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综合评价卷 课件(共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综合评价卷 课件(共4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3 20:04: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第四单元综合评价卷
时间:150分钟 满分:120分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积累与运用(10分)
【活动一】在读书交流会上,小语找到了下面的文字跟大家分享,请你参与并完成1—5题。
àng
xùn
2.请你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喧xiāo( ) pán( )跚


3.语段中画波浪线的词语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黯然失色 B.妙手偶得 C.慷慨激昂 D.潜滋暗长
导析:B B项,妙手偶得:文学素养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句。不合语境。
B
4.下面的句子有语病,写出修改后的句子。(2分)
  我们要把读书当作一种习惯养成、一种生活方式,内化为陪伴一生。
答案:我们要把读书当作一种习惯养成、一种生活方式,内化为陪伴一生的自主学习行动。
5.在语段“□”内填入标点符号,填写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 、 》 B.《 , 》 C.“ 、 ” D.“ , ”
导析:D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此处表示名言警句的引用,所以应该用双引号;且“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诗的上、下句,所以应该用逗号隔开,表示上句和下句的停顿;故选D。
D
二、整本书阅读(4分)
【活动二】6.班级展开《红岩》所塑造的革命英雄群体像讨论。小语认为他们个性不同,性格迥异,但是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关键时候心里想的不是自己,而是别人。请结合具体内容举出一例。(4分)
答案:(示例一)《红岩》中的江竹筠这位看似文弱的女性,在重庆渣滓洞集中营里,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始终坚守正义,死守地下党的重要机密,义正词严地痛斥敌人的累累罪行,表现出其无私无畏、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
(示例二)许云峰为了掩护市委书记李敬原脱险,为了保护同志们和
党组织,毅然挺身而出,被捕入狱,他在监狱的地窖里挖隧道,最
后将越狱的通道留给同志们,自己神态自若地慷慨就义。
三、古诗词鉴赏(2分)
【活动三】7.小语准备了古诗《春望》和你一起学习。请你选出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2分)( )
春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首联写春望之景,描写国破城荒的景象,为全诗营造了一种荒凉凄惨的氛围。
B.颈联意思是:战事已经持续好几个月了,家书难得,一封能抵得上万两黄金。
C.“白头搔更短”运用细节描写,形象地写出诗人想要排解忧愁而不得的情态。
D.全诗围绕“望”字展开,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有家难回的忧愤。
导析:D 全诗围绕“望”字展开,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伤时忧
国、思念家人的情怀。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活动四】8.小语制作了古诗文句积累卡,邀你体会古诗文的魅力,请你将卡片补充完整。(每空1分,共8分)
古诗文名句 精神内涵 出处
富贵不能淫,(1)   ,    。 刚毅坚忍,铮铮傲骨 《富贵不能淫》
(2)   ,   。 比喻,老当益壮,积极乐观 曹操《龟虽寿》
(3)   ,    。 敌军压境,岿然不动 李贺《雁门太守行》
(4)      .  。 耐寒不凋,坚贞不变 刘桢《赠从弟》(其二)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岂不罹凝寒
松柏有
本性
五、文言文阅读(12分)
【活动五】感受了古诗文的精神力量,小语再邀你一起阅读两篇文言文,体会古人倡导的“道”。(12分)
放弃
同“叛”,背叛
采纳
越过
10.请你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东宫初建诸王国并开而官属未备
答案:东宫初建/诸王国并开/而官属未备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译文:  .

