体,充分振荡,则此时甲、乙两支试管里的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之比为


A.1:2
B.2:1
C.1:1
D.无法确定
16.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在相同温度下,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C.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解溶质的量一定达到了最大值
D.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17.现有2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200
g,下列操作能改变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的是
(
)
A.温度不变加入10g硝酸钾
B.温度不变加10g水
C.温度不变蒸发掉10g水
D.将此饱和溶液升温
PAGE物质的溶解性
班级
姓名
教学目标:
1、认识固体物质的溶解性的影响因素,了解不同的因素的具体的影响情况
2、知道利用物质的影响因素改变物质的溶解性
3、认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学会判定饱和溶液的方法,把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方法
练习内容:
1.下列物质的溶解性,随温度升高而减少的是(
)
A.食盐
B.熟石灰
C.硝酸钠
D.硫酸铜
2.下列生活中的现象,与物质溶解性无关的是(  )
A.揭开啤酒瓶盖,有大量气泡溢出
B.盛石灰水的瓶口有一层白膜
C.烧开水时,沸腾前有大量气泡
D.热糖水冷却后底部有糖的结晶块析出
3.某饱和溶液加水稀释后,发生了改变的量是(
)
A.溶质质量
B.溶液质量
C.溶解度
D.溶质质量分数
4.在一定温度下,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①升高温度②降低温度③增加硝酸钾④减少硝酸钾⑤增加溶剂⑥蒸发水,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⑥
5.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
)
A.浓溶液
B.稀溶液
C.不能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D.不能继续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6.制汽水时,为了使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增大,可采用的方法是(
)
A.降低压强B.降低压强并升高温度C.升高温度
D.增大压强并降低温度
7.可证明一瓶硝酸钾溶液是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A.蒸发掉1
g水,有少量固体析出
B.降低温度,有少量固体析出
C.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固体不再溶解
D.加入少量水,没有固体析出
8.20
g饱和食盐水中加入5
g食盐,保持温度不变,这时食盐水的质量将(
)
A.增加5
g
B.为25
g
C.为20
g
D.无法确定
9.20℃时,将一瓶KNO3饱和溶液分成等质量的两份,向一份溶液中加入该物质的晶体得到甲溶液,将另一份溶液加热至60℃得到乙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份溶液都仍是饱和溶液B.甲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变大,乙溶液不变
C.乙溶液的质量减少
D.甲乙溶液溶质量质量分数相等
10.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在温度不变时,KNO3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KNO3晶体
B.改变条件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室温下,与固体溶质共存的溶液一定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D.在温度升高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能继续溶解该物质
11.在一个大萝卜上挖个坑,向其中注入饱和食盐水,一定时间后将食盐水倒出,在相同的温度下,发现倒出的溶液还能溶解少量的食盐,这说明倒出的溶液
A.是饱和溶液
B.是不饱和溶液
C.氯化钠溶解性变强
D.氯化钠解性变弱
12.下列关于海水晒盐的原理分析正确的是
(
)
A.利用阳光照射使海水升温得到食盐
B.利用机械动力搅拌得到食盐
C.利用阳光和风力将水分蒸发得到食盐
D.利用海水在阳光下发生分解反应制得食盐
13.给饱和澄清石灰水加热,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溶液由澄清变浑浊
B.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14.电解水时,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以增强水的导电性。若用9%的硫酸50g通直流电进行电解水的试验,过一段时间后,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变为10%。则被电解水的质量为
(
)
A.10g
B.7g
C.5g
D.3g
15.右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


A.
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
B.t1℃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为ag
C.t1℃时,A、B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D.t2℃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B的饱和溶液中
溶质的质量分数
16.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
B.t2℃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所得溶液溶
质质量分数为37.5%
C.t2℃时,将相同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析出晶体最多的是a
D.将t1℃时c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变为不饱和溶液
17.现将粗盐提纯,并用制得的精盐配制50g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蒸发滤液时,待蒸发皿中滤液蒸于后停止加热
B.配制该溶液需要氯化钠8g,水42g
C.粗盐溶解和过滤操作时,都用到了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相同
D.配制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等步骤
18.
用“不变”、“增加”、“减少”填空:有一饱和KNO3溶液
(1)在一定温度下,向其中加少量KNO3后,溶液质量

