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消息二则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2026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消息二则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4 22:34:22

文档简介

《消息二则》同步训练题
1.阅读与渡江战役相关的文字,回答问题。
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追击阶段第一个大的战役。人民解放军先是(héng dù)长江,克服天堑,以(cuī kū lā xiǔ)之势突破江防,在控制江阴要塞后更是(ruì bù kě dāng),势如破竹,共歼敌43万余人,最终解放南京,结束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自此之后,国民党全线(kuì tuì)。
(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héng dù) ② (cuī kū lā xiǔ)
③( ruì bù kě dāng) ④( kuìtuì)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要塞(sāi)锐不可当 (d ng)
B. 要塞 (sāi)锐不可当(dāng)
C. 要塞 (sài)锐不可当 (dāng)
D. 要塞(sài)锐不可当(d ng)
(3) 文段中的“歼”字,使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部首检字法检索,应先查 部,再查 画。
(4)文段中划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2. 学完《消息二则》后,八年级一班开展了“渡江战役纪念馆”研学活动,下面是小文写的随笔片段,请你帮她确定横线处的语序( )
走进纪念馆,我仔细听解说员讲述的渡江战役的感人故事 都说 ; ; !是的,渡江战役的伟大精神将永远激励中华民族在新的征程里不断奋勇向前!
①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辉煌成果,是老百姓撸起袖子干出来的
②改革开放的历史伟业,是亿万人民满怀热血与激情创造出来的
③渡江战役的伟大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②③① D.①③②
3. 下列对新闻相关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新闻的“六要素”指的是:“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
B. 新闻的标题可分为主标、引标、副标,其中主标和副标均不可缺少。
C. 新闻的导语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用来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实,使读者一目了然。
D. 新闻的特点是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语言简明准确。
4.请你根据下面语段的内容,从下列句子中选择两句组成一副对联,按上下联顺序,将序号填写在横线上。
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为了这太平盛世,多少革命先辈浴血奋战,用生命保卫万里山河,捍卫民族尊严。我们应继承和弘扬先贤创立的中国独特的学问以及保家卫国的精神品质,为开创千秋万代的太平基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维护和平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
”。世界风云变幻,唯愿天下太平,山河永秀,人间皆安。
①四海和诸添锦绣 ②亲情民情挂心间 ③建功立业英雄无悔④家事国事系于心 ⑤保家卫国匹夫有责 ⑥八方各地皆欢喜
上联: 下联:
5. 同学们对革命英雄进行了专题采访,请你结合语境,补全下面对话。(3分)
小文:您好!我们想请教您一个问题: ?
革命英雄:学习革命精神是为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情怀。这能激励我们不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语: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更深入地了解革命精神呢?
革命英雄: 或者 ,这些都是非常好的方法。
6.【“重走长征路”国旗护卫队展示赛】(2025 重庆南开中学期中)2024年10月15日是长征结束88周年,值此之际,特刊小组打算将下面这则新闻编入特刊中,请你为该新闻拟写标题。(25 字以内)
央视网消息 10月15日,“重走长征路”2024年中国大学生国旗护卫队展示赛决赛在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33 支晋级队伍,680余人在于都县长征广场展开角逐。此次比赛分为升旗展示、队列动作两个竞赛项目。赛场上,选手们以昂扬的气势、干净利落的动作、铿锵有力的步伐同场竞技、交流切磋,用青春之名,护国旗之威。“通过这次比赛我们认识了许多优秀的队伍,也学习了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这次比赛的举办地是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于都,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走好我们自己的长征路。”江西师范大学国旗护卫队队员胡莹表示。