(2)彪既才高而好述作,遂专心史籍之间。
译文: 
使百姓定居(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
班彪既才学出众又爱好写作,于是专心在史籍方面下功夫。
12.甲、乙两文都提到了“道”,甲文中的“道”是君王之道,乙文中的“道”是人臣之道。作为“人臣”,班彪做到了哪些 请依据乙文简要概括。(2分)
答案:(示例)①善于荐才。如:班彪上奏“师保多阙”,后又荐司徒廉。②著书立说。如:既才学出众,又爱好写作;敷文华以纬国典。③敢于担当。如:倾侧危乱之间,行不逾方,言不失正。④不急功近利。如:仕不急进。⑤不违背信义。如:贞不违人。⑥甘于贫贱。如:守贱薄而无闷容。(答出两点即可)
  参考译文:【乙】 班彪,字叔皮,扶风安陵人。班彪既才学出众又爱好写作,于是专心在史籍方面下功夫。班彪又被征到司徒王况府中。当时,太子的东宫刚建立,诸王国同时开辟,而官吏没有配齐,师保等职位有许多空缺。班彪上奏(陈说),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班彪)后来选司徒廉担任望都长,官吏百姓都爱戴他(司徒廉)。建武三十年,班彪五十二
岁,死在任上。他所著的赋、论、书、记、奏事共九篇。
评论说:班彪身为博古通今的儒者和杰出的人才,置身于危难动乱之中,行为不逾越道义,言语不背离正轨,当官不急功近利,守志不背弃他
人,写文章来治理国家,过着清贫的生活而没有闷闷不乐的神色。
他坚守道义,恬静淡泊的志向是多么坚定呀。
六、现代文阅读(34分)
【活动六】“奋斗小组”推出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石崖上的枣树》,让我们从一棵小小的枣树上汲取动力,勤奋学习、积极进取,珍惜并创造美好生活。(14分)
石崖上的枣树
刘成章
①那是陕北的一座高峻石崖,陡峭得不能再陡峭了,齐上齐下,刀削的一般,笔直地立在那儿;崖上又极少有土,极少有草,却不知在何年何
月,就在那半崖上,在一条看不大清楚的石缝间,突兀地生了一棵枣树。照说,枣树生长在那儿,哪来的什么养料和水分,只要能勉强挤出几
片叶子,现出一点儿绿色,就算很不错了;可它偏偏悖乎常理,长
得健壮而蓬勃。每到八九月间,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
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
②年年金秋到,这一树枣子总是红得诱人,装饰着好大一片天空。挑筐的走过,扛锄的走过,都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城里人颠簸着汽车前来旅游,猛地看见了,顿时兴奋起来,跃下车,结果呢,也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他们口腔里分泌着唾液,每一条神经都被挑逗得直打战,却都无可奈何。
③石崖下有个石雕加工工地,工地上汇集了来自好几个县的能工巧匠,有老汉也有年轻后生。他们雕成的和正雕着的石狮子,一个个生动可爱,摆得到处都是。这些民间艺术家们,如处近水楼台,当然更想摘那树好枣子。据说,他们中间的一个小后生,臂力过人,他曾运足了气,把一块石子儿硬是扔到枣树上,不过也仅仅打下两三颗枣子而已。“这枣
真成了王母娘娘的蟠桃了!”他瞅着那枣树咒骂。而那枣树,望
着气急败坏的小伙子,好像故意气他似的,摇了三摇。
④一棵枣树,爽了那么多人的眼,打动了那么多人的心,又扫了那么多人的兴,使有的人在离开的路上还要对它念念想想,思思谋谋。人们无从弄清它的背景,更无从弄清它是轻佻还是贵气。
⑤那年亲眼看见这棵枣树的时候,我也忍不住停下脚步,仰起了脖子。与我同行的朋友说:“光瞅有什么用!要是真想尝尝,咱们哪天有了空儿,从山后爬到那崖上去。”后来我们真的去了。绕来绕去地足足走了有七八里山路,走得人大汗淋漓,衬衣全都湿透了,才算近距离地看见了枣树。也许由于特别兴奋,也许是枣子的映照,我俩的脸都红得像一片霞了。那枣树真让我们想欢呼几声。崖上风很大,阳光也很充足,风和阳光一年年地透过了它粗糙的树皮和枝叶,为它储满了诱人的生命力,因而果实又大又艳,宝石一般。虽然那树上的每颗枣子我们都看得清清楚楚,甚至能看见爬在枣子上的几只大蚂蚁,但是那儿的
地势太险峻了,我们依然无法再向它挪近一步,令人惋惜,只得一步一
回头地悻悻离开。
⑥好多年之后,当我不由得又想起那棵枣树的时候,终于不再悻悻
了,那是因为我重读了《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⑦我又想起了一首陕北民歌:“羊肚子手巾哟三道道蓝,咱们见面面容易说话话难。一个在山上哟一个在沟,拉不上话话哟咱招一招手。瞭见了个村村哟瞭不见个人,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
⑧这些不朽民歌所创造的情境,和那棵枣树所引发的情境不是一样的吗
⑨想到这一层,我忽然感到我的生命战栗起来,抖落了些许的俗气。你看,那棵枣树是那么美好,那么诱人,却总是难以触到,总是让人企慕;它总是撩逗着你,召唤着你,却又总是远离着你;它是美人,美人如花隔云端。它结的是一树实实在在的枣,但它给人们带来的却是诗的境界、浪漫的情怀。它让我想起钱锺书先生所命名的“企慕情境”,令人久久
回味。
13.文中记叙了人们有关枣树的哪几件事 请简要概括。(4分)
答案:①路过的人们,望枣兴叹;②民间艺术家们想要摘枣,年轻后生扔石打枣;③“我”与朋友攀崖摘枣,结果悻悻离开。