(2)向其中加水,则溶质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3)若温度不变蒸发掉少量水,则溶质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
19.已知:在20℃时蔗糖的溶解度为204g,则在20℃时,将100g蔗糖投入到50g水中,得到是
溶液,蔗糖的质量分数是
,若投入120g蔗糖,则得到是
溶液,蔗糖的质量分数是

20.溶解度可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大小。

如图1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曲线。
Ⅰ.20℃时,甲溶解度_______(填“>”、“<”或“=”)乙溶解度。
Ⅱ.40℃时,乙和丙_____(填“能”或“不能”)形成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饱和溶液。
Ⅲ.20℃时,烧杯中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各加入等质量的对应固体,并升温至50℃。请填表。
烧杯中的溶质
烧杯中固体的变化


固体逐渐减少至全部溶解


气体的溶解度也有一定的变化规律。
I.打开可乐瓶,溢出大量气体,由此可见,压强越小,CO2的溶解度越小。若要加大二氧化碳溶解的量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
Ⅱ.不同温度下,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变化如图2所示.图中t1对应的温度40℃,则t2对应的温度_______(填序号)。
a.大于40℃
b.小于40℃
c.无法确定
21.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回答如下问题:

图中B点的意义:表示该物质在t3℃时,每100g溶剂和S1
g
溶质形成不饱和溶液。A点的意义:
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表达式


将t1℃时的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该溶液的溶质的质
量分数会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当温度降低时,A点变动后溶液的质量分数与原来比较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若使M点的溶液变成A点溶液,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若使M点的溶液变成B点溶液,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现有该物质和少量氯化钠的固体混合物,则提纯该物质的操作步骤是
22.如图所示,一物体悬挂在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在恒温条件下向烧杯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悬挂物不参加反应),说明弹簧测力计读数的变化情况(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如果加入氯化钠晶体,弹簧测力计读数_______。
(2)如果加入蒸馏水,弹簧测力计读数_______。
(3)如果加入硝酸钾晶体,弹簧测力计读数_______。
23.下表列出了KNO3与Na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1)
现有含123g
KNO3与17.9g
NaCl的混合物,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除去KNO3中的NaCl(操作过程中不考虑额外的水损失)。
①向混合物中加入适量水,加热溶解;
②继续加热溶液至100℃并恒温蒸发浓缩;
③将溶液降温至10℃,仅得到KNO3晶体,过滤,将所得KNO3晶体洗涤并干燥。
A.步骤②中,为确保没有晶体析出,溶液中至少要保留_______g水;
B.步骤③中,最多可得到KNO3晶体_______g;
C.根据上述实验可概括出除去KNO3中少量NaCl的主要步骤:
  加热溶解→蒸发浓缩→_______→过滤→洗涤→干燥;
D.洗涤时,应选用少量_______(填“热水”或“冷水”),其目的是_______;
(2)
除去NaCl中少量KNO3的一种方法是:将NaCl和KNO3的混合物置于适量水中,加热,搅拌,待KNO3全部溶解,趁热过滤,将过滤所得的NaCl晶体进行洗涤和干燥。上述方法中,趁热过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取23.4g
NaCl和40.4g
KNO3,加70g水,加热溶解。在100℃时蒸发掉50g水,维持该温度过滤,得到的晶体质量为______g;将滤液冷却至10℃,充分结晶,写出析出的晶体的化学式:_______。
PAGE物质的分散
教学目标:
1、认识不同物质在其他物质中分散时的不同的形式,了解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的分散
形式,并能列举几个悬浊液、乳浊液的例子在生活的应用。
2、了解乳化并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认识物质的溶解和溶液的基本特征
4、初步建立物质溶解时会有能量的吸收和释放的认识,了解典型的吸热和放热的物质。
练习内容:
课堂练习:
1.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制得溶液的是(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凡是无色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B.溶液都是由两种物质混合而成的
C.只要条件不变,糖水中的糖不会分离出来
D.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3.一杯溶液里各部分的性质是(

