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同步练习 (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同步练习 (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2 21:47:30

文档简介

 2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1.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1)~(3)题。
  《人民日报》酒泉2021年6月17日电 记者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xī: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上太空。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入轨后顺利完成入轨状态设zhì,于北京时间6月17日15时54分,   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与此前已对接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一起   三舱(船)组合体,整个交会对接过程   约6.5小时。这是天和核心舱发射入轨后,首次与载人飞船进行的交会对接。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载.人( zài )      获xī( 悉 )
设zhì( 置 ) 模.( mó )式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A.采用 构成 历时
B.采取 组合 费时
C.采取 构成 费时
D.采用 组合 历时
(3)用“  ”画出选段导语部分,并简要分析它在文中的作用。
作用:交代了消息的来源和主要内容,体现了新闻的权威性、真实性和准确性。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
B.消息的表达方式主要以叙述、描写为主,有时兼有议论、抒情。
C.消息的结构有五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其中标题、导语、主体必不可少。
D.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的,即所谓“倒金字塔结构”。
3.科技引领未来,航天成就梦想。你所在的学校开展“我的航天梦”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请仿照已有的活动,再设计两个活动环节。
活动一:太空奥妙我来讲
活动二:飞天历程我探究
活动三: 示例:航天新闻我报道
活动四: 航天知识我科普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国航天科技的巨大进步举世瞩目。小语为此撰写了对联的上联,下联内容顺序打乱了,请你根据对联常识组合成一副完整的对联。
享誉  科技  全球  华夏
上联:中国航天荣耀世界
下联: 华夏科技享誉全球
(3)下面是某同学写的“致敬航天英雄”新闻稿中的一段话,存在语病和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问题,请你帮助修改。
  10月30日上午,八年级一班全体同学观看了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发射的全过程。[甲]当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时,同学们欢呼雀跃、激动万分。接着,大家畅谈了自己的感受,[乙]纷纷表示能否像航天英雄一样实现报效祖国的理想,取决于自己努力学习。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明确了自己当下的责任和未来的使命。
①[甲]处画线句存在标点符号使用不当,请提出修改意见。
将“顿号(、)”改为“逗号(,)”。
②[乙]处画线句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在“努力学习”的前面加上“是否”。
◆课内精读
阅读《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回答问题。
4.本文的标题极具特色,由引题和正题两部分构成。结合课文内容,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引题点明事件,正题强调事件的历史意义。标题层次分明,有助于提高新闻的有效性和吸引力,帮助读者更快速地获取和理解本则新闻的重点信息。
5.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1)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上太空。
“6月17日9时22分”“3名”具体精确地点明了时间和人数,体现了新闻的真实性和语言的准确性,突出了我国科技的新成就。
(2)这是天和核心舱发射入轨后,首.次.与载人飞船进行的交会对接。
“首次”意为“第一次”,点明了“天和核心舱与载人飞船交会对接”这一行动的意义,体现了新闻的真实性和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6.学习本课以后,不少同学认为本文展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简洁性和客观性。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该观点的合理之处。
