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二节
溶液组成的表示(2)
班级
姓名
备课组长
【学习目标】
1.
学会溶液稀释的计算。
2.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能独立进行实验操作。
【课前预习】
1.溶液中下列数值关系正确的是
(
)
A.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
B.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C.溶液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D.溶剂的体积=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2.某同学在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食盐溶液的实验中,称量时将砝码放在左盘
(1
g以下用游码),食盐放在右盘,量水时俯视读数。所配的食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
A.等于5%
B.大于5%
C.小于5%
D.不能确定
3.25℃时向100
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5
g氯化钠粉末,完全溶解后,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将(
)
A.增大
B.不变
C.变小
D.无法确定
4.量取9.8mL的水,用
mL的量筒;使用量筒时,量筒应放在
桌面上,倒入的液体接近刻度时,
用
加液体至刻度,应注意视线与
处保持水平。
5.要将一杯浓的食盐水稀释,应加入一定量的
,在该过程中,
的质量不发生改变。
【学习过程】
【活动与探究1】现要配制50克15%食盐溶液选种,需要食盐和水各多少克?怎样操作?
计算过程:
操作步骤:
仪器:
问题讨论:
(1)小明在称量食盐过程中,把食盐放在了左盘进行称量(1克
以下用游码),其它操作都正确,此时他实际称得的食盐质量是____克。
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15%(填“>”、“=”、“<”).
教师“个备”或学生笔记栏
(2)小明在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中时不小心有水溅落在外,此时他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15%(填“>”、“=”、“<”).
【活动与探究2】市售浓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7%,密度为1.18g/cm3。如何配制5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溶液?怎样操作?
计算过程:
操作步骤:
仪器:
问题讨论:小红同学配制的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5%,
则可能造成误差的原因有(至少举出三点)
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释
疑】
【当堂训练】
1.将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溶液变为溶质质量分数10%的食盐溶液,怎样操作?
2.在80克15%硝酸钠溶液里加入20克水或20克硝酸钠。计算用这两种方法制成的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实验室配制9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需要60%的硫酸(密度是1.5
g/cm3)多少毫升
【课后提升】
一、选择题
1.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一些操作步骤见下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
A、④⑤①②③
B、①②③④⑤
C、③④①②⑤
D、②①④③⑤
2.某同学配制
50g
5%的NaCl
溶液,取水时他是俯视读数,这位同学配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应
(
)
A、等于5%
B、大于5%
C、小于5%
D、无法判断
3.实验室现有足量的20%的NaOH溶液和蒸馏水,欲配制10%的NaOH溶液100
g,需要20%的NaOH溶液
(
)
A.95
g
B.10
g
C.50
g
D.100
g
4.在粗盐提纯与配制50g5%氯化钠溶液实验中,下列仪器都要用到的是
(
)
A.酒精灯
B.试管
C.铁架台
D.玻璃棒
5.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时,不会引起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的是
(
)
A.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B.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
C.氯化钠晶体不纯
D.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溅出
6.要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
A.将10g氯化钠固体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量
B.量取90mL水时,俯视读数
C.为加快固体溶解,用温度计搅拌溶液
D.将配好的溶液倒入细口瓶中,盖紧瓶塞,并贴上标签
7.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蔗糖溶液,必须具备的一组仪器是
(
)
A、量筒、漏斗、烧杯、胶头滴管
B、量筒、玻璃棒、烧杯、蒸发皿
C、托盘天平、玻璃棒、烧杯、酒精灯
D、量筒、托盘天平、烧杯、胶头滴管
8.
在一定质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4%的氯化钾溶液中,加入120g水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降低一半,则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
(
)
A.14.4g
B.28.8g
C.120g
D.240g
9、(2013年泰州)下列关于配制50克10%氯化钠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需称取氯化钠5克
B、用50ml量筒量取45ml水
C、溶解时需把烧杯直接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D、溶解时需用玻璃棒搅拌
10、(2013年宿迁)配制50克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将氯化钠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量
B、量取水时,仰视量筒读数
C、将称好的氯化钠放入量筒中溶解
D、为加快溶解,用玻璃棒搅拌
二、填空题
11、实验室要配制50克5%的氢氧化钠溶液。现有①托盘天平②量筒(10毫升、50毫升、100毫升)③药匙,完成本实验还需要的主要玻璃仪器是
______________
_。
12、下图是王亮同学配制50g5%氯化钠溶液的全过程图。根据下列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找出上图中的错误: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亮同学使用的托盘天平砝码有1g、2g、5g三种,你认为在称量过程中是否要移动游码?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
__________。
(3)王亮同学选用规格为20mL的量筒量取水,你对此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
(4)王亮同学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5%,则可能造成误差的原因有:①_________
_________;②_________
______
三、计算题
13、
现有
80g
质量分数为
10%
的硝酸钠溶液,试回答下列问题:
(1)若使上述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
20%,则应加入硝酸钠多少克?
(2)若使上述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
20%,则应蒸发水多少克?
(3)若使上述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
5%,则应加水多少克?
14、汽车、电机车一般要使用铅酸蓄电池。某铅酸蓄电池用的酸溶液是溶质质量分数为28%的稀硫酸,现用
1
L
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配制该稀硫酸。问:⑴1
L
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的质量为多少?其中溶质的质量为多少?
⑵将1
L
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成28%的稀硫酸,需要蒸馏水(密度为1g/cm3)多少升?配得稀硫酸的质量为多少kg?第六章
溶解现象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复习目标】
1、加深认识溶解现象;溶液的特征;乳化现象及巩固掌握几种常见的物质溶解时的温度变化;水溶液的某些性质。
2、重点掌握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和部分有关计算。
3、巩固掌握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方法。
4、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及相互转化。以及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
【知识梳理】
物质以
分散,形成悬浊液
一、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1.物质在水中分散的三种典型情况
物质以
分散,形成乳浊液
(在水油混合物中加
,振荡,会发生乳化)
物质以
分散,形成溶液
(溶液的特征是
、
)
温度升高,如:
在水中的溶解
2.物质溶解时温度变化的三种典型情况
温度不变,如:
在水中的溶解
温度降低,如:
在水中的溶解
凝固点降低,如:在汽车的水箱中加
物质,可以防冻
3.水溶液的性质与水相比
会发生三方面的改变
沸点升高,如:高原上想要煮熟鸡蛋可在水中加
有些能导电,如:电解水时在水中加
可以增加导电性
二、溶液组成的表示
溶质:A
1.溶液组成的定性表示
溶液名称
溶剂:B
2.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溶质的质量分数=
三、物质的溶解性
1.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1)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①
②
③
(2)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①理解概念,②具体情况下,会分析判断
③知道转化的方法
2.
