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一着惊海天 ——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同步练习 (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5 一着惊海天 ——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同步练习 (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2 21:49:11

文档简介

 5 一着惊海天 
——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1.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飞行。航母舰载.战斗机上舰,承载着国人的强军梦想。浩hàn的大海可以   :为了这一梦想成真,古老的中华民族,已经等了近百年;人民海军官兵,已经   了半个多世纪。
这更不是一次普通的降落。这是世界公认的   具风险的难题。从高速飞行的舰载战斗机上往下看,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在海上起伏行进,飞机每次着.舰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据统计,航母大国舰载机80%的事故发生在着舰过程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某大国海军已经zhuì毁了1000多架飞机,700多名飞行员丧生,其中绝大部分事故是发生在着舰的时候。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舰载.( )    浩hàn( )
着.( )舰 zhuì( )毁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佐证 渴望 最 B.做证 期盼 最
C.佐证 期盼 更 D.做证 渴望 更
(3)选段中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句子是: 。
(4)文中强调“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飞行”“这更不是一次普通的降落”有什么作用?

2.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歼-15舰载机像凌波海燕,轻巧灵活地调整好姿态飞至舰艉后上方。( )
(2)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
(3)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多少人无怨无悔,默默奉献……( )
3.文学常识填空。
通讯,重视运用 ,采取多种文学手法,生动形象地报道新闻事实。与新闻特写相比,通讯一般展示新闻事件的 , 比较完整。
4.[核心素养·文化自信]2024年5月3日,嫦娥六号发射任务圆满成功,开启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之旅。复兴中学也即将开展“走进航天,逐梦问天”专题学习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1)[新闻早知道]校广播站拟写了一篇关于嫦娥六号成功发射的新闻稿,但存在一些问题,请你帮助修改并补写新闻标题。
标题:    校广播站5月4日电 2024年5月3日17时27分,嫦娥六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之后准确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由此开启了为期53天的全球首次月球背面取样返回之旅。 [甲]此次任务涉及多项技术挑战。是我国航天领域迄今为止复杂程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 [乙]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发射比官方预期提前一年之久。这标志着由嫦娥六号、七号和八号组成的中国探月工程四期正在稳步推进。
①标题: (不超过20字)
②[甲]处画线句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你修改。

③[乙]处画线句有语病,请你修改。

(2)[核心素养·语言运用][航天大科普]校学生会已邀请航空航天大学李教授于5月8日下午三点在学校大礼堂开展空间站科普讲座,学生会代表李华提前一天与他电话沟通,请你根据情境将对话内容补充完整。
李华:①
李教授:李华同学,你好!
李华:李教授,打扰了!打电话给您是想和您确认一下,②
李教授:没问题,届时我会按时到场,很期待见到同学们。
李华:谢谢您!同学们都十分期待您的精彩讲座!
(3)[科技新探索]同学们正在合肥市科技馆参观,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①请你根据合肥市科技馆展厅主题表,选定一个最符合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主题,并阐述理由。
合肥市科技馆新馆部分展厅标题与主题
标题 主题
好奇 向好奇心致敬
能量 物质就是能量,一切能量守恒
工具 工具有效地延伸了人的能力
智造 造物的过程尽显人类智慧之巧
你选择的主题:

理由:


②在科技馆的互动区域,我们看到了这张月相示意图。这张图显示了月的盈亏形状,讲解员请你据图推测“望”“晦”的意思。
A.望:    B.晦:
◆课内精读
阅读《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回答问题。
5.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定格”的含义。
  记者眼前的飞行甲板上,定.格.了一个象征胜利的巨大“V”字。

6.为什么把着舰称为“刀尖上的舞蹈”?

7.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9时08分,伴随震耳欲聋的喷气式发动机轰鸣声,眨.眼.之.间.,舰载机的两个主轮触到航母甲板上,机腹后方的尾钩牢.牢.地.挂住了第二道阻拦索。

8.这篇通讯在描写战斗机着舰过程时多次描写了四周人的神态和心情,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9.引用某大国上将的话有什么作用?

