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综合评价卷 课件(共4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综合评价卷 课件(共4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3 20:04: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6张PPT)
第三单元综合评价卷
时间:150分钟 满分:120分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积累与运用(10分)
【活动一】班级要举办“多读、多思、多积累”读书宣传活动,小语作为学习委员,在带领同学们读书时,有很多收获与你分享。请你阅读并完成1—5题。
流动中国,美在①《内外双循环》的联动上。当条条巨龙穿梭于婀娜的江南水乡,疾驰过壮阔的表里山河,驰骋在旷远的林海雪原,广袤的shén zhōu大地正充满动感,蕴含张力。“一带一路”的cuǐ càn画卷正开启细腻的工笔勾勒,为中国与世界带来更加磅礴的生机与活力。流动的中国正带着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与行动,为国内、国际协同发展输血供能。在“携手发展共克时艰”等全球性大事件中持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以大国的伟岸身姿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巍然屹立。
rěn
kēng
2.请根据拼音填写词语。(2分)
shén zhōu( ) cuǐ càn( )
神州
璀璨
3.文段中画横线的四个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2分)( )
A.川流不息 B.与时俱进
C.共克时艰 D.中流砥柱
导析:B “与时俱进”指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前进。根据“国家竞争实力”分析可知,“与时俱进”不符合语境,可改为
“与日俱增”。
B
4.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根据语境修改并写出正确的句子。(2分)
答案:回忆波澜壮阔的“十三五”,一张张“中国创造”的名片正在为流动中国提供着源源不断的驱动力。
5.下面各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人民出行体验更加美好”句子主干是“体验美好”。
B.“波澜壮阔”“林海雪原”“生机与活力”三个短语的结构类型不完全相同。
C.第3段中①处书名号的使用没有错误。
D.“当条条巨龙穿梭于婀娜的江南水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导析:C 第3段中①处不应该使用书名号,应该用引号。
C
二、整本书阅读(4分)
【活动二】6.向斯诺学习写故事。就纪实作品如何做到“用事实说话”这一点,你从斯诺的写作过程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参考《红星照耀中国》的目录,结合你的阅读体会,加以阐述。(4分)
答案:斯诺通过采访红军将领、深入红军生活、对话农民、拍摄照片等方式,搜集掌握了许多关于红色中国的真实材料,融入真切的感受和体验,客观地撰写了《红星照耀中国》这部纪实作品。他深入一线搜集资料的方式和客观的写作态度值得我们借鉴。
三、古诗词鉴赏(4分)
【活动三】7.小语准备了古诗《渡荆门送别》和你一起学习。(4分)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这是一首特别的送别诗:它不是写送别友人,而是告别故乡,故乡的山水来送诗人远游。
B.该诗首联交代了远游地点,颔联和颈联描写所见的山水风光,真切地表达了诗人初见楚地新奇江景的兴奋与喜悦。
C.尾联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间接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思念之情。
D.这首诗首尾相扣,浑然一体,景象开阔,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导析:C C项,“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将故乡人格化,使用
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而不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C
(2)古人用语往往一字传神,请赏析颔联中“随”字的妙处。(2分)
答案:①“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原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的情形真切地表现了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②体现了诗人喜悦开朗的心境。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活动四】8.小语制作了古诗文句积累卡,邀你体会古诗文的魅力,请你将卡片补充完整。(每空1分,共8分)
角度 名句 内容 山水 (1)三峡水之美:其间千二百里,   ,不以疾也。
(2)王绩笔下秋色之美:   ,
   。(《野望》)
乡愁 (3)面对流经故乡的滔滔江水,李白抒发的是“   ,万里送行舟”的思乡之情;面对空荡荡的黄鹤楼,崔颢抒发的是“  .
  烟波江上使人愁”的乡愁。
虽乘奔御风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仍怜故乡水
日暮乡关
何处是
内容 状物 (4)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
(5)亭亭山上松,   。[《赠从弟》(其二)]
写法 议论 (6)   ,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
绿叶发华滋
瑟瑟谷中风
鸢飞戾天者
五、文言文阅读(44分)
【活动五】感受了古诗文的精神力量,小语再邀你一起走进文言文天地,感悟古时的美景与情怀。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12分)
考虑,想到
共同,一起
只是
增长
10.请你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两处)(2分)
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答案: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  .

(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译文: 
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12.甲、乙两文都是苏轼贬官黄州期间所写,都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得到的启示。(2分)
答案:表现了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启示:我们应学习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乐观生活,积极进取。
  参考译文:【乙】苏子说:“你也知道这水与月 时间流逝就像这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那月,终究没有增减。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和我们都是永恒的,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听到便成了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用这些也不会竭尽,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14分)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①天,孤峰入汉②;绿嶂百重,清川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罗③被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信足荡累颐物④,悟衷散赏。
(选自吴均《与施从事书》)
  【丙】仆⑤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⑥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⑦。仁智所乐,岂徒语哉!