A.相同的
B.不同的
C.溶液下面的溶质多于上面的溶质
D.无法判断
4.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A.牛奶
B.冰水
C.石灰乳液
D.生理盐水
5.溶液的基本特征是


A.无色透明B.只可能存在两种物质C.一定有水存在
D.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6.下列有关溶液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一杯蔗糖水中,它的下部分不会比上部分甜一些
B.一杯食盐溶液中,它的下部分密度比上部分应该大一些
C.在同一杯稀盐酸中,是不能比较它上部分和下部分的密度
D.75%的医用酒精消毒液,酒精往往会多浮一些在水面
7.如果把家庭中的①食盐
②纯碱
③面粉
④芝麻油
⑤蔗糖
⑥白酒等物质,分别加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然后,能够得到溶液的是


A.①④⑥
B.①②⑤⑥
C.②③⑥
D.①②③⑤
8.两种物质按照下列情况进行混合后,最容易发生反应的是


A.固体颗粒状态混合
B.两种粉末状态混合
C.两种溶液混合
D.一种是固体与一种溶液混合
9.在化学实验室中,将下列物质混合,一定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把碳酸钙和足量的稀盐酸混合
B.把镁条投放入足量的硫酸中
C.大量的酒精和少量的水混合
D.色拉油与蒸馏水混合
10.家庭中,将下列生活用品分别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形成溶液的是


A.肥皂
B.面粉
C.味精
D.牙膏
11.小明把少量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形成的混合物质应该属于(

A.溶液
B.乳浊液
C.悬浊液
D.变成一种纯净物
12.在下列各组物质发生变化的后液体中,不再属于溶液的是


A.在硝酸钾溶液中再加入少量食盐
B.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C.植物油中滴加汽油,并不断地振荡
D.对着澄清的石灰水里吹气
13.在现实生活中,已经的各种各样的洗涤方式进入我们的视线。在下列的洗涤中所用的洗涤剂不具有乳化功能的是


A.小明同学用洗洁精洗餐具上的油污
B.小芳同学用肥皂液洗涤衣服
C.李亮同学用汽油除去身上衣服上的油污
D.小刚在家用沐浴露洗澡
14.学习化学可帮助我们解决许多生活中问题。请你来解决厨房中的以下问题:
(1)若要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可选用厨房中的

(2)若要区分食盐和纯碱,请选用两种简便、可行的实用方法:
方法一:

方法二:

15.请从生活中列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溶液:
(1)一种固体溶解在某一种液体中形成的溶液:

(2)一种液体溶解在另一种液体中形成的溶液:

(3)一种气体溶解在某一种液体中形成的溶液:

(4)举出一种不是用水来溶解的一种有颜色的溶液:

课后练习:
1.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A.用红磷测量空气中氧气的体积比实验中,燃烧时出现大量的白烟
B.硫磺在空气中燃烧能发出淡蓝色火焰
C.细铁丝在纯净的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D.把硝酸铵固体溶解于水中,发现溶解时溶液温度显著降低
2.下列物质中,遇到水时便会明显放出热量的是


A.
石灰石
B.
生石灰
C.
硝酸钾
D.
食盐
3.下列物质中,遇水溶解时,溶液的温度会明显降低的是


A.
氢氧化钠
B.
浓硫酸
C.
硝酸钾
D.
硝酸铵
4.把下列物质分别放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肯定不能得到溶液的


A.碘粒
B.纯碱
C.煤焦油
D.稀硫酸
5.
把下列物质分别放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肯定是不会导电的


A.食盐
B.氢氧化钠
C.硫酸
D.酒精
6.
很多化学反应都在溶液中进行的主要原因是


A.便于实验操作
B.实验装置简单
C.它们的实验现象明显
D.相互之间的反应速度快
7.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干洗店里干洗后的衣服可以马上穿在身上
B.电解水实验时,应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
C.冬天,发现雪停后,被人踩踏过的地方比干净的雪更容易融化
D.将硝酸铵溶于冷水后,立即灌入橡皮袋中,可以起到应急制冷作用
8.
日常生活中,你发现在接触的下列所举液体中,何种物质温度最高(