①准确性:如“6月17日9时22分”等具体数据,体现了新闻的真实性和严谨性。②简洁性:语言凝练,如“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上太空”,简洁明了地概括了事件。③客观性:新闻以事实为基础,不带主观情感,如“这是天和核心舱发射入轨后,首次与载人飞船进行的交会对接”。
7.本文刊登于人民日报6月18日头版头条,全文459字,获第32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评选组认为这条消息的突出特点是“短、实、精、重”四个字,请结合文章内容予以分析。
①“短”:该则新闻仅459字,尤其是标题突出强调了“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凸显出该则新闻的价值和历史意义。②“实”:消息内容信息量大,涵盖从神舟十二号发射到航天员后续工作等内容。③“精”:这则消息是记者精心采访、精细写作的充分体现。④“重”:这则消息刊发在头版头条,充分体现了其重要性。
◆类文荐读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2024年7月5日下午,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从太空返回两月后,在中国航天员中心与媒体和公众正式见面。见面会上,神舟十七号乘组分享了在轨期间的经历和体会。
②2023年10月26日,三名航天员搭乘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奔赴中国空间站。在轨飞行187天期间,神舟十七号乘组先后进行了2次出舱活动,完成我国首次在轨航天器舱外设施维修任务,为空间站长期安全、稳定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开展了84项空间科学在轨实(试)验,顺利完成各项既定任务,于2024年4月30日安全返回。
③指令长汤洪波曾经作为首批执行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成员,亲历了“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的历史时刻。时隔2年,他又成为重返“天宫”第一人,见证了中国空间站建设的中国速度和中国力量。
④航天员唐胜杰是目前执行空间站任务中最年轻的航天员,不到34岁就实现了他的首次太空之旅,成为有着“敦煌飞天”神话传说的甘肃省首位航天员。
⑤航天员江新林曾经驾驶过坦克,开过战斗机,如今又驾乘过飞船进入太空。网友说他从“贝塔”变成“舒克”,又变成航天员。
⑥神舟十七号乘组在中国空间站驻留187天,刷新了乘组在轨时间的纪录,被网友称为“最长太空出差乘组”。
⑦神舟十七号乘组返回后相继完成了隔离恢复、疗养恢复阶段各项工作,已全面转入恢复观察阶段。目前,在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科研保障团队的精心守护和照料下,乘组身心状态良好,体重稳定在飞行前水平,各项医学检查结果正常,肌肉力量、耐力和运动心肺功能基本恢复到飞行前水平。在完成恢复期各项工作、进行恢复健康评估总结后,3名航天员将转入正常训练工作。
(中国载人航天官网2024年7月5日)
材料二:
  新华社北京7月5日电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5日下午在北京航天城举行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与记者见面会,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3名航天员从太空返回两个多月后正式与媒体和公众见面。
航天员乘组飞行正常返回后恢复期主要分为隔离恢复、疗养恢复、恢复观察三个阶段。在中心科研保障团队的精心守护和照料下,3名航天员目前已完成前两个阶段工作,身心状态良好,肌肉力量、耐力和运动心肺功能基本恢复到飞行前水平。
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飞赴太空,3名航天员在轨驻留187天,于2024年4月30日平安返回,被称为“最长太空出差乘组”。
指令长汤洪波曾亲历“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的历史时刻,也是重返“天宫”的第一人。这位刷新了我国在轨驻留时长纪录的航天员说:“我为我们伟大的祖国感到骄傲,为自己能够有幸见证、参与载人航天事业的跨越式发展而感到自豪。”
首次飞天的航天员唐胜杰在太空中度过了自己34岁的生日,是我国目前最年轻的执行空间站任务的航天员。他说:“天地可测,飞天不止。后续,我将一边按照计划进行身体的恢复,一边认真总结飞行经验,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后续训练任务,争取早日重返‘天宫’。”
神十七航天员乘组在轨期间先后进行了2次出舱活动,完成我国首次舱外维修任务。从操纵坦克到驾驶战机,再到搭乘飞船进入太空,不断刷新人生高度的航天员江新林说:“只有准备到位,才能干得明白。出舱当天,我按照之前训练了多次的动作逐项进行操作,过程很顺利。”
在完成恢复期各项工作、进行恢复健康评估总结后,3名航天员将转入正常训练工作。见面会上,神十七航天员乘组表示,他们时刻准备再次接受挑选,争取再上太空、再立新功。
(新华网2024年7月5日)
8.【新闻标题】材料一和材料二两则新闻报道内容相似。请你为这两则新闻拟一个共同的标题,让读者一看标题就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20字左右)。
示例:神十七航天员乘组太空归来后正式亮相
9.【新闻语言】新闻报道必须符合事实,语言必须要确切。请你说说下面这句话是如何体现新闻语言准确性的。
  在轨飞行187天期间,神舟十七号乘组先后进行了2次出舱活动,完成我国首次在轨航天器舱外设施维修任务,为空间站长期安全、稳定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示例一:运用准确的修饰、限制性词语,体现新闻语言的准确性。如“先后”一词准确说明2次出舱活动不是同时进行的。 示例二:运用准确的数据体现新闻语言的准确性。如“187天”“2次”,都是确数,具体准确地报道了神舟十七号的相关信息。