14.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4分)
(1)一棵枣树,爽了那么多人的眼,打动了那么多人的心,又扫了那么多人的兴。(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
答案: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枣树果实的诱人和难以获得,表现了人们可望而不可即的失望心情,增强了句子的气势,使感情更加充沛。
答案:“悻悻”形容失意的样子,在这里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和朋友费尽力气爬上石崖,枣树近在眼前却又摘不到的惋惜、失落和不甘的
心情。
15.文章第⑥⑦段引用《诗经·蒹葭》和陕北民歌,请简要分析其作用。(3分)
答案:引用《诗经·蒹葭》和陕北民歌既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内涵,又
丰富了枣树的形象,深化了文章的主旨,激发读者的兴趣,引起
读者的注意与思考。
16.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第⑨段画线句子的理解。(3分)
答案:枣树身处逆境不畏艰难,顽强地结出又大又多的枣子,这些枣唤醒了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憧憬,让人尽全力追求,这就像诗的境界。枣树给人带来心灵的启迪——追求不到要释然,面对美好事物要学会欣赏,这是浪漫的情怀。
【活动七】“文化小组”找到了以“中国戏曲”为主题的材料,邀你一起学习。(11分)
材料一 中国戏曲是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综合而成的表演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国戏曲的发展经历了先秦的萌芽期,唐代中后期的形成期,宋金的发展期,元代的成熟期,明清的繁荣期这样一个具体过程。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昆曲”等剧种为代表的中华戏曲百花苑,现如今,我国已有300多个戏曲剧种。
材料二 乾隆时期,由徽商出面组织的来自南方的四大徽班先后到北京献艺,赢得观众喜爱,一时誉满京城,后来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剧种——京剧。京剧是中国的“国粹”,被誉为“国剧”。
材料三 京剧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行。“生”扮演男性人物,其中武生扮演擅长武艺的青壮年男子,扮演大将的在装扮上,戴盔,穿厚底靴子,一般使用长柄武器;“旦”扮演女性人物;“净”俗称花脸,扮演性格、气质、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男性角色,或粗犷豪迈,或刚烈
耿直,演唱声音要求洪亮宽阔,动作大开大合,是戏曲舞台上风
格独特的人物造型;“丑”扮演喜剧滑稽角色。
材料四 中国戏曲表演中的关门、推窗、上马等动作,皆有固定的格式。戏曲在剧本形式、角色行当、音乐唱腔、化装服饰等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程式。在舞台时间和空间处理的灵活性方面,中国戏曲讲究虚拟性,
“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也就是这个道理。
材料五 随着时代发展,戏曲的传播途径也有了新突破。
前段时间,一曲京剧版的流行歌曲走红网络,起因是一位京剧演员,为了向学生证实他也会唱流行歌曲,即兴发挥用京剧演唱了一段流行歌曲。网友认为京剧版的流行歌曲比原唱的格调要高,瞬间被隐藏在这首新神曲背后的文化意味折服。京剧版流行歌曲如此受欢迎,是因为人们压根都不会想到京剧会与流行音乐产生关系。出乎大家意料的是,这样
的跨界结合,非但没有给人一种荒诞感,反而证明京剧并不是那
么高高在上。
京剧演员在综艺节目中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的价值不仅在于守住了京剧的艺术魅力核心,更在于以娱乐的心态去参加京剧艺术的推广活动,这保证了京剧在横向的空间范围内实现了蒲公英式的传播。
梅兰芳之子梅葆玖生前也曾表示,京剧需要不断创新,虚拟影像、立体音效、LED展示等现代科技方式和手段完全可以为京剧服务。
17.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中国戏曲和京剧二者之间的关系。(2分)
答案:①京剧是中国戏曲的一种,并且是中国戏曲的优秀代表。②京剧来源于中国戏曲,在形成过程中吸收了多种地方戏的优点。
18.细读材料四,分析中国戏曲有哪些特点。(3分)
答案:①中国戏曲的许多动作有固定的格式。②中国戏曲的剧本形式、角色行当、音乐唱腔、化装服饰等各个方面有一定的程式。③中国戏曲在舞台时间和空间处理的灵活性方面讲究虚拟性。
19.学校成立了京剧社团,结合材料三,请你帮助导演完成下表。(3分)
表演剧目 饰演角色 角色性格特点 演员服装及道具配备 演员嗓音要求
《桃园三结义》 张飞 (1)  . (2)  . . (3)  .