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
(1)固体的溶解度的定义:
(2)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含义: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
②
③
(气体的溶解度的影响因素:①气体的性质
②温度
③压强)
3.溶解度曲线
①t3℃时A的溶解度为
。
②t1℃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
③N点为A物质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④现有C的饱和溶液,要转化为不饱和,方法有
⑤从A溶液中获取A晶体可用
的方法获取晶体。
⑥从B溶液中获取晶体,适宜采用
的方法获取晶体。
⑦t2℃
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1℃会析出晶体的有
,无晶体析出的有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
。
⑧除去A中的泥沙用
;分离A与B(含量少)的混合物,用
。
4.混合物的分离
过滤法:①分离固体与液体的混合物;②分离可溶固体与难溶固体的混合物
结晶法:①分离溶质与溶剂
,可以蒸发结晶;也可以降温结晶
②分离几种可溶性物质
巩固练习
1、衣服上沾有碘很难洗净,碘在下列四种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如下:
溶质
碘
溶剂
水
酒精
汽油
苯(有毒)
溶解性
微溶
可溶
易溶
易溶
由表中提供的信息判断,能最快洗净衣服上的碘污渍且对人体无害的是(
)
A.水
B.酒精
C.汽油
D.苯
2、将含有少量泥砂的粗盐提纯,并用制得的精盐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可用热水加速粗盐的溶解
B.蒸发滤液时,要不断用玻璃棒搅动蒸发皿中的液体
C.配制氯化钠溶液的实验过程需要经过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等操作步骤
D.这个实验过程中,必备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试管、玻璃棒、漏斗等
3、20℃时,NaCl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②中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B.20℃时10g水最多能溶解4g
NaCl
C.③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①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4、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10℃时,50g
水中最多溶5g甲,
20℃时,100g
水中最多溶10g乙。则15℃时,甲、乙溶解度的关系是:(
)
A.甲大于乙
B.乙大于甲
C.相等
D.无法确定
5、炎热夏天,小林打开冰箱,从4℃的储藏室里拿出一杯底部还有少量蔗糖晶体的溶液A,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晶体消失了,得到溶液B。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4℃时,A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室温下,B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蔗糖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D.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6、室温下,饱和食盐水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有少量晶体析出,其原因是
(
)
A.
溶质的溶解度变小
B.
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C.
溶剂的质量减小
D.
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7、在25℃时,向饱和澄清石灰水中加入少量氧化钙,恢复到25℃。关于该溶液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溶质的质量减少
B.溶剂的质量不变
C.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D.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8、下列曲线图与实验事实相一致的是
(
)
9、现有四个常见名词:①乳化、②结晶、③洗气、④过滤,将上述各名词的序号填在与之相对应的空格中:
(1)由饱和食盐水得到食盐晶体
;
(2)用添加洗洁精的热水洗去碗筷上的油污
;
(2)除去食盐中的泥沙,先溶解,再
;(4)用澄清石灰水除去CO中的CO2
。
10、t3℃时,取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于甲、乙、丙三个烧杯中,再分别蒸发等质量的水,将温度降到t2℃,烧杯中情况如图1所示;图2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仔细观察图1和图2,回答下列问题。
①烧杯甲里是
物质的溶液,烧杯乙里是
物质的溶液。
②t3℃时,烧杯
里溶液中水的质量最小。
③采用
的操作方法可以将t3℃时三个烧杯中的饱和溶液都变成不饱和溶液。
④状态2中,三种物质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
。
⑤三种物质溶解度关系为
b>a>c
时的温度为t,则t的取值范围是
。
12、生产上要用10%的硫酸来清洗钢材。配制5000mL10%的硫酸,需要98%的硫酸多少毫升?需水多少毫升?(10%的硫酸密度为1.07g/cm3,98%的硫酸密度为1.84g/cm3)
13、为了测定黄铜(铜、锌合金)的组成,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称取该样品10g,向其中逐滴加入9.8%的稀硫酸至刚好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气体与所用硫酸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右图所示。试计算:
(1)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2)反应所消耗的硫酸溶液质量;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
)
(
)
0
t1
t2
t3
N
t
S
P
80
A
·
·
B
C
A
B
C
D课题:6.3
物质的溶解性(第三课时)
班级
姓名
备课组长
【学习目标】
了解结晶现象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理解降温结晶和蒸发结晶的
原理和实验操作,并会运用降温结晶和蒸发结晶的方法来分离混合物。
【课前预习】
1.固体的溶解度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时,NaNO3的溶解度为88g
”含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右边溶解度曲线图,回答:
(1)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大的物质
是
,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小的物质
是
,
(2)当t时,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
序是
(3)交点P的含义是
(4)C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
采用的方法有
A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学习过程】
(问题情境)能否将溶解的溶质从溶液中取出来?
(活动与探究)[实验1]蒸发浓的氯化钠溶液,观察现象:______________
(小结)蒸发操作的注意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2]冷却KNO3的热饱和溶液,观察到的现象:
(交流与讨论)你能解释上述现象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计算与求证)
1.根据下列溶解度表完成下题:
温度
溶解度
NaCl
KNO3
20℃
36
g
31.6
g
100℃
40
g
246
g
若100℃时,分别用100g水配制NaCl和KNO3的饱和溶液,然后分别冷却到
20℃,可析出NaCl晶体
______
g
,
可析出KNO3晶体
________
g
2.根据上题计算结果,你可以得出结论:对于
的物质,欲从其水溶液中析出溶质,可采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
(思考)对于NaCl饱和溶液用降温结晶现象不明显,应该采取什么办法呢?
(交流与讨论)对于
的物质,
欲从其水溶液中析出溶质,宜采用
______________
的方法
(整理与归纳)
1.结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适用于
的物质,例
2.结晶的方法
:适用于
的物质,例
(图片展示)几种晶体、海水晒盐
【当堂训练】
1.设计实验方案,从KNO3和少量NaCl的混合物中分离出KNO3。
操作步骤:(1)
(2)
(3)
2.设计实验方案,从NaCl和少量KNO3的混合物中分离出NaCl。
操作步骤:(1)
(2)
(3)
3.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t1℃时,100g水中溶解20g甲,溶液刚好饱和;
那么,50g水中溶解
g乙,溶液达到饱和。
(2)t2℃时,比较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
(3)t1℃时,若要将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可采用的方法是
(写出一种即可)。
(4)若要从甲中含有少量乙的混合溶液中提纯甲,可用的方法是
。
(5)若要从乙中含有少量甲的混合溶液中提纯乙,可用的方法是
。
【课堂小结】
1.两种可溶性的固体混合物,如果要得到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相差较大物质,可采用
_______
的方法,例如从KNO3和NaCl(少量)的混合物中分离出KNO3。
2.如果要得到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的物质,可采用
_____
的方法,例如从NaCl和KNO3(少量)的混合物中分离出NaCl。
【课后提升】
一、选择题
1.降低温度使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前后,不改变的是
(
)
A.溶解度
B.溶剂质量
C.溶液质量
D.溶质质量
2.要使食盐从饱和食盐溶液中大量析出,最好的办法是
(
)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蒸发水
D.再加入少量食盐
3.下列各组物质,不适宜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结晶的是
(
)
A.硝酸钾溶液
B.食盐溶液
C.硫酸铜溶液
D.氯化铵溶液
4.下列各组物质,能够用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步骤分离的是
(
)
A.硝酸钾和食盐
B.面粉和砂糖
C.氯化钠和氯化钙
D.碳酸钠和硝酸钠
5.粗盐的杂质主要是氯化镁(能溶于水)。工业上常把粗盐粉碎后用饱和食盐水浸洗,再过滤出食盐。对这一过程认识正确的是
(
)
A.浸洗前后,被浸洗的粗盐中的氯化镁的含量基本不变
B.浸洗前后,食盐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基本不变
C.浸洗后,食盐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增大
D.浸洗用的饱和食盐水可以无数次地使用下去
6.出现结晶现象的溶液
(
)
A.一定是浓溶液
B.可能是浓溶液
C.一定是饱和溶液
D.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浓溶液
7.将m
gKNO3的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直至有晶体析出。在此变化过程中,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a%)与蒸发时间(t)的变化关系可用下图表示的是
(
)
二、填空题
8.把混浊的泥水变澄清应用
的方法。
9.现有二氧化锰、NaCl固体要一一分离应先
再
再
得到NaCl固体。
10.现有大量KNO3少量NaCl要得到纯净KNO3应先制得
再
,
再
。
11.右图是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2)当A中混有少量B时,可用
方法提纯A。
(3)在℃时,将25
g
A物质加入到盛有50
g水的
烧杯中,充分搅拌,再升温至℃(不考虑溶剂的挥发),在升温过程中,A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情况是
。
12.下图甲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1)甲图中,t2℃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P点所表示的含义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t℃时,将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乙图所示,20℃时,把试管放入盛有X的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在试管中加入几小段镁条,再加入5mL稀盐酸,立即产生大量的气泡,同时烧杯中出现浑浊,则X可能为A、B、C三种固体物质中的哪一种?
