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2张PPT)
第六单元综合评价卷
时间:150分钟 满分:120分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积累与运用(10分)
【活动一】学完《昆明的雨》后,同学们对云南美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展了“寻味云南”美食文化节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1—5题。
①不辜负每一种食材,是云南人特有的智慧。无论是常见的花卉,还是难得的山珍,云南人总有魔法把它们变成美味。漫步时光,寻味云
南,让我们一同开启这场美食。
②有一种美味,散发着玫瑰的馨香。云南人 ,以花入料,制作出独一无二的鲜花饼。薄如蝉翼的酥皮与香气浓郁的花瓣相遇,书写出云南人的浪漫。
jùn
④食物在聚散之间衍化出不同的风味,对待食物的虔诚 在每个云南人的心中。让我们感受美食的魅力,将云南优秀的美食文化继承和发扬下去!
彰
2.文段中括号处依次填入的标点符号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 , , 。 B.: ; ; ……
C., , , …… D., ; ; 。
导析:B 第一处前文“云南人根据野生菌的特点,探索出了不同的吃法”,后文是对各种野生菌吃法的具体列举,所以用“:”可排除C、D两项。“松茸……味道鲜美清甜”“牛肝菌……相得益彰”“羊肚菌……鲜美”是并列分句,且分句中已有逗号,所以第二、三处括号内应填
“;”。可排除A项。故选B。
B
3.文段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妙手偶得 络绎不绝 映衬 雕刻
B.妙手偶得 车水马龙 反衬 镌刻
C.自出心裁 络绎不绝 映衬 镌刻
D.自出心裁 车水马龙 反衬 雕刻
C
导析:C 妙手偶得:文学素养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句。自出心裁:出于自己的创造。强调想出的办法或设计等与众不同、独具匠心。第一处指云南人想出以花入料制作鲜花饼这种独特的做法,体现了云南人的独特创意,用“自出心裁”更合适。络绎不绝:(人、车等)往来不断,前后相接。车水马龙: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车马或车辆很多,来往不绝。第二处用来形容市场里购买野生菌的顾客很多,用“络绎不绝”更合适。映衬:映照;衬托。反衬:从反面来衬托。“牛肝菌配火腿热炒”,两者相互搭配,让彼此的味道更好,第三处用“映衬”能很好地表达出这种相互衬托的关系。镌刻:雕刻。常用来表示把某种情感、信念等深深地印在心里或某个地方,程度比“雕刻”更重,
更能体现出对待食物的虔诚在云南人心中的深刻程度,所以第四处用
“镌刻”更能准确地表达出这种情感的深度和重要性。故选C。
4.文段中画波浪线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A.漫步时光,寻味云南,让我们一同开启这场美食。
B.可食用的野生菌是一种粗纤维食品,只有吃过的人就会对它念念不忘。
C.松茸需切薄片,蘸着酱油、芥末等调料吃,味道鲜美清甜。
D.让我们感受美食的魅力,将云南优秀的美食文化继承和发扬下去!
导析:C A项,成分残缺,应在“美食”后加上“之旅”;B项,关联词使用不当,“只有……就……”搭配错误,应将“只有”改为“只要”;D项,搭配不当,将“继承”改为“传承”。
C
5.小语要为美食节写一则消息,请帮他厘清思路(2分)( )
①而在“特色小吃推广会”上,此起彼伏的吆喝声更将美食节的气氛推向了
高潮
②本次美食文化节依次设有“特色美食厨艺秀”“特色小吃推广会”两个环节
③在“特色美食厨艺秀”环节中小厨师们展示各自不俗的手艺,制作出鸡 凉米线、傣味拌芒果等特色美食
④2025年2月14日,我校“寻味云南”主题美食文化节在食堂广场隆重举行
⑤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美食文化进校园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
A.④①③②⑤ B.④②③①⑤ C.②③④⑤① D.②④⑤③①
B
二、整本书阅读(5分)
【活动二】6.为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小语找到了下面的连环画,邀同学们与《红岩》进行联读。请你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图1
图1:江姐像去参加一次盛会一样,再次对着镜子照了一下,轻轻走到“A”身边。孩子静静地熟睡着,她俯下身来,在孩子的小脸上吻了一下。
图2:B把江姐的衣物收拾好,递了过来。江姐接过布包看了看,还给B,微笑着说:“我不需要了。”
图3:布包从B手里跌散到地上,她忍不住倒在江姐怀里痛哭起来:“我宁愿代替你去,我们不能没有你!”江姐说:“如果需要为理想而牺牲,我们都应做到脸不变色心不跳!”