一、阅读下面的消息,回答问题。(15分)
①新华社香港3月3日电 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自2月22日在港澳上映以来,频频打破票房纪录。截至3月2日,港澳地区票房已突破3200万港元,登顶港澳市场内地电影票房榜。
②据了解,3月2日,《哪吒2》在港澳排片仍超过800场,3日和4日的港澳排片也将超过600场。
③记者留意到,连日来香港街头含“吒”量很高,有餐厅紧跟潮流,推出“哪吒套餐”和“敖丙套餐”。在社交媒体上,不少香港网友分享观后感:“‘三刷’这部电影,每次观影后都能量满满。”因影片在香港上映的版本为普通话对白搭配粤语口语字幕,有网友表示:“这种字幕形式很有香港特色,感到很亲切。”
④还有不少观众说,看完精彩的电影画面,更想亲眼看看祖国的大好风光。某公司总经理表示,电影对旅游业有很大帮助,“观众观影后,首先是心动,接着是身动。从心动到身动,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也是电影带来的魅力”。
⑤为延续“哪吒热潮”,香港无线电视还在2月28日晚间黄金时段播放《哪吒2》前篇《哪吒之魔童降世》,并为观众提供普通话和粤语两种配音版本。
(选自新华网2025年3月3日)
1.阅读消息要关注标题,消息标题要准确简要地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下列两个标题中,你认为哪一个作为这则消息的标题更恰当?请说明理由。(3分)
A.《哪吒2》继续“闹海”
B.《哪吒之魔童闹海》登顶港澳市场内地电影票房榜
2. 阅读消息要关注导语,其常用简要的文字,集中呈现最重要的新闻事实。这则消息的导语是第几段?你从中获取了哪些信息?(3分)
3.阅读消息要关注主体,它具体叙述新闻事实,提供更详尽的信息。你从第②~④段中读出了哪些信息?试简要概括。(3分)
4.阅读消息要关注语言,消息语言要准确。请结合第②段中的加点部分具体说明。(3分)
5.阅读新闻要分辨出客观叙述与主观评价。主观评价往往隐含于字里行间,请以第③段为例简要说明。(3分)
二、阅读下面这则消息,回答问题。(15分)
第九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
遗骸安葬仪式在沈阳举行
①新华社沈阳9月17日电(记者汪伟、米思源)第九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17日上午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88位志愿军英烈在祖国大地安息。
②安葬仪式在陵园下沉式纪念广场举行。10时许,军乐队奏响《思念曲》,仪式正式开始。在解放军战士持枪护卫下,礼兵护送志愿军烈士棺椁缓缓步入现场,全场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③魂兮归来,嘉名孔彰;魂兮归来,万古流芳。退役军人事务部党组书记、部长裴金佳致祭文。全体人员向志愿军烈士三鞠躬,27名礼兵鸣枪12响,向英烈致以崇高的敬意。
④《思念曲》再次奏响,礼兵拾起志愿军烈士棺椁,绕广场半周,缓缓走向安葬地宫。
全场人员肃穆站立,凝视棺椁,送别英雄。参加仪式的人们排起长队,向烈士献花致敬,并瞻仰烈士英名墙。
⑤中央对外联络部、外交部、财政部、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中央军委国际军事合作办公室和辽宁省委、省政府,沈阳市委、市政府,驻沈解放军、武警部队负责同志,抗美援朝老战士、烈士家属、部队官兵代表、青少年学生代表等约200人参加仪式。
⑥70多年前,由中华优秀儿女组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肩负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期望,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雄赳起,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发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历经2年零9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尹的伟大胜利。
⑦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中,19.7万多名英雄儿女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和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截至2022年,中韩双方已连续9年进行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将913位烈士遗骸接回祖国。
(有删改)
【注】2013年,中韩两国经过磋商,达成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归中国共识。
(1)【电头作用 】小文认为消息中画线句与消息内容没有关联,应该删掉。你同意小文的看法吗?理由是什么?(5分)
(2)【导语作用】小新想找到这则消息的导语,请你帮他找出来,并简要说说导语在这里的作用。(3分)
(3)【消息结构】小海在读这则消息后提出了自己的疑问:第⑥⑦段属于消息的哪一部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4)小华在读到下面这个句子时,不禁重读了“连续”一词。你能理解他为什么重读吗?