◆类文荐读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飞鲨”凌云出击
——海军舰载航空兵某部开展大强度
多课目战术对抗训练见闻
孟祥盛 解放军报特约通讯员 张付华
深秋,渤海湾畔某机场,多架“飞鲨”战机腾空而起。海军舰载航空兵某部一场大强度多课目战术对抗训练拉开帷幕。
升空即作战。红方飞行员郑子谦率先抵达预定空域展开巡逻。少顷,蓝方飞行员彭顺平驾驶战机向红方目标发起攻击。感知到威胁,郑子谦迅速调整状态实施拦截,双方随即采取大幅度机动进行对抗。
“空中态势瞬息万变,飞行员只有更快一步,才能更胜一筹!”现场指挥员介绍,为实现快速打击,飞行员需充分感知空情态势变化,抢占先机快速研判,找准时机果断决策,才能克敌制胜。
作战指挥所内,目标引导组成员与飞行员不间断保持联络。海天之间,红蓝双方结合地面通报的信息,实时进行战术调整。
从捕获动向到掌握态势,从研判局势到高速机动,郑子谦不断调整战机姿态,希望抢先构成发射条件。
眼看“导弹”即将袭来,彭顺平迅速将油门推至加力状态,高速机动规避威胁,很快便扭转劣势,向对方发起反击……
加.力.、俯.冲.、咬.尾.……千米高空,一场惊心动魄的快节奏、高负荷攻防转换,让人眼花缭乱。一轮攻防结束,战机陆续返航。
走下战机,飞行员来不及脱下装具休息,立即来到数据处理中心,对照飞参数据进行自评和互评,对攻防演练中的得与失进行总结,推演改进战术战法,并在后续飞行中进一步验证。
这时,又一轮对抗训练打响,数架战机陆续滑向起飞线。升空后,战机即刻转入低空山谷飞行。
“低空山谷飞行,是通过地形地貌掩蔽,实施低空突击突防。”飞行员李阳介绍,突防过程中,考验的除了技战术能力,更多的是心理素质。
“瞄准、锁定、攻击……”山谷之中,数架战机沿地形走势低空飞行,躲避对方雷达搜索跟踪,在突破“敌”防空体系后,迅速对目标实施精准打击。
“任务完成,准备返航。”完成一系列突击任务的战机陆续返航,紧接着投入陆基模拟着舰训练。
“平时瞄着实战练,战时才能赢得更多主动权!”飞行员王亮说,连续多天开展大强度、多课目战术对抗训练,综合检验了高难课目技战术操作、武器边界性能使用等能力,提升了飞行员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水平。
10.阅读选文第2~6段,填写下面的表格。
交战双方 飞行员 对抗过程
蓝方 彭顺平 ② 实施拦截 调整战机姿态 ③
红方 ①
11.选文写了两轮对抗训练,这样选材是否重复?请简要分析。

12.请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加.力.、俯.冲.、咬.尾.……千米高空,一场惊心动魄的快节奏、高负荷攻防转换,让人眼花缭乱。一轮攻防结束,战机陆续返航。

13.阅读此文后,鹏鹏心潮澎湃,便将全文发到了自己的朋友圈,你看到后会在评论区怎样评论呢?

