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1
2
3
1.通过品读课文体会新闻特写的体裁特点。
2.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3.掌握消息和特写两种体裁的不同。
情境导入
跳水运动员跳水姿势和敦煌飞天对比图片
新知探究
当时的中国改革开放不久,正在各个领域全面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全社会都洋溢着时不我待、积极进取的氛围,各行各业都在发现人才、培育人才、重用人才。体育健儿的精彩表现,激励着整个中华民族奋勇向前。作者把文章的结尾落在“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可谓恰到好处,余味无穷。在1982年新德里亚运会上,中国代表团获得61枚金牌,超过日本代表团,第一次取代后者登上了亚洲体育盟主的宝座。
潇洒( ) 翘首( )
悄然( ) 屏息敛声( )
震耳欲聋( ) 由衷( )
慷慨( ) 眼花缭乱( )
凌空翔舞( )
xiāo
qiáo
bǐnɡ liǎn
lónɡ
kānɡ kǎi
línɡ xiánɡ
liáo
zhōnɡ
qiǎo
翘首:抬起头来。
屏息敛声:暂时抑止呼吸和语声。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屏,抑止。敛,收起,收住。
从容不迫:非常镇静、不慌不忙的样子。
悄然:形容寂静无声。
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翘首:抬起头来。
屏息敛声:暂时抑止呼吸和语声。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屏,抑止。敛,收起,收住。
从容不迫:非常镇静、不慌不忙的样子。
悄然:形容寂静无声。
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这则新闻特写报道了一件什么事?着重抓住什么场面来刻画的?
这则新闻特写报道的是跳水姑娘吕伟在印度新德里亚运会上赢得金牌的故事。课文是着重抓住吕伟跳水的瞬间(1.7秒)来细致刻画的。
新知探究
再读课文,思考:本文记叙吕伟跳水过程时是按照什么顺序逐一描写的 分别有着怎样的特点
文章按“准备—起跳—腾空—入水”的顺序,逐一描写,极具镜头感。
其中准备阶段写静中之动;起跳阶段则写动中之静,将起跳阶段“瞬间停滞”;腾空阶段极力刻画吕伟的动作之快、从容不迫、姿态优美,动静结合;用极快的镜头描写吕伟入水,最后定格在静态的水花上。
新知探究
作者写吕伟准备跳水时,为什么要写白云与飞鸟呢 这是闲缀的一笔,还是另有深意
描写白云和飞鸟,是想用白云和飞鸟的动来衬托吕伟的静。这里的动既写出了吕伟“沉静自若”的特点,也为后文跳水动作的“动”蓄势铺垫。
新知探究
跳水的动作是极快的,然而,在文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吕伟跳水的全部瞬间,还能真实地获得“快”的感受。作者是如何用文字进行表现的呢 请做简要分析。
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将吕伟在空中转体的速度比作“旋风”,把她翻腾的动作比作“流星”,极写其跳水速度之快,丝毫不拖沓,表现其动作之娴熟。
新知探究
描写慢镜头来对比衬托:作者在描写起跳的瞬间时,描绘了一个瞬间停滞的画面,将那一瞬间定格下来并喻为“飞天”壁画,这就给读者形成了一个慢镜头印象;然后,连续描写腾空的动作,“一周半”“三周”让读者在脑中生成细节动作,最后入水的一个“哧”字将动作的“快”导向极致,又以水面的细节之静为之烘托。由此达到了既描写了吕伟的全部动作,又表现了吕伟动作之快的效果。
新知探究
作者不仅写出了吕伟跳水动作的快,还写出了她跳水动作的“飞天”之美,请结合文本做简要分析。(可从选词、修辞手法、写作手法等角度进行赏析。)
“轻舒”“举起”“一蹬”“飞去”四个动词,把吕伟起跳的轻巧灵动生动具体地描绘出来。
①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
新知探究
②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吕伟腾空的状态比作凌空翔舞的“飞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吕伟形体的优美,动作的轻盈,宛如天仙凌虚蹈空。
新知探究
③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这里使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如梦初醒”写出了观众被吕伟优美的跳水动作所陶醉,沉浸在艺术享受之中;“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写出了观众被吕伟的表演征服,用鼓掌和欢呼表达由衷的赞赏。这样的手法,把气氛推向高潮,让读者有一种酣畅淋漓的精神享受。
1.悟读课文,体会不同。
比较阅读,了解特写
本文和我们前面学过的两篇文章在文体特征上
有所不同,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说明一下哪里不同
本文是一篇新闻特写,前面我们所学的两篇课文都是消息。
2.比较阅读,发现不同。
思考新闻特写和消息的不同之处。
新闻特写 消息
相同点 强调新闻性、时效性和真实性,简要和迅速地报道新闻事实 报道 事件 报道事件全过程 主要描绘新闻事件中的片段;横剖面(拉长、放大、定格);有现场感
表达 方式 侧重叙述,多用 记叙 多用描写,细致入微,具有文学性
吕伟起跳前的沉静自若及起跳、腾空、入水一系列动作的慢镜头回放
记者的赞叹,观众的掌声、欢呼声,游泳场的气氛
更有力地烘托了吕伟跳水动作的出色完美,技艺精湛,精彩绝伦
相结合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文章在表现跳水运动员的成功一跳的时候,还比较详细地写了一个记者和一个外国观众的惊叹细节,这有什么作用?
除了正面描写吕伟跳水的完美动作之外,文章有很多处运用了侧面描写表现吕伟完美一跳给观众带来的震撼,典型的就是外国记者的赞叹和外国观众的惊讶,从侧面表现运动员动作的完美,同时传达了爱国的主题。
板书设计
跳水前
沉静自若,风度优雅
凌空翔舞,从容不迫,自天而降
沸腾,如梦初醒,惊讶不已
(对比烘托 侧面描写)
跳水时
跳水后
“飞天”凌空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新知探究
分析下面这篇消息,结合课文说说新闻特写与消息之间有何区别。
中国运动员吕伟亚运会夺冠
新华社新德里11月24日电 11月24日,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在10米跳台跳水比赛中,技压群芳,一举夺魁。
新德里跳水运动馆,10米跳台跳水比赛进入白热化状态。八名各国选手按照次序登台比赛。4轮比赛过后,中国姑娘吕伟以微弱优势排在第一。第五轮比赛,选手们纷纷上了难度。
新知探究
吕伟这最后一轮选择的动作是“5136”,这是跳水比赛中难度系数最高的动作。只见她登上高台,静静站立。起跳,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身体打开,笔直地入水,压住了水花。完美的表现,裁判亮出了9.5分的高分。凭借着这一跳,吕伟获得第9届亚运会10米跳台跳水赛金牌。
新知探究
区别:(1)这篇消息满足一切新闻要素,但新闻特写对“何人”“何地”等新闻要素一笔带过,而将笔力集中在一个瞬间,以表现“如何”为主。
(2)消息强调新闻语言的客观性、准确性,不宜过多加入作者的主观情感,但新闻特写则允许用语有一定的文学性,如本文运用了大量的文学性描写来描绘精彩的跳水瞬间,十分具有表现力。此外,课文的情感表现得十分突出。