粗犷豪迈、刚烈耿直
黑袍,扎巾盔,厚靴,手持丈八蛇矛
洪亮宽阔
20.请结合材料五和生活实际,给社团的老师和同学们讲讲如何更好地推广京剧。(3分)
答案:(示例)将京剧与流行音乐跨界结合,让大众折服于京剧的文化意味(让京剧贴近大众的文化需求);只要守住京剧核心内涵不变,可以用娱乐的心态来推广传播京剧艺术;不断创新,用现代科技方式和手段为观众呈现更加立体、生动的京剧表演;各级学校可以开设京剧相关课程,加强京剧教育,培养年轻的京剧传承人和京剧观众;发挥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平台的作用,加大对京剧的宣传力度;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
动,让世界了解京剧的魅力。(答出三点即可)
【活动八】“智慧小组”推出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文中描写的如梦如诗的生活令人流连。请你一起欣赏。(9分)
水乡寻梦
申 琳
①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枕河人家……眼前是一卷水墨,耳边是摇橹咿呀,身处其中的人们不禁有点恍惚,自己是在一幅中国画里吗 这不正是梦里水乡的美丽图景吗
②从春风吹绿杨柳,同里、木渎……江南的水乡古镇总是游客盈门,人们都想把自己融入这令人如痴如醉的美丽画面。记不清来过多少
次了,我的脚步还是不由自主踏入水乡的画框。我知道,自己和
那么多远道而来的游客一样,是来寻梦。
③可是,这水墨画般的梦里水乡,究竟承载着人们怎样的梦呢
④“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儿时课本里的这两句古
诗,让多少人梦到这样的水乡:小楼、深巷、杏花、春雨……这是美,这是一个清秀的、风姿绰约的江南。自从读到这美好的诗句,水乡的杏花春雨,便时时打湿少年斑斓的梦。
⑤水乡的诗意,在水乡深处的粉墙黛瓦间,在高高的马头墙上,在一处处隔出来的幽静空间里。一树桂花,几株老梅,数块湖石……庭院也
罢,天井也罢,水乡人家的院落无论大小,多有几处寄情自然的所在,
抬眼处便有几许生机。至于其中寄寓的主人生活的情致,也就
“妙处难与君说”了。
⑥水乡的宁静让人感受真切。木渎古镇的虹饮山房,一墙之隔就是游人如织的山塘街,跨入院内,那纷杂的市声仿佛一下子被过滤掉了,连推开一扇窗户的“吱呀”声都听得格外分明。习惯了市井喧嚣的都市
人,一脚跨进水乡小院,心头会突然一静,有一种回到少年时的故乡老屋,趴在板凳上一笔一画做作业的沉静。白天,一束阳光明亮地射进门里;晚上,一盏煤油灯照亮眼前的方桌,门外,是白云悠悠,月光如水。在水乡的梦里,有多少人青春年少时的身影,有多少人夜深思念的故乡……
⑦小河蜿蜒,一条青砖铺地的小街,就傍在河边,小吃店、文具店、杂货店沿街依次排开。水乡小街的节奏是慢的,在清晨的薄雾中醒来,一块块门板拆下来,烧饼、馄饨的香味飘开去,街上开始晃动几个背着书包的孩子蹦蹦跳跳的身影,清脆的笑声在空气中荡漾。太阳一点点升高,街上行人多起来,人们走走停停,向熟人打个招呼,在店前驻足观看。小街的每一个角落都是那样亲切、悠然。闲暇时,倚在河边柳树上发一下呆,凝神看一条摇橹船“吱吱呀呀”地驶过,等回过神来,船也就在不远的前方随波荡漾。
⑧徜徉在水乡,远道而来的都市人仿佛回到了往昔的岁月。上学的路,是那爬满青草的乡间小路,是那洒落一串自行车铃声的林荫道;放学后,是小伙伴一路追逐着奔跑过的田野,是远远看到的村庄林梢飘起的袅袅炊烟,是一路有着各种色彩、香味、声响的长长的街道。那是遥远而温馨的记忆。什么时候我们可以把脚步放慢,从容地看看身边的风景,陪孩子慢慢长大,伴父母慢慢变老。
⑨在水乡静静的夜里,我渐渐懂了,这么多寻常人为何要来水乡寻梦……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21.请简要分析第③段在全文中的作用。(2分)
答案:第③段承上启下,承接了上文对水乡美丽图景的描绘,引出下文水乡寻梦的主要内容;通过设问引发读者的兴趣和思考。
22.请结合语境,赏析第⑦段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
  闲暇时,倚在河边柳树上发一下呆,凝神看一条摇橹船“吱吱呀呀”地驶过,等回过神来,船也就在不远的前方随波荡漾。
答案:(示例)这句话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了闲暇时人们在河边发呆、入神的情态,表现了人们此时闲适的心情和对水乡慢
生活的喜爱。
23.为什么这么多人要来水乡寻梦 请结合全文分析。(4分)
答案:水乡的美景,能令人如痴如醉;水乡的诗意,能让人体会到生活中的生机与情致;水乡的宁静,能过滤市井的喧嚣,令人内心沉静;水乡的慢节奏,能让人感受生活的亲切与悠然;徜徉水乡会勾起遥远而温馨的记忆,让人思考生活。
七、作文(50分)
2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生命并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要使你过的每一天都值得回忆。
——许渊冲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汪国真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触和思考 结合你的经历和体验,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书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
(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
答案:略。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