图2 图3
图4:看到这种情况,许多战友都痛哭起来。江姐说:“不要用眼泪告别,美蒋反动派的一切垂死挣扎,都不能阻挡中国无产阶级的胜利!胜利属于我们,属于我们的党!”
图4
(1)上面连环画的内容取材于“红色经典”名著《红岩》,讲述的是
的情景,画中的人物A是“ ”,B是
“ ”。(3分)
江姐就义前
监狱之花
孙明霞
(2)请从描写的角度,对上面的文字做简要批注: .
.
(2分)
(示例)主要运用动作
描写和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江姐就义前从容地向同志们告别的情景,表现了革命者视死如归的乐观主义精神。
温馨提示:做批注是一种非常好的读书方法。阅读时,可以把自己的感悟、理解、评价等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
三、古诗词鉴赏(4分)
【活动三】7.小语准备了古代诗歌《赤壁》和大家一起学习。(4分)
赤 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诗人借与周瑜大败曹操之地赤壁相同的地名,寓吊古之意。
B.第二句显示出诗人对前朝古物的兴趣和对历史的思考。
C.从表达方式上看,前两句诗是记叙,写兴感之由;后两句诗发议论、抒感慨。
D.后两句诗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影响。
导析:D D项,后两句并不是直接叙述历史事实,而是通过假设来抒发
感慨。
D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身才华、命运的哪些认识 (2分)
答案:诗人对借对三国史事的遐想,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才能的无奈。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活动四】8.小语制作了古诗词名句积累卡,请你将卡片补充完整。(每空1分,共8分)
情境或表达意图 古诗词名句 出处
聆听新曲,品尝美酒 (1) , 。 晏殊《浣溪沙》
放空自我,陶醉山野 (2) , 。 陶渊明《饮酒》
(其五)
伤感悲苦,家信难寄 (3) , 。 杜甫《春望》
前路漫漫,感慨叹息 (4) , 。 李清照《渔家傲》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五、文言文阅读(43分)
【活动五】感受了古诗文的精神力量,小语再邀你一起走进文言文天地,感悟古文的魅力。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2分)
【甲】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
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
“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节选自《周亚夫军细柳》)
【乙】齐景公时,师败于燕、晋。晏婴荐司马穰苴。公以为将军,穰苴曰:“臣素卑贱,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以监军。”公使庄贾往。苴与贾约:日中会于军门。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①待贾。夕时贾始至。苴曰:“何后期 ”贾曰:“亲戚送之,故留。”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②,则忘其身。何相送乎 ”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 ”对曰:“当斩!”贾始惧,使人驰报景公求救。未及返,遂斩贾以徇三军。
久之,公遣使者持节赦贾,驰入军中。穰苴曰:“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
问军正曰:“军中不驰,今使者驰,云何 ”对曰:“当斩!”苴曰:“君之使不可斩。”乃斩其仆、车之左驸、马之左骖,以徇三军。乃阅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抚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飨士卒,而自比其羸弱者。三日而后勒兵于是病者皆求行争出赴战。
(节选自《史记·司马穰苴列传》,有删改)
【注】①立表下漏:立起计时的日晷和漏壶。②援枹鼓之急:指战况紧急之时。
驻军,驻扎
到,往
约定时日
命令,派遣
10.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两处)(2分)
三日而后勒兵于是病者皆求行争出赴战
答案:三日而后勒兵/于是病者皆求行/争出赴战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译文: .