10.【新闻采访】学校小记者团准备采访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请你结合材料二中引述的航天员的话,设计一份采访提纲。
时间、地点 11月12日,校学术报告厅
采访对象 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
采访目的 示例:采访目的:了解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入驻空间站后的感想和返回后的今后的计划想法等。
采访问题 (1)请问指令长汤洪波,作为首位重返空间站的航天员,您有什么感受? (2)请问航天员唐胜杰,第一次逐梦“天宫”后,你有哪些后续计划?(与材料二中人物语言相关即可) (3)请问航天员江新林叔叔,2024年3月2日凌晨,神舟十七号乘组进行第二次出舱活动,也是你个人的“太空首秀”。首次进行舱外活动,你有什么感受呢?
11.【新闻立场】新闻中往往蕴含作者的态度与倾向,即新闻立场。说说两则报道是如何体现新闻立场的。(可以从点明事件的意义、一系列的数据、富含感情的用词这三个方面中任选一个来分析)
示例一:直接点明事件意义,表明新闻立场。如材料一中,“时隔2年,他又成为重返‘天宫’第一人,见证了中国空间站建设的中国速度和中国力量”指出中国空间站建设的巨大成就,体现该报道对中国航天事业的肯定。 示例二: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数据,体现新闻立场。如材料一、二列举了在轨天数等数据,突出神舟十七号任务的特殊意义与价值,体现出对神舟十七号乘组航天员的赞美。 示例三:通过富含感情的用词,体现新闻立场。如材料二中,“我国目前最年轻”、“不断刷新人生高度”等词,流露出对神舟十七号乘组航天员的赞美。
12.[核心素养·审美创造]如图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标识,请你描述其内容及特色。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标识主造型既像一个汉语书法的“中”字,又类似空间站的基本形态,中间的一“竖”运用书法笔触,似腾空而起的火箭,右下方是“中国载人航天”六个汉字。标识充满中国元素和航天特色,造型优美、寓意深刻。  2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1.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1)~(3)题。
  《人民日报》酒泉2021年6月17日电 记者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xī: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上太空。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入轨后顺利完成入轨状态设zhì,于北京时间6月17日15时54分,   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与此前已对接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一起   三舱(船)组合体,整个交会对接过程   约6.5小时。这是天和核心舱发射入轨后,首次与载人飞船进行的交会对接。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载.人( )      获xī( )
设zhì( ) 模.( )式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采用 构成 历时
B.采取 组合 费时
C.采取 构成 费时
D.采用 组合 历时
(3)用“  ”画出选段导语部分,并简要分析它在文中的作用。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
B.消息的表达方式主要以叙述、描写为主,有时兼有议论、抒情。
C.消息的结构有五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其中标题、导语、主体必不可少。
D.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的,即所谓“倒金字塔结构”。
3.科技引领未来,航天成就梦想。你所在的学校开展“我的航天梦”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请仿照已有的活动,再设计两个活动环节。
活动一:太空奥妙我来讲
活动二:飞天历程我探究
活动三:
活动四: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国航天科技的巨大进步举世瞩目。小语为此撰写了对联的上联,下联内容顺序打乱了,请你根据对联常识组合成一副完整的对联。
享誉  科技  全球  华夏
上联:中国航天荣耀世界
下联:
(3)下面是某同学写的“致敬航天英雄”新闻稿中的一段话,存在语病和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问题,请你帮助修改。
  10月30日上午,八年级一班全体同学观看了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发射的全过程。[甲]当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时,同学们欢呼雀跃、激动万分。接着,大家畅谈了自己的感受,[乙]纷纷表示能否像航天英雄一样实现报效祖国的理想,取决于自己努力学习。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明确了自己当下的责任和未来的使命。
①[甲]处画线句存在标点符号使用不当,请提出修改意见。