。
13.(2014揭阳市)下表是KNO3
、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100g水)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KNO3
13.3
20.9
32
45.8
64
85.5
110
138
169
202
246
NaCl
35.7
35.8
36
36.3
36.6
37
37.3
37.8
38.4
39
39.8
①以上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变化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
。
②30℃时,KNO3
的溶解度是
g/100g水。
③KNO3
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时,可通过
的方法提纯。
④对③析出的晶体和剩余溶液描述正确的是
(填写编号)。
Ⅰ.剩余溶液一定是KNO3饱和溶液
Ⅱ.剩余溶液一定是NaCl
Ⅲ.上述方法可以将两者完全分离
Ⅳ.析出的晶体中只含有KNO3
14.
(2013.日照市)(6分)下表是Ca(OH)2和NaOH的溶解度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Ca(OH)2
0.19
0.17]
0.14
0.12
0.09
0.08
NaOH
31
91
111
129
313
336
(1)依据上表数据,绘制Ca(OH)2和NaOH的溶解度曲线,下图中能表示NaOH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A或B)。
(2)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Ca(OH)2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具体措施有: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水后再恢复到原温度,⑥加入生石灰。其中措施正确的是
。
A.②④⑥
B.③④
C.①③⑤⑥
D.①②⑤⑥
(3)20℃时,191g
饱和NaOH溶液,蒸发10g水后,再降温到20℃,可析出NaOH晶体的质量为
。
(4)现有60℃时含Ca(OH)2和NaOH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若要得到较纯净的NaOH晶体,应采取的物理方法是
。
教师“个备”或学生
笔记栏
a%
t
0
a%
t
0
a%
t
0
a%
t
0
A
B
C
D课题:6.3
物质的溶解性(第一课时)
班级
姓名
备课组长
【学习目标】
1、
了解溶解性及其影响因素;
2、
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相互转化关系。
【课前预习】
1.溶解性指
。
⑴面粉在水中
溶解,食盐、糖在水中
溶解。(填“易”、“不易”)
⑵衣服上的油渍用水
洗去,而用汽油
洗去。(填“难”、“容易”)
2.在一定
下,在一定量
___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_______
;还能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
。
3.对于大多数物质来说,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
_____;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
、
_
;判断某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有
_。
【学习过程】
一、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阅读课本16页,思考
1、溶解性是
。
【活动与探究】课本16页实验1、2、3
结论(1)
;
(2)
;
(3)
。
2、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1)内因
。
(2)外因
。
3、物质溶解性的应用
【交流与讨论】你知道毛料衣物干洗的原理吗
4、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活动与探究】课本17页实验1
饱和溶液
。
不饱和溶液
。
5、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思考】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中,为什么有“一定温度、一定量
教师“个备”或学生笔记栏
的溶剂”前提?
2)怎么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3)饱和溶液不能溶解任何物质吗?
【活动与探究】
1)课本17页实验2、3
2)判断一未知的硝酸钾溶液是否饱和
3)向一定温度下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高锰酸钾
对于大多数物质来说,
①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1.
2
____
.
②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1.
2.
___
;
3
。
③判断某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是
_
______
。
④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
(填“能或不能”,下同)继续溶解该物质,
溶解别的物质。
6、饱和、不饱和溶液与浓、稀溶液的关系
【思考】饱和溶液一定很浓吗
【活动与探究】1克氯化钠和0.1克熟石灰分别放入5毫升水中进
行溶解
1)对于不同溶质来说,饱和溶液
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
是稀溶液;(填一定或不一定)
2)对于同一溶质来说,同温时在同一溶剂中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
液要
。
【质疑】
【当堂训练】
1.下列因素中,与固体物质的溶解性有关的是
(
)
①溶质的性质
②溶剂的性质
③溶剂的量
④
温度
⑤固体溶质的形状
A.①③⑤
B.①②④
C.
②④⑤
D.
①④⑤
2.20℃时,从某饱和食盐水中取出一部分,则剩下的溶液一定是
(
)
A.饱和溶液
B.不饱和溶液
C.浓溶液
D.稀溶液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B.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的浓度
C.在一定温度下,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4.20℃时往50g硝酸钾溶液中加入5g硝酸钾晶体,充分搅拌后,有部分晶体未溶解,加热后,晶体全部溶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B.搅拌后加热前一定不是饱和溶液
C.加热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D.加热后一定不是饱和溶液
5.20
g饱和食盐水中加入5
g食盐,保持温度不变,这时食盐水的质量将(
)
A.增加5
g
B.为25
g
C.为20
g
D.无法确定
6.下述方法中:①加水,②加硝酸钾,③蒸发水,④冷却,⑤加热但保持溶液质量不变,⑥加饱和硝酸钾溶液。
能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的是
(
)
A.①②⑤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②④⑥
【课后提升】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不饱和溶液降温后可能变成饱和溶液
B.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一定变成不饱和溶液
C.在一定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D.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在下列溶液中,不是水作为溶剂的是
(
)
A.碘酒
B.5%的食醋
C.稀盐酸
D.70%的酒精溶液
3、向一瓶接近饱和的氯化铵溶液中,逐渐加入氯化铵晶体,下列图像符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
4、20℃时,盛有饱和硝酸钾溶液的烧杯底部有少量未溶解的硝酸钾晶体。升温至35℃时,烧杯中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35℃时,该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原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比
(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5、现有20 C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200克,下列操作能改变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是
A.温度不变加入10克硝酸钾
B.温度不变加10克水
(
)
C.温度不变倒掉10克溶液
D.将此饱和溶液升温
6、天热的时候把半杯糖水(蔗糖已全部溶解)放进冰箱的冷藏室,过一段时间后发现杯底出现了部分蔗糖晶体。对于这一现象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未放入冰箱前的糖水一定是饱和溶液
B.降低温度可从糖水中获得蔗糖晶体
C.放入冰箱前糖水中蔗糖的质量分数比放入冰箱后大
D.温度降低后蔗糖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7、可证明一瓶硝酸钾溶液是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
A.蒸发掉1
g水,有少量固体析出
B.降低温度,有少量固体析出
C.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固体不再溶解
D.加入少量水,没有固体析出
8、下列各操作中,一定能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是(
)
A.对该溶液进行降温
B.对该溶液进行升温
C.继续向不饱和溶液中添加溶质
D.向该溶液中加入比其浓的溶液
二、填空题
1.