请简要回答。(3分)
截至2022年,中韩双方已连续9年进行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将913位烈士遗骸接回祖国。
三、请你阅读下面这则新闻,完成下面任务
选材理由:同主题 致敬革命英雄,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
毛泽东
新华社辽西前线二十七日十七时急电 由沈阳进至辽西的蔣军五个军,已全部被我包包围和击溃。我军俘敌数万,现正猛烈扩张战果中。此五个军,即新一军、新三军、新六军、七十二军、四十九军,全部美械装备,由廖耀湘统率,锦州作战时即由沈阳进至新民、彰武、新立屯地区。锦州攻克,长春解放,该敌走投无路,金部猬集黑山、北镇、打鹿山地区,企图逃跑。我军迅移锦州得胜之师回头围歼,飞将军【注】从天而降,使该敌逃跑也来不及。
蒋军尚有五十二军、五十三军、青年军整编二〇七师(辖三个旅)及各特种部队、杂色部队,在沈阳、铁岭、抚顺、本溪、辽阳、新民、台安等处,一部占我海城、营口,连廖兵团在内,共有二十二个正规师。加上其他各部,共约二十万至三十万人,为蒋军在东北的主力。廖兵团五个军,则为其主力中的主力。
从十五日至二十五日十一天内,蒋介石三至沈阳,救锦州,救长春,教廖兵团,并且决定了所谓“总退却”,自己住在北平,每天睁起眼睛向东北看着。他看着失锦州,他看着失长春,现在他又看着廖兵团覆灭。总之一条规则,蒋介石到什么地方,就是他的可耻事业的灭亡。我东北人民解放军全军现正举行全线进攻,为歼灭全部蒋军而战。
【注释】飞将军:指西汉名将李广,此处意在说明解放军队其疾如风、锐不可挡之势。
【任务一:拟写标题】
1. 请你根据新闻内容为其拟写一个合适的标题。(20字以内)(2分)
【任务二:分析导语】
2.请你找出这篇新闻的导语,并分析其作用。(2分)
【任务三:分析语言】
3.本则新闻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在语言方面有什么共同点?请你结合本则新闻和下面选段的内容简要分析。(4分)
[此考法2024 山西、2023 福建等地中考已考查]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场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工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场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四、(2025 浙江湖州南浔区期中)阅读下面的新闻,完成题目。
英魂归故里 精神代代传
本报记者 胡婧怡 余秋雨
【A】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内,苍松肃立,翠柏含悲。下沉式纪念广场四周,环形的烈士英名墙犹如母亲环抱的双臂,等候着归家的孩子。12 响鸣枪划破长空,《思念曲》婉转低回,礼兵们护送志愿军烈士棺椁,庄严地走向安葬地宫。11月29日,43名 保家卫国英勇牺牲在异国他乡的志愿军烈士英灵,回到中华大地安息。
这几天,初雪过后的沈阳气温骤降,大街小巷却被浓浓暖意包围。一面面鲜艳的国旗,一盏盏“英雄回家”的灯牌,一枝枝握在胸前的菊花 整座城市,以最高礼遇迎接最可爱的人回家。
11月28日早上9点,90岁高龄的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马秀祥从位于沈阳市皇姑区的家中出发,前往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迎接第十一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
这是马秀祥第五次到现场迎接自己的战友。每次出发前,他都会翻出自己珍藏的老物件:一张丝质手帕、一个糖果袋、一本立功证。“手帕和糖果袋是慰问团送给我们的,立功证是表彰我立了三等功。”抚摸着手中的老物件,马秀祥的思绪又回到了当年的朝鲜战场:“1953年2月我在战场上光荣入党,至今还记得防空洞中的宣誓,和我一起入党的战友金义高,几个月后就牺牲了,是我亲手把他埋葬的。”
等待战友归来的时间里,聚集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的老战士们用各自的方式怀念着:有的唱起当年战场上的军歌,有的背诵起歌颂英雄的诗歌,有的吹响了手中的军号
当天中午时分,天空飘起雪花。空军运-20专机在空军两架歼-20战斗机的伴飞护航下,缓缓降落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覆盖着鲜红国旗的志愿军烈士棺椁在 48辆警用摩托组成的骑警车队护卫下,由6辆军用运输车送往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一路上,迎接英雄回家的群众站满道路两旁。
车队驶过青年公园,沈阳市第二十七中学高二学生孙诗涵挥舞起手中的国旗。“看到车队驶近,原来在课本里、电视里看到的英雄画面全部浮现在了眼前。”她热泪盈眶:“英雄长眠,精神不,激励一代又一代人自强不息,勇毅前行。”
车队驶过人民广场,一面五星红旗迎风招展。【B】这面五星红旗曾随“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进入中国空间站,又随“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返回地面,在英雄回家的当天由少先队员代表升起,以此告慰英灵:家国无恙,国富民强,英雄精神代代传承。
车队最后驶入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马秀祥起身肃立,用颤巍巍的手敬了一个军礼:“今天的好生活,是你们英勇牺牲换来的,党和国家没有忘记你们,人民没有忘记你们,我们永远怀念你们,想念你们!”