(文帝)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仪式完成后
离开。
12.联系甲、乙两文,分析两文对两位将军的描写有何异同。(4分)
答案:两文都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甲文对周亚夫正面描写只有一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主要是运用侧面描写,通过对军营将士们以及皇帝慰劳军队将士等侧面描写,突出周亚夫将军治军严明、忠于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品质。乙文则主要通过写司马穰苴将军言行举止等正面描写表现他的形象,侧面描写只是通过对其他人的表现刻画,突出司马穰苴既治军严明又爱护士兵,恩威并用的形象特点。
参考译文:【乙】齐景公时,(齐国的)军队被燕国和晋国打败。晏婴(向景公)推荐司马穰苴。景公任命他做了将军,穰苴说:“我一向卑微低贱,资历浅,权威轻,希望能有一位君王宠信的大臣来做监军。”景公派庄贾去(做监军)。穰苴和庄贾约定:(第二天)正午在营门会合。(第二天)穰苴率先赶到营门,立起计时的日晷和漏壶,等待庄贾。到了日暮时分,庄贾才到来。穰苴说:“为什么约定时间还迟到 ”庄贾说:“亲戚给我送行,所以耽搁了。”穰苴说:“身为将领从接受任命的那一天起,就应当忘记自己的家庭;来到军队宣布规章号令后,就应该忘掉自己的
亲朋;战况紧急之时,就应当忘掉自己的生命。
还说什么送行呢 ”(于是)把军法官召来,问道:“军法上对约定时间却迟到的人该怎么做 ”(军法官)回答说:“应当斩首。”庄贾才害怕了,派人飞马报告景公,请他搭救。(报信人)还没有来得及返回,(穰苴)就斩首庄贾向三军示众。过了很长时间,齐景公派使者拿着符节来赦免庄贾,
(使者)骑马奔入军营。穰苴说:“将领在军队里,国君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又问军法官说:“军营里不能骑马奔跑,现在使者(在军营中)骑马奔跑,军法上是怎么说的 ”(军法官)回答说:“应当斩首。”穰苴说:
“国君的使者不能斩首。”
(穰苴)就斩了使者的仆从,砍断了左边加在车厢外的立木,杀死了左边驾车的马,向三军示众。至于士兵们安营扎寨,掘井立灶,饮水吃饭,探问疾病,安排医药,(穰苴)都亲自过问并抚慰他们。还把作为将军专用的物资粮食全都拿出来款待士兵,自己的标准等同于身体瘦弱的士兵。三天后重新整训军队,准备出战,在这时,病弱的士兵都要求一同奔赴战场,争先奋勇地为他战斗。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0分)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
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
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蛾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节选自《愚公移山》)
【乙】苏武者,故右将军平陵侯苏建子也。孝武皇帝时,以武为栘中监①使匈奴,是时匈奴使者数降汉,故匈奴亦欲降武以取当②。单于使贵人故汉人卫律说武,武不从,乃设以贵爵、重禄,终不听。于是律绝不与饮食,武数日不降。又当盛暑,以旃③厚衣并束之日暴④武心意愈坚终不屈挠。称曰:“臣事君,由⑤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守节不移。”匈奴亦由此重之。
(节选自班固《汉书》,有删改)
【注】①栘(yí)中监:汉初官名。②取当:取得相当的补偿。
③旃(zhān):同“毡”。④暴(pù):晒,后作“曝”。⑤由:同
“犹”,像。
导析:D A项,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结构助词,的;B项,代词,这/判断动词,是;C项,名词,方圆/副词,正、刚刚;D项,均为连词,“所以”的意思。故选D。
D
1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译文:
(2)于是律绝不与饮食,武数日不降。
译文:
15.用“/”给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两处)。(2分)
以 旃 厚 衣 并 束 之 日 暴 武 心 意 愈 坚 终 不 屈 挠
(他)苦于山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远。
于是卫律停止供给苏武饮食,苏武很多天都不投降。
答案:以旃厚衣并束之日暴/武心意愈坚/终不屈挠
16.一字经纬,两文都围绕“改”字来塑造人物。甲文中愚公“ .