我们已经知道这样的事实:①食盐易溶于水,难溶于植物油;②硝酸钾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③蔗糖在热水中溶解的质量比在等质量的冷水中溶解的质量多。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事实说明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因素有关。
(2)请你举出上述三个因素中的一个应用实例(要求与上面所列事实不同)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不饱和”和“饱和”填空,20℃时,在盛10克水的烧杯中加入3克某物质,充分溶解后还有1克剩余,则所得溶液是该物质在20℃时的___
_溶液;若温度不变,继续向烧杯中加入10克水,所得溶液是该物质的_
___溶液。
3.有一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要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1)
(2)
(3)
。
4.A、B、C三个烧杯中分别装有等质量的水,在相同温度下,向A、B、C烧杯中分别加入25克、15克、5克某固体溶质,充分溶解后静置,现象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填编号):
(1)
中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中的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2)三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是:
≥
>
。
5.化学中有许多概念是相对的,又是统一的。右图反映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以及稀溶液的关系。
(1)从右图可以看出,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
(2)0.9%的医用生理盐水可归于右图中
区域(选填“Ⅰ”、“Ⅱ”、“Ⅲ”或“Ⅳ”);现有一瓶接近饱和的NaCl溶液,若要使它变为饱和溶液,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或
。
(3)生产上要配制5000g10%的盐酸来清洗钢材,需38%的盐酸(密度为1.19g/cm3)多少毫升?
6(2014绥化)在20℃时,将40g氯化钠固体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仍有4g氯化钠固体未溶解.请填写下列空白:
(1)所得溶液是20℃时氯化钠的 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此时该溶液的质量为 ____ g
(2)现欲配制20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固体 ____ g,水 ___ mL(水的密度是1.0g/cm3)课题:6.2溶液组成的表示(第4课时)
班级
姓名
备课组长
【学习目标】
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课前预习】
1.(2012.河南省)右图是某输液瓶标签上的部分内容。要把10
g这种葡萄糖溶液稀释为2%的溶液,需要水的质量为多少克?
【学习过程】
1.澄清石灰水中,溶质是
,溶剂是
。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后,生成
沉淀。这时候滴加稀盐酸,待沉淀恰好完全消失,剩余溶液中的溶质是
,溶剂是
。
2.如下图所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实验的相关数据如下表。(其中二氧化锰为1.6克)
气体发生装置内物质的总质量
反应前
35.6
完全反应后
34.8
(l)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
(2)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g(结果精确到0.1g,下同)。
(3)计算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5.6克铁与100克硫酸铜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1)在100克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
,其质量为
克;溶剂的化学式是
,其质量为
克。
教师“个备”或学生笔记栏
(2)完全反应后,生成
溶液,溶质的化学式是
,其质量为
克;溶剂的质量为
克;生成溶液的质量为
克;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4.某课外兴趣小组对一批铁样品(含有杂质,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硫酸反应)进行分析,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进行实验,其中只有一位同学所取用的稀硫酸与铁样品恰好完全反应。实验数据如下表:
甲
乙
丙
烧杯+稀硫酸
200g
150g
150g
加入的铁样品
9g
9g
14g
充分反应后,烧杯+剩余物
208.7g
158.7g
163.7g
请你认真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哪位同学所取用的稀硫酸与铁样品恰好完全反应;
(2)计算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
(3)计算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烧杯的质量为25.4g;计算结果精确到1%)
教师“个备”或学生笔记栏
【当堂训练】
1.100g稀硫酸恰好跟6.5g锌恰好完全反应,试计算:
(1)生成氢气多少克?
(2)这种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3)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课后提升】
1.向盛有铁、铜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有
(
)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2.质量相等的金属锌和铁分别加入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两份稀硫酸中,反应完毕后金属均有剩余。则反应后两种溶液的质量关系是
(
)
A、相等
B、锌反应后的溶液质量大
C、铁反应后的溶液质量大
D、无法比较
3.酒精(C2H5OH)的某种水溶液,溶质和溶剂中氢原子个数相等,则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
A.23%
B.46%
C.55%
D.72%
4.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现采用100g4%氢氧化钠溶液来进行水的电解实验。通电一段时间后,测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计算电解掉的水的质量是多少克?产生氢气质量多少克?
5.已知金属钠能与水发生如下反应:2Na+2H2O═2NaOH+H2↑,若把4.6g金属钠投入到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如图),充分反应后烧杯中剩余溶液质量是40g,请计算:
(1)生成NaOH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6.
某同学称取一定质量的铁粉样品(含有少量不与稀硫酸反应的杂质),放入烧杯中,加入98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题19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像,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氢气的质量是____________g;
(2)样品中铁的质量是多少 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
7.
将12克少量铜屑的铁粉样品放在盛有100克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111.6克。求:
(1)铁粉样品中铁的纯度;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8.在烧杯中加入氯化钠和碳酸氢钠的固体混合物10.0
g后,再加入68.9
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过程用精密仪器测得烧杯连同药品的总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右图所示。烧杯连同药品的起始总质量为165.0
g。反应的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完全反应时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g
(2)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
(3)反应后所得氯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课题:6.1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第2课时)
班级
姓名
备课组长
【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溶解的热效应。
2.了解水溶液的某些性质;了解水溶液的某些性质在生产、生活的应用。
【课前预习】
1.物质溶解于水的过程中通常伴随
的变化。有些物质溶解使溶液的温度
,有些物质溶解使溶液的温度
。
2.大量实验表明,少量固体物质溶于水,使稀溶液的
升高,
降低。
3.某些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时能生成
,所以这些物质的水溶液能够导电。例如:
水溶液和
都能够导电。
【学习过程】
二、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活动与探究1】课本P6页的实验:探究物质溶解时的温度变化
硝酸铵溶于水,温度
;氯化钠溶于水,温度
;氢氧化钠溶于水,温度
。
【小结】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物质溶解于水的过程中通常伴随
的变化。有些物质溶解时放热使溶液的温度
,如
;有些物质溶解时吸热使溶液的温度
,如
。
三、水溶液的某些性质
【交流与讨论】金属为什么能导电?
溶液能导电吗?
【观察与思考】①水、②食盐溶液、③蔗糖溶液、④稀硫酸、⑤稀氢氧化钠溶液的导电性实验
【小结】上述实验中,能导电的有
,不能导电的
。(答序号)
【阅读】课本P4页
物质的溶解过程
【交流与讨论】
1、
食盐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是
。
2、
蔗糖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是
。
3、
食盐溶液能导电的原因是
。
【小结】有些溶液能导电的原因
。
【交流与讨论】电解水时为什么要在水中加一些稀硫酸或氢氧化钠?
【阅读】课本P8页
稀溶液的沸腾温度和凝固温度
【小结】少量固体物质溶于水,使稀溶液的
升高,
降低。
【交流与讨论】
1.
为什么严寒的冬季,厨房里的水结冰了,而盐水、食醋却不容易结冰?
2.为什么煮沸的汤比煮沸的水温度要高?
【新课小结】
【当堂训练】
1.大量实验表明,固体物质溶于水,使水的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这一性质常为人们所利用。下列利用这一原理的是
(
)
①寒冷的冬天,人们常向公路上的积雪处撒些盐,使冰雪很快融化
②
炎热的夏季,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硝酸铵和水,饮用前摇动罐头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的温度就会降低
③
高山上气压低,鸡蛋不易煮熟,向水中加些食盐,可以使鸡蛋煮熟
④
做水的电解实验时,要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2.厨房里有体积相同的两瓶无色液体,一瓶是蒸馏水,另一瓶是较浓的食盐水,请用不同的物理方法将它们区别开来。
【课后提升】
一、选择题
1、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温度下降。这种物质是
(
)
A.