(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11月30日)
1.请为本则新闻拟写一个副标题。
2.新闻中,学生小孙和老战士马秀祥的话是对记者采访的回答。请任选其中一位,补写一个记者采访问题。
采访对象:
采访问题:
3.新闻的字里行间隐含着作者的感情与思想。
假设你是一名校园广播台的播音员,你将以怎样的情绪向同学们播报新闻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请阐述理由。
【A】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内,苍松肃立,翠柏含悲。【B】这面五星红旗曾随“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进入中国空间站,又随“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返回地面,在英雄回家的当天由少先队员代表升起,以此告慰英灵:家国无恙,国富民强,英雄精神代代传承。
4.新闻和纪实作品一样,都有“用事实说话”的特点。请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体会,阐述该书对你的新闻写作有哪些启示.
PAGE《消息二则》同步训练题
1.阅读与渡江战役相关的文字,回答问题。
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追击阶段第一个大的战役。人民解放军先是(héng dù)长江,克服天堑,以(cuī kū lā xiǔ)之势突破江防,在控制江阴要塞后更是(ruì bù kě dāng),势如破竹,共歼敌43多万余人,最终解放南京,结束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自此之后,国民党全线(kuì tuì)。
(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héng dù)横渡 ② (cuī kū lā xiǔ)摧枯拉朽
③( ruì bù kě dāng)锐不可当 ④( kuìtuì)溃退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c )
A. 要塞(sāi)锐不可当 (d ng)
B. 要塞 (sāi)锐不可当(dāng)
C. 要塞 (sài)锐不可当 (dāng)
D. 要塞(sài)锐不可当(d ng)
(3) 文段中的“歼”字,使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部首检字法检索,应先查歹部,再查3画。
(4)文段中划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去掉多或者余
2. 学完《消息二则》后,八年级一班开展了“渡江战役纪念馆”研学活动,下面是小文写的随笔片段,请你帮她确定横线处的语序( B )
走进纪念馆,我仔细听解说员讲述的渡江战役的感人故事 都说 ; ; !是的,渡江战役的伟大精神将永远激励中华民族在新的征程里不断奋勇向前!
①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辉煌成果,是老百姓撸起袖子干出来的
②改革开放的历史伟业,是亿万人民满怀热血与激情创造出来的
③渡江战役的伟大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②③① D.①③②
B 按时间排列
3. 下列对新闻相关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B )
A. 新闻的“六要素”指的是:“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
B. 新闻的标题可分为主标、引标、副标,其中主标和副标均不可缺少。
C. 新闻的导语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用来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实,使读者一目了然。
D. 新闻的特点是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语言简明准确。
主标题不可缺少
4.请你根据下面语段的内容,从下列句子中选择两句组成一副对联,按上下联顺序,将序号填写在横线上。
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为了这太平盛世,多少革命先辈浴血奋战,用生命保卫万里山河,捍卫民族尊严。我们应继承和弘扬先贤创立的中国独特的学问以及保家卫国的精神品质,为开创千秋万代的太平基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维护和平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
”。世界风云变幻,唯愿天下太平,山河永秀,人间皆安。
①四海和诸添锦绣 ②亲情民情挂心间 ③建功立业英雄无悔④家事国事系于心 ⑤保家卫国匹夫有责 ⑥八方各地皆欢喜
上联: 下联:
③⑤
[解析]③和⑤的句式、结构相同,符合对联仄起平收的要求,上联应是“建功立业英雄无悔”,下联应是“保家卫国匹夫有责”。且③⑤两句在内容上与上文“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维护和平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衔接恰当。
5. 5.同学们对革命英雄进行了专题采访,请你结合语境,补全下面对话。(3分)
小文:您好!我们想请教您一个问题:为什么和平年代的我们还要学习英雄们的革命精神?