②[乙]处画线句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课内精读
阅读《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回答问题。
4.本文的标题极具特色,由引题和正题两部分构成。结合课文内容,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5.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1)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上太空。

(2)这是天和核心舱发射入轨后,首.次.与载人飞船进行的交会对接。

6.学习本课以后,不少同学认为本文展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简洁性和客观性。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该观点的合理之处。

7.本文刊登于人民日报6月18日头版头条,全文459字,获第32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评选组认为这条消息的突出特点是“短、实、精、重”四个字,请结合文章内容予以分析。

◆类文荐读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2024年7月5日下午,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从太空返回两月后,在中国航天员中心与媒体和公众正式见面。见面会上,神舟十七号乘组分享了在轨期间的经历和体会。
②2023年10月26日,三名航天员搭乘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奔赴中国空间站。在轨飞行187天期间,神舟十七号乘组先后进行了2次出舱活动,完成我国首次在轨航天器舱外设施维修任务,为空间站长期安全、稳定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开展了84项空间科学在轨实(试)验,顺利完成各项既定任务,于2024年4月30日安全返回。
③指令长汤洪波曾经作为首批执行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成员,亲历了“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的历史时刻。时隔2年,他又成为重返“天宫”第一人,见证了中国空间站建设的中国速度和中国力量。
④航天员唐胜杰是目前执行空间站任务中最年轻的航天员,不到34岁就实现了他的首次太空之旅,成为有着“敦煌飞天”神话传说的甘肃省首位航天员。
⑤航天员江新林曾经驾驶过坦克,开过战斗机,如今又驾乘过飞船进入太空。网友说他从“贝塔”变成“舒克”,又变成航天员。
⑥神舟十七号乘组在中国空间站驻留187天,刷新了乘组在轨时间的纪录,被网友称为“最长太空出差乘组”。
⑦神舟十七号乘组返回后相继完成了隔离恢复、疗养恢复阶段各项工作,已全面转入恢复观察阶段。目前,在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科研保障团队的精心守护和照料下,乘组身心状态良好,体重稳定在飞行前水平,各项医学检查结果正常,肌肉力量、耐力和运动心肺功能基本恢复到飞行前水平。在完成恢复期各项工作、进行恢复健康评估总结后,3名航天员将转入正常训练工作。
(中国载人航天官网2024年7月5日)
材料二:
  新华社北京7月5日电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5日下午在北京航天城举行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与记者见面会,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3名航天员从太空返回两个多月后正式与媒体和公众见面。
航天员乘组飞行正常返回后恢复期主要分为隔离恢复、疗养恢复、恢复观察三个阶段。在中心科研保障团队的精心守护和照料下,3名航天员目前已完成前两个阶段工作,身心状态良好,肌肉力量、耐力和运动心肺功能基本恢复到飞行前水平。
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飞赴太空,3名航天员在轨驻留187天,于2024年4月30日平安返回,被称为“最长太空出差乘组”。
指令长汤洪波曾亲历“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的历史时刻,也是重返“天宫”的第一人。这位刷新了我国在轨驻留时长纪录的航天员说:“我为我们伟大的祖国感到骄傲,为自己能够有幸见证、参与载人航天事业的跨越式发展而感到自豪。”
首次飞天的航天员唐胜杰在太空中度过了自己34岁的生日,是我国目前最年轻的执行空间站任务的航天员。他说:“天地可测,飞天不止。后续,我将一边按照计划进行身体的恢复,一边认真总结飞行经验,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后续训练任务,争取早日重返‘天宫’。”
神十七航天员乘组在轨期间先后进行了2次出舱活动,完成我国首次舱外维修任务。从操纵坦克到驾驶战机,再到搭乘飞船进入太空,不断刷新人生高度的航天员江新林说:“只有准备到位,才能干得明白。出舱当天,我按照之前训练了多次的动作逐项进行操作,过程很顺利。”
在完成恢复期各项工作、进行恢复健康评估总结后,3名航天员将转入正常训练工作。见面会上,神十七航天员乘组表示,他们时刻准备再次接受挑选,争取再上太空、再立新功。
(新华网2024年7月5日)
8.【新闻标题】材料一和材料二两则新闻报道内容相似。请你为这两则新闻拟一个共同的标题,让读者一看标题就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20字左右)。

9.【新闻语言】新闻报道必须符合事实,语言必须要确切。请你说说下面这句话是如何体现新闻语言准确性的。
  在轨飞行187天期间,神舟十七号乘组先后进行了2次出舱活动,完成我国首次在轨航天器舱外设施维修任务,为空间站长期安全、稳定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10.【新闻采访】学校小记者团准备采访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请你结合材料二中引述的航天员的话,设计一份采访提纲。
时间、地点 11月12日,校学术报告厅
采访对象 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
采访目的
采访问题 (1) (2) (3)请问航天员江新林叔叔,2024年3月2日凌晨,神舟十七号乘组进行第二次出舱活动,也是你个人的“太空首秀”。首次进行舱外活动,你有什么感受呢?
11.【新闻立场】新闻中往往蕴含作者的态度与倾向,即新闻立场。说说两则报道是如何体现新闻立场的。(可以从点明事件的意义、一系列的数据、富含感情的用词这三个方面中任选一个来分析)

12.[核心素养·审美创造]如图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标识,请你描述其内容及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