氢氧化钠
B.氯化钠
C.浓硫酸
D.硝酸铵
2.衣服、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加入洗涤剂的水洗掉,因为洗涤剂
(
)
A.可以软化水
B.具有乳化的功能
C.可以沉降杂质
D.溶于水时放热
3.下列说法不符合事实的是
(
)
A.煮沸的汤要比煮沸的水温度低
B.浓硫酸溶于水放出热量
C.在电解水实验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可增强水的导电性
D.在严寒的冬季,厨房里的水结冰了而食醋却不易结冰
4.下列物质在寒冷冬天最易结冰的是
(
)
A.酱油
B.
蔗糖水
C.
食醋
D.
蒸馏水
5.下列物质不能导电的是
(
)
A.稀硫酸
B.
食盐水
C.
氢氧化钠溶液
D.
蔗糖溶液
6.下列各种物质中,前一种是化合物,后一种是溶液的是(
)
A.澄清的石灰水、二氧化碳
B.氯化氢气体、液态氮气
C.冰水混合物、稀硫酸
D.熔化的蔗糖、水
7.下列有关溶解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物质溶解于水形成溶液的过程中常伴有热量的变化
B.物质溶解于水都能放出热量使溶液的温度升高
C.物质溶解于水后有可能结冰
D.物质溶解于水后可能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
8.下列区别稀硫酸和水的方法,错误的是
(
)
A.各取出少量进行导电性实验
B.分别量取同体积液体,称量质量大小
C.尝尝是否具有酸味
D.分别加入铁粉,观察是否有气体产生
9.为了探究物质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小倩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倩向小试管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某物质,
观察到U形管右侧中的液面升高,她加入的物质是
(
)
A.食盐
B.氢氧化钠固体
C.硝酸铵
D.铜
10.冬天发生冰雪灾害时,为确保道路畅通,交通部门使用了大量的氯化钠融雪剂。下列关于该融雪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氯化钠能融雪是因为其溶液的凝固点比水低
B.氯化钠的大量使用会造成地下水污染
C.使用氯化钠融雪,会加快钢铁桥梁的锈蚀
D.使用大量氯化钠融雪,对公路周围农作物的生长无影响
11.
生活中的下列做法,利用乳化作用的是
(
)
A.用稀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锈
B.用水冲洗试管里的食盐粉末
C.用洗涤剂洗去手上的油污
D.用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污
12.
现有下列五种失去标签的白色固体物质①氯化钠,②氢氧化钠,③碳酸钙,④硝酸铵,⑤硫酸铜,用水就可将它们一一鉴别出来的是
(
)
A.③⑤
B.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3.下列操作能将物质完全分散成分子的是
( )
A.将蔗糖溶于水
B.在研钵里用杵研磨粒状粗盐
C.把植物油滴入水中用力振荡
D.加热高锰酸钾
14.小明设计了趣味实验装置(如图),其气密性良好.若要使B中尖嘴导管有“喷泉”产生,则A中加入的固体和液体可能是
( )
A.氯化钠和水
B.硝酸铵和水
C.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
D.氢氧化钠和水
二、填空题
15.请你各举出一个实例,说明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是错误的。
(1)溶液一定是无色的;
实例:
溶液不是无色的;
(2)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实例:
是液体,但不是溶液;
(3)溶液都具有导电性;
实例:_________溶液不导电
16.大量实验表明,固体物质溶于水,使稀溶液的
升高,
降低。例如寒冷的冬季,人们常向公路上的积雪撒些
,使冰雪很快融化。常在汽车的水箱中加入少量
之类的化合物,以防止水箱中的水结冰。
17.某些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时能产生
,所以这些物质的水溶液能够导电。例如:
溶液和
都能够导电。在氯化钠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是
,在酒精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是
。
18.生理盐水常用作病人补充水和盐分的注射药品,它是0.9%的氯化钠的水溶液。它的沸点比水
,凝固点比水
。用它做导电性实验时,灯泡
。
19.小华在实验室帮老师整理药品时,发现一瓶失去标签的白色固体,老师告知是NaOH、CuSO4、NaCl、CaCO3中的一种。小华思考片刻后,认为取少量白色同体放入水中就能确定其成分,她的理由:
(1)若不溶于水,则是_______。
(2)若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则是_______。
(3)若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则是_______。
(4)若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则是_______
教师“个备”或学生
笔记栏课题:第二节
溶液组成的表示(1)
班级
姓名
备课组长
【学习目标】1.知道常见溶液中的溶质、溶剂。
2.
了解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的意义
3.
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课前预习】
1.物质以
的形式
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叫做物质的溶解。
2.物质溶解后形成
、
的
叫做溶液。
3.
在配制蔗糖溶液时,若只是将蔗糖溶于水中,蔗糖溶解得比较慢,这时可以采用什么办法促使蔗糖快速溶解呢?
答:方法一
;方法二
;
方法三
。
【学习过程】
一、溶液的组成
1.溶液的组成:溶液是混合物,由
和
组成。溶质:
;溶剂:
。
(友情提醒:溶质、溶剂是相对而言的。物质状态不同时,一般人们会选液态物质为溶剂;物质均为液态时,一般选量多的物质为溶剂;若有水存在,则会选择水为溶剂。)
2.溶液中有关物理量的关系
溶液的质量==
+
溶液的质量==
X
溶液的体积
溶质体积+溶剂体积(理由
)
3常见溶液中溶质、溶剂判断
写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溶剂
溶液名称
溶质及状态
溶剂及状态
澄清石灰水
稀硫酸
盐酸
医用酒精
碘酒
白磷的四氯化碳溶液
总结:a、溶液的命名:前为溶质,后为溶剂,溶剂为水时一般读法中省略
b、.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均是指
。
教师“个备”或学生笔记栏
c、固/气----液:固体、气体为
;液体为
。
d、液----液:量少的液体为
;量多的液体为
。
注:有水存在时,不论水量多少,水均作为
。
e、发生化学变化的:溶质为反应后稳定存在于溶液中的物质,
如:氧化钙放入水中,
溶质
,溶剂
。
镁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
溶质
,溶剂
。
二、溶液浓度的表示
【活动与探究1】书p11-12
【自主学习】
溶液浓度表示的一种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
表达式:溶质的质量分数=
【观察与思考】展示:一瓶0.9%生理盐水注射液的标签、市售30%双氧水溶液的标签。思考:
(1)生理盐水的组成
;
双氧水溶液的组成
。
(2)0.9%、30%的含义是什么?
【活动与探究2】
1.如果溶质量增大,溶剂量不变,则溶液量会
,溶质的质量分数
如果溶质量减少,溶剂量不变,则溶液量会
,溶质的质量分数
2.如果溶质量不变,溶剂量增加,则溶液量会
,溶质的质量分数
如果溶质量不变,溶剂量减少,则溶液量会
,溶质的质量分数
3.