革命英雄:学习革命精神是为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情怀。这能激励我们不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语: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更深入地了解革命精神呢?
革命英雄:采访革命老战士或者观看相关红色纪录片,这些都是非常好的方法。
6.【“重走长征路”国旗护卫队展示赛】(2025 重庆南开中学期中)2024年10月15日是长征结束88周年,值此之际,特刊小组打算将下面这则新闻编入特刊中,请你为该新闻拟写标题。(25 字以内)
央视网消息 10月15日,“重走长征路”2024年中国大学生国旗护卫队展示赛决赛在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33 支晋级队伍,680余人在于都县长征广场展开角逐。此次比赛分为升旗展示、队列动作两个竞赛项目。赛场上,选手们以昂扬的气势、干净利落的动作、铿锵有力的步伐同场竞技、交流切磋,用青春之名,护国旗之威。“通过这次比赛我们认识了许多优秀的队伍,也学习了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这次比赛的举办地是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于都,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走好我们自己的长征路。”江西师范大学国旗护卫队队员胡莹表示。
[示例]2024年中国大学生国旗护卫队展示赛决赛在江西于都举行
[解析]拟写标题时,首先抓住导语部分,然后从中提取新闻要素。时间为“10月15日”,地点为“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事件为““重走长征路’2024年中国大学生国旗护卫队展示赛决赛举行”。据此可将标题拟写为“2024年中国大学生国旗护卫队展示赛决赛在江西于都举行”。
一、阅读下面的消息,回答问题。(15分)
①新华社香港3月3日电 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自2月22日在港澳上映以来,频频打破票房纪录。截至3月2日,港澳地区票房已突破3200万港元,登顶港澳市场内地电影票房榜。
②据了解,3月2日,《哪吒2》在港澳排片仍超过800场,3日和4日的港澳排片也将超过600场。
③记者留意到,连日来香港街头含“吒”量很高,有餐厅紧跟潮流,推出“哪吒套餐”和“敖丙套餐”。在社交媒体上,不少香港网友分享观后感:“‘三刷’这部电影,每次观影后都能量满满。”因影片在香港上映的版本为普通话对白搭配粤语口语字幕,有网友表示:“这种字幕形式很有香港特色,感到很亲切。”
④还有不少观众说,看完精彩的电影画面,更想亲眼看看祖国的大好风光。某公司总经理表示,电影对旅游业有很大帮助,“观众观影后,首先是心动,接着是身动。从心动到身动,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也是电影带来的魅力”。
⑤为延续“哪吒热潮”,香港无线电视还在2月28日晚间黄金时段播放《哪吒2》前篇《哪吒之魔童降世》,并为观众提供普通话和粤语两种配音版本。
(选自新华网2025年3月3日)
1.阅读消息要关注标题,消息标题要准确简要地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下列两个标题中,你认为哪一个作为这则消息的标题更恰当?请说明理由。(3分)
A.《哪吒2》继续“闹海”
B.《哪吒之魔童闹海》登顶港澳市场内地电影票房榜
B更恰当。【1分】B准确地概括了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且重点突出,简洁醒目。【2分】
2. 阅读消息要关注导语,其常用简要的文字,集中呈现最重要的新闻事实。这则消息的导语是第几段?你从中获取了哪些信息?(3分)
第①段。【1 分】获取信息: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在港澳的上映时间、截至3月2日的票房纪录及市场表现。【2 分】
3.阅读消息要关注主体,它具体叙述新闻事实,提供更详尽的信息。你从第②~④段中读出了哪些信息?试简要概括。(3分)
①《哪吒2》近期在港澳的排片场次将持续处于高位;②《哪吒2》引发了港澳地区的社会文化热潮;③《哪吒2》的热映会对旅游业起到推动作用。【每点1分】
4.阅读消息要关注语言,消息语言要准确。请结合第②段中的加点部分具体说明。(3分)
“据了解”表明消息中所说的《哪吒2》3月2日以及3日和4日在港澳的排片场次都是作者经过了解统计后得出的真实数据。【2分】“据了解”的使用体现了新闻语言准确的特点。【1分】