(选自吴均《与顾章书》)
  【注】①干:触。②汉:银河。③罗:一种地衣类植物。④荡累颐物:消除疲劳,怡养性情。⑤仆:对自己的谦称。⑥岫(xiù):山洞,岩穴。⑦办:备办,置办。
13.根据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3分)
直立似屏障的山峰

只,仅仅
14.用“/”给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三处)(3分)
蝉 吟 鹤 唳 水 响 猿 啼 英 英 相 杂 绵 绵 成 韵
答案: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1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译文: 
(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译文: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异山水,天下独一无二。
蝉长久不断地叫,猿持续地啼叫。
16.请选择你喜欢的欣赏角度,仿照示例,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任选一处,赏析美景。(2分)
【欣赏角度】视角多样:高与低、前与后、上与下、早与晚,皆成风景。
多种感官:风景可以看,可以听,可以触碰,更可以用心感受。
细节生辉:美感就在某个字眼里,美感就在句子细微之处。
生机无限: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尽在短文的字里行间。
色彩丰富:自然万物皆有其色彩。
【示例】色彩丰富:“两岸石壁,五色交晖。青林翠竹,四时俱备。”青葱的林木和翠绿的竹丛,与五彩斑斓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色彩绚丽的景象,凸显出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答案:(示例一)生机无限:“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刻画了一幅群鸟归巢、猿群取水的热闹图画,在自然美景中加入动物的活动,使山间的生命气息更浓烈,显现出无限生机。
(示例二)细节生辉:“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中“争、限、含、蓄”这几个动词,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高
谷翠的特点,赋予石门山以生命活力。
17.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与施从事书》和《与顾章书》并称“吴均三书”。三篇文章都表达了作者   和   的思想感情。(2分)
热爱自然
隐居避世
  参考译文:【乙】故彰县往东三十五里,有座青山,悬崖陡峭,直插云霄;绿色的屏障千重百叠,清清的河水千回万转。归来的鸟,比翼竞飞;喝水的猿猴,手臂相接。秋露变为霜,春草覆盖着小路。“风雨突来时有如夜晚,鸡叫声连续不断。”(我)深信这些景物可使人消除疲劳,怡养性
情,使人心胸开阔,得到慰藉。
【丙】我刚过去的一个月因病辞官,回到家乡寻找隐居的地方。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门山,很多峭壁与云霞争高下,独立的山峰遮住了太阳;幽深的洞穴包含着云雾,深谷的小溪积聚着翠绿的潭水;蝉鸣鹤叫,水声清越,猿猴啼叫,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我)既然向来推崇隐居,就在那山上筑了房子。幸好菊花、竹米多。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这种地方被)仁人智者所喜爱,岂是虚言啊!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9分)
  周处①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邅迹
虎②,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③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自吴寻二陆④,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⑤,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
邪 ”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选自《世说新语》,有删改)
  【注】①周处:字子隐,义兴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官至御史中丞。②邅(zhān)迹虎:跛足老虎。③更相:互相。④二陆:指陆机、陆云。陆机曾任平原内史,陆云曾任清河内史。⑤朝闻夕死:出自《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意为人早上懂得了道理,即使晚上死去也不算虚度生命。
导析:A A项,代词,有人/副词,有时;B项,动词,听说;C项,副词,一起;D项,介词,把。
A
1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B.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C.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D.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导析:C “周处”是主语,“年少时”作时间状语,故“年少时”后断
开;“凶强侠气”是修饰“周处”的性格,故“凶强侠气”后断开。
C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