如果倒出一些溶液,则溶质的质量分数
【活动与探究3】你认为用该表达式计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练习:书p15页练习3、4
【释
疑】
教师“个备”或学生笔记栏
【当堂训练】
1.下列混合物中,属于溶液且溶质是单质的是
(
)
A.稀硫酸
B.泥水
C.碘酒
D.牛奶
2.溶液中下列数值关系正确的是
(
)
A.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
B.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C.溶液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D.溶剂的体积=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3.消毒酒精中酒精的体积分数为70%~75%,则消毒酒精中的溶剂是
(
)
A.水
B.酒精
C.酒
D.说不定
4.25℃时向100
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5
g氯化钾粉末,完全溶解后,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将
(
)
A.增大
B.不变
C.变小
D.无法确定
5.某同学在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食盐溶液的实验中,称量时将砝码放在左盘
(1
g以下用游码),食盐放在右盘,量水时仰视读数。所配的食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A.等于5%
B.大于5%
C.小于5%
D.不能确定
(
)
【课后提升】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溶液且溶质是单质的是(
)
A、碘酒
B、食盐水
C、液态氧
D、蔗糖水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凡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溶液的质量一定都等于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和
C、溶液的体积一定都等于溶质和溶剂的体积之和
D、水能溶解很多物质,所以任何溶液里水都是溶剂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溶质必须是固体
B、溶液中各部分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C、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长期密封放置,溶质和溶剂不会分离
D、两种物质同时溶解在水里形成的混合物也属于溶液
4.从100毫升10%的硫酸溶液中取出10毫升,这10毫升硫酸的质量分数为(
)
A、90%
B、10%
C、1%
D、11.1%
5.现有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蔗糖溶液,欲使其变为20%,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加入10克蔗糖;
B、将溶剂的质量蒸发掉一半;
C、将溶液倒掉50克;
D、加入12.5克蔗糖或蒸发掉50克水;
6、(2013年常州)生活中的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
A
、碘酒
B、白醋
C、豆浆
D、蔗糖水
7、(2013年镇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氯化钠溶液会加快钢铁的锈蚀
B、洗洁精和汽油都能清洗油污,且原理相同
C、高炉炼铁中所需的高温和CO的生成都与焦炭有关
D、为了加强食品的色、香、味,可以大量使用添加剂
二、填空题
8、溶液质量分数是表示
的一种方法,其数学意义是
之比。现有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其20%表示的含义就是每
g氯化钠溶液中含有
g。
9、若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减少,则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分数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若溶质质量减少,溶剂质量不变,则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分数
。
10、溶液的命名有一定规律,一般是将溶质的名称写在前面,溶剂的名称写在后面,称为“╳╳的╳溶液”;当溶剂是水,水的名称可以省略不写,称为“╳╳溶液”。请你分析:
(1)当白磷溶解在二硫化碳液体中,所形成的溶液称为____________
(2)当硝酸钾溶解在水中,所形成溶液称为__
_;
(3)医疗上用体积分数为70%—75%的乙醇作消毒剂,该溶液的名称为_______,其中__________是溶质,__________是溶剂。
11、下列物质充分混合后所得混合物是否为溶液,是溶液的写出溶质的化学式。
混合物
是否是溶液
溶质化学式
A
碳酸钙溶于适量稀盐酸中
B
碳酸钙放入适量的水中,充分搅拌
C
锌与过量的稀H2SO4混合
D
铁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三、计算题
12、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中含H2SO4
g,水
g;
计算过程:
100毫升20%的硫酸溶液(密度
1.14g/mL)的质量是
,其中含溶质H2SO4
g,含溶剂水
g。
计算过程:
13、填表: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分数
8g
40g
4g
40g
2g
5%
200g
6%
14、现有
80g
质量分数为
10%
的硝酸钠溶液,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硝酸钠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为
,溶剂的质量为
。
(2)若向上述溶液中加入20
g
水,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课题:6.1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第一课时)
班级
姓名
备课组长
【学习目标】
1.认识溶解现象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掌握溶液的概念和特征,了解悬浊液、乳浊液的特征。
2.认识乳化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前预习】
1.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例如氯化钠由
、
构成,蔗糖由
构成。蔗糖放入水中消失了,是因为
(用微粒观点解释)。
2.物质以细小的
颗粒分散在水中,则形成悬浊液;若物质以
分散在水中,则形成乳浊液。泥土分散到水中形成
;食用油分散到水中则形成
。
3.物质以
或
的形式
分散到另一种物质的过程,叫做物质的溶解。物质溶解后形成
、
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4.洗洁精能使油脂以
均匀悬浮在水中形成
的现象称为乳化。举例说明该现象的应用
。
【学习过程】
一、溶解与乳化
【活动与探究1】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在试管中进行,每个试管中各加入约1/4体积的水)
试管编号
样品名称
实验现象
振荡后
静置后
1
高锰酸钾
2
食盐
3
蔗糖
4
泥土
5
食用油
【交流与讨论】1.
以上混合物可以怎样进行分类?
2.你能用微粒的观点来解释食盐、蔗糖晶体是如何“消失”在水中的?
【小结】
1.物质以
分散在水中,则形成悬浊液;若物质以
分散在水中,则形成乳浊液,它们的特征是
。
2.
叫做物质的溶解。
3.
叫做溶液。溶液的特征有
。
【交流与讨论】在许多情况下,人们希望能较快地溶解某些固体物质。例如:怎样才能加快冰糖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你的建议:①:
②:
③:
选择一条建议,设计实验验证你的设想。
【交流与讨论】沾了油污的试管如何洗干净?家里用什么来洗油腻的碗筷?
【活动与探究2】在试管中加1/4体积的水,用滴管向试管中加入1~2滴食用油和1滴洗洁精,用橡皮塞塞紧试管,振荡,静置,观察实验现象,并与第5支试管中的实验现象进行比较。
【交流与讨论】加入洗洁精后形成的液体能否称为溶液?为什么?
【小结】洗洁精能使油脂以
均匀悬浮在水中形成
的现象称为乳化。
【阅读】课本第5页最后一段至拓展视野,了解乳化的原理和应用
【实验】食用油在汽油中分散
【交流与讨论】用汽油清洗油污中和用洗洁精清洗油污什么区别?
【新课小结】
【当堂训练】
1.厨房中的物质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
A.
食用油
B.
白醋
C.
白糖
D.
食盐
2.当水分不蒸发,温度不变时,盐水放置较长时间后,盐
(
)
A.会沉降出来
B.不会分离出来
C.会浮上水面
D.都有可能
3.蔗糖水是溶液,是因为
(
)
A.由两种物质组成
B.加热至沸腾也不分解
C.蔗糖分子均匀地分散在水中
D.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4.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把蔗糖溶液倒掉一半后,变稀了。
B.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物质只有分散到水中才能形成溶液。
D.溶液中至少有两种物质。
5.下列各用途与乳化无关的是
(
)
A.用洗衣粉洗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水洗去容器表面的泥土
C.用盐酸清洗盛石灰水试剂瓶瓶壁上的“白膜”(碳酸钙)
D.各种日用洗涤剂的配制
【课后提升】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混合后,经过搅拌和振荡,能得到溶液的是
(
)
A.冰块和水
B.
高锰酸钾和水
C.面粉和水
D.煤油和水
2.下列液体放置较长时间不会发生明显变化的是
(
)
A.蔗糖水
B.豆浆
C.
羊汤
D.浑浊的泥水
3.下列各项中,属于溶液的基本特征的是
(
)
A.无色、透明
B.
只由一种物质组成
C.常温下为液体
D.
均一、稳定
4.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
(
)
A.上面与下面的不同
B.
完全相同
C.不一定相同
C.
完全不同
5.下列关于溶液组成的叙述中,正确
(
)
A.被溶解的物质只能是固体
B.
溶液是纯净物
C.溶液中各部分组成相同
D.
溶液中肯定不含有分子
6.很多化学反应都在溶液中进行的主要原因是
(
)
A.反应速率快
B.易于操作
C.不需要加热
D.装置简单
7.最易洗净沾有油污的餐具的是
( )
A.冷水
B.热水
C.加了餐具洗洁精的冷水
D.加了餐具洗洁精的热水
8.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化肥配制成溶液施用有利于植物的吸收
B.食物里的养料消化变成溶液后才能被吸收
C.溶液对动植物的生理活动有很大的意义
D.在生产、生活中只有溶液有实用价值,而悬浊液、乳浊液都没有实用价值
9.乳化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下列应用与乳化无关的(
)
A.