”一句道出愚公认为移山定能成功的原因,乙文里苏武“ ”一句体现苏武不改初衷,心向国家的意志和信念。(请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子子孙
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子为父死无所恨,守节不移
参考译文:【乙】苏武,是已故的右将军、平陵侯苏建的儿子。汉武帝时,任命苏武为举中监并出使匈奴。当时匈奴(派到汉朝的)使者有很多都归降了汉朝,所以匈奴也想使苏武投降,以便取得相当的补偿。单于派显贵大臣归降的汉人卫律劝说苏武,苏武不答应,于是(卫律)设立显贵的爵位、丰厚的俸禄(来诱惑苏武),(苏武)最终不答应。于是卫律停止供给苏武饮食,苏武很多天都不投降。又遇上盛夏酷暑,给他穿上用毡制成的厚毛衣服并且把他捆起来在太阳下面暴晒,苏武的意志更加坚定,始终不肯屈服。(他)说:“臣子为君主效劳,就像儿子侍奉父亲。儿子
为父亲而死没有什么遗憾,坚守节义毫不动摇。”匈奴也因此
而敬重苏武。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1分)
游沙湖
苏 轼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①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
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②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③。”是日剧饮而归。
【注】 ①庞安常:名安时,字安常,宋代蕲水人。世代从医,颇有名气。②王逸少: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字逸少。③休将白发唱黄鸡:不要因老去而悲叹。唱黄鸡,语出白居易“黄鸡催晓丑时鸣”,比喻时光流逝。
导析:A A项,都为连词,表示假设或让步关系;B项,动词,是∕动词,做;C项,连词,表转折,但是∕连词,表承接,无实义;D项,代词,他,指庞安常∕结构助词,的。
A
导析:C C项,书:写。
C
1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译文:
(2)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
译文:
我用手当嘴巴,你用眼当耳朵,(我们俩)都是当代的怪人。
我去那里买田地,因为去察看田地,得了病。
20.文中作者自许“异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答案:文中作者自许“异人”,与友人游兰溪,畅饮而归,并借“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抒发情感,不仅是自我安慰,字里行间也表达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以及虽身处逆境但仍旷达乐观的人生豪情。
参考译文:黄州东南三十里是沙湖,又称螺师店。我去那里买田地,因为去察看田地,得了病。听说麻桥人庞安常擅长看病,但耳朵聋,(我)于是去他那里看病。庞安常虽然耳朵聋,但聪慧过人,(我)用纸(给他)写字,写不了几个字,(他)就能够深切地了解我的意思。我和他开玩笑说:
“我用手当嘴巴,你用眼当耳朵,我们俩都是当代的怪人。”
(我)病好之后,和他一同游览清泉寺。清泉寺在蕲水县城外两里左右,那里有个王羲之的洗笔池,池水很甜,池下方靠近兰溪,溪水由东向西流。我作了一首词:“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
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
鸡。”这一天,(我和庞安常)开怀畅饮才回去。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0分)
军吏徐彦成,恒业市木。丁亥岁,往信州汭口场,无木可市,泊舟久之。一日晚,有少年从二仆往来岸侧,状若访人而不遇者。彦成因延入舟中,为设酒食,宾礼之。少年甚愧焉,将去,谢曰:“吾家近此数里别业中,君旦日能辱顾乎 ”彦成许诺。明日乃往,行里余,有仆马来迎,奄至一大