5.阅读新闻要分辨出客观叙述与主观评价。主观评价往往隐含于字里行间,请以第③段为例简要说明。(3分)
“含‘吒’量很高”“能量满满”“很亲切”等词语,【1分】不仅表现出港澳地区观众对《哪吒2》的喜爱,而且饱含着作者对《哪吒2》有如此广泛影响的自豪之情。【2分】
二、阅读下面这则消息,回答问题。(15分)
第九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
遗骸安葬仪式在沈阳举行
①新华社沈阳9月17日电(记者汪伟、米思源)第九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17日上午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88位志愿军英烈在祖国大地安息。
②安葬仪式在陵园下沉式纪念广场举行。10时许,军乐队奏响《思念曲》,仪式正式开始。在解放军战士持枪护卫下,礼兵护送志愿军烈士棺椁缓缓步入现场,全场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③魂兮归来,嘉名孔彰;魂兮归来,万古流芳。退役军人事务部党组书记、部长裴金佳致祭文。全体人员向志愿军烈士三鞠躬,27名礼兵鸣枪12响,向英烈致以崇高的敬意。
④《思念曲》再次奏响,礼兵拾起志愿军烈士棺椁,绕广场半周,缓缓走向安葬地宫。
全场人员肃穆站立,凝视棺椁,送别英雄。参加仪式的人们排起长队,向烈士献花致敬,并瞻仰烈士英名墙。
⑤中央对外联络部、外交部、财政部、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中央军委国际军事合作办公室和辽宁省委、省政府,沈阳市委、市政府,驻沈解放军、武警部队负责同志,抗美援朝老战士、烈士家属、部队官兵代表、青少年学生代表等约200人参加仪式。
⑥70多年前,由中华优秀儿女组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肩负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期望,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雄赳起,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发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历经2年零9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尹的伟大胜利。
⑦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中,19.7万多名英雄儿女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和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截至2022年,中韩双方已连续9年进行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将913位烈士遗骸接回祖国。
(有删改)
【注】2013年,中韩两国经过磋商,达成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归中国共识。
(1)【电头作用 】小文认为消息中画线句与消息内容没有关联,应该删掉。你同意小文的看法吗?理由是什么?(5分)
3(1)我不同意小文的看法。(1分)因为画线句属于消息的电头,(1分)交代了发电单位、发电地点、发电时间、报道人。(2分)这可以让读者更好地把握报道信息,也能进一步印证消息的真实性。(1分)
(2)【导语作用】小新想找到这则消息的导语,请你帮他找出来,并简要说说导语在这里的作用。(3分)
(2)第①段除画线句外是这则消息的导语,(1分)其用简洁的语言交代了时间、地点、事件。(2分)
(3)【消息结构】小海在读这则消息后提出了自己的疑问:第⑥⑦段属于消息的哪一部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3)第⑥⑦段属于消息的背景部分。(1分)这两段文字交代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壮烈牺牲的原因和意义,可以让读者更好地了解消息的前因后果;(1分)加深对烈士们的敬仰之情,突出主题;(1分)也使消息结构更加完整。(1分)
解析 本题考查消息结构。第⑥⑦段追忆70多年前的抗美援朝战争,交代截至2022年的遗骸交接情况,因而属于消息的背景部分。消息背景是新闻事实发生的历史条件和环境条件。消息中的背景可以帮助读者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有助于烘托、突出主题,使消息结构更加完整。
(4)小华在读到下面这个句子时,不禁重读了“连续”一词。你能理解他为什么重读吗?