合成农药、医药制剂
B.清洗金属表面的油污
C.配制给病人输液用的生理盐水
D.配制化妆品
10.通常情况下,下列哪些方法能够加快固体物质的溶解速率
(
)
①溶解时不断搅拌
②把大颗粒的固体碾成粉末
③增加水的用量
④溶解时给物质加热
⑤减少水的用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
﹡11。锌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后的液体和少量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后的液体分别是
A.乳浊液、溶液
B.溶液、乳浊液
(
)
C.悬浊液、乳浊液
D.溶液、悬浊液
﹡
12.下列各组物质,只用水不能鉴别出来的是
(
)
A.食盐固体、碳酸钙固体
B.氧气、氮气
C.酒精、食用油
D.硫酸铜固体、高锰酸钾固体
二、填空题
13.把下列物质:①面粉
②纯碱
③植物油
④蔗糖
⑤高锰酸钾
⑥酒精
⑦细沙
⑧汽油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溶液的有 ,乳浊液的有 。(用序号填写)
14.写出下列溶液的颜色:
硫酸铜溶液
;氯化铁溶液
;澄清石灰水
;
高锰酸钾溶液
;
硫酸亚铁溶液
。
15.将碘投入酒精中,搅拌后能形成
,它的名称叫
,举一例说明它的作用:
。
16.请各举一个实例,证明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是错误的。
(1)溶液一定是无色的。实例:_________溶液是_____色的。
(2)均一、稳定液体都是溶液。实例:__________是液体但不是溶液。
(3)溶液中被分散的物质一定是固体。实例:
_______溶液中被分散的物质是____体。
(4)溶液中被分散的物质只能是一种。实例:
__________中被分散的物质有多种.
(5)两种液体混合后并充分振荡后一定能得到溶液。实例:____和_____混合不是溶液。
17.
被油污弄脏的衣服很难用水洗净,下面给出三种不同的洗净衣服的方法,请回答问题
(1)先用热的纯碱(碳酸钠)溶液洗,再用水冲洗。原因是碳酸钠溶于水呈碱性,碱性物质可以和油脂发生化学反应。
(2)先用汽油洗,再用水冲洗。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先用洗洁精洗,再用水冲洗。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连线题
18.用短线将两边相关内容连接起来。
A.蔗糖分散到水中
F.
两种液体会分层
B.食用油分散到水中
G.
形成蓝色溶液
C.食用油分散到汽油中
H.
出现浑浊现象,静置后固体下沉
D.硫酸铜分散到水中
J.
形成无色溶液
E.泥分散到水中
K.
两种液体不出现分层现象
教师“个备”或学生
笔记栏课题:6.3
物质的溶解性(第二课时)
班级
姓名
备课组长
【学习目标】
1、了解溶解度的涵义;
2、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会绘制和使用溶解度曲线,并能根据曲线变化情况知道物质溶解随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课前预习】
1.我们已经知道这样的事实:①食盐易溶于水,难溶于植物油;②硝酸钾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③蔗糖在热水中溶解的质量比在等质量的冷水中溶解的质量多。以上事实说明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因素有关。
2.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
下,该物质在
溶剂(通常溶剂为
)中达到
时所溶解的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如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
,如
,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如
。
3.利用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查出某一物质在不同______时的溶解度,可以比较不同温度时_______的大小,还可以看出,不同物质溶解度随
____________变化的不同。
4.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_____
_____。
【学习过程】
【讨论】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性强弱需考虑哪些因素?
二、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
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
,该物质在
溶剂(通常溶剂为
)中达到
时所溶解的
。
(1)“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克”的含义是
。
(2)
20℃时,蔗糖的溶解度为204克,所以将50g蔗糖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的溶液为
(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其不饱和,要使其饱和,我们可以怎么做?
(3)常温下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课本19页表6-9)
判断物质的溶解性:氢氧化钙
,食盐
,
蔗糖
,碳酸钠
碳酸钙难溶于水,说明常温下它的溶解度范围是
。
2、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1)内因
。(2)外因
3、溶解度曲线
【活动与探究】课本19
页绘制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
教师“个备”或学生笔记栏
(
1)含义
①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及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
②曲线上的点
。
③交叉点
。
④线下点
。
(2)应用
完成课本P20“观察与思考”
【拓展视野】P21页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
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随压强的增大而
想一想:打开汽水瓶盖时会有气泡冒出,这是因为
烧开水时,刚开始加热就会看到里面有许多小气泡不断冒出,这是因为
【质疑】
【当堂训练】
1、要增大硝酸钾的溶解度,可采用的措施是
(
)
A.增加溶剂量
B.充分振荡
C.降低温度
D.升高温度
2、20℃时,50g水里最多溶解5g甲物质,60℃时,100g水里最多溶解10g乙物质,则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的关系
(
)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无法比较
3、某温度下,食盐的溶解度是36g。在该温度时,将40g食盐放入100g水中,所得食盐饱和溶液的质量是
(
)
A.36g
B.136g
C.76g
D.140g
4.
20℃,氯酸钾的溶解度是7.4g。它表示
。
5.根据右图所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
1
温度在
范围内,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
2M点的意义
。
3
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
。
【课后提升】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固体物质溶解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溶解的质量
B.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的100g饱和溶液里所溶解该物质的质量
C.某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D.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2.(2014广东)KCl与KNO3在不同温度的溶解度数据如右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10
20
30
40
50
KCl
30g
33g
35g
38g
41g
KNO3
21g
31g
45g
65g
88g
A.KNO3比KCl的溶解度大
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30℃间
C.在20℃时,10g水中加入5gKCl可得到33.3%
的KCl溶液
D.在50℃时,两物质各5g分别加入l0g水中,
充分溶解,均有固体剩余
3.物质在溶解时,搅拌或振荡的作用是
(
)
A.增大溶解度
B.增强溶解性
C.加速溶解
D.
得到饱和溶液
4.常温下,将1克物质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或振荡),能配制成溶液的是(
)
A.汽油
B.食盐
C.碳酸钙
D.氢氧化钙
5.在一个大萝卜上挖个坑,向其中注入饱和食盐水,一定时间后将食盐水倒出,在相同的温度下,发现倒出的溶液还能溶解少量的食盐,这说明倒出的溶液
(
)
A.是饱和溶液
B.是不饱和溶液
C.氯化钠溶解度升高
D.氯化钠溶解度降低
6.向一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逐渐加入硝酸钾晶体,下图符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 )
7.20℃时,盛有饱和硝酸钾溶液的烧杯底部有少量未溶解的硝酸钾晶体。升温至35℃时,烧杯中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35℃时,该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原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比
(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8.木糖醇是目前市场上一种理想的蔗糖替代品,在某些温度下其溶解度分别为:30℃时70g,50℃时84g,60℃时90g。右图表示的是木糖醇等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根据曲线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X为木糖醇的溶解度曲线
B.随着温度的升高,Z物质的溶解度逐渐减小
C.30℃时,X、Y、Z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Y
D.50℃时,Y、Z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9.现有5种物质:①二氧化碳②硝酸钠③氧气④熟石灰⑤食盐。在这5种物质中,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二、填空题
1.20℃时,氯化钠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g。
(1)在20℃时,100g水最多溶解氯化钠______________。
(2)在20℃时,20g氯化钠与100g水相混合,所得溶液是__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所得溶液的质量_________,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
(3)在20℃时,40g氯化钠与100g水相混合,所得溶液是__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所得溶液的质量_________,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
(4)20℃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氯化钠、水、溶液的质量比是
。
2.用“>”、“=”、“<”号填空
(1)50℃时熟石灰的溶解度 20℃熟石灰的溶解度。
(2)常温下10g水溶解NaCl的质量
10g汽油溶解NaCl的质量。(NaCl难溶于汽油)
(3)纯水的凝固点
氯化钙溶液凝固点,纯水的沸点______氯化钙溶液的沸点。
3.根据图1和图2回答问题:
图1
图2
(1)在t1℃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现象如图1所示,要使剩余的甲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或
。
(2)图2中a、b分别表示上述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____℃时,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a表示的是_______物质(填“甲”或“乙”)的溶解度曲线。
4.(2014绥化)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___
(2)P点的含义是 ____
_____ 。
(3)若将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剂的质量一定变小
B、溶质的质量可能不变
C、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D、溶液的质量变大
(4)将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都降温至t1℃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_________ 。
5.(2013淮安)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此图回答:
(1)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是________________;
(2)t2℃时,将30gA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
___;
(3)t3℃时,将25gC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C的饱和溶液,在不改变溶剂量的前提下,将其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
__________。课题:6.2溶液组成的表示(第3课时)
班级
姓名
备课组长
【学习目标】
1.进一步巩固溶液稀释与浓缩的计算。
2.进一步巩固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方法。
【课前预习】
1.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溶液
石灰水
糖水
食盐水
硫酸铜溶液
稀盐酸
铁和硫酸铜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
稀硫酸
碘酒
溶质
溶剂
2.溶液中存在的一些量的关系。下列的等式成立吗?