A.刚刚煮沸的白开水
B.火锅中沸腾的菜汤
C.热水瓶中的开水
D.热水器中热水
9.
氯化钠溶液能够导电的原因是


A.氯化钠晶体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阴、阳离子
B.是溶液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自由移动的电子
C.在电流作用下产生许许多多的自由移动的离子
D.在溶液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自由移动的离子
10.在下列物质中,只用一种试剂(括号内物质)是不能把它们鉴别开来的是(

A.食用油、酒精、浓硫酸(水)
B.固体硝酸钾、食盐、纯碱
(水)
C.固体食盐、氢氧化钠、硝酸铵(水)
D.铜、铁、铝(稀盐酸)
11.人们为了使固体物质较快地溶解在水中,常常采用的方法有:




12.小芳同学在家里做饭时,发现有很多因素会影响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1)你能试着帮助芳芳同学记录下影响食盐溶解速度的因素中的两项吗?并且正确预测这两项因素对食盐溶解速度的影响情况:
因素一:
,你的预测

因素二:
,你的预测

(2)并请你试着从所列的因素中选择一个,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预测。你的设计方案是
13.冬天,人们采用什么措施能使冰雪尽快融化,以减少因路滑而引发的交通事故?使用它的原理是什么?
14.如图所示,向盛有少许水的小试管中加入某一物质后,右侧U形管中的液面将发生明显变化,试回答下列问题:并分别解释为什么?

若U形管右侧液面下降,则小试管中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若U形管左侧液面下降,则小试管中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U形管中的液面发生明显变化的原因是
15.如图所示,试管中盛有某种液体,将气球中的某种固体小心的倒入试管中,
A.氯化钠和水
B.镁条与稀盐酸
C.氢氧化钠固体和水
D.二氧化锰和双氧水液
E.石灰石与稀盐酸

不能观察到气球变大的一组物质是



能观察到气球变大的是



能观察到气球变大后又恢复原状的是(


因为发生化学变化而变大的是(


能观察到变大,后变小但仍然比原先大的是


PAGE溶液组成
教学目标:
1、认识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组成,学会区分常见溶液的溶剂和溶质。
2、会给溶液命名,能根据溶液的名称判断溶液的溶质和溶剂
3、掌握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
练习内容:
1.溶液都是由
(
)
A.固体和液体组成的
B.液体和液体组成的
C.固体或液体和水组成的
D.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2.组成溶液的溶质
(
)
A.只能是气体
B.只能是液体
C.只能是固体
D.气体、液体或固体均有可能
3.配制溶液时,下列溶剂中最常用的是
(
)
A.酒精    
B.水    
C.汽油    
D.植物油
4.下列各组物质相互混合后能形成溶液且溶剂不是水的是
(
)
A.8mL酒精与2mL水混合
B.1小粒碘投入2mL色拉油中
C.1g铁粉投入一定量的稀硫酸中
D.5mL汽油与10mL煤油混合
5.下列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一定质量的溶液里所含溶质的质量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C.1L溶液里所含溶质的质量
D.100g溶剂里所含溶质的质量
6.常温下在15g氯化钠中加入60g水,完全溶解后,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
)
A.15%
B.20%
C.25%
D.33.
3%
7.阳阳因腹泻去医院看病,医生在处方中给她开了四瓶生理盐水(每瓶250mL)和相关药剂。已知生理盐水是溶质质量分数为0.9%、密度近似为1g/cm3的氯化钠溶液,则四瓶生理盐水中所含氯化钠的质量约是
(
)
A.0.9g
B.2.25g
C.7.5g
D.9g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溶液的体积等于溶质与溶剂的体积之和
B.m
g碳酸钙投入到n
g水中后混合,振荡,得到(m+n)g碳酸钙溶液
C.将少量高锰酸钾溶于水形成的紫红色液体是溶液
D.泥水中泥是溶质,水是溶剂
9.假设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m
1,溶剂的质量为m
2。在此溶液中,m
1与m
2的关系是(
)
A.m
1=m
2
B.m
1
>
m
2
C.m
1
<
m
2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10.下列对“10%的食盐溶液”这句话的含义的解释,错误的是
(
)
A.l00g水中溶解了10g食盐
B.100g食盐溶液中溶有10g食盐
C.将10g食盐溶于90g水后得到的溶液
D.该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10
11.常温下,将5g硝酸钾投入盛有45g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至无固体剩余,下列与此溶液相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该溶液中溶质是硝酸钾,溶剂是水,溶液的质量为50g
B.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C.从该溶液中取出10g,所取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
D.取出10g后的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4g
12.向l00g10%NaOH溶液中加入12.5gNaOH固体,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
)
A.12.
5%
B.200%
C.22.5%
D.25%
13.所有的溶液都是由________和______组成的。________叫做溶质,溶解溶质的物质叫做________。溶质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也可以是________。最常用的溶剂是________,除此还有_______、________等。
14.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食盐水
稀盐酸
硫酸铜溶液
碘酒
石灰水
将浓硫酸加入水中
汽油和植物油混合
锌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