译文: 
21.文以载道,周处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示 (3分)
况且人们担心的是不能立志,又何必担忧好的名声不能传扬呢
答案:周处的故事告诉我们,犯了错误的人,只要勇于改过自新,弃恶从
善,同样可以成为有用之人。(意思相近即可)
  参考译文:周处年轻时,凶暴强悍,喜好争斗,被乡人认为是一大祸害。加上义兴郡水中有一条蛟龙,山上有一只跛足老虎,一起残害百姓,义兴人(将三者)称为“三横”,而其中又以周处的危害最为严重。有人劝说周处去杀虎斩蛟,实际上是希望“三横”只留下“一横”。周处就刺杀了老虎,又下水击杀蛟龙。蛟龙有时候浮在江面,有时候沉入水底,游了几十里路,而周处始终与蛟龙缠斗不休。经过三天三夜,乡邻们都认为
(他)已经死了,就互相庆祝。(没想到周处)居然把蛟龙杀了(,从水里)出来了。(周处)听到乡邻互相庆贺,才知道自己被大家当成了祸害,就
有了改过自新的念头。于是便到吴郡去找陆机和陆云,(当时)
陆机不在,只见到了陆云,(他就)把全部情况告诉了陆云,并说:
“(我)想要改正自己的错误,可是岁月已经荒废了,(怕)终究没有什么成就。”陆云说:“古人以早上懂得了道理,即使晚上死去也不算虚度生命为贵,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况且人们担心的是不能立志,又何必担忧好的名声不能传扬呢 ”周处听后就改过自新,终于成为一名忠臣
孝子。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9分)
及世祖殂,和士开威权益盛,太尉赵郡王高叡等言于齐主,请出士开为外任。会胡太后觞朝贵于前殿,叡面陈士开罪失,云:“士开城狐社鼠,受纳货赂。臣等义无杜口,冒死陈之。”太后曰:“先帝在时,王等何不言 今日欲欺孤寡邪 ”仪同三司安吐根曰:“臣本商胡得在诸贵行末既受厚恩岂敢惜死不出士开朝野不定。”太后曰:“梓宫在殡,事太匆匆,异日论之,王等且散。”
导析:B 恨:遗憾。
B
2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臣本商胡/得在诸贵/行末既受/厚恩岂敢惜/死不出士开/朝野不定
B.臣本商胡/得在诸贵行末/既受厚恩岂敢/惜死不出/士开朝野不定
C.臣本商胡/得在诸贵行末/既受厚恩/岂敢惜死/不出士开/朝野不定
D.臣本商胡/得在诸贵/行末既受厚恩/岂敢惜死不出/士开朝野不定
导析:C “得在诸贵行末”句意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两项;
“既受厚恩”句意完整,其后应断开,排除B项。故选C。
C
2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叡正色曰:“今论国家大事,非为卮酒。”言讫,遽出。
译文:  .

25.联系文章,说说高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分)
高叡严肃地说:“(我)现在是来商讨国家大事的,不是来喝酒的。”说完,就出去了。
答案:①高叡坚守道义,和士开虽权势大,但他出于正义,一再冒死奏请调离和士开。②即使明知直言进谏会带来杀身之祸,高叡仍然不改初衷。③高叡为人正直有操守,朝廷和民间都对他的死感到痛惜。
  参考译文:等到武成帝去世以后,和士开权势更加显赫,太尉、赵郡王高叡等人向齐后主进谏,请求调派和士开到京城以外的地方做官。恰逢胡太后在前殿请朝廷中的亲贵们饮酒,高叡当面陈述和士开的罪责和过失,说:“和士开就像以城墙为依托的狐狸和以土地庙为依托的老鼠
(依仗权势作恶),收受贿赂。臣等出于正义,不能闭口,冒死陈述。”胡太后说:“先帝在世时,你们为什么不说 今天是想欺负我们孤儿寡母吗 ”仪同三司安吐根说:“我本来是(来此)经商的胡人,得以位于诸多亲贵的末尾,既然受到朝廷的厚恩,哪里敢在乎个人生死!不把和士开调走,
朝廷不会安定。”胡太后说:“先皇的灵柩还未殡葬,太匆忙了,
改日再谈,你等暂且退下吧!”
丧葬结束,高叡等就催促和士开调任。胡太后打算留和士开过(先
皇)百日祭(再走),高叡不赞同。有知道胡太后密旨的宦官,对高叡说:
“太后的意思既然这样,你何必苦苦反对 ”高叡说:“我受朝廷的委托,责任不轻。现在继位的君主年龄还小,怎么能使奸臣在(君主)旁边 ”便再次去拜见胡太后,苦苦劝说。胡太后叫人酌酒赐给他,高叡严肃地说:
“(我)现在是来商讨国家大事的,不是来喝酒的。”说完,就出去了。
第二天,高叡要再次进宫直言规劝胡太后,妻子儿女都劝他不要去。高叡说:“国事重大,我宁可死去侍奉先皇,不忍(活着)见到朝廷动荡变乱。”(他)到了殿门,又有人告诉他:“您不要进去,恐怕有变。”高叡说:“我上不负天,死也没有遗憾。”进入宫殿,拜见了胡太后,太后重申了自己的旨意,高叡更加固执己见。(他)出宫后,走到永巷,遇到士兵,被逮捕并送到华林园,(太后)令人将他杀了。高叡主持朝廷政事的时间很久,清廉正直自坚操守,朝野上下都为他感到冤枉痛惜。
六、作文(50分)
26.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入学时,老师一声“同学,你好!”的问候;百米冲刺时,同学们“加油!加油!”的呐喊;餐桌上,喷香可口的饭菜;台灯下,沙沙作声的纸笔;枝头上,嫩绿的新芽;田野间,金黄的麦浪……这些平常真实的点点滴滴,也许我们不曾深思,其实往往蕴藏着生活的美好,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滋
润,让我们获得前行的力量。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触与思考 请联系你初中阶段的学习和生活经历,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分享你的体验和发现。
要求:(1)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2)抄袭是不良行为,
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3)不少于600字。
答案:略。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