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溶液的质量=溶液的密度×溶液的体积
溶液的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
3.现有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其中“20%”表示的含义就是每
g氯化钠溶液中含有
g氯化钠。
4.用固体和水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需要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稀释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需要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过程】
1.传统“陈醋”生产过程中有一步称为“冬捞夏晒”,是指冬天捞出醋中的冰,夏日曝晒蒸发醋中的水分,以提高醋的品质,假设用醋酸的质量分数为3﹪的半成醋,生产500g
5.4﹪的优级醋,过程中醋酸没有损失,捞出的冰和蒸发的水的总质量为多少?
列式计算:
2.在实验室配制溶液时,常涉及以下过程:
①称量、量取;②过滤;③蒸发结晶、干燥;④计算;⑤溶解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甲同学用氯化钠和蒸馏水配制50
g
5%的氯化钠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用以上序号填空)。现实验室中有10
mL、50
mL、100
mL等不同规格的量筒,配制上述溶液时最好选用 mL的量筒。
(2)乙同学用10
g含杂质10%的食盐(杂质不溶于水)和蒸馏水配制50
g
5%的氯化钠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用以上序号填空)
教师“个备”或学生笔记栏
【当堂训练】
1.2002年11月,广东、北京等地陆续出现“非典”疫情,面对灾难,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依靠科学、防治“非典”。例如:对“非典”病人住过的房间及时用15%的过氧乙酸溶液熏蒸2小时,或者按每立方米空间用8mL2%过氧乙酸溶液喷雾消毒,1小时后通风换气。
(1)医务人员要配制1000g15%的过氧乙酸溶液,需要20%的过氧乙酸溶液多少克?
列式计算:
(2)现要用2%的过氧乙酸溶液(密度为1.0g/cm3)对90立方米的房间进行喷雾消毒,那么至少需要15%的过氧乙酸溶液多少克?
列式计算:
配制时,量取所需的15%的过氧乙酸溶液(密度为1.1g/cm3)的体积____________,应采用_________________(填“50mL”、“100mL”或“200mL”)规格的量筒最适宜。
(3)过氧乙酸具有酸性和强腐蚀性等。使用过氧乙酸溶液消毒时,你认为应该怎样做?(任写两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
2.为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2.5%的氢氧化钠溶液,小方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
(1)称取2.5g固体氢氧化钠:在天平两盘各放一质量相同的纸片,调整天平到零点,然后在左盘放2g砝码,游码拨到0.5g处,往右盘加氢氧化钠固体到天平平衡。指出称量中两处错误:(氢氧化钠固体有吸水性,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量)
①
;
②
。
(2)配制溶液:用量筒量取100mL蒸馏水,然后将氢氧化钠固体加入量筒中的水里,边加边搅拌,指出配制中的两处错误及后果。
错误
后果(所配溶液质量分数与要求相比)
①
②
【课后提升】
1.
下列常见的医用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
)
A.葡萄糖注射液
B.生理盐水
C.消毒酒精
D.碘酒
2.可以作为溶质的是
(
)
A.
只有固体
B.只有液体
C.只有气体
D.气、液、固都可以
3.(2013.常州)
生活中的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
A.
碘酒
B.
白醋
C.
豆浆
D.
蔗糖水
4.下列各溶液中,溶质是气体的 ( )
A.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盐酸 B.蔗糖溶液
C.医用生理盐水 D.75%的医用酒精
5.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溶液的体积等于溶质的体积与溶剂体积之和
B.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的质量与溶剂质量之和
C.溶液的性质、上部和下部不一定相同
D.油水中油是溶质,水是溶剂
6.欲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必须要的仪器组合是(
)
①托盘天平
②烧杯
③玻璃棒
④100ml量筒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7.
小唐同学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一定质量溶质
的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在量取浓硫酸时,对量筒俯视读数(如图,
其他每步均按规范进行),结果他配制的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要
求的10%相比
(
)
A.偏高
B.偏低
C.不变
D.无法判断
8.现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将氯化钠固体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量
B.配制溶液的烧杯留有水
C.为加快固体溶解,用温度计搅拌
D.将配好的溶液倒入细口瓶中,塞紧瓶塞并贴上标签
9.同一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与很多因素有关。现用1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0%的双氧水与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为使反应慢点进行而又不影响生成氧气的质量,下列操作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减少双氧水的用量
B.加水稀释
C.逐滴加入双氧水
D.降低温度
10.欲配制200克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有如下步骤,按要求填写下列空白。
第一步:计算。需氯化钠
克,水
毫升。
第二步:
。用
(填仪器名称,下同)称出所需的氯化钠的质量,再用
量取所需要的蒸馏水。
第三步:溶解。将称好的氯化钠放在
里,再将量好的蒸馏水倒入其中。并用
搅拌,使氯化钠溶解,即得200克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
误差分析:在配制食盐水时,会导致溶液浓度偏小的是( )
①称量好的食盐倒入烧杯时,有少许洒出
②量水的体积时,俯视量筒
③溶解食盐的烧杯内壁是潮湿的
A.
②③
B.
①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
11.当溶质和溶剂混合混合后,讨论下列有关量的关系?(填<、>或=)
(1)10克NaCl完全溶解在100克水中所得溶液质量
110克食盐水;
(2)1
0
mL酒精和10水mL混合后所得溶液体积
20的mL酒精溶液;
(3)某食盐水的密度为1.04克/毫升,现取100毫升的该食盐水,则该溶液的质量
104克。
12.硝酸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一种盐,农业上可用作氮肥,质量分数为4.04%的硝酸钾溶液可作为番茄无土栽培的营养液。每100克该营养液中,含硝酸钾
(填化学式)的质量是
。该营养液中含有的离子是
、
(填符号)。
13.(1)
若要配制245g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需要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
g/cm3)多少毫升?(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由浓溶液配制稀溶液时,计算的依据是
。
(3)在实验室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的主要步骤有:
计算、
、混匀、冷却至室温装瓶并贴上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