请简要回答。(3分)
截至2022年,中韩双方已连续9年进行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将913位烈士遗骸接回祖国。
(4)“连续”表明一直持续,中间没有间断。(1分)
这个词用在句中表明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从2014年进行到2022年,中间没有间断过,(1分)体现了消息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1分)
三、请你阅读下面这则新闻,完成下面任务
选材理由:同主题 致敬革命英雄,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
毛泽东
新华社辽西前线二十七日十七时急电 由沈阳进至辽西的蔣军五个军,已全部被我包包围和击溃。我军俘敌数万,现正猛烈扩张战果中。此五个军,即新一军、新三军、新六军、七十二军、四十九军,全部美械装备,由廖耀湘统率,锦州作战时即由沈阳进至新民、彰武、新立屯地区。锦州攻克,长春解放,该敌走投无路,金部猬集黑山、北镇、打鹿山地区,企图逃跑。我军迅移锦州得胜之师回头围歼,飞将军【注】从天而降,使该敌逃跑也来不及。
蒋军尚有五十二军、五十三军、青年军整编二〇七师(辖三个旅)及各特种部队、杂色部队,在沈阳、铁岭、抚顺、本溪、辽阳、新民、台安等处,一部占我海城、营口,连廖兵团在内,共有二十二个正规师。加上其他各部,共约二十万至三十万人,为蒋军在东北的主力。廖兵团五个军,则为其主力中的主力。
从十五日至二十五日十一天内,蒋介石三至沈阳,救锦州,救长春,教廖兵团,并且决定了所谓“总退却”,自己住在北平,每天睁起眼睛向东北看着。他看着失锦州,他看着失长春,现在他又看着廖兵团覆灭。总之一条规则,蒋介石到什么地方,就是他的可耻事业的灭亡。我东北人民解放军全军现正举行全线进攻,为歼灭全部蒋军而战。
【注释】飞将军:指西汉名将李广,此处意在说明解放军队其疾如风、锐不可挡之势。
【任务一:拟写标题】
1. 请你根据新闻内容为其拟写一个合适的标题。(20字以内)(2分)
东北人民解放军正举行全线进攻
【任务二:分析导语】
2.请你找出这篇新闻的导语,并分析其作用。(2分)
导语:由沈阳进至辽西的蒋军五个军,已全部被我包围和击溃。作用:介绍了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即蒋军五个军已全部被我军包围和击溃,使新闻内容一目了然。
【任务三:分析语言】
3.本则新闻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在语言方面有什么共同点?请你结合本则新闻和下面选段的内容简要分析。(4分)
[此考法2024 山西、2023 福建等地中考已考查]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场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工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场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①语言准确、严谨。由本则新闻中“共有二十二个正规师”“从十五日至二十五日十一天内”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至发电时止”“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可以看出,关于时间和具体数目的表达十分精确。②语言精炼。本则新闻在报道围歼敌军时用“从天而降”形容我军的英勇无畏,《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用“歼灭及击溃”简练展现出解放军势头之猛。
四、(2025 浙江湖州南浔区期中)阅读下面的新闻,完成题目。
英魂归故里 精神代代传
本报记者 胡婧怡 余秋雨
【A】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内,苍松肃立,翠柏含悲。下沉式纪念广场四周,环形的烈士英名墙犹如母亲环抱的双臂,等候着归家的孩子。12 响鸣枪划破长空,《思念曲》婉转低回,礼兵们护送志愿军烈士棺椁,庄严地走向安葬地宫。11月29日,43名 保家卫国英勇牺牲在异国他乡的志愿军烈士英灵,回到中华大地安息。
这几天,初雪过后的沈阳气温骤降,大街小巷却被浓浓暖意包围。一面面鲜艳的国旗,一盏盏“英雄回家”的灯牌,一枝枝握在胸前的菊花 整座城市,以最高礼遇迎接最可爱的人回家。
11月28日早上9点,90岁高龄的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马秀祥从位于沈阳市皇姑区的家中出发,前往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迎接第十一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
这是马秀祥第五次到现场迎接自己的战友。每次出发前,他都会翻出自己珍藏的老物件:一张丝质手帕、一个糖果袋、一本立功证。“手帕和糖果袋是慰问团送给我们的,立功证是表彰我立了三等功。”抚摸着手中的老物件,马秀祥的思绪又回到了当年的朝鲜战场:“1953年2月我在战场上光荣入党,至今还记得防空洞中的宣誓,和我一起入党的战友金义高,几个月后就牺牲了,是我亲手把他埋葬的。”
等待战友归来的时间里,聚集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的老战士们用各自的方式怀念着:有的唱起当年战场上的军歌,有的背诵起歌颂英雄的诗歌,有的吹响了手中的军号
当天中午时分,天空飘起雪花。空军运-20专机在空军两架歼-20战斗机的伴飞护航下,缓缓降落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覆盖着鲜红国旗的志愿军烈士棺椁在 48辆警用摩托组成的骑警车队护卫下,由6辆军用运输车送往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一路上,迎接英雄回家的群众站满道路两旁。
车队驶过青年公园,沈阳市第二十七中学高二学生孙诗涵挥舞起手中的国旗。“看到车队驶近,原来在课本里、电视里看到的英雄画面全部浮现在了眼前。”她热泪盈眶:“英雄长眠,精神不,激励一代又一代人自强不息,勇毅前行。”
车队驶过人民广场,一面五星红旗迎风招展。【B】这面五星红旗曾随“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进入中国空间站,又随“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返回地面,在英雄回家的当天由少先队员代表升起,以此告慰英灵:家国无恙,国富民强,英雄精神代代传承。
车队最后驶入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马秀祥起身肃立,用颤巍巍的手敬了一个军礼:“今天的好生活,是你们英勇牺牲换来的,党和国家没有忘记你们,人民没有忘记你们,我们永远怀念你们,想念你们!”