15.请你参与阳阳同学探究溶液、溶质、溶剂间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小实验。
(l)称取2g红糖,投入到8mL水(水的密度为1
g/cm3)中完全溶解后,得到______g红
糖水。结论是溶液的质量=_______
+________

(2)量取5mL酒精与10mL水充分混合静置后,量得溶液的体积________(填“大于”、“小
于”或“等于”)15mL。结论是溶液的体积一般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溶液的定量组成有多种表示方法,在化学上常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来表示。溶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
此计算式表明: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中溶质的相对含量__________________。
17.小王将3g蔗糖完全溶于水制成12g蔗糖溶液。
(l)所得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为________g。
(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若将此溶液均分成三份,则每份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PAGE第六章
溶解现象
班级
姓名
一、物质的溶解性
1.溶液的组成包括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内在因素有
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性的外在因素是
影响气体物质的溶解性的外在因素是

【物质的溶解性只表示一定条件下的溶解能力,和物质溶解速度的快慢无关】
2.分别举出一个符合下列要求的例子:
①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_____
__
________
②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溶解能力不同
③不同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
3.要使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性增强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要使熟石灰在水中的溶解性增强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要使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增强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4.当溶液的溶质和溶剂确定后,要改变溶解性(溶解度)只能通过改变外在因素来改变
若为固体溶质,则采取
方法增强溶解性,
若为气体溶质,则采取
方法增强溶解性。
二、溶液(溶解状态的)分类
1.饱和溶液的概念
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判定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3.饱和溶液不能溶解
,但是能溶解
4.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氢氧化钙饱和溶液
氢氧化钙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

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靠方法有
【改变温度实现转化要看物质溶解性受温度的影响情况决定】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采取升温(降温)实现转化时,溶质的质量分数
饱和溶液采取加水变成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变
不饱和溶液采取加溶质、蒸发溶剂的方式变成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变

析出溶质后的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该物质的
溶液。

浓溶液、稀溶液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之间
关系

将饱和溶液温度不变蒸发水,会出现
现象,溶液浓度

在一定温度下,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度

但所含有的溶质的质量不一定多

【在一定温度下,等质量的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所含有的溶质

三、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定义:
如:在2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g的含义是:
或者:
2.溶解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方法,相同温度下,溶解度越大,则该物质的溶解性
3.溶解度大小与溶解性的关系:
溶解度S/g
S

10
1≤S<10
0.01≤S<1
S<0.01
溶解性
4.要测量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一定要将物质配制成
状态。
四、溶解度曲线的表示意义:
1.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代表该物质在该温度下的
状态,在曲线下方区域的点代表该物质在该温度下的
状态。
2.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趋势反映了该物质的溶解性受
影响的变化情况。

大多数物质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


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非常明显的物质有



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不明显的物质是

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
,如

3.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的大小
4.溶解度曲线上交点的含义:在某温度下,某物质和某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都是多少g)
五、结晶
1.
:适用于固体溶质的溶液,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小的物质优先考虑
2.
: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
如:从硝酸钾和少量氯化钠的混合溶液中获得硝酸钾晶体
3.升温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物质,如熟石灰
4.从硝酸钾和少量氯化钠固体混合物中提纯硝酸钾的方法是
操作步骤有: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