宅,门馆甚盛。少年出延客,酒膳丰备,从容久之。彦成因言住此久,无木可市。少年曰:“吾有木在山中,明当令出也。”
居一二日,果有材木大至,良而价廉。市易既毕,往辞少年。少年复出大杉板四枚,曰:“向之木,吾所卖,今以此赠君。至吴,当获善价。”彦成回,始至秦淮,会吴帅殂,纳杉板为棺。以为材之尤异者,获钱数十万。彦成大市珍玩,复往汭口,以酬少年。
如是三往,颇获其利。间一岁,复诣之,村落如故,了无所见。询其里中,竟无能知之者。
(选自《稽神录》,有删改)
导析:B A项,好/擅长;B项,离开/离开;C项,好像/你;D项,用来/凭借。
B
2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文章开篇交代了经常做木材生意的军吏徐彦成,在信州的汭口场陷入了“无木可市”的困境。
B.“吾有木在山中,明当令出也”“至吴,当获善价”,这两句话隐隐流露出少年神异的一面。
C.文末叙写徐彦成专程到汭口去拜访少年,发现原先的村子和少年的华丽住宅都不见了踪影。
D.本文所叙故事类似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以现代的眼光看,事虽
荒唐但不无劝人为善的意义。
C
导析:C “发现原先的村子和少年的华丽住宅都不见了踪影”说法错误。根据“村落如故,了无所见”可知,不见的只是少年的华丽住宅,村子
还在。
2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向之木,吾所卖,今以此赠君。
译文:
24.徐彦成为什么会一再得到少年的帮助 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4分)
先前的木材,是我卖给您的,今天把这(四块杉板)送给您。
答案:乐于助人:徐彦成以为少年碰到了困难,就请他上船吃饭,以礼待之。
知恩图报:赚了钱之后,徐彦成买了大量珍玩酬谢少年。
参考译文:军官徐彦成,经常做木材生意。丁亥年间,(他)来到江西信州的汭口场,(那里)没有木材可买卖,船在岸边停了很久。一天晚上,有个少年带着两名仆人在江岸边徘徊,样子好像是找什么人没找到。徐彦成就(把少年)请到船上,给少年设置酒水和食物,用对待贵宾的礼节招待他。少年十分羞愧,临行时,感谢(徐彦成)说:“我家在离这儿不远的别墅里,您明天能否屈尊到敝舍坐坐 ”徐彦成答应了(少年的邀请)。第二天(徐彦成)就前往(少年家去),走出一里多地,就有仆人牵马来迎接,
(走着走着)忽然来到一座大宅前,见门楼屋舍高大华丽。少年亲自在
门外迎接(徐彦成),酒饭丰盛完备,(徐彦成)悠闲地停留了很久。
徐彦成说在这里停留很久了,(却)没有木材可供买卖,少年(立刻)说:
“我在山里有木材,明天就下令让人运出来。”(徐彦成)住了一两天后,果然(从山里)运来了大批的木材,物美而价廉。买卖完毕,(徐彦成)去向少年辞别。少年又叫人抬出四块大杉木板说:“先前的木材,是我卖给您的,今天把这(四块杉板)送给您。运到江浙一带会卖上好价钱。”徐彦成运着木材返回,走到秦淮河时,正赶上吴国的大帅去世了,购买杉木板做棺材。因为木材特别优异,(徐彦成)得数十万钱。徐彦成大肆购买珍宝古玩,返回汭口用来酬谢少年。
像这样往返了三次,(徐彦成)获得了很高的利。隔了一年,(徐彦成)又到汭口去拜访少年,村子还是原样,但(别墅)却看不到了。(徐彦
成)询问村里的人,竟然没有一个人知道那个少年的情况。
六、作文(50分)
2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
成长的过程中,因为遇到不同的人,经历不同的事,拥有不同的爱好……我们的青春便长成了不同的模样。
请以《 让我的青春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内容具体充实,不少于600字;(3)书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4)不得抄袭;(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
答案:略。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