14.[核心素养·审美创造]如图是福建舰航空母舰的舰徽,请你描述其内容及特色。
 5 一着惊海天 
——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1.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飞行。航母舰载.战斗机上舰,承载着国人的强军梦想。浩hàn的大海可以   :为了这一梦想成真,古老的中华民族,已经等了近百年;人民海军官兵,已经   了半个多世纪。
这更不是一次普通的降落。这是世界公认的   具风险的难题。从高速飞行的舰载战斗机上往下看,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在海上起伏行进,飞机每次着.舰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据统计,航母大国舰载机80%的事故发生在着舰过程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某大国海军已经zhuì毁了1000多架飞机,700多名飞行员丧生,其中绝大部分事故是发生在着舰的时候。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舰载.( zài )    浩hàn( 瀚 )
着.( zhuó )舰 zhuì( 坠 )毁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B )
A.佐证 渴望 最 B.做证 期盼 最
C.佐证 期盼 更 D.做证 渴望 更
(3)选段中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句子是: 从高速飞行的舰载战斗机上往下看,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在海上起伏行进,飞机每次着舰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 。
(4)文中强调“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飞行”“这更不是一次普通的降落”有什么作用?
强调“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飞行”“这更不是一次普通的降落”,一是为了揭示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的意义——它承载着国人的强军梦想,交代舰载战斗机着舰是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的难题。二是能渲染紧张的氛围,引发读者的关注和继续阅读的兴趣,为下文写舰载机成功着舰后人们的喜悦做铺垫。
2.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歼-15舰载机像凌波海燕,轻巧灵活地调整好姿态飞至舰艉后上方。( 比喻 )
(2)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对偶、夸张、比喻 )
(3)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多少人无怨无悔,默默奉献……( 排比 )
3.文学常识填空。
通讯,重视运用 形象思维 ,采取多种文学手法,生动形象地报道新闻事实。与新闻特写相比,通讯一般展示新闻事件的 纵剖面 , 来龙去脉 比较完整。
4.[核心素养·文化自信]2024年5月3日,嫦娥六号发射任务圆满成功,开启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之旅。复兴中学也即将开展“走进航天,逐梦问天”专题学习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1)[新闻早知道]校广播站拟写了一篇关于嫦娥六号成功发射的新闻稿,但存在一些问题,请你帮助修改并补写新闻标题。
标题:    校广播站5月4日电 2024年5月3日17时27分,嫦娥六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之后准确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由此开启了为期53天的全球首次月球背面取样返回之旅。 [甲]此次任务涉及多项技术挑战。是我国航天领域迄今为止复杂程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 [乙]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发射比官方预期提前一年之久。这标志着由嫦娥六号、七号和八号组成的中国探月工程四期正在稳步推进。
①标题: 示例:嫦娥六号探测器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不超过20字)
②[甲]处画线句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你修改。
将“最高,”改为“最高、”。
③[乙]处画线句有语病,请你修改。
删去“之久”。
(2)[核心素养·语言运用][航天大科普]校学生会已邀请航空航天大学李教授于5月8日下午三点在学校大礼堂开展空间站科普讲座,学生会代表李华提前一天与他电话沟通,请你根据情境将对话内容补充完整。
李华:① 李教授,您好!我是复兴中学学生会的李华同学。
李教授:李华同学,你好!
李华:李教授,打扰了!打电话给您是想和您确认一下,② 明天的讲座下午三点在大礼堂开始,您能按约定的时间来吗?
李教授:没问题,届时我会按时到场,很期待见到同学们。
李华:谢谢您!同学们都十分期待您的精彩讲座!
(3)[科技新探索]同学们正在合肥市科技馆参观,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①请你根据合肥市科技馆展厅主题表,选定一个最符合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主题,并阐述理由。
合肥市科技馆新馆部分展厅标题与主题
标题 主题
好奇 向好奇心致敬
能量 物质就是能量,一切能量守恒
工具 工具有效地延伸了人的能力
智造 造物的过程尽显人类智慧之巧
你选择的主题: 示例一:主题:向好奇心致敬