(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11月30日)
1.请为本则新闻拟写一个副标题。
第十一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
[解析]新闻的主标题往往简洁凝练,副标题可对主标题中未详细说明的关键信息进行补充。根据“英魂归故里精神代代传”可知,主标题简洁凝练地概括了烈士遗骸归国的事件,凸显了烈士精神传承的深远意义。由此可知,将新闻的核心事件作为副标题,能进一步丰富标题的信息量。通读新闻可知,核心事件为“第十一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故可拟写副标题为“第十一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
2.新闻中,学生小孙和老战士马秀祥的话是对记者采访的回答。请任选其中一位,补写一个记者采访问题。
采访对象:
采访问题:
[示例一]小孙 同学,你好!作为当代学生,你看到这样的场景有什么感受?
[示例二]马秀祥 马老,您好!此情此景,您最想对您的战友们说什么?
[解析】本题开放性题,答案不唯一,结合采访对象的身份与新闻场景设计采访问题,表达得体即可。
3.新闻的字里行间隐含着作者的感情与思想。
假设你是一名校园广播台的播音员,你将以怎样的情绪向同学们播报新闻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请阐述理由。
【A】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内,苍松肃立,翠柏含悲。【B】这面五星红旗曾随“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进入中国空间站,又随“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返回地面,在英雄回家的当天由少先队员代表升起,以此告慰英灵:家国无恙,国富民强,英雄精神代代传承。
[示例]A句以低沉、庄重的情绪播报。这句话描写了烈士陵园的环境,营造了迎接烈士骸骨归国穆、庄严的氛围,传达出对烈士的深切哀悼和缅怀之情。因此,播报时需要
沉稳、庄重,以体现对烈士的敬重和哀思。B句以自豪、激昂的情绪播报。这句话描述了这面五星红旗伴随“神舟”系列飞船的非经历,并在英雄回家的当天升起,象征着国家的强盛和英雄精神的传承。因此,播报时应充满自豪和激情,屡现对国家利英雄精神的崇敬与颂扬。
【解析】作答时,需紧密结合语句内容与新闻主题,分析播报时的情绪,揣摩如何精准传递情感。A句是对烈士陵园环境的描写,“苍松肃立”形象描绘出松树庄重直立的姿态,“翠柏含悲”赋予柏树悲伤的情感。这种环境描写意在营造庄严、肃穆且哀伤的氛围,以表达对烈士的敬重与沉痛悼念。故播报时,应采用低沉、庄重的情绪。B句描述了这面五星红旗的非凡经历,以及它在英雄回家当天升起的特殊意义。这不仅体现了国家的强盛和科技的进步,更象征着英雄精神的代代传承。因此,播报时应用自豪、激昂的情绪,增强语句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4.新闻和纪实作品一样,都有“用事实说话”的特点。请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体会,阐述该书对你的新闻写作有哪些启示.
[示例]①新闻写作要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搜集第一手资料。为了保证作品的真实性,斯诺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人根据地,进行了长达四个月的广泛、深入而细致地调查采访,保证了作品内容的真实性。
②要实事求是地记录所见所闻。斯诺“不虚美,不隐恶”,实事求是地记录了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
[解析]《红星照耀中国》真实记录了埃德加 斯诺自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据此结合新闻“用事实说话”的特点谈对自己的新闻写作的启示,言之有理即可。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