示例二:主题:工具有效地延伸了人的能力
示例三:主题:造物的过程尽显人类智慧之巧
理由: 示例一理由:从嫦娥奔月到千百年后人类再探月宫。人类对月球和太空的好奇和探索从未停止。选择本主题展馆,可以溯其本源,激发同学们对航天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示例二理由:“北斗”帮你指引方向,“风云”为你预测天象。航天发明创造的工具(火箭、航天服、返回舱、卫星等飞行器),延展了人类探索的空间,拓宽了人类极限。选择本主题展馆,同学们可直观感受工具对航天取得卓越成就的助推作用。
示例三理由:空间站、火箭发射皆显示出大国智造的能力,是科研智慧的结晶。
②在科技馆的互动区域,我们看到了这张月相示意图。这张图显示了月的盈亏形状,讲解员请你据图推测“望”“晦”的意思。
A.望: 每月十五    B.晦: 每月的最后一天
◆课内精读
阅读《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回答问题。
5.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定格”的含义。
  记者眼前的飞行甲板上,定.格.了一个象征胜利的巨大“V”字。
原指影视片的活动画面突然停止在某一个画面上。这里指难忘的时刻和场景永远保留下来。
6.为什么把着舰称为“刀尖上的舞蹈”?
将舰载机着舰比作“刀尖上的舞蹈”,形象生动地描写出了着舰的艰难及危险性之大,也渲染了当时紧张的气氛,使读者为之捏一把冷汗。
7.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9时08分,伴随震耳欲聋的喷气式发动机轰鸣声,眨.眼.之.间.,舰载机的两个主轮触到航母甲板上,机腹后方的尾钩牢.牢.地.挂住了第二道阻拦索。
“眨眼之间”描绘出战斗机着舰时震撼人心的速度,“牢牢地”表现出战斗机着舰时的安全和平稳。
8.这篇通讯在描写战斗机着舰过程时多次描写了四周人的神态和心情,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表现人们对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的关注;烘托当时紧张的氛围,表达出对成功的喜悦之情;增强新闻的现场感,增强感染力,侧面表现舰载机着舰风险极大、意义重大,从而突出了主题。
9.引用某大国上将的话有什么作用?
表现了先进发达国家对我国的轻视,暗示当时我国航母舰载机着舰面对的困难之大,反衬出此时的成功来之不易。
◆类文荐读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飞鲨”凌云出击
——海军舰载航空兵某部开展大强度
多课目战术对抗训练见闻
孟祥盛 解放军报特约通讯员 张付华
深秋,渤海湾畔某机场,多架“飞鲨”战机腾空而起。海军舰载航空兵某部一场大强度多课目战术对抗训练拉开帷幕。
升空即作战。红方飞行员郑子谦率先抵达预定空域展开巡逻。少顷,蓝方飞行员彭顺平驾驶战机向红方目标发起攻击。感知到威胁,郑子谦迅速调整状态实施拦截,双方随即采取大幅度机动进行对抗。
“空中态势瞬息万变,飞行员只有更快一步,才能更胜一筹!”现场指挥员介绍,为实现快速打击,飞行员需充分感知空情态势变化,抢占先机快速研判,找准时机果断决策,才能克敌制胜。
作战指挥所内,目标引导组成员与飞行员不间断保持联络。海天之间,红蓝双方结合地面通报的信息,实时进行战术调整。
从捕获动向到掌握态势,从研判局势到高速机动,郑子谦不断调整战机姿态,希望抢先构成发射条件。
眼看“导弹”即将袭来,彭顺平迅速将油门推至加力状态,高速机动规避威胁,很快便扭转劣势,向对方发起反击……
加.力.、俯.冲.、咬.尾.……千米高空,一场惊心动魄的快节奏、高负荷攻防转换,让人眼花缭乱。一轮攻防结束,战机陆续返航。
走下战机,飞行员来不及脱下装具休息,立即来到数据处理中心,对照飞参数据进行自评和互评,对攻防演练中的得与失进行总结,推演改进战术战法,并在后续飞行中进一步验证。
这时,又一轮对抗训练打响,数架战机陆续滑向起飞线。升空后,战机即刻转入低空山谷飞行。
“低空山谷飞行,是通过地形地貌掩蔽,实施低空突击突防。”飞行员李阳介绍,突防过程中,考验的除了技战术能力,更多的是心理素质。
“瞄准、锁定、攻击……”山谷之中,数架战机沿地形走势低空飞行,躲避对方雷达搜索跟踪,在突破“敌”防空体系后,迅速对目标实施精准打击。
“任务完成,准备返航。”完成一系列突击任务的战机陆续返航,紧接着投入陆基模拟着舰训练。
“平时瞄着实战练,战时才能赢得更多主动权!”飞行员王亮说,连续多天开展大强度、多课目战术对抗训练,综合检验了高难课目技战术操作、武器边界性能使用等能力,提升了飞行员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水平。
10.阅读选文第2~6段,填写下面的表格。
交战双方 飞行员 对抗过程
蓝方 彭顺平 ②发起攻击 实施拦截 调整战机姿态 ③发起反击
红方 ①郑子谦
11.选文写了两轮对抗训练,这样选材是否重复?请简要分析。
不重复。因为第一轮对抗训练主要针对双方寻找攻守机会的过程用墨,而第二轮对抗训练则主要抓住低空山谷飞行来介绍,各有侧重。
12.请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加.力.、俯.冲.、咬.尾.……千米高空,一场惊心动魄的快节奏、高负荷攻防转换,让人眼花缭乱。一轮攻防结束,战机陆续返航。
三个动词的连续运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战机在空中快节奏、高负荷攻防转换的过程,给人以干净利索的感觉,令人震撼,表达了作者对飞行员高超技术的赞美之情。
13.阅读此文后,鹏鹏心潮澎湃,便将全文发到了自己的朋友圈,你看到后会在评论区怎样评论呢?
示例:“飞鲨”凌云出击,中华雄起,厉害了,我的国!
14.[核心素养·审美创造]如图是福建舰航空母舰的舰徽,请你描述其内容及特色。
福建舰舰徽以深海大洋为背景,上半部是一枚由世界地图映衬的八一军徽,中部主体是福建舰舰体和两架翱翔天际的舰载机,底部是古田会议旧址光芒托举起的八字舰训“忠诚、精武、卓越、奋进”,外沿由稻穗衬底,上书“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福建舰”。整体舰徽设计简洁,主题鲜明,寓意深刻,体现了我国